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长桁接头的制作方法

2022-07-02 02:57: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申请属飞机结构强度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桁接头。


背景技术:

2.长桁接头是飞机结构设计中广泛应用的结构,主要用于长桁与加强框连接处,长桁接头的设计纷呈多样,一般按照与长桁等强度原则进行加强设计,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设计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有技术在进行进行长桁接头设计时,长桁接头与长桁连接的螺栓数量过多,长桁接头立筋具有结构浪费,长桁接头底板厚度无变化,造成螺栓数量增加、重量增加、装配工时增加,而且载荷传递出现薄弱部位未加强、一般部位太强化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长桁接头,包括:
4.长桁接头底板,长桁接头底板包括高度不同的长桁侧与框缘侧,所述框缘侧高于所述长桁侧,所述长桁侧与所述框缘侧的底面相互平行;
5.长桁接头立筋,长桁接头立筋垂直连接于长桁接头底板的顶面,并垂直与所述框缘侧与所述长桁侧的分界线;
6.优选的是,所述框缘侧包括第一框缘与第二框缘,所述第一框缘位于所述第二框缘的内侧,所述第二框缘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框缘厚度的 1.1~1.4倍。
7.优选的是,所述长桁侧包括第一长桁与第二长桁,所述第一长桁位于所述第二长桁的内侧,所述第二长桁的厚度为所述第一长桁厚度的1.1~1.4倍。
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所述第一框缘以及所述第二框缘分别具有螺栓孔,长桁接头立筋在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的螺栓孔的对应位置具有螺栓孔。
9.优选的是,以长桁接头立筋为轴线,所述第一框缘的另一侧具有第三框缘,所述第三框缘的一端侧面与所述第一框缘的一端侧面平齐,另一端侧面沿长桁接头立筋方向延伸并逐渐收缩。
10.优选的是,长桁接头立筋的两端斜削,在所述框缘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50
°
,在所述长桁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20
°
11.本申请的优点包括:1.减少长桁与长桁接头连接螺栓数量,在不改变结构疲劳薄弱部位的同时保证长桁接头传载能力不下降;2.对长桁接头底板厚度进行梯度设计,使得底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3.对长桁接头立筋端部进行斜削,减少结构重量。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申请长桁接头设计示意图;
13.图2是本申请长桁接头底板厚度布置示意图;
14.图3是本申请长桁接头立筋厚度及斜削示意图;
15.其中,1-螺栓孔,2-长桁接头底板,3-长桁接头立筋。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7.本实施例的一种长桁接头,如图1所示,其包括:
18.长桁接头底板2,长桁接头底板2包括高度不同的长桁侧与框缘侧,所述框缘侧高于所述长桁侧,所述长桁侧与所述框缘侧的底面相互平行;
19.长桁接头立筋3,长桁接头立筋3垂直连接于长桁接头底板2的顶面,并垂直与所述框缘侧与所述长桁侧的分界线;
20.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缘侧包括第一框缘与第二框缘,所述第一框缘位于所述第二框缘的内侧,所述第二框缘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框缘厚度的1.3倍,与此同时,所述长桁侧包括第一长桁与第二长桁,所述第一长桁位于所述第二长桁的内侧,所述第二长桁的厚度为所述第一长桁厚度的1.3倍,长桁接头底板2的厚度采用阶梯厚度,能够使长桁街头集中应力处均具有良好的结构去支撑,如图2所示。
21.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所述第一框缘以及所述第二框缘分别具有螺栓孔1,长桁接头立筋3在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的螺栓孔1的对应位置具有螺栓孔1。
22.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以长桁接头立筋3为轴线,所述第一框缘的另一侧具有第三框缘,所述第三框缘的一端侧面与所述第一框缘的一端侧面平齐,另一端侧面沿长桁接头立筋3方向延伸并逐渐收缩。
23.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长桁接头立筋3的两端斜削,在所述框缘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50
°
,在所述长桁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20
°
,长桁接头立筋3的应力集中在中间段,斜削能够减少减轻重量,如图3所示。
24.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长桁接头立筋3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框缘的厚度。
25.在一些可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框缘侧螺栓孔1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长桁侧螺栓孔1的数量。
26.本申请首先减少长桁与长桁接头连接螺栓数量,在不改变结构疲劳薄弱部位的同时保证长桁接头传载能力不下降;其次对长桁接头底板厚度进行梯度设计,使得底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最后对长桁接头立筋端部进行斜削,减少结构重量。
27.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桁接头底板(2),长桁接头底板(2)包括高度不同的长桁侧与框缘侧,所述框缘侧高于所述长桁侧,所述长桁侧与所述框缘侧的底面相互平行;长桁接头立筋(3),长桁接头立筋(3)垂直连接于长桁接头底板(2)的顶面,并垂直与所述框缘侧与所述长桁侧的分界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缘侧包括第一框缘与第二框缘,所述第一框缘位于所述第二框缘的内侧,所述第二框缘的厚度为所述第一框缘厚度的1.1~1.4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桁侧包括第一长桁与第二长桁,所述第一长桁位于所述第二长桁的内侧,所述第二长桁的厚度为所述第一长桁厚度的1.1~1.4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所述第一框缘以及所述第二框缘分别具有螺栓孔(1),长桁接头立筋(3)在所述第一长桁、所述第二长桁的螺栓孔(1)的对应位置具有螺栓孔(1)。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以长桁接头立筋(3)为轴线,所述第一框缘的另一侧具有第三框缘,所述第三框缘的一端侧面与所述第一框缘的一端侧面平齐,另一端侧面沿长桁接头立筋(3)方向延伸并逐渐收缩。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长桁接头立筋(3)的两端斜削,在所述框缘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50
°
,在所述长桁侧的一端斜削角度为120
°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长桁接头立筋(3)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框缘的厚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桁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框缘侧螺栓孔(1)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长桁侧螺栓孔(1)的数量。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飞机结构强度试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桁接头,长桁接头底板,长桁接头底板包括高度不同的长桁侧与框缘侧,所述框缘侧高于所述长桁侧,所述长桁侧与所述框缘侧的底面相互平行;长桁接头立筋,长桁接头立筋垂直连接于长桁接头底板的顶面,并垂直与所述框缘侧与所述长桁侧的分界线;减少长桁与长桁接头连接螺栓数量,在不改变结构疲劳薄弱部位的同时保证长桁接头传载能力不下降;2.对长桁接头底板厚度进行梯度设计,使得底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3.对长桁接头立筋端部进行斜削,减少结构重量。结构重量。结构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纪露明 游新梅 史志俊 李小鹏 张彦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