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11-13 23:2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挤压陶粒板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隔墙板是指jg/t169-2016《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规定的用于建筑物内部非承重部位的墙体预制条板。隔墙板可根据材质分类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板、玻璃纤维增强石膏空心条板、增压加气混凝土条板等。隔墙板是一般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程的非承重内隔墙主要材料。
3.由于室内装修对排线的需求,隔墙板通常承载了布线穿线和插座安装等功能。对于隔墙板的布线施工,传统的做法是在安装完成的隔墙板上,按照布线施工的要求开槽 ,再将线缆固定安装在开设好的线槽中。然而,墙面开槽的施工工艺不仅会对隔墙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和使用性能造成影响,还会延长工期,影响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背景,发明人传统的隔墙板开槽布线施工工艺存在影响隔墙板结构强度,延长工期,降低工程整体施工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开设有多个结构孔,多个所述结构孔沿所述板体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每个所述结构孔内均穿设有布线管;所述布线管包括贴合所述结构孔内壁固定设置的管体和多个设在所述管体上的预制环;所述预制环的轴线与所述管体的轴线垂直相交;所述预制环远离所述管体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板体的外表面共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体上开设多个结构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明显降低板体整体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显著减轻板体重量,方便施工,布线管中的管体结构是布线管的主要结构,作为线缆穿线的通路,起到了减小线缆与板体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板体绝缘性,防尘防潮保护线缆的作用,安装在管体上的多个预制环为穿线、插座安装以及开关安装等预留了空间,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在对应位置进行开口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中免去了在墙面开槽的工序,而是直接采用板体内的布线管结构进行穿线,因此达到了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发明目的。
8.可选的,布线管还包括两个挡片;所述挡片对称设在所述管体内壁的上下两端,位于上端的所述挡片高于最顶端内的所述预制环,位于下端的所述挡片低于最底端的所述预制环;所述挡片分别对所述管体的上下两个端口进行封堵。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在布线管两端且将管体上下两个端口封堵的挡片,
将管体内部的空间与外界隔离,避免后续的封顶打灰以及板缝注浆过程,出现混凝土以及砂浆内渗,影响管体内线缆的正常使用,由于挡板结构的存在,免去了对管体上下两端进行封堵的工序,进一步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
10.可选的,挡片沿倾斜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挡片靠近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挡片远离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远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沿倾斜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挡片靠近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挡片远离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远离的结构设计使得挡片能够对从预制环一侧插入到管体内的线缆起到导向作用,当线缆插入到管体内时,倾斜设置的挡片能够使线缆向倾斜方向发生弯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布线工序中,穿线过程的方便程度,达到了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发明目的。
12.可选的,管体侧壁上位于所述预制环内侧的部分开设有预刻槽;所述预刻槽沿着与所述预制环同心的圆形分布。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体侧壁上位于预制环内侧的部分开设的预刻槽能够使相关操作人员打开管体的过程更加便捷省力,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就能在管体上得到一个直径大小均匀一致、边缘整齐没有毛刺的圆形开口,从而方便后续的布线、穿线施工,达到了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发明目的。
14.可选的,板体垂直于地面的一侧边缘沿长度方向设有凸条,所述板体与设有所述凸条的一侧边缘相平行的一侧边缘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形状与所述凸条的横截面形状一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设置在板体与地面相垂直的两侧边缘的凸条与凹槽结构,能够在本技术的拼接过程中互相卡接,对板体的拼装起到限位作用和辅助固定支撑作用,提高了多个板体连续拼接所组成的连续平面的表面平整度,提高了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16.可选的,凸条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开口形状均为等腰梯形;所述凸条的厚度大小沿着远离所述板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条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结构设计能够方便凸条正确插入到相邻板体的凹槽中,凹槽的等腰梯形的开口形状中的斜面在凸条插入过程中对凸条起到了导向作用。
18.可选的,板体的下表面边缘对称开设有多个楔形缺口;所述多个楔形缺口沿所述板体的宽度方向均匀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体下表面边缘位置对称开设的多个楔形缺口,一方面在板体的吊装过程中,对捆绑在板体上的承重绳起到位置限定的作用,有利于避免承重绳在板体吊装的过程中出现横向窜动甚至从板体上滑脱的现象,另一方面楔形缺口能够在板体固定在止水坎上之后,用于在其内部固定安装木楔子以实现板体与顶板及止水坎之间的临时固定,楔形缺空同样对木楔子起到位置限定的作用。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的施工方法,应用前文中的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板材运输进场并放置在指定位置,地面清理并按施工需求弹线;步骤2:主墙和顶板安装u型卡扣,沿弹线浇筑止水坎;步骤3:将挤压陶粒墙板逐个安装在止水坎上方,并使用木楔子插入楔形缺口进行固定;步骤4:根据布线需求,挤压位于预制环内侧的管体,使管体沿预刻槽破裂形成缺口,对缺口进行布线施工;步骤5:对挤压陶粒墙板顶部打灰封顶,对未进行布线施工的预制环所围成的缺空位置进行抹平;步骤6:对板缝拼接处进行封堵,并粘贴网格布。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使用本技术中的挤压陶粒墙板代替传统的实心隔墙板,进行室内非承重隔断墙施工的目的,并且依靠本技术中的结构孔、布线管等结构最终达到脱离传统开槽布线的施工方法,利用预制结构进行穿线操作,以降低布线施工过程的劳动强度,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
22.可选的,步骤2中的止水坎远离主墙的一端设置有斜坡。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坎远离主墙一端设置的斜坡能够方便相关操作人员沿着斜坡结构将板体移动至止水坎顶部的指定位置处,有利于进一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24.可选的,步骤6中对板缝进行封堵的时间与所述步骤2这种止水坎浇筑完成的时间间隔不少于三天。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止水坎施工完成,间隔三天以上再进行板缝封堵,能够有效减少止水坎发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对板缝之间涂抹的填缝砂浆造成的撕裂效应,提高板缝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中板体上开设多个结构孔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不明显降低板体整体的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显著减轻板体重量,方便施工,布线管中的管体结构是布线管的主要结构,作为线缆穿线的通路,起到了减小线缆与板体之间的摩擦损耗,提高板体绝缘性,防尘防潮保护线缆的作用,安装在管体上的多个预制环为穿线、插座安装以及开关安装等预留了空间,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在对应位置进行开口施工,由于施工过程中免去了在墙面开槽的工序,而是直接采用板体内的布线管结构进行穿线,因此达到了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发明目的;2.本技术中的安装在布线管两端且将管体上下两个端口封堵的挡片,将管体内部的空间与外界隔离,避免后续的封顶打灰以及板缝注浆过程,出现混凝土以及砂浆内渗,影响管体内线缆的正常使用,由于挡板结构的存在,免去了对管体上下两端进行封堵的工序,进一步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3.本技术中的挡片沿倾斜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挡片靠近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挡片远离所述预制环的一侧相互远离的结构设计使得挡片能够对从预制环一侧插入到管体内的线缆起到导向作用,当线缆插入到管体内时,倾斜设置的挡片能够使线缆向倾斜方向发生弯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布线工序中,穿线过程的方便程度,达到了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的发明目的。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布线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布线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板体;11、结构孔;12、凸条;13、凹槽;14、楔形缺口;2、布线管;21、管体;22、预制环;23、挡片;211、预刻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隔墙板是一种室内非承重结构墙体,隔墙板承载着区域划分和线路分布以及开关和插座的安装等功能。传统的隔墙板采用了玻璃纤维加强混凝土等材质的实心预制板固定搭接组成的工艺,由于隔墙板的布线和穿线需求,墙面上还需要开设用于安装线缆的线槽。这不仅影响了隔墙板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性能,还延后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效率。目前,具有防潮、抗震隔音、防火保温、占地较小、强度较高等优势的挤压陶粒墙板在众多建筑施工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使用挤压陶粒板代替传统隔墙板,对隔墙板的布线施工过程进行优化成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简化布线施工步骤,降低施工过程的人力消耗,提高工程整体的施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参照图1,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包括板体1和布线管2。其中,布线管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布线管2的数量为7个。布线管2沿着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固定穿设在板体1内,且沿着板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34.参照图1,板体1可以是由混凝土粉和陶粒粉混合挤压切片养护阴干制成的长方体预制板。板体1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结构孔1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结构孔11的数量可以是7个。结构孔11为圆形通孔,7个结构孔11之间互相平行且间距相等。结构孔11的轴线与板体1厚度方向的中线垂直相交。板体1垂直于地面的一侧边缘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有凸条12,凸条12的横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且凸条12的厚度大小沿着远离板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板体1上与设置有凸条12的一侧相平行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开口形状与凸条12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均为等腰梯形。凸条12能够嵌入到另一相邻的板体1的凹槽13内,形成卡接结构。板体1靠近地面的一端即板体1的下表面边缘开设有多个楔形缺口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楔形缺口14的数量可以是4个。楔形缺口14关于板体1两两对称设置。位于同侧的两个楔形缺口14将板体1等分为长度相等的三部分。楔形缺口14可以是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缺口。
35.参照图1、图2和图3,布线管2包括管体21、预制环22和挡片23。其中,管体21可以是两端开口的空心圆管。管体21的外径与结构孔11的内径相等,管体21的长度与板体1的高度相等。管体21可以采用聚氨酯或其他绝缘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制成,管体21穿设在结构孔11中,且与板体1之间采用液体胶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预制环22可以是材质与管体21相同的圆环。每个布线管2包含多个预制环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预制环22的数量可以是3个。3个预制环22分别位于管体21的顶部、底部以及中间位置。位于中间位置的预制环22的具体高
度可根据室内的插座以及开关高度进行确定。预制环22固定连接在管体21的侧壁上,预制环22的轴线与管体21的轴线垂直且相交。预制环22远离管体21一端的端面与板体1的外表面共处于一个平面内。管体21内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两个挡片23。挡片23将管体21与外界分隔,对管体21上下两个端口进行了封堵。挡片23倾斜设置在管体21内。两个挡片23关于管体21对称设置,且两个挡片23靠近预制环22的一侧互相远离,两个挡片23远离预制环22的一侧互相靠近。挡片23与管体21之间采用了液体胶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管体21上被预制环22包围的部分沿着圆形开设有预刻槽211,预刻槽211的分布圆与预制环22同心。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免开槽布线的挤压陶粒墙板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板材运输进场并放置在指定位置,地面清理并按施工需求弹线。
37.在该步骤中, 应对将要进行施工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清理杂物,去除表面灰尘渣土,对未进行安装的板材进行苫盖处理,避免结构处遭到磕碰和污染。
38.步骤2:主墙和顶板安装u型卡扣,沿弹线浇筑止水坎。
39.在该步骤中,应选用开口大小与板体1厚度一致u型卡扣,令u型卡扣的开口垂直面向板体1,使用汽钉对u型卡扣进行固定,u型卡扣的安装间距不大于1米,与顶板连接的u型卡扣间距不大于60厘米,止水坎的高度按照实际施工标准规定,一般不小于20厘米。止水坎远离主墙的一端可使用木板或钢架搭建临时斜坡,以方便相关操作人员配合起重设备将板体1沿斜坡推向止水坎的上表面。
40.步骤3:将挤压陶粒墙板逐个安装在止水坎上方,并使用木楔子插入楔形缺口14进行固定。
41.在该步骤中,在使用木楔子对板体1进行固定之前,应对板体1之间的每一组凸条12和凹槽13形成的卡接结构进行检查,应保证板间缝隙不大于2毫米。
42.步骤4:根据布线需求,挤压位于预制环22内侧的管体21,使管体21沿预刻槽211破裂形成缺口,对缺口进行布线施工。
43.在该步骤中,当管体21沿着预刻槽211破裂时,应将破裂部分向着远离管体21内腔的方向拉扯并取出,避免破裂部分掉落进入管体21内部,造成堵塞,影响后续的穿线操作。
44.步骤5:对挤压陶粒墙板顶部打灰封顶,对未进行布线施工的预制环22所围成的缺空位置进行抹平。
45.在该步骤中,对预制环22所围成的空缺位置进行抹平应沿着由下至上的方向,避免位于上方的混凝土在未完全凝结之前发生脱落,对其他部位造成污损,顶部的打灰封顶操作应在侧面的抹平操作结束后进行。
46.步骤6:对板缝拼接处进行封堵,并粘贴网格布。
47.在该步骤中,应使用挤压陶粒板专用的粘接砂浆进行板缝封堵,进行板缝封堵的时间与步骤2中止水坎浇筑完成的时间间隔不小于三天,使经过浇筑的止水坎完全沉降,避免不均匀沉降对板缝封堵结构造成的损坏。填补砂浆后应沿板缝粘贴网格布进行闭缝。
48.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