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直升机的后视结构和直升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2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直升飞机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直升机的后视结构,还是一种直升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开展直升机外吊挂作业飞行时,飞行员需要根据作业情况将身体探出驾驶舱,以便仔细观察机外吊挂物及地面情况,并且无法观察到机腹货钩状态。另外,直升机通常采用在机身右侧加装单侧后视结构,只能解决右座飞行员的货物观察需求,左座飞行员不能对机外吊挂物进行任何观察,并且后视镜镜面普遍较小,飞行员的整体视野范围小,飞行作业安全系数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使直升机的左右座驾驶员都能有效的观察货钩、吊挂物和前后起落架的状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升机的后视结构,所述直升机的后视结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双镜支架,双镜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后视镜,使左、右座驾驶员通过各自一侧的后视镜都能有效的观察货钩、吊挂物、前后起落架的状态,确保吊挂作业安全。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直升机的后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桁架和双镜支架,桁架能够与直升机壳体连接固定,双镜支架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双镜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
6.桁架含有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桁架体、中间梁和右桁架体,中间梁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的下方,左桁架体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的左侧外,右桁架体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的右侧外。
7.左桁架体含有左管梁,左管梁含有从左向右依次连接的左下直立段、左外倾斜段、左上水平段、左内倾斜段和左内水平段,双镜支架与左下直立段连接。
8.中间梁、左下直立段、左外倾斜段、左上水平段、左内倾斜段和左内水平段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竖直平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左内水平段通过销钉、套管和喉箍与中间梁的左端连接固定,中间梁的左端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抱箍、下支架和下挂耳与直升机壳体连接固定。
9.左桁架体还含有前斜上撑杆和前下撑杆,前斜上撑杆的右上端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直升机壳体连接固定,前斜上撑杆的左下端通过卡箍与左上水平段连接固定,前下撑杆的右端通过球铰接头与第一抱箍连接固定,前下撑杆的左端通过卡箍与左下直立段的上端连接固定。
10.左桁架体还含有后上斜撑杆和后下斜撑杆,后上斜撑杆的后上端能够依次通过球铰接头和第二连接板与直升机壳体连接固定,后上斜撑杆的前下端通过卡箍与左外倾斜段连接固定,后下斜撑杆的后上端能够依次通过球铰接头和第二连接板与直升机壳体连接固
定,后下斜撑杆的前下端通过卡箍与左下直立段的下端连接固定。
11.左桁架体与右桁架体左右对称且构造相同,右桁架体含有右管梁,右管梁与中间梁连接为一体。
12.双镜支架含有沿水平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镜立柱、第一横杆、管夹、第二横杆和第二支镜立柱,管夹固定套设于左下直立段的中部外,双镜支架能够绕左下直立段转动,第一后视镜依次通过第一镜架和第二抱箍与第一支镜立柱连接,第二后视镜依次通过第二镜架和第三抱箍与第二支镜立柱连接。
13.第一后视镜位于左下直立段的前方,第二后视镜位于左下直立段的后方,第一后视镜能够上下摆动以及绕第一支镜立柱转动,第二后视镜能够上下摆动以及绕第二支镜立柱转动,第一后视镜和第二后视镜均呈长方形结构,第一后视镜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第二后视镜的长度方向能够与竖直方向平行。
14.一种直升机,所述直升机包括直升机壳体和上述的直升机的后视结构,桁架与直升机头部连接固定,双镜支架位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的前方。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在直升机机头两侧各加装一套双镜支架,在每套双镜支架上再分别加装两个后视镜,可以使左、右座驾驶员通过各自一侧的后视镜都能有效的观察货钩、吊挂物、前后起落架的状态。
17.2、通过与机身4点连接固定和多连杆结构设计,后视结构更加稳固,机身振动对镜面的影响较小。
18.3、双镜支架上安装有双镜面,每面镜子的外廓尺寸为440mm
×
220mm,镜面弧度较大,视野更开阔。充分确保了在直升机执行外吊挂任务时的作业安全。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0.图1是本发明所述直升机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是图1中c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24.图5是图1中d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25.图6是双镜支架部位的立体示意图。
26.图7是双镜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桁架;2、双镜支架;3、第一后视镜;4、第二后视镜;5、直升机壳体;
29.11、左桁架体;12、中间梁;13、右桁架体;
30.21、第一支镜立柱;22、第一横杆;23、管夹;24、第二横杆;25、第二支镜立柱;
31.31、第一镜架;32、第二抱箍;33、第一螺栓;34、第二螺栓;
32.41、第二镜架;42、第三抱箍;
33.51、直升机头部;
34.111、左管梁;112、前斜上撑杆;113、前下撑杆;114、后上斜撑杆;115、后下斜撑杆;116、第一连接板;117、卡箍;118、球铰接头;119、第二连接板;
35.121、第一抱箍;122、下支架;123、下挂耳;
36.131、右管梁;
37.1111、左下直立段;1112、左外倾斜段;1113、左上水平段;1114、左内倾斜段;1115、左内水平段;1116、喉箍。
具体实施方式
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39.一种直升机的后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桁架1和双镜支架2,桁架1能够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双镜支架2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51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双镜支架2上设置有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如图1所示。
40.所述直升机的后视结构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双镜支架2,双镜支架2上设置有两个后视镜(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使左、右座驾驶员通过各自一侧的后视镜都能有效的观察货钩、吊挂物、前后起落架的状态,确保吊挂作业安全。
41.在本实施例中,桁架1含有从左向右依次设置的左桁架体11、中间梁12和右桁架体13,中间梁12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51的下方,左桁架体11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51的左侧外,右桁架体13能够位于直升机头部51的右侧外。
42.在本实施例中,左桁架体11含有左管梁111,左管梁111含有从左向右依次连接的左下直立段1111、左外倾斜段1112、左上水平段1113、左内倾斜段1114和左内水平段1115,左下直立段1111低于中间梁12,双镜支架2与左下直立段1111连接,如图1所示。
43.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梁12、左下直立段1111、左外倾斜段1112、左上水平段1113、左内倾斜段1114和左内水平段1115均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所述竖直平面与前后方向垂直,左内水平段1115通过销钉、套管和喉箍1116与中间梁12的左端连接固定,中间梁12的左端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抱箍121、下支架122和下挂耳123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如图5所示。
44.在本实施例中,左桁架体11还含有前斜上撑杆112和前下撑杆113,前斜上撑杆112的右上端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板116和螺栓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前斜上撑杆112的左下端通过卡箍117和螺栓与左上水平段1113连接固定,前下撑杆113的右端通过球铰接头118与第一抱箍121连接固定,前下撑杆113的左端通过卡箍117和螺栓与左下直立段1111的上端连接固定,前斜上撑杆112和前下撑杆113均位于所述竖直平面内,如图2和图3所示。
45.在本实施例中,左桁架体11还含有后上斜撑杆114和后下斜撑杆115,后上斜撑杆114和后下斜撑杆115均位于左桁架体11的后方,后上斜撑杆114的后上端能够依次通过球铰接头118、第二连接板119和螺栓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后上斜撑杆114的前下端通过卡箍117和螺栓与左外倾斜段1112连接固定,后下斜撑杆115的后上端能够依次通过球铰接头118、第二连接板119和螺栓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后下斜撑杆115的前下端通过卡箍117和螺栓与左下直立段1111的下端连接固定,如图4和图6所示。
46.左管梁111通过前斜上撑杆112、前下撑杆113、后上斜撑杆114和后下斜撑杆115与
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采用四根撑杆连接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后视结构更加稳固,机身振动对镜面的影响较小,便于驾驶员观察,充分确保了在直升机执行外吊挂任务时的作业安全。
47.在本实施例中,左桁架体11与右桁架体13左右对称且构造相同,右桁架体13含有右管梁131,右管梁131与中间梁12连接为一体。左桁架体11和右桁架体13关于直升机的机身对称中心面互为镜像,机身对称中心面与前后方向平行,机身对称中心面与水平面垂直,左桁架体11与直升机壳体5的连接方式和和右桁架体13与直升机壳体5的连接方式相同。左桁架体11与右桁架体13各连接有一个双镜支架2,左桁架体11与双镜支架2的连接方式和右桁架体13与双镜支架2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6所示。
48.在本实施例中,双镜支架2含有沿水平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支镜立柱21、第一横杆22、管夹23、第二横杆24和第二支镜立柱25,管夹23固定套设于左下直立段1111的中部外,双镜支架2能够绕左下直立段1111转动,第一后视镜3依次通过第一镜架31和第二抱箍32与第一支镜立柱21连接,第二后视镜4依次通过第二镜架41和第三抱箍42与第二支镜立柱25连接。
4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视镜3位于左下直立段1111的前方,第二后视镜4位于左下直立段1111的后方,第一后视镜3能够上下摆动以及绕第一支镜立柱21转动,第二后视镜4能够上下摆动以及绕第二支镜立柱25转动,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均呈长方形结构,第一后视镜3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第二后视镜4的长度方向能够与竖直方向平行。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镜立柱21位于左下直立段1111的前方,第二支镜立柱25位于左下直立段1111的后方,第一横杆22和第二横杆24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120
°
至150度,如图7所示。第一镜架31和第二抱箍32通过第一螺栓33连接,第一螺栓33呈水平状态,松动第一螺栓33时,第一后视镜3能够上下摆动(第一后视镜3能够绕第一螺栓33转动)以及绕第一支镜立柱21转动,第一螺栓33和第一后视镜3之间设有第二螺栓34,第二螺栓34能够限制第一后视镜3绕第一螺栓33转动的角度,如图6所示。
51.第一镜架31与第二抱箍32的连接方式和第二镜架41和第三抱箍42的连接方式相同。第一后视镜3含有依次连接的镜框和镜片,第一后视镜3的镜框与第一镜架31连接固定,第一后视镜3的镜片为弧面镜片,第一后视镜3的镜片的外廓尺寸为440mm
×
220mm,视野更开阔。第一后视镜3和第二后视镜4的尺寸和构造相同。
52.左管梁111通过前斜上撑杆112、前下撑杆113、后上斜撑杆114和后下斜撑杆115与直升机壳体5连接固定,采用四根撑杆连接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后视结构更加稳固,机身振动对镜面的影响较小,便于驾驶员观察,充分确保了在直升机执行外吊挂任务时的作业安全。左管梁111、中间梁12和右管梁131均可以采用φ35mm的6061铝合金管,前斜上撑杆112、前下撑杆113、后上斜撑杆114和后下斜撑杆115均可以采用φ20mm的6061铝合金管,双镜支架2由6061铝管焊接成型。
53.下面介绍一种直升机,所述直升机包括直升机壳体5和上述的直升机的后视结构,桁架1与直升机头部51连接固定,双镜支架2位于直升机头部51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双镜支架2位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的前方。双镜支架2低于直升机机身的下表面,双镜支架2高于直升机的行走轮。
54.为了便于理解和描述,本发明中采用了绝对位置关系进行表述,如无特别说明,其
中的方位词“上”与图1中的z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左”与图1中的x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前”与图1中的y方向相对应,图1中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可以与空间之间坐标系中的x轴、y轴和z轴一一对应。上述方位词不能理解或解释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55.也可以理解为,本发明中的方位词“上”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上侧方向相对应,方位词“下”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下侧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左”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左侧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右”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右侧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前”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前侧方向相对应,方位词“后”与所述直升机的驾驶室中驾驶员的后侧方向相对应。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不能以其限定发明实施的范围,所以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饰,都应仍属于本专利涵盖的范畴。另外,本发明中的技术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技术特征与技术方案、技术方案与技术方案、实施例与实施例之间均可以自由组合使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