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端子插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9:5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插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对线架和端子进行组装时,是将线架放置在槽穴里固定后,人力手动将端子推入线架中,导致劳动强度大,端子装配效率低。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端子插接装置,旨在提升端子装配效率。
5.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端子插接装置,其包括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驱动装置和夹具,以及设置于所述夹具上的推块;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推块连接,并驱动所述推块沿直线往复运动;所述夹具上设置有多个线架容纳位和多个端子容纳位;所述端子容纳位位于所述线架容纳位与所述推块之间,且所述端子容纳位与所述线架容纳位连通;所述端子容纳位和所述线架容纳位均位于所述推块的移动路径上;当线架装配于所述线架容纳位内时,所述端子容纳位与线架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
7.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推块上对应所述端子容纳位处设置有凸筋,所述凸筋的宽度与端子的宽度相等。
8.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夹具沿所述推块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分别与所述线架容纳位和所述端子容纳位连通;所述凸筋部分位于所述滑槽内。
9.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夹具上还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推块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槽平行于所述滑槽,并分别与所述滑槽和所述线架容纳位连通。
10.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和气缸固定座;所述气缸固定座位于所述推块与所述气缸之间;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气缸固定座并与所述推块连接。
11.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夹具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并合围成所述线架容纳位。
12.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块靠近所述第二定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底板接触,且所述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高度;当线架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线架与所述凸台接触。
13.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凸台相配合,并容纳所述凸台。
14.所述端子插接装置,其中,所述推块上设置有多个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与所述线架容纳位相对应,以对线架进行避位;所述第二定位块上设置有多个避位孔,所述避位孔与所述端子容纳位相对应,以对端子进行避位。
15.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夹具对线架和端子进行定位,并使端子能够与线架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块一次性将多个端子推入对应的端子安装位内,使得所述端子插接装置不仅不需要人工插接,还可以同时对多个线架和端子进行插接组装,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子插接装置与线架和端子的装配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端子插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具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线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插接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端子200插接装置包括:底板1、驱动装置2、夹具3和推块4;所述驱动装置2和所述夹具3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上,所述推块4设置于所述夹具3上,且所述推块4与所述驱动装置2连接,从而通过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推块4在所述夹具3的表面沿直线往复移动。所述夹具3上设置有多个线架容纳位5和多个端子容纳位6;由于每个线架100上需要插接两个端子200,因此每个线架容纳位5分别与两个端子容纳位6相对应。所述端子容纳位6位于所述线架容纳位5与所述推块4之间,且所述端子容纳位6与所述线架容纳位5连通,所述端子容纳位6和所述线架容纳位5均位于所述推块4的移动路径上;当线架100装配于所述线架容纳位5内时,所述端子容纳位6与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
24.初始时,所述推块4远离所述端子容纳位6;对端子200和线架100进行组装时,首先在每个线架容纳位5内均放置一个线架100,并在每个端子容纳位6内放置一个端子200,此时,端子200能够与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启动所述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推块4沿直线朝向所述端子容纳位6方向移动,当所述推块4与所有端子容纳位6内放置的端子200均接触后,所述驱动装置2继续驱动所述推块4朝向所述线架容纳位5方向移动,直至每个端子200在线架100上对应的端子安装位内插接到位,所述驱动装置2复位,从而带动所述推块4复位。
25.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夹具3对线架100和端子200进行定位,并使端子200能够与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推块4一次性将多个端子200推入对应的端子安装位内,使得所述端子200插接装置不仅不需要人工插接,还可以同时对多
个线架100和端子200进行插接组装,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率。
26.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推块4上设置有多个凸筋7,每个凸筋7均分别对应一个端子容纳位6,且所述凸筋7的宽度与端子200的宽度相等。当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推块4朝向所述端子容纳位6方向移动时,所述凸筋7先与所述端子容纳位6内的端子200接触,进而推动端子200向所述线架容纳位5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推块4上设置所述凸筋7,并使用所述凸筋7接触端子200以将端子200插接入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内,使得端子200与线架100之间的对接更为精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良率。
27.如图5所示,所述夹具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多个滑槽8,每个滑槽8均沿所述推块4的移动路径布置,且所述滑槽8分别与所述线架容纳位5和所述端子容纳位6连通;当线架100装配于所述线架容纳位5内时,所述滑槽8与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凸筋7的下端超出所述推块4,使得所述凸筋7部分位于所述滑槽8内。所述滑槽8用于对所述凸筋7和端子200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使得所述凸筋7和端子200的移动均为直线移动,以保证在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所述凸筋7必然能对应接触一个端子200,并能将该端子200推入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内,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良率。
28.所述端子容纳位6的宽度与所述滑槽8相等,且所述滑槽8的宽度与端子200的宽度相配合;当端子200装配于所述端子容纳位6内时,端子200能够与所述端子容纳位6的侧壁接触;且当端子200移动至所述滑槽8内时,端子200能够与所述滑槽8的两个侧壁接触,避免端子200在所述推块4的驱动下移动时晃动移位,从而保证在所述推块4的驱动下端子200必然能够插入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内,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良率。
29.如图5所示,所述夹具3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多个导向槽9,所述导向槽9的数量与所述滑槽8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具体的,所述导向槽9与所述滑槽8相连通,且所述导向槽9的深度小于所述滑槽8的深度,所述导向槽9的宽度大于所述滑槽8的宽度。所述推块4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导向块10,所述导向块10与所述导向槽9一一对应,并位于所述导向槽9内。所述导向槽9平行于所述滑槽8,所述导向槽9还与所述线架容纳位5连通。
30.所述导向槽9与所述导向块10的配合,增加了所述推块4与所述夹具3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所述推块4与所述夹具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所述导向槽9对所述导向块10的移动进行限位,保证所述推块4的移动为直线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良率。
31.由于每个线架100上需要插接组装两个端子200,因此,每个线架容纳位5均对应连通两个导向槽9和两个滑槽8,且所述两个滑槽8位于所述两个导向槽9之间,使得所述导向槽9无需对线架100进行避位,所述导向槽9的长度可以做到最大。
32.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气缸21和气缸固定座22;所述气缸固定座22位于所述推块4与所述气缸21之间;所述气缸固定座22用于对所述气缸21进行定位,避免所述气缸21长久使用后产生松动移位。所述气缸21的活塞杆穿过所述气缸固定座22并与所述推块4连接。
33.如图4所示,所述夹具3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所述第一定位块3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32相接触,且沿所述推块4的移动方向依次排列。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311,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块3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二凹槽321与所述第一凹槽311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凹槽321的
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开口相对布置,使得所述第二凹槽321与所述第一凹槽311合围成所述线架容纳位5。所述滑槽8、所述导向槽9和所述端子容纳位6均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上。
34.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在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上布置所述第一凹槽311,在所述第二定位块32上布置所述第二凹槽32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311与所述第二凹槽321合围的形式形成所述线架容纳位5;相比于直接在一个夹具上钻孔形成线架容纳位,本实用新型中形成的线架容纳位5更易加工,且更易契合线架100的外观形状。
35.所述第二凹槽3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311的宽度,以使得所述第二凹槽321用于容纳线架100的宽端,所述第一凹槽311用于容纳线架100的窄端。如图2和图3所示所示,所述推块4上设置有多个避位槽41,所述避位槽41与所述线架容纳位5相对应,以对线架100进行避位;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块32上设置有多个避位孔323,所述避位孔323与所述端子容纳位6相对应,以对端子200进行避位,使得端子200部分穿过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时,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不会对线架100产生不良干涉,所述第二定位块32不会对端子200产生不良干涉,以保证端子200与线架100能够装配到位。
36.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块31靠近所述第二定位块32的一侧设置有凸台312,所述凸台312与所述底板1接触,且所述凸台31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定位块31的高度;如图6所示,当线架100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311内时,线架100与所述凸台312接触,以通过所述凸台312对线架100进行支撑。且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超出所述滑槽8,以使得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能够与所述端子容纳位6相对应,端子200可以自所述端子容纳位6沿所述滑槽8移动装配至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内。
37.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定位块32上设置有缺口322,所述缺口322与所述凸台312相配合,并容纳所述凸台31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上设置所述凸台312,以通过所述凸台312对线架100进行支撑的同时,还通过所述凸台312与所述缺口322的配合来增加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升所述第一定位块31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保证线架100在所述线架容纳位5内的装配稳定,避免了所述推块4推动端子200向线架100的端子安装位内插入时,线架100在端子200的顶持作用下产生错位的现象产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良率。
38.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压块11和挡块12,所述压块11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31的一侧,并顶持所述第一定位块31,以对所述第一定位块31进行限位。所述压块11和所述第一定位块31的排列方向垂直于所述推块4的移动方向。所述挡块12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块3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32接触,以对所述第一定位块3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32进行限位。所述挡块12为l型挡块12,所述挡块12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部121和垂直部122;所述水平部121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块32背离所述第一定位块3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32接触;所述垂直部12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块31背离所述压块11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块31和所述第二定位块32接触。
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子插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夹具对线架和端子进行定位,并使端子能够与线架的端子安装位相对应,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块一次性将多个端子推入对应的端子安装位内,使得所述端子插接装置不仅不需要人工插接,还可以同时对多个线架和端子进行插接组装,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良
率。
40.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