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飞机乘客座椅的具有装置的腿托的制作方法

2022-11-14 00:53: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飞机乘客座椅的具有装置的腿托


背景技术:

1.具有用于救生衣的安置可能性的飞机乘客座椅是公知的。在公知的飞机乘客座椅中,救生衣安置在飞机乘客座椅的座面下面或者在扶手下方安置在救生衣容纳部中。
2.公知的用于救生衣的安置位置的缺点是,例如在将救生衣安置在扶手下方时例如限制了用于飞机乘客座椅的其他部件例如多媒体部件的存放空间或者救生衣相对难以触及。例如,在具有腿托的飞机乘客座椅中在将救生衣安置在飞机乘客座椅的座面下面时不能实现救生衣的可触及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用于将救生衣安置在飞机乘客座椅上的安置可能性。尤其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在飞机乘客座椅上的装置,借助于该装置可以简化救生衣的取用并且有利地释放了用于飞机乘客座椅的其他部件的存放空间。
4.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
5.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本发明的有利的和符合目的的实施方式。
6.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乘客座椅的腿托,其具有装置。例如,该腿托作为飞机乘客座椅腿托存在。
7.有利地,飞机乘客座椅包括可动的腿托,其可以从基础位置摆动到静止位置中并且反过来。优选地,腿托在静止位置中展开地在飞机乘客座椅上存在,从而使得使用该飞机乘客座椅的飞机乘客可以把他的腿放在该腿托上。
8.例如,飞机乘客座椅包括基础支架,飞机乘客座椅的座椅底部和靠背布置在该基础支架上。有利地,该座椅底部和该靠背可以相对于该基础支架或该基础支架的部分运动。
9.本发明的核心在于,该装置包括壳体,其中该壳体具有第一和第二壳体半部,其中这两个壳体半部可摆动运动地相互连接,其中所述壳体构造为使得能够将用于飞机乘客的救生衣存放在该壳体中,其中所述装置布置在所述腿托的基础结构上,其中所述装置具有弹簧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半部通过所述弹簧装置的弹簧力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半部被施加力,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半部能够从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朝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
10.例如,第一壳体半部能够通过弹簧装置的弹簧力从打开位置朝闭合位置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运动。还可考虑的是,第一壳体半部能够抵抗弹簧装置的弹簧力从打开位置朝闭合位置的方向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运动。例如,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从打开位置朝闭合位置的方向的运动是沿闭合方向的闭合运动。例如,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从闭合位置朝打开位置的方向的运动是沿打开方向的打开运动。
11.例如,飞机乘客座椅包括可动地布置在基础支架上或可动地布置在基础支架的一部分上的腿托。有利地,腿托的基础结构构造为腿托的框架或支撑结构。例如,在腿托的基础结构上可以布置该腿托的垫子或软垫。有利地,该基础结构抵抗飞机乘客座椅的使用者的力或载荷支撑所述软垫。优选地,所述腿托尤其仅仅通过基础结构与剩余的飞机乘客座
椅、尤其与基础支架可动地连接。
12.有利地,救生衣构造为飞机救生衣,尤其构造为飞机乘客座椅救生衣。例如,第二壳体半部包括保持装置,用于将救生衣在布置状态中固定在第二壳体半部上。例如,第二壳体半部上的救生衣通过该保持装置悬挂或推到第二壳体半部上。
13.优选地,飞机乘客座椅的使用面是飞机乘客座椅的这样的面:飞机乘客座椅的使用者或飞机乘客在常规使用时接触该面,例如该使用者或飞机乘客坐在该面上或者该使用者或该飞机乘客或该使用者或该飞机乘客的身体部分靠在该面上,例如该使用者或该飞机乘客把他的腿靠在或支在该面上。
14.有利地,这些壳体半部固定地、稳定地和/或刚性地构成。例如,这些壳体半部由金属和/或稳定的塑料构成。例如,这些壳体半部仅仅由金属和/或稳定的塑料构成。
15.例如,垫子和/或座套、例如软垫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第一壳体半部上。例如,座套和/或垫子借助于所谓的粘扣带的钩带和孔环带钩粘在一起。还可考虑的是,座套和/或垫子可以粘接在或夹紧在第一壳体半部上。有利地,座套和/或垫子能够可松脱地固定在第一壳体半部上。还可设想的是,所述第一壳体半部、尤其所述装置直接具有或形成座套和/或垫子。
16.有利地,所述装置在所述腿托的软垫的部位处布置在所述腿托上。例如,所述装置靠近软垫和/或在腿托的软垫之间布置在腿托上。有利地,腿托除了所述装置之外并且例如除了布置在该装置上的垫元件之外还包括另外的垫元件。有利地,所述另外的垫元件与存在于所述装置上的垫元件共同形成所述腿托的软垫。
17.有利地,两个壳体半部相对彼此存在唯一的闭合位置。例如,两个壳体半部在该闭合位置中围绕摆动轴沿闭合方向最大地相向摆动或相向转动。还可考虑的是,存在第一闭合位置,在该第一闭合位置中,两个壳体半部相向运动并且能够借助于闭锁机构固定在彼此相对的第一闭合位置中。此外可设想的是,存在第二闭合位置,其中第一壳体半部可以从第一闭合位置沿闭合方向摆动到第二闭合位置中。由此,例如可以实现用于打开壳体的触摸锁定机制。
18.优选地,存在两个壳体半部相互间的多个打开位置。尤其,存在唯一一个打开位置,即最大打开位置,在该最大打开位置中,两个壳体半部相互间最大程度地摆动远离。例如,所述装置包括止挡机构,两个壳体半部之一、尤其第一壳体半部在最大打开位置中挡靠在该止挡机构上。
19.此外建议,所述两个壳体半部不可松脱地相互连接。由此,在紧急情况下,例如当使用者必须取用救生衣时,能够安全且可靠地实现所述装置的打开。同样,由此还可以实现救生衣在该装置中的相对更安全的安置,其中,能够例如针对不允许的取用相对安全地保护救生衣。
20.还被证明有利的是,弹簧装置具有两个弹簧元件。由此可实现弹簧装置的冗余。此外,由此可以在壳体半部彼此相对运动时避免壳体半部翘曲或倾斜。
21.有利地,弹簧装置包括恰好两个弹簧元件。例如,弹簧元件构造为弹簧、例如构造为扭力弹簧和/或构造为螺旋弹簧。有利地,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元件在所述装置上相互间隔地存在。
22.此外,已被证明有利的是,每个壳体半部具有主侧元件,其中在所述主侧元件的每
一个上存在横向于该主侧元件突出的侧元件,其中一个壳体半部的两个侧元件构造为相互间隔开并且彼此对置,其中所述壳体半部中的第一壳体半部的两个相互间隔开并且彼此对置的侧元件的间距大于所述壳体半部中的第二壳体半部的两个相互间隔开并且彼此对置的侧元件的间距,从而在第一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重叠地存在。由此,在壳体的闭合位置中,救生衣有利地不可触及地布置在壳体的内部。例如,由此使得壳体相对稳定地构成,从而在该壳体的闭合位置中不能将物品放入到该壳体中。优选地,两个壳体半部在闭合位置中包围所述壳体的内部。有利地,两个壳体半部在闭合位置中形成空腔的内部。有利地,在该壳体的空腔中能够安置救生衣。例如,壳体半部的所述主侧元件和所述侧元件在闭合位置中包围所述内部、尤其所述空腔。有利地,壳体半部的所述主侧元件和所述侧元件在闭合位置中完全包围所述内部、尤其所述空腔。
23.有利地,在每个壳体半部上存在四个侧元件。例如,这些侧元件布置为矩形。有利地,一个壳体半部的分别两个侧元件例如直接相互连接。有利地,每个壳体半部以半壳形式存在或者半壳形地存在。
24.优选地,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尤其直接贴靠在腿托的基础结构上。还可设想的是,腿托的基础结构形成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例如,第二壳体半部、尤其该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与基础结构铆接、熔焊、钎焊或粘接。
25.优选地,第一壳体半部和第二壳体半部借助于摆动轴承相互连接。例如,第一壳体半部的侧元件借助于该摆动轴承与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相连。可考虑的是,该摆动轴承具有唯一一个摆动轴承轴,其从第一壳体半部的一个侧元件延伸至该第一壳体半部的与该侧元件对置的、间隔开的另一侧元件。
26.有利地,存在两个摆动轴承,其中每个摆动轴承包括摆动轴承轴,其中这两个摆动轴承轴形成共同的摆动轴。例如,这两个摆动轴承相互间隔开地存在。优选地,这两个摆动轴承的第一摆动轴承将第一壳体半部的第一侧元件与第二壳体半部的第一侧元件相连并且这两个摆动轴承的第二摆动轴承将第一壳体半部的第二侧元件与第二壳体半部的第二侧元件相连。例如,第一和第二壳体半部的第一和第二侧元件分别对置并且相互间隔开地存在。
27.有利地,弹簧装置存在于摆动轴承的区域中。可考虑的是,弹簧装置构造在摆动轴承上。例如,弹簧元件包围该摆动轴承的摆动轴承轴。此外可设想的是,弹簧元件利用第一端部支撑在第一壳体半部上并且利用第二半部例如支撑在第二壳体半部上,从而使得这两个壳体半部在至少一个彼此的相对位置中通过弹簧元件的弹簧力进行力加载。还可考虑的是,附加于或替代于支撑在第二壳体半部上地,弹簧元件用其第二端部支撑在所述基础结构上。例如,弹簧元件用第一端部支撑在第一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和/或侧元件上并且用第二端部支撑在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和/或腿托的基础结构上。有利地,弹簧元件用其第一端部与第一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和/或侧元件位置固定地连接。例如,弹簧元件用第二端部与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和/或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和/或腿托的基础结构位置固定地连接。例如,弹簧元件的端部悬挂和/或夹紧和/或焊接和/或粘接在所述装置的上述元件之一上。
28.此外,被证明有利的是,所述装置具有闭锁机构,其中该闭锁机构将所述两个壳体半部在所述闭合位置中相互固定,其中该闭锁机构包括拉元件,其中该闭锁机构构造为使
得通过拉动所述拉元件能够使该闭锁机构的部件运动,以使得所述壳体半部在该闭锁机构的区域中相互松脱。通过拉动拉元件释放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中的运动。
29.例如,拉元件柔性地存在。可考虑的是,拉元件作为绳子或带子存在。例如,拉元件构造为织物带子或塑料带子。例如,拉元件被引导穿过第一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的贯通开口。
30.此外,被证明有利的是,第二壳体半部的主侧元件是所述腿托的基础结构的整体组成部分。由此,简化了腿托的制造和/或装配。有利地,所述装置直接布置在腿托的基础结构上。例如,所述装置或所述装置的部分是腿托的基础结构的整体组成部分。
31.有利地,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在所述装置的布置状态中尤其直接布置在腿托的基础结构上。例如,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不可松脱地与该基础结构连接,例如与该基础结构成整体。还可考虑的是,第二壳体半部的侧元件粘接、旋拧和/或铆接在所述基础结构上。例如,第二壳体半部尤其不可松脱地与腿托的基础结构连接。
32.所述腿托的一个有利的改型是,在第一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中,弹簧装置的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朝该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的方向挤压。由此实现了所述壳体的自动打开运动。
33.例如,例如在触发闭锁机构的情况下,弹簧装置用其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以5
°
和25
°
之间的摆动范围挤压到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尤其第一)打开位置中。
34.腿托的另一可考虑的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中,弹簧装置的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朝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的方向挤压,从而使得弹簧的弹簧力反作用于用来将第一壳体半部从闭合位置运动到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中的运动力。由此,所述装置构造为使得将这两个壳体半部有利地保持在闭合位置中并且尤其自动地借助于该弹簧力运动到打开位置中。有利地,由此释放腿托区域中的运动范围,尤其在疏散情况下。例如,通过腿托的这种构造相对降低绊倒危险(由于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处于打开位置中)。
35.有利地,所述装置构造为使得在触发闭锁机构的情况下第一壳体半部能够通过使用者的力从闭合位置运动到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中。例如,第一壳体半部能够通过使用者的力从闭合位置抵抗弹簧装置的力运动到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中。
36.同样被证明有利的是,在第一壳体半部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弹簧装置的弹簧力将该第一壳体半部朝该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的方向挤压。优选地,在第一壳体半部的每个打开位置中,弹簧装置的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朝闭合位置的方向挤压。有利地,弹簧装置如此存在,以至于该弹簧装置由于其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从打开位置(尤其从每个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中。
37.此外建议,所述弹簧装置的弹簧力将第一壳体半部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第二打开位置朝第一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的方向挤压到第一打开位置中。由此,在触发闭锁机构的情况下实现了使用者对壳体内部中的物品的取用,同时降低了绊倒危险。
38.有利地,能够限定打开范围,其从闭合位置起限定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沿打开方向的摆动状态。在闭合位置中,该打开范围有利地是0
°
并且沿打开方向具有
正值。例如,第一壳体半部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从闭合位置起沿打开方向可以摆动最高45
°
或50
°
的打开范围或角度范围,例如直到最大打开位置。可设想的是,第一和第二打开位置构造为这样一个区域:第一壳体半部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摆动到该区域中。
39.优选地,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一打开位置中以15
°
至30
°
的打开范围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摆离。可考虑的是,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一打开位置中以15
°
至25
°
的打开范围、以15
°
至20
°
的打开范围或者以20
°
至25
°
的打开范围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摆离。例如,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一打开位置中以15
°
、20
°
、25
°
或30
°
的角度范围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摆离闭合位置。
40.有利地,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二打开位置中以30
°
至50
°
的打开范围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摆离。可考虑的是,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二打开位置中以30
°
至45
°
的打开范围、以30
°
至40
°
的打开范围、以35
°
至45
°
的打开范围或者以35
°
至40
°
的打开范围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摆离。例如,第一壳体半部在第二打开位置中以30
°
、35
°
、40
°
、45
°
或50
°
的角度范围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摆离闭合位置。
41.有利地,所述装置、尤其所述第二壳体半部和/或所述基础结构包括止挡机构,第一壳体半部以该第一壳体半部的止挡元件在打开位置中挡靠在该止挡机构上。有利地,第一壳体半部在止挡或挡靠状态中具有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最大打开位置。例如,所述止挡机构和/或所述止挡元件限定所述最大打开位置。
42.还被证明有利的是,所述弹簧装置构造为使得第一壳体半部能够借助于弹簧力从打开位置、尤其从最大打开位置朝闭合位置的方向运动,其中该弹簧装置如此存在,以至于第一壳体半部由于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力不到达闭合位置和/或第一壳体半部借助于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力不能从打开位置运动到闭合位置中。
43.在腿托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弹簧装置如此构造并且布置在所述装置上,以至于弹簧装置将第一壳体半部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闭合位置由于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力沿打开方向运动到打开位置中、例如第一打开位置中并且该弹簧装置将第一壳体半部从相对于壳体半部的第二打开位置由于该弹簧装置的弹簧力沿闭合方向运动到另一打开位置、例如第一打开位置中。可考虑的是,第一壳体半部不仅在闭合位置中而且在第二打开位置中通过弹簧装置的弹簧力进行力加载。此外可设想的是,在第一打开位置中,弹簧装置对第一壳体半部不施加弹簧力。
44.但是还可设想的是,弹簧装置如此构成,以至于第一壳体半部可以从打开位置、例如从最大打开位置借助于弹簧力沿闭合方向完全运动到闭合位置中。
45.优选地,第一壳体半部具有贯通开口,从而使得观察元件能够从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所述贯通开口带到外部。由此,用于观察者的观察元件可以被从外部、例如在不打开壳体的情况下看见。有利地,所述装置包括固定机构,用于将所述观察元件在被引导通过的状态中在贯通开口处固定在壳体上。该贯通开口例如构造为缝槽。还可设想的是,所述壳体的闭锁机构的触发带可以通过所述贯通开口带到外部。
46.有利地,所述观察元件包括信息。例如,该信息构造为彩色标记、例如构造为观察元件所具有的颜色。然而,还可考虑的是,观察元件具有印刷部和/或贴纸形式的信息。例如,该信息包括日期、例如印刷部和/或贴纸上的日期。此外,可设想的是,所述信息以条形码和/或二维码的形式存在。
47.优选地,观察元件是可安置在所述装置的内部或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的物品、例如救生衣的组成部分。有利地,观察元件不可松脱地与该物品、例如救生衣和/或与该物品的包装连接。例如,观察元件构造为标签。
48.例如,所述装置具有信息装置,其中在该信息装置上能够安置关于处于所述装置的壳体的内部中的物品的信息。例如,该信息是最低保质日期。例如,该信息作为信息装置上的彩色标记存在。例如,该信息装置构造为观察窗。可设想的是,观察元件包括所述信息。
49.还有利的是,所述装置具有封缄装置,从而能够在该装置上安置封缄部。有利地,在壳体的闭合状态中能够将封缄部安置在所述装置上。例如,该壳体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封缄部的布置状态中,所述封缄部通过两个壳体半部彼此相对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中而被破坏或者所述封缄部防止所述壳体的打开。有利地,封缄装置包括两个安全元件,它们能够通过封缄部在所述壳体的闭合状态中相互连接。一个安全元件例如包括孔环。例如,这些安全元件能够旗帜状突出地布置在壳体或腿托上。例如,这些安全元件中的第一安全元件尤其直接尤其不可松脱地布置、例如粘接、旋拧和/或铆接在第一壳体半部上。还被证明有利的是,所述封缄装置的第二安全元件例如不可松脱地布置在腿托的基础结构上。例如,第二安全元件粘接、旋拧和/或铆接在所述基础结构上。例如,第二安全元件直接布置在所述基础结构上。
50.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是一种具有根据以上变形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腿托的飞机乘客座椅。有利地,腿托可摆动运动地在该飞机乘客座椅上存在。
51.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型是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飞机乘客座椅的座椅排。
52.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是具有根据上述变形方案之一所述的飞机乘客座椅或座椅排或腿托的飞机。
附图说明
53.下面参照示意图在给出其他细节和优点的情况下阐述实施例。
54.附图中:
55.图1以从斜前上方的透视图示出具有两个飞机乘客座椅的座椅排,所述飞机乘客座椅分别包括座椅底部、连同后侧外壳的靠背和腿托;
56.图2至5以从斜前上方的不同透视图示出具有两个飞机乘客座椅的另一座椅排,所述飞机乘客座椅具有本发明的处于不同腿托位置中的腿托;
57.图6至9以从斜前方的不同透视图示出腿托,其中该腿托的装置的第一壳体半部处于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的不同状态中;
58.图10以从斜前方的透视图示出图6的腿托,其中该腿托的侧垫保持不可见;
59.图11以从斜前方的透视图示出图10的腿托,其中附加地具有软垫的第一壳体半部保持不可见;和
60.图12以从斜侧下方的透视图示出图10的腿托的装置,其中该腿托的基础结构和该装置的侧垫保持不可见。
具体实施方式
61.图1示出具有座椅方向2的座椅排1,该座椅排具有两个飞机乘客座椅3和4。下面,位置和方向说明例如前、后、上和下均涉及该座椅方向2以及该座椅排1的使用状态。
62.两个飞机乘客座椅3和4相应地构成。飞机乘客座椅3具有座椅底部5、靠背6和相对于靠背6在后侧的外壳7。毗邻座椅底部5的处于前面的端部区域存在优选能折叠或能摆动的腿托8,该腿托能围绕水平轴线折叠。
63.与此相应地,飞机乘客座椅4包括座椅底部9、靠背10、外壳11和腿托12。
64.座椅底部5、9,靠背6、10和腿托8、12包括优选符合人体工学地成形的软垫。
65.例如,飞机乘客座椅3和4能通过两个支撑腿13和14(只能看见一个)装配在所属的飞机(未示出)的飞机舱的机舱地板14上。为此,支撑腿13在前支撑部15的下端部区域16处具有装配部位17,并且在后支撑部20的下端部区域19处具有另一装配部位18。在这些端部区域15和19之间设置支撑元件21。
66.此外,优选地,座椅排1在飞机乘客座椅3的侧面具有外扶手22并且在飞机乘客座椅4的侧面具有外扶手23。在这两个飞机乘客座椅3和4之间,优选在这两个外扶手22和23之间的高度上存在托架(或控制台)24,该托架能够同样可以被飞机乘客用作臂托。
67.有利地,在相应的外壳7或11的壳形状中布置分别所属的靠背6或10。靠背6或10优选可运动地在外壳7或11中被引导以调设不同的倾斜位态,例如与所属的能移动地支承的座椅底部5或9一起。
68.优选地,图1中所示的飞机乘客座椅3、4包括在后面的图2至12中示出且在下面描述的具有装置的腿托。
69.在图2至4中示出具有飞机乘客座椅26、27的另一座椅排25。有利地,座椅排25相应于座椅排1,其中,座椅排25的飞机乘客座椅26、27例如仅仅在飞机乘客座椅26、27的腿托28、29的不同构型方面区别于座椅排1的飞机乘客座椅3、4。例如,在图2至4中,与座椅排1相比,外壳以及扶手和托架在座椅排25中相应地保持不可见。
70.有利地,座椅排25的飞机乘客座椅26、27分别包括腿托28、29、座椅底部30、31、靠背32、33以及支撑腿34(图中仅仅示出一个支撑腿)。
71.有利地,腿托28、29相同地构成,因此在下面以腿托29为例描述腿托28、29的结构:
72.腿托29有利地主要包括第一侧垫35和第二侧垫36以及装置37。该装置37包括第一壳体半部38和第二壳体半部39(也见图5)。
73.在图2至5中,腿托28、29在飞机乘客座椅26、27上以不同的状态示出。在图2中,腿托28、29在飞机乘客座椅26、27上以折叠的腿托状态示出。在腿托28、29的折叠的腿托状态中,飞机乘客座椅26、27处于直立的使用状态中。在图3中,腿托28、29在飞机乘客座椅26、27上以展开的腿托状态示出。在腿托28、29的展开的腿托状态中,飞机乘客座椅26、27处于躺卧状态中。在躺卧状态中,飞机乘客座椅26、27之一的使用者可以把他的腿放在或靠在腿托28、29的使用面42、43上。
74.在图4中,腿托29在飞机乘客座椅27上以折叠的腿托状态示出,在图5中,腿托29在飞机乘客座椅27上以展开的腿托状态示出,其中装置37的第一壳体半部38分别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39处于打开位置中。此外还示出:在装置37的内空腔44中布置有救生衣45。
75.在图6至9中以不同的透视图示出飞机乘客座椅27的腿托29。
76.在图6中示出腿托29,其包括具有第一壳体半部38和第二壳体半部39的装置37。此外,腿托29包括软垫35、36以及两个连接机构46、47,借助于所述连接结构能够将腿托29可摆动地布置在剩余的飞机乘客座椅27上。有利地,装置37在第一壳体半部38上包括闭锁机构40的拉元件,例如以接片41的形式。例如,第一壳体半部38包括缝槽52形式的贯通开口。有利地,接片41从第一壳体半部38的后侧起被引导穿过缝槽52,所述后侧限定所述空腔44。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拉动接片41触发、尤其打开闭锁机构40。
77.此外,优选地在装置37上存在封缄装置48。有利地,该封缄装置48具有第一孔环49和第二孔环50,它们在壳体半部38、39的闭合状态中(如图6所示)可以与封缄部(未示出)连接。有利地,第一孔环49固定在第一壳体半部38上。例如,第二孔环50固定在腿托29上、尤其腿托29的基础结构51上(也见图10、11)。
78.有利地,装置37包括留空53形式的信息装置。例如,留空53构造在第一壳体半部38的外侧54上。例如,留空53回缩地存在于外侧54上,尤其朝空腔44的方向或朝第二壳体半部39的方向。有利地,留空53相对于第一壳体半部38上的使用面43回缩地构成。此外,有利地,信息装置具有第二缝槽55形式的第二贯通开口。例如,救生衣45的观察元件56可以被引导穿过第二缝槽55,从而在第一壳体半部38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39处于闭合状态中时所述观察元件56存在于所述留空53中。例如,信息装置包括固定机构57,用于将观察元件56固定在所述留空53中。
79.优选地,第一壳体半部38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39能够以角度范围α从闭合位置摆动到打开位置中(也见图9)和/或反过来。在第一壳体半部38相对于第二壳体半部39处于闭合位置中时,角度α有利地是0
°

80.在图10中示出腿托29,其中软垫35和36保持不可见。同样,在图10中未示出救生衣45。在图10中示出:腿托29具有基础结构51,在该基础结构上固定连接机构46、47。基础结构51有利地构造为板形,例如构造为金属板。
81.图11相应于图10的腿托29,其中在图11中第一壳体半部38保持不可见。在图11中示出腿托29的基础结构51,其中在该基础结构51上固定第二壳体半部39。该第二壳体半部39包括两个长侧元件58、59以及两个短侧元件60、61。有利地,侧元件58至61直接固定、例如旋拧或铆接在基础结构51上。例如,基础结构51在此形成第二壳体半部39的主侧元件62。例如,在第二壳体半部39存在两个摆动支承轴63、64。借助于这些摆动支承轴63、64能够例如将第一壳体半部38可摆动地与第二壳体半部39连接。有利地,一个摆动支承轴63构造在长侧元件59上并且另一摆动支承轴64构造在另一长侧元件58上。例如,第二壳体半部39包括横杆65形式的保持机构,其在两个长侧元件58、59之间延伸并且布置在它们上。有利地,借助于横杆将布置在第二壳体半部39上的救生衣保持在该第二壳体半部39上并且从而防止救生衣从该装置37无意地掉落。
82.在图12中示出没有腿托29的剩余部分的装置37。由此,在图12中尤其没有示出基础结构51和主侧元件62。同样,没有示出第一壳体半部38的侧垫元件66、67(也见图10)。在图12中示出具有短侧元件60和长侧元件59的第二壳体半部39。此外,在图12中示出第一壳体半部38,其包括第一长侧元件68和第二长侧元件69以及主侧元件70。有利地,第一壳体半部38的长侧元件68、69以及主侧元件70一件式地存在。在布置在腿托29上的状态中,垫元件66、67固定在长侧元件68、69上(见图10)。有利地,在主侧元件70上固定有另一垫元件71。
83.例如,所述装置37包括弹簧装置72,其具有弹簧元件73和74。弹簧元件73、74例如布置在摆动支承轴63或64上。有利地,弹簧元件73、74存在于第二壳体半部39的侧元件58或59与第一壳体半部38的侧元件68或69之间。例如,第一壳体半部38可摆动地铰接在第二壳体半部39的长侧元件58、59上。
84.附图标记列表
85.1座椅排
86.2座椅方向
87.3-4飞机乘客座椅
88.5,9座椅底部
89.6,10靠背
90.7外壳
91.8,12腿托
92.11外壳
93.13支撑腿
94.14机舱地板
95.15,19端部区域
96.16,20支撑部
97.17-18装配部位
98.21支撑元件
99.22-23扶手
100.24托架
101.25座椅排
102.26-27飞机乘客座椅
103.28-29腿托
104.30-31座椅底部
105.32-33靠背
106.34支撑腿
107.35-36垫
108.37装置
109.38-39壳体半部
110.40闭锁机构
111.41接片
112.42-43使用面
113.44空腔
114.45救生衣
115.46-47连接机构
116.48封缄装置
117.49-50孔环
118.51基础结构
119.52缝槽
120.53留空
121.54外侧
122.55缝槽
123.56观察元件
124.57固定机构
125.58-61侧元件
126.62主侧元件
127.63-64摆动支承轴
128.65横杆
129.66-67垫元件
130.68-69侧元件
131.70主侧元件
132.71垫元件
133.72弹簧装置
134.73-74弹簧元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