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2:06: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缆拉丝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线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且往往具备具有内通电、外绝缘的特征,在电缆生产时,导线往往需要先进行拉丝处理,经不同规格的导线拉丝呈指定规格的导线。
3.现有的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在使用时出现以下问题,其一,拉丝完成后,在将铜线收线时不能够将其均匀的卷起,以至于收线辊上的铜线参差不齐,影响了收卷的效果,其二,在铜线加热拉丝完成后,对拉丝不合格的部分(例如拉丝后铜线表面的残渣、表面锋利或凸起部分)不能够及时处理,以至于影响后续的铜线包裹加工,其三,在拉丝完成后,且收线之前一般要进行水冷,但是现有的铜线进行水冷后,其表面还残留大量的水滴,湿漉漉的铜线收卷会影响后续的存放,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
5.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包括u形腔,所述u形腔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贯穿至u形腔的内腔固定固定连接有收线辊,所述收线辊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通过轴承与u形腔的内腔前端壁转动连接,所述u形腔的内腔左侧上方设有导送机构,所述u形腔的左侧设有支撑台,所述u形腔与支撑台之间设有吸湿机构,所述支撑台的顶端设有处理机构,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水冷设备,所述支撑台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轮。
7.进一步的,所述导送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u形腔的后端上方偏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u形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u形腔的内腔后端壁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套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与u形腔的内腔两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下部开设有圆孔。
8.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丝杆的外表面相互匹配的内螺纹。
9.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上部开设有与导向柱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吸湿机构包括t形座,所述u形腔与支撑台之间设置有t形座,所述t形座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口,所述圆形通口的内腔设置有转筒,所述圆形通口内壁与转筒的外壁之间通过滚珠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柱,两个所述t形柱的外部均套设有吸湿棉,两个所述t形柱的外部且与两个吸湿棉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套环,
所述转筒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齿子,所述齿子的下方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左侧通过轴承与t形座的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u形腔的后端壁右侧偏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辊,所述转动辊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座的右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支撑台的后端壁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辊的外部且远离连接柱的后端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与第一皮带与第一转轮之间构成传动连接,所述t形座的左侧前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调节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所述转动柱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轮,所述第三转轮与第四转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构成传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之间为啮合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转筒左侧壁上的两个t形柱之间为对称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处理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台的右侧壁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左侧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轮与第六转轮,所述第五转轮与第六转轮之间通过第三皮带构成传动连接,所述第五转轮与第六转轮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两个所述第二蜗杆的左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与支撑台的顶部左侧顶端前后位置固定连接,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二蜗杆的后端壁与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二蜗杆的前端壁均啮合连接有三个第二蜗轮,六个所述第二蜗轮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竖向磨辊体,六个所述竖向磨辊体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台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偏后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前板,两个所述前板的前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组第三蜗轮,两组所述第三蜗轮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横向磨辊体,两组所述横向磨辊体的前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后板,两个所述后板均与支撑台的顶部前端位置固定连接,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的后端啮合连接有两个第四蜗轮,两个所述第四蜗轮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两个所述第三蜗杆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台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辊的外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七转轮,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二蜗杆外部右侧且远离第六转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八转轮,所述第七转轮与第四皮带之间经过第八转轮构成传动连接。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蜗杆之间为平行设置,六个所述竖向磨辊体为两两对齐设置,四个所述横向磨辊体为两两对齐设置。
15.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三蜗杆分别与两组所述第三蜗轮构成啮合连接。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7.1、通过设置导送机构,在收线时,将输送铜线贯穿至圆孔,并将铜线固定在收线辊上,第一电机带动第一蜗杆转动,进而使收线辊转动,即可将铜线进行收卷工作,同时第二电机带动移动板块在丝杆与导向柱的外部前后移动,进而使铜线均匀的收卷在收线辊上,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设备拉丝完成后,在将铜线收线时不能够将其均匀的卷起,以至于收线辊上的铜线参差不齐,影响了收卷效果的问题;
18.2、通过设置处理机构,拉丝完成的铜线经过每组竖向磨辊体以及每组横向磨辊体之间,随着每组竖向磨辊体以及每组横向磨辊体的转动,便于将铜线表面的残渣以及表面锋利部分进行打磨处理,同时还可对铜线凸起部分进行整圆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铜线包裹加工;
19.3、通过设置吸湿机构,输送的铜线在进入转筒前,齿轮驱使齿子转动,进而使转筒进行转动,从而使其两个吸湿棉转动,便于将铜线表面的水滴吸附,且随着转动柱的转动,以及第二皮带的转动,从而使凸轮产生转动,在两个t形柱转动至凸轮的上部方向时,凸轮的转动会触动两个套环,进而使两个套环往右侧方向移动,便于将两个吸湿棉进行挤压,可及时将两个吸湿棉上的水及时挤干,便于更好的吸湿处理,有效解决了在拉丝完成后,且收线之前一般要进行水冷,但是现有的铜线进行水冷后,其表面还残留大量的水滴,湿漉漉的铜线收卷会影响后续的存放的问题。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施例的第四视角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施例的导送机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施例的吸湿机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施例的转筒与t形柱连接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施例的处理机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施例的后板与支撑台连接示意图。
30.图中:1、u形腔;2、第一电机;3、第一蜗杆;4、收线辊;5、转动柱;6、导送机构;601、第二电机;602、丝杆;603、移动块;604、导向柱;605、圆孔;7、吸湿机构;701、t形座;702、圆形通口;703、转筒;704、t形柱;705、吸湿棉;706、套环;707、齿子;708、齿轮;709、连接柱;710、第一转轮;711、固定板;712、第一蜗轮;713、转动辊;714、固定座;715、第二转轮;716、第一皮带;717、t形板;718、调节柱;719、凸轮;720、第三转轮;721、第四转轮;722、第二皮带;8、支撑台;9、处理机构;901、支撑座;902、第五转轮;903、第六转轮;904、第三皮带;905、第二蜗杆;906、固定块;907、第二蜗轮;908、竖向磨辊体;909、前板;910、第三蜗轮;911、横向磨辊体;912、后板;913、第四蜗轮;914、第三蜗杆;915、第七转轮;916、第八转轮;917、第四皮带;10、水冷设备;11、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4.请参阅图1至图9,一种电缆生产的拉丝设备,包括u形腔1,u形腔1的后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蜗杆3,第一蜗杆3的一端贯穿至u形腔1的内腔固定固定连接有收线辊4,收线辊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5,转动柱5通过轴承与u形腔1的内腔前端壁转动连接,u形腔1的内腔左侧上方设有导送机构6,u形腔1的左侧设有支撑台8,u形腔1与支撑台8之间设有吸湿机构7,支撑台8的顶端设有处理机构9,支撑台8的顶端右侧位置处设置有水冷设备10,支撑台8的顶部两侧均设置有导向轮11。
35.导送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01,u形腔1的后端上方偏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01,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贯穿至u形腔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丝杆602,丝杆602的一端与u形腔1的内腔后端壁转动连接,丝杆602的外部螺纹连接有移动块603,移动块603的顶部套设有导向柱604,导向柱604的两端分别与u形腔1的内腔两端壁固定连接,移动块603的下部开设有圆孔605,移动块603的中部开设有与丝杆602的外表面相互匹配的内螺纹,移动块603的上部开设有与导向柱604的外部大小相互适配的通孔。
36.第二电机601带动移动块603块在丝杆602与导向柱604的外部前后移动,进而使铜线均匀的收卷在收线辊4上,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设备拉丝完成后,在将铜线收线时不能够将其均匀的卷起,以至于收线辊4上的铜线参差不齐,影响了收卷效果的问题。
37.吸湿机构7包括t形座701,u形腔1与支撑台8之间设置有t形座701,t形座701的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口702,圆形通口702的内腔设置有转筒703,圆形通口702内壁与转筒703的外壁之间通过滚珠转动连接,转筒703的左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柱704,两个t形柱704的外部均套设有吸湿棉705,转筒703左侧壁上的两个t形柱704之间为对称设置,两个t形柱704的外部且与两个吸湿棉70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套环706,转筒703的右侧外表面设置有齿子707,齿子707的下方啮合连接有齿轮708,齿轮708的左侧通过轴承与t形座701的右侧壁转动连接,齿轮70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柱709,连接柱70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轮710,u形腔1的后端壁右侧偏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11,固定板711的左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蜗轮712,第一蜗轮712与第一蜗杆3之间为啮合连接,第一蜗轮7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转动辊713,转动辊713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固定座714的右侧壁转动连接,固定座714与支撑台8的后端壁右侧固定连接,转动辊713的外部且远离连接柱709的后端方向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轮715,第二转轮715与第一皮带716与第一转轮710之间构成传动连接,t形座701的左侧前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t形板717,t形板717的后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柱718,调节柱718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凸轮719,调节柱7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转轮720,转动柱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轮721,第三转轮720与第四转轮721之间通过第二皮带722构成传动连接。
38.水冷之后的铜线进入转筒703前,其随着转动辊713的转动,第二转轮715产生转动,经过第一皮带716的传送,使其第一转轮710进行转动,连接柱709随着转动,使其齿轮708驱使齿子707,从而使转筒703在t形座701上转动,直至使两个吸湿棉705转动,随着铜线
的输送,两个吸湿棉705将铜线表面的水滴吸附,便于铜线后续储存,且随着转动柱5的转动,第四转轮721产生转动,经过第二皮带722的传动,使其第三转轮720进行转动,从而使调节柱718转动,直至凸轮719产生转动,在两个t形柱704转动至凸轮719的上部方向时,凸轮719的转动会触动两个套环706,进而使两个套环706往右侧方向移动,便于将两个吸湿棉705进行挤压,可及时将两个吸湿棉705上的水及时挤干,便于更好的吸湿处理。
39.处理机构9包括支撑座901,支撑台8的右侧壁前端固定连接有支撑座901,支撑座901的左侧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五转轮902与第六转轮903,第五转轮902与第六转轮903之间通过第三皮带904构成传动连接,第五转轮902与第六转轮903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蜗杆905,两个第二蜗杆905的左侧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块906,两个固定块906均与支撑台8的顶部左侧顶端前后位置固定连接,位于前方的第二蜗杆905的后端壁与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的前端壁均啮合连接有三个第二蜗轮907,六个第二蜗轮907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竖向磨辊体908,六个竖向磨辊体908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台8的顶端转动连接,支撑台8的顶端偏后端位置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前板909,两个前板909的前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一组第三蜗轮910,两组第三蜗轮910的前端均固定连接有横向磨辊体911,两个第二蜗杆905之间为平行设置,六个竖向磨辊体908为两两对齐设置,四个横向磨辊体911为两两对齐设置两组横向磨辊体911的前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后板912,两个后板912均与支撑台8的顶部前端位置固定连接,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的后端啮合连接有两个第四蜗轮913,两个第四蜗轮913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蜗杆914,两个第三蜗杆914的底端均通过轴承与支撑台8的顶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三蜗杆914分别与两组第三蜗轮910构成啮合连接,转动辊713的外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七转轮915,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外部右侧且远离第六转轮90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八转轮916,第七转轮915与第四皮带917之间经过第八转轮916构成传动连接。
40.铜线在经过每组竖向磨辊体908以及每组横向磨辊体911之间时,第一蜗杆3的转动驱使第一蜗轮712转动,转动辊713随之转动,第七转轮915产生转动,经过第四皮带917的传送使其第八转轮916转动,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转动,第六转轮903随之产生转动,经过第三皮带904的传送,使其第五转轮902进行转动,从而使位于前方的第二蜗杆905进行转动,两个第二蜗杆905分别驱使六个第二蜗轮907转动,进而使六个竖向磨辊体908转动,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同时驱使两个第四蜗轮913转动,两个第三蜗杆914随即驱使四个第三蜗轮910转动,从而使四个横向磨辊体911产生转动,铜线在经过时,便于将铜线表面的残渣以及表面锋利部分进行打磨处理,同时还可对铜线凸起部分进行整圆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铜线包裹加工。
4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设备时,首先将拉丝后的铜线经过每组竖向磨辊体908以及每组横向磨辊体911之间,并贯穿至转筒703与圆孔605内腔,其铜线的一端固定至收线辊4上,启动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601,第一电机2带动第一蜗杆3转动,从而使收线辊4进行转动,且转动柱5也会产生转动,便于将处理好的铜线收卷起来,其铜线在经过每组竖向磨辊体908以及每组横向磨辊体911之间时,第一蜗杆3的转动驱使第一蜗轮712转动,转动辊713随之转动,第七转轮915产生转动,经过第四皮带917的传送使其第八转轮916转动,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转动,第六转轮903随之产生转动,经过第三皮带904的传送,使其第五转轮902进行转动,从而使位于前方的第二蜗杆905进行转动,两个第二蜗杆905分别驱使六个第
二蜗轮907转动,进而使六个竖向磨辊体908转动,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蜗杆905同时驱使两个第四蜗轮913转动,两个第三蜗杆914随即驱使四个第三蜗轮910转动,从而使四个横向磨辊体911产生转动,铜线在经过时,便于将铜线表面的残渣以及表面锋利部分进行打磨处理,同时还可对铜线凸起部分进行整圆处理,以便于后续的铜线包裹加工,处理好的铜线经过水冷设备10进行水冷,水冷之后的铜线进入转筒703前,其随着转动辊713的转动,第二转轮715产生转动,经过第一皮带716的传送,使其第一转轮710进行转动,连接柱709随着转动,使其齿轮708驱使齿子707,从而使转筒703在t形座701上转动,直至使两个吸湿棉705转动,随着铜线的输送,两个吸湿棉705将铜线表面的水滴吸附,便于铜线后续储存,且随着转动柱5的转动,第四转轮721产生转动,经过第二皮带722的传动,使其第三转轮720进行转动,从而使调节柱718转动,直至凸轮719产生转动,在两个t形柱704转动至凸轮719的上部方向时,凸轮719的转动会触动两个套环706,进而使两个套环706往右侧方向移动,便于将两个吸湿棉705进行挤压,可及时将两个吸湿棉705上的水及时挤干,便于更好的吸湿处理,同时第二电机601带动移动块603块在丝杆602与导向柱604的外部前后移动,进而使铜线均匀的收卷在收线辊4上,有效解决了现有的设备拉丝完成后,在将铜线收线时不能够将其均匀的卷起,以至于收线辊4上的铜线参差不齐,影响了收卷效果的问题。
42.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