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13:4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的为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机械部件加工后需要对其进行冷却以便于进行下一道工序,目前一般将工件放置在传送带上,通过传送带传送至冷却风扇的下方进行冷却,这种方式冷却效率低,不同工件放置在传送带上较为混乱不便于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包括冷却仓主体、水箱、制冷器、冷气箱、冷气管架、冷气管、端盖、风机、载料网箱、抽水泵、排气管道、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控阀门、冷气回收管、第二电控阀门、废屑收集盒、控制单元、换热管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冷却仓主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箱、制冷器和冷气箱,所述水箱的一侧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输入端通入到水箱内部且其输出端连接制冷器的进水端,所述制冷器的冷气出口与所述冷气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却仓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纵向排列的风机,所述冷气箱的底端连接有冷气管架,所述冷气管架通入到所述冷却仓主体的内部,所述冷气管架靠近风机的输出端外侧,所述冷气管架上安装有若干个平行的冷气管,所述冷气管顶端与冷气箱连通且其侧面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冷却仓主体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滑动轨道,各个所述滑动轨道上均滑动连接有一载料网箱,所述载料网箱的顶端设有可开启的网盖,所述载料网箱的端部延伸至冷却仓主体的外部且端部处与冷却仓主体密封连接,所述冷却仓主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道,所述排气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一电控阀门,所述排气管道上连通有冷气回收管,所述冷气回收管上安装有第二电控阀门,所述冷气回收管通入到所述水箱的内部且其位于水箱内部的部分连通有换热管,所述冷气回收管的端部延伸至水箱的顶端上方,水箱内部设有测量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小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控阀门关闭,第二电控阀门开启,否则第一电控阀门开启,第二电控阀门关闭。
5.优选的,所述制冷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内部连通。
6.优选的,所述冷却仓主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安装有滑动轮。
7.优选的,所述冷却仓主体的内侧位于排气管道和冷却仓主体连接处安装有过滤网。
8.优选的,所述冷却仓主体的内部设有废屑收集盒,所述废屑收集盒从冷却仓主体的一端插入至内部。
9.优选的,所述端盖与冷却仓主体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为单片机。
1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通过制冷器进行制冷,将冷气存储到冷气箱内部并通过若干个冷气管将冷气排入到冷却仓主体的内部,通过若干风机将冷气从冷却仓主体一端吹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气对在载料网箱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多个载料网箱可拉出,这种冷却模式便于对多组工件进行冷却,可对各个载料网箱盛装的不同部件进行冷却,效率高,便于取料。
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通过冷气回收管可对冷却仓主体内部排出的气体进行选择性回收,控制单元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小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时,控制单元控制第一电控阀门关闭,第二电控阀门开启,否则第一电控阀门开启,第二电控阀门关闭,这使得冷却仓主体排出温度较低时可回收利用,冷气通过换热管与水箱内部水进行换热,降低制冷器的能耗。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图2左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冷气箱和冷气管架以及冷气管装配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端盖装配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水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的载料网箱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冷却仓主体;2、水箱;3、制冷器;4、冷气箱;5、冷气管架;6、冷气管;7、排气孔;8、端盖;9、风机;10、滑动轨道;11、载料网箱;12、抽水泵;13、排气管道;14、第一温度传感器;15、第一电控阀门;16、冷气回收管;17、第二电控阀门;18、过滤网;19、废屑收集盒;20、支撑腿;21、控制单元;22、换热管;23、第二温度传感器;24、网盖。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4.如图1-7所示,一种机械加工冷却设备,包括冷却仓主体1、水箱2、制冷器3、冷气箱
4、冷气管架5、冷气管6、端盖8、风机9、载料网箱11、抽水泵12、排气管道13、第一温度传感器14、第一电控阀门15、冷气回收管16、第二电控阀门17、废屑收集盒19、控制单元21、换热管2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3,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水箱2、制冷器3和冷气箱4,所述水箱2的一侧安装有抽水泵12,所述抽水泵12的输入端通入到水箱2内部且其输出端连接制冷器3的进水端,所述制冷器3的冷气出口与所述冷气箱4内部连通,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端盖8,所述端盖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若干纵向排列的风机9,所述冷气箱4的底端连接有冷气管架5,所述冷气管架5通入到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内部,所述冷气管架5靠近风机9的输出端外侧,所述冷气管架5上安装有若干个平行的冷气管6,所述冷气管6顶端与冷气箱4连通且其侧面设有若干排气孔7,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若干个滑动轨道10,各个所述滑动轨道10上均滑动连接有一载料网箱11,所述载料网箱11的顶端设有可开启的网盖24,所述载料网箱11的端部延伸至冷却仓主体1的外部且端部处与冷却仓主体1密封连接,所述冷却仓主体1远离所述端盖8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道13,所述排气管道13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4和第一电控阀门15,第一温度传感器14监测排出气体温度,所述排气管道13上连通有冷气回收管16,所述冷气回收管16上安装有第二电控阀门17,所述冷气回收管16通入到所述水箱2的内部且其位于水箱2内部的部分连通有换热管22,所述冷气回收管16的端部延伸至水箱2的顶端上方,水箱2内部设有测量水温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3,所述控制单元21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数据小于第二温度传感器23的温度数据时,控制单元21控制第一电控阀门15关闭,第二电控阀门17开启,否则第一电控阀门15开启,第二电控阀门17关闭。
25.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器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水箱2内部连通便于对水的回收。
26.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腿20,所述支撑腿20的底端安装有滑动轮便于装置的移动。
27.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内侧位于排气管道13和冷却仓主体1连接处安装有过滤网18,通过过滤网18阻挡内部各个载料网箱内部工件飞出的废屑,通过废屑收集盒19对废屑收集。
28.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却仓主体1的内部设有废屑收集盒19,所述废屑收集盒19从冷却仓主体1的一端插入至内部便于将其拉出进行清理。
29.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端盖8与冷却仓主体1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进行打开检修。
30.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单元21为单片机。
31.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流程如下,将各类需要冷却的工件放入到不同的载料网箱内部,并将载料网箱11通过滑动轨道10插入到冷却仓主体1内部,抽水泵12抽取水箱2内部的水至制冷器3,通过制冷器3进行制冷,产生的冷气存储到冷气箱4内部并通过若干个冷气管6将冷气通过排气孔7排入到冷却仓主体1的内部,通过若干风机9将冷气从冷却仓主体1一端吹至另一端,在此过程中冷气对在载料网箱11内部的工件进行冷却,多个载料网箱11可拉出,这种冷却模式便于对多组工件进行冷却,可对各个载料网箱11盛装的不同部件进行冷却,效率高,便于取料。通过冷气回收管16可对冷却仓主体1内部排出的气体进行选择性回收,控制单元21接收到第一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数据小于第二温度传感器23的温度数据
时,控制单元21控制第一电控阀门15关闭,第二电控阀门17开启,否则第一电控阀门15开启,第二电控阀门17关闭,这使得冷却仓主体1排出温度较低时可回收利用,冷气通过换热管22与水箱2内部水进行换热,降低制冷器3的能耗。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