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11-14 02:04: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铲车轮胎破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一个大型船厂设备非常重要,大到龙门吊、高吊,小到铲车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铲车在现场到处都是,由于船舶建造现场环境恶劣,经常看到铲车轮胎戳破的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一方面做好现场5s工作,使生产场地环境改善,减少轮胎戳破的发生,另一方面,申请另一台铲车过来,使用钢丝绳把坏铲车尾部抬高,正好脱离地面,这样两辆铲车慢慢地驶到修理的地方修理,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现场铲车紧缺的情况下,还要另一辆铲车配合去修理,使铲车更加不够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其能够在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后,使铲车能够独自行驶到修理处进行修理,减少铲车的使用数量,提高安全性。
4.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的使用方法,其能够在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后,使铲车能够独自行驶到修理处进行修理,减少铲车的使用数量,提高安全性。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用于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后,使铲车能够行驶,铲车的铲斗内设置有铲槽,铲槽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底面和侧面,铲槽的底面为用于承重的承重面,铲槽的侧面为平面或弧形面,所述行驶工装包括增压件,所述增压件的重量与铲车的荷载量对应设置,所述铲车的荷载量为y,所述增压件的重量为x,x=(50%~80%)y,所述增压件的底面为平面,且所述增压件的底面能够与铲槽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增压件的一侧面为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铲槽的侧面相对应,且所述抵接面设置有抵接件,所述增压件对应放置于铲槽内后,能够通过所述抵接件与铲槽的侧面抵接而实现所述增压件的定位,且所述增压件定位安装于铲槽后能够使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
7.进一步地,铲车的荷载量y=5t,所述增压件的重量x的范围为3t-4t。
8.进一步地,所述增压件为长方体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长方体的长度为1500mm、宽度为550mm、高度为550mm,且所述增压件为铁块或钢块。
10.进一步地,所述铁块或所述钢块的重量x=3.5t。
11.进一步地,所述铁块由废旧铁板或废旧钢板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增压件的底面设置有耐磨减震层。
13.进一步地,所述抵接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沿直线阵列设置。
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为基于所述的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s1:当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时,将增压件置于铲车的铲斗中;
16.s2:调整增压件在铲斗中的位置,使得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此时铲车能够行驶;
17.s3:控制铲车将增压件放下使铲斗贴在地面,并驱使铲车后退使铲斗中的增压件往前移,通过杠杆原理使铲车的后轮翘起而离开地面。
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为:当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时,该铲车为故障铲车,通过另一辆完好的铲车将增压件铲起并将增压件放置于故障铲车的铲斗中,或者,通过吊车将增压件吊起并将增压件放置于故障铲车的铲斗中。
19.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本技术在铲车的后轮胎破损情况下,通过将增压件放置于铲车的铲斗中,能够使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此时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或者,铲车的后轮轻微受力,与地面有轻微的作用力,这样能够保证铲车还能够自行行驶到修理处进行维修,减少铲车的使用数量,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中荷载量为5t的铲车的荷载曲线图;
23.图2为本发明中行驶工装在铲斗中放置位置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增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5.1-增压件;2-抵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
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3.实施例1
34.在船舶建造现场,铲车在现场到处都是,由于船舶建造现场环境恶劣,经常看到铲车轮胎戳破的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为此,本技术发明了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能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对造船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35.以荷载量为5吨的铲车为例,铲车的荷载位置即是物体在铲车中铲斗中的位置,当铲车的荷载位置是0mm时,即物体位于铲斗内的最内侧位置,随着物体沿铲斗向外移动,铲车的荷载位置随之增加,而铲车的荷载量随之减小。参照图1,图1荷载量为5吨的铲车的载荷曲线图,该荷载曲线图为:
36.如图1所示,该坐标系的横向坐标表示的是增压件1在铲槽中的荷载位置,纵向坐标表示的是铲车的荷载量y。当铲车的载荷位置在600mm以内时,能铲起5吨重量。随着重物向前移动,所能铲的重物重量,逐渐下降;当铲车的载荷位置到1200mm时,铲车的荷载量y=2500kg,相当于只能铲2.5t。所述的载荷曲线,即铲车在对应的荷载位置时,只能铲动位于荷载曲线以下重量的重物,超出这个重量,铲车的后轮胎会离开地面,所以,不能铲运。我们利用这个特性,制作一个行驶工装,把这个行驶工装放在荷载曲线的临界位置,使铲车的后轮胎基本不吃力,这样,铲车可以自己驾驶到修车的地方进行修理。节约一辆配合的铲车,减少修理等待的时间,而且安全系数提高了。
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3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它的用途是:当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后,通过所述行驶工装使铲车能够独自行驶到修理处进行轮胎修理。
39.铲车的铲斗内设置有铲槽,铲槽的内壁包括相连接的底面和侧面,铲槽的底面为用于承重的承重面,铲槽的侧面为平面或弧形面(铲槽的底面以及铲槽的侧面的所在位置均为现有技术,此处未图示,不再赘述)。
40.所述行驶工装包括增压件1,所述增压件1的重量与铲车的荷载量对应设置,所述铲车的荷载量为y,所述增压件1的重量为x,x=(50%~80%)y,所述增压件1的底面为平面,且所述增压件1的底面能够与铲槽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增压件1的一侧面为抵接面,所述
抵接面与铲槽的侧面相对应,且所述抵接面设置有抵接件2,所述增压件1对应放置于铲槽内后,能够通过所述抵接件2与铲槽的侧面抵接而实现所述增压件1的定位,且所述增压件1定位安装于铲槽后能够使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
4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抵接件2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抵接件2在增压件1的抵接面上沿直线阵列设置,如图所示,如此在对增压件1定位安装的时候,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抵接件2同时与铲槽的侧面相抵接,提高定位效果,避免发生偏斜。
42.通过在增压件1的抵接面上设置抵接件2,当增压件1对应放置于铲槽内后,增压件1的底面与铲槽的底面相贴合,而且抵接件2与铲槽的侧面相抵接时,此时说明增压件1已安装到位,通过抵接件2起到了一个定位作用,使增压件1所在铲车的荷载位置刚好能够使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使后轮基本不受力。
43.所述增压件1的重量与铲车的荷载量对应设置,具体地,所述增压件1的重量与铲车的荷载量成正比例设置,增压件1的重量随铲车的荷载量的增大而增大,如图1的荷载曲线图所示。将增压件1放置于铲车的铲斗中,所述增压件1置于铲车的铲斗后能够使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此时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没有相互作用力,或者,铲车的后轮轻微受力,与地面有轻微的作用力,这样能够保证铲车还能够自行行驶到修理处进行维修。
44.在本实施例中,铲车中增压件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等,当增压件1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将其结合在一起,只需要保证增压件1的总重量与铲车的荷载量对应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将增压件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且将增压件1设置为长方体(如图3所示),这种规则的形状以便于取放和重心稳定。
45.本实施例以荷载量为5t的铲车为例,根据5t荷载量的铲车的特性,铲车均有两个前车轮和两个后车轮。所以,当前车轮的其中一个轮胎破损后,还有其它三个轮胎支撑着,还能够自行行驶;而后车轮的其中一个轮胎破损后,就无法自行行驶,所以,申请另一辆铲车来抬高铲车的尾部,再一起行驶去修理。而在破损车轮的铲车铲斗上放置增压件1,使铲车的后轮胎基本不受力,自己驾驶去修理,并且在修理时,使放置的工装沿铲斗再向前移动一点,铲车的后轮胎就会离开地面,也给修理带来方便,一举两得。
46.增压件1放置于铲车的荷载位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增压件1正好处于3500kg时与荷载曲线相交,此时处于临界状态,这时铲车的后轮正好与地面抵接不受力。如将增压件1的位置沿铲斗往后移使荷载位置减小,铲车能正常行驶;如将增压件1沿铲斗往前移使荷载位置增大,铲车的后轮离开地面,无法行驶。因此,在本实施例中,y=5t时,增压件1的重量x的范围优选地设置为3t-4t。
4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长方体结构的增压件1的尺寸设计为:长度为1500mm、宽度和高度均为550mm,且增压件1为铁块或钢块。
48.为了使得废物回收利用,将船舶建造现场中的废旧铁板或者废旧钢板制成,提高废物利用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制作成本。
4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增压件1正好处于3500kg时与荷载曲线相交,此时处于临界状态,这时铲车的后轮正好与地面抵接不受力,因此更优选地将增压件1的重量设计为x=3.5t,与荷载曲线相对应,这时铲车的后轮正好不受力,如果铲车的后轮胎发生破损,将该增压件1置于铲斗中,能够使铲车自行行驶到修理处进行修理,避免了申请另一辆铲车以托
举该故障铲车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能够减少铲车的使用数量,同时通过自行行驶相比于依靠另一辆铲车托举行进,也提高了行驶途中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50.实施例2
5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52.提供实施例1中所述的铲车轮胎破损后的行驶工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53.s1:当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时,将增压件1置于铲车的铲斗中;
54.s2:调整增压件1在铲斗中的位置,使得铲车的后轮与地面抵接,此时铲车能够行驶;
55.s3:控制铲车将增压件1放下使铲斗贴在地面,并驱使铲车后退使铲斗中的增压件1往前移,通过杠杆原理使铲车的后轮翘起而离开地面。
56.在铲车的后轮翘起离开地面后,还可以操作以下步骤:
57.s4:对铲车的后轮进行修理;
58.s5:铲车的后轮修理完毕后,铲车能够正常行驶。
59.s6:将增压件1放回原位。
60.需要注意的是,在步骤s1中,当铲车的其中一个后轮胎破损时,该铲车为故障铲车。在本实施例中,有如下两种方法将增压件1置于故障铲车的铲斗中,第一种:通过另一辆完好的铲车将增压件1铲起并将增压件1放置于故障铲车的铲斗中;第二种:通过吊车将增压件1吊起并将增压件1放置于故障铲车的铲斗中。
61.需要注意的是,增压件1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应当放置于一个固定位置定点摆放,用完再返回至指定位置,方便下一次的使用。
6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63.1.当铲车后轮胎需要修理时,能够减少一台铲车的使用;
64.2.避免通过另一辆铲车来托举故障铲车,在行驶途中两辆铲车一起行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风险;
65.3.使用废旧铁板、钢板制作行驶工装,降低成本,废物利用;
66.4.行驶工装定点摆放,使用方便;
67.5.该行驶工装的增压件1不仅可以在铲车后轮胎破损时使用,也可以使用在需要使用的其他地方;
68.6.方便了修理,减少修理过程中,油泵或千斤顶的使用。
6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70.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
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7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