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

2022-11-14 00:32: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大展弦比翼身融合布局,在翼梢增加翼梢小翼;作为全机动力装置来源的整流接收天线与全机气动和结构一体化设计,从外形上保证了全机的气动特性;一体化整流接收天线位于机身下部位置,且整个接收区域呈现平面形状以保证整流接收单元的效率;整流接收天线布置区域的翼身融合部位翼型采用下表面平坦、升阻比满足要求的翼型,且采用后加载形式;无人飞行平台尾撑后置倒v尾来布置相应的舵面,并通过v尾实现全机配平;电动螺旋桨作为动力装置位于机身对称面后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大展弦比翼身融合布局,全机翼展30m,展弦比20,机翼面积45m2,整流天线面积为15.918m2;全机沿展向无扭转;整流接收天线位于翼身融合部位,翼身融合截面的翼型为升阻比满足设定要求的高升阻比翼型,最大相对厚度为12.0044%,最大厚度位置位于弦长30%处,下表面适配天线要求,有相应长度的直线段;整流接收天线呈圆形平面,直径为4.502m,圆心距离机头位置为3.015m处,一体化整流天线由蒙皮、上下层泡沫、整流天线元器件封装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无人飞行平台尾撑杆长度为6m,尾撑后置倒v尾来布置相应的舵面,每片v尾的面积1.8375m2,其后缘40%的面积为舵面,展长为2.5m,弦长为0.3m,用来进行纵、横航向的姿态控制;副翼位于机翼外侧,展长为3.5m,弦长为0.15m,和v尾一同参与横向姿态控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在翼梢增加翼梢小翼,翼稍小翼翼型为naca0012翼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两叶电动尾推桨作为动力装置,桨叶采用s1223叶素翼型,桨根到桨尖扭转角为60度,桨叶直径为2.5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其特征在于: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其中前起落架因受下表面天线的影响,而采用向上收起到机身上表面舱内的收起方式,主起落架采用向前收到飞行平台下表面的起落架舱内的收起方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微波能量驱动的高空超长航时大展弦比一体化无人飞行平台,采用大展弦比翼身融合布局;作为全机动力装置来源的整流接收天线与全机气动和结构一体化设计;整流接收天线布置区域的翼身融合部位翼型采用下表面平坦、升阻比满足要求的翼型,且采用后加载形式;无人飞行平台尾撑后置倒V尾来布置相应的舵面,并通过V尾实现全机配平;电动螺旋桨作为动力装置位于机身对称面后上方。本发明在保证能量接收效率的前提下,利用机载一体化整流接收天线接收射频能量并转换为直流电能,驱动无人平台飞行并执行任务,消除外露天线带来的气动结构和能量接收方面的问题,提高整个平台的效率,理论上可以真正实现无限长航时飞行。理论上可以真正实现无限长航时飞行。理论上可以真正实现无限长航时飞行。


技术研发人员:米百刚 邓阳平 詹浩 宋立伟 秦国栋 张均尧 白璇 于晶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2/11/1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