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涡轮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5:0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涡轮制冷机。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关于填充在制冷机中的制冷剂,作为对全球变暖的对应,正在被低gwp制冷剂代替。作为低gwp制冷剂,已知有r1234ze(e)和r1234yf等,但这些低gwp制冷剂在iso中被分类为微燃性(a2l)。在国内使用微燃性制冷剂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制冷剂泄漏检测器。
3.作为以往的制冷剂,例如已知有r134a等,但该r134a不燃,因此从制冷剂泄漏时的环境污染及经济损失的观点考虑,公开有设置制冷剂泄漏检测器的技术(专利文献1)。
4.以往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3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8.然而,专利文献1中,没有以微燃性制冷剂的使用为前提,尤其是关于微燃性制冷剂泄漏的情况没有公开。
9.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前且有效地判断微燃性制冷剂的泄漏的涡轮制冷机。
10.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涡轮制冷机采用以下手段。
12.即,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具备:制冷循环,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器及蒸发器通过制冷剂配管被连接,且填充有微燃性制冷剂;及制冷剂检测器,具有检测制冷剂的传感器部及根据来自该传感器部的信息判断制冷剂的泄漏的主体部,制冷剂流通的同时附带在所述压缩机中的辅机及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接合部汇集在规定部位,所述传感器部设置在所述规定部位的下方。
13.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将微燃性制冷剂流通的同时附带在压缩机中的辅机(例如滤油器、油冷却器等)及配管的接合部(例如,接头部和螺纹部等)汇集在规定部位,并在该汇集部位的下方设置检测制冷剂的传感器部。
14.制冷剂的比重通常比空气大,因此从汇集在规定部位的辅机、这些辅机与压缩机的连接部和/或汇集在规定部位的配管的接合部泄漏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该规定部位的下方设置传感器部,由此通过传感器部能够提前且有效地检测制冷剂。此时,主体部根据来自传感器部的检测信号判断制冷剂的泄漏。即,能够提前且有效地判断制冷剂的泄漏。而且,通过提前判断制冷剂的泄漏,抑制作为高价的微燃性制冷剂的大量泄漏,从而能够抑制经济损失。
15.并且,设为分体的传感器部和主体部中仅将传感器部设置在规定部位下方的空间
中,因此即使在规定部位下方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若只有传感器部,则也能够容易设置在该空间中。
16.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中,所述规定部位被设为在所述压缩机的附近。
17.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规定部位被设为在压缩机的附近。由此,仅通过卸下压缩机就能够容易接近辅机及制冷剂配管的接合部,能够尽快进行制冷剂泄漏时的措施。
18.并且,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中,所述压缩机配置成外壳的最底面位于比所述蒸发器的壳体的最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规定部位被设为所述压缩机的附近的区域,所述传感器部配置在与所述蒸发器的所述壳体的最底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上。
19.根据本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压缩机配置成外壳的底面位于比蒸发器的壳体的最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规定部位被设为压缩机的附近的区域,传感器部配置在与蒸发器的壳体的最底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上。由此,能够设为如下结构:在制冷剂泄漏的情况下,制冷剂更容易被引导到传感器部。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能够提前且有效地判断微燃性制冷剂的泄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的主视图。
23.图2是图1所示的涡轮制冷机的右视图。
24.图3是图1所示的涡轮制冷机的俯视图。
25.图4是图1所示的涡轮制冷机的后视图。
26.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的另一例的右视图。
27.图6是图5所示的涡轮制冷机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涡轮制冷机进行说明。
29.图1中,表示省略了一部分设备的状态的涡轮制冷机1的主视图。图2中,表示相同涡轮制冷机1的右视图。图3中,表示相同涡轮制冷机1的俯视图。图4中,表示相同涡轮制冷机1的后视图。
30.如图1至图4所示,涡轮制冷机1具备压缩机10、冷凝器12、第1(高级)膨胀阀14(膨胀器)、节约器16、第2(低级)膨胀阀18(膨胀器)、蒸发器20,这些设备通过制冷剂配管被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
31.该制冷循环中,填充有低gwp制冷剂。作为低gwp制冷剂,例如有r1234ze(e)和r1234yf等。另外,这些低gwp制冷剂在iso中被分类为微燃性(a2l)。以下,将低gwp制冷剂简称为“制冷剂”。
32.压缩机10被设为电动马达11与外壳彼此一体结合的密闭型压缩机。压缩机10是压缩填充在制冷循环中的制冷剂的装置。压缩机10被设为多级(例如2级)涡轮压缩机。
33.冷凝器12被设为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外形的管壳型热交换器。冷
凝器12是通过使由未图示的冷却塔冷却的冷却水和从压缩机10引导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冷凝的装置。
34.第1(高级)膨胀阀14设置在连接冷凝器12与节约器16的制冷剂配管上。第1(高级)膨胀阀14是通过使由冷凝器12冷凝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至中间压的装置。
35.节约器16是将通过第1(高级)膨胀阀14减压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装置。经分离的制冷剂中气体制冷剂经由喷射配管50注入到压缩机10的第1级与第2级之间。
36.并且,液体制冷剂被引导到设置在连接于节约器16的下游侧的制冷剂配管上的第2(低级)膨胀阀18侧。
37.第2(低级)膨胀阀18设置在连接节约器16与蒸发器20的制冷剂配管上。第2(低级)膨胀阀18是使从节约器16引导的制冷剂膨胀而减压至低压的装置。
38.蒸发器20被设为具有在规定方向上延伸的圆筒形状的外形的管壳型热交换器。蒸发器20是通过使来自负载侧的回水和通过第2(低级)膨胀阀18减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制冷剂蒸发的装置。
39.另外,从蒸发器20流出的制冷剂再次被引导到压缩机10。由此,构成设为封闭循环的制冷循环。
40.具备上述各设备的涡轮制冷机1中,压缩机10设置在蒸发器20的上方。更详细而言,压缩机10的外壳的最底面位于比蒸发器20的壳体的最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41.并且,冷凝器12在图2中位于压缩机10及蒸发器20的一侧(该图中右侧),并且位于在高度方向上压缩机10与蒸发器20的大致中间。
42.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上述压缩机10的附近设置有多个滤油器30或油冷却器32等附带在压缩机10中的辅机。详细而言,这些辅机设置在与配置有冷凝器1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图2中左侧)。
43.并且,除了附带在压缩机10中的辅机以外,在压缩机10的附近集中配置有制冷剂配管的接合部(例如,接头部和螺纹部),由多个接合部形成的配管接合部组40在压缩机10的附近存在于多个部位。
44.即,这些滤油器30或油冷却器32等辅机、多个部位的配管接合部组40集中配置在压缩机10的附近,该部位被设为汇集部位s(规定部位)。
45.并且,伴随上述配置,关于对辅机连接的配管的接合部、连接辅机与压缩机10的配管的接合部,也同样地集中配置在汇集部位s。
46.另外,多个辅机或制冷剂配管的接合部中,可以不一定是所有辅机或接合部集中配置在汇集部位s的状态,只要至少多个辅机或接合部集中配置在汇集部位s的状态即可。
47.除了上述结构,涡轮制冷机1具备制冷剂检测器,所述制冷剂检测器具有:传感器部72,检测制冷剂;及主体部74,根据来自该传感器部72的信息判断制冷剂的泄漏。
48.传感器部72设置在汇集部位s的下方。详细而言,传感器部72设置在从右侧面观察(参考图2)时通过汇集部位s的铅垂线上的大致下方并且与蒸发器20的壳体的最底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上,并且,设置在从背面观察(参考图4)时蒸发器20的延伸方向(该图中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
49.这是因为在从汇集部位s泄漏制冷剂的情况下,相对于空气比重大的制冷剂容易流入泄漏部位的下方而滞留,因此通过将传感器部72设置在汇集部位s的下方而容易检测
制冷剂。
50.主体部74设置在冷凝器12的下方。另外,主体部74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的位置,能够根据涡轮制冷机1的规格设置在任意位置。
51.传感器部72能够检测制冷剂,在从构成涡轮制冷机1的设备或制冷剂配管等制冷剂流通的部位泄漏制冷剂的情况下,能够检测该制冷剂。
52.检测制冷剂的传感器部72向后述主体部74发送该信息(检测信号)。
53.主体部74能够接收从传感器部72发送的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判断制冷剂的泄漏。
54.例如,主体部74根据来自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计算制冷剂的浓度,在该计算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制冷剂泄漏。
55.另外,传感器部72与主体部74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有线方式,也可以是无线方式。
56.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以下效果。
57.在从汇集在汇集部位s的辅机(滤油器30、油冷却器32等)、这些辅机与压缩机10的连接部和/或汇集在汇集部位s的配管接合部组40泄漏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该汇集部位s的下方设置传感器部72,由此能够通过传感器部72提前且有效地检测制冷剂。此时,主体部74根据来自传感器部72的检测信号判断制冷剂的泄漏。即,能够提前且有效地判断制冷剂的泄漏。而且,通过提前判断制冷剂的泄漏,抑制作为高价的制冷剂的大量泄漏,从而能够抑制经济损失。
58.并且,设为分体的传感器部72及主体部74中仅将传感器部72设置在汇集部位s下方的空间中,因此即使在汇集部位s下方的空间狭窄的情况下,若只有传感器部72,则也能够容易设置在该空间中。
59.并且,汇集部位s被设为在压缩机10的附近,因此仅通过卸下压缩机10就能够容易接近辅机及配管接合部组40,能够尽快进行制冷剂泄漏时的措施。
60.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传感器部72可以设置在从右侧面观察(参考图5)时通过汇集部位s的铅垂线上的大致下方并且与蒸发器20的壳体的最底面相同程度的高度上,并且,设置在从正面观察(参考图6)时蒸发器20的延伸方向(该图中左右方向)上的第2(低级)膨胀阀18附近。在该配置下,传感器部72也设置在汇集部位s的下方,因此能够提前且有效地检测制冷剂。
61.符号说明
62.1-涡轮制冷机,10-压缩机,11-电动马达,12-冷凝器,14-第1(高级)膨胀阀,16-节约器,18-第2(低级)膨胀阀,20-蒸发器,30-滤油器(辅机),32-油冷却器(辅机),40-配管接合部组,50-喷射配管,72-传感器部(制冷剂检测器),74-主体部(制冷剂检测器),s-汇集部位(规定部位)。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