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3:0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低端入门车型销量逐年递增,在兼顾低成本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汽车零件的单件成本,成为了汽车配件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汽车阅读灯及汽车阅读灯开关是汽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零件,汽车阅读灯是在车内光线不足时,用于给乘坐人员提供照明,便于车内阅读,同时又不会影响驾驶员的正常驾驶。汽车阅读灯开关是用于控制汽车阅读灯的开断的。目前,现有的汽车阅读灯开关种类繁多,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大多数为机械开关,除了具有外壳、盖板等机械部件外,还包括内部设置的导电部件等。现有汽车阅读灯开关中的外壳多为单独制作,并且导电部件需要与汽车阅读灯中的电路板通过线缆电连接,外壳和导电部件都没有与汽车阅读灯制作为一体结构,会增加模具和材料成本以及人工装配成本;另外,现有机械开关中的盖板多为装饰件,没有其他作用,增加了零件数量,使制备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为低成本车型的研发提供了一种阅读灯开关解决方案。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包括:
6.转轴支架;
7.分别与转轴支架铆接的第一金属触点元件、第二金属触点元件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
8.与转轴支架相连的按键盖板;
9.与按键盖板过盈配合安装的导电片;
10.所述导电片下端通过第一金属触点元件、第二金属触点元件、第三金属触点元件与转轴支架配合。
11.进一步的,所述转轴支架包括:支架底座,分别设置在支架底座上端两侧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上端内侧的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二支架上端内侧的第二转轴,均安装在支架底座上表面前端的柱一和柱二,均安装在支架底座上且位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凸起一、凸起二和凸起三,安装在支架底座上表面后端的柱三,分别设置在凸起三两侧的第一塑料触点元件和第二塑料触点元件,设置在凸起一一侧的第三塑料触点元件;所述第一支架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阶梯结构,第二支架上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阶梯结构和第四阶梯结构;所述凸起二位于凸起一和凸起三之间,所述凸起二上依次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凸起一靠近第一凹槽,所述凸起三靠近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的交接处;所述柱一与柱三相对设置且柱一与柱三分别位于凸起三两
侧,柱二位于凸起一一侧且柱二和第三塑料触点元件均位于凸起一同一侧;所述柱一与柱三之间形成滑道一,凸起三、第一塑料触点元件和第二塑料触点元件均位于滑道一中;所述凸起二作为滑道二;所述柱二与凸起一之间形成滑道三,凸起一和第三塑料触点元件均位于滑道三中。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元件与柱一铆接,第二金属触点元件与柱三铆接,第三金属触点元件与柱二铆接;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元件将第一塑料触点元件覆盖在其下方,第二金属触点元件将第二塑料触点元件覆盖在其下方,第三金属触点元件将第三塑料触点元件覆盖在其下方;所述第一金属触点元件位于滑道一中,第二金属触点元件位于滑道二中,第三金属触点元件位于滑道三中。
13.进一步的,所述按键盖板包括:盖板本体,依次设置在盖板本体下表面左侧的第四限位块、第二连接件、第五限位块,依次设置在盖板本体下表面右侧的第一限位块、第一连接件、第二限位块、第三限位块,设置在盖板本体下表面中心的中间连接件,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件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片连接块和第二导电片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转轴孔;所述中间连接件左侧通过第一过渡块与第一导电片连接块相连,所述中间连接件右侧通过第二过渡块与第二导电片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块下表面设有第一导电片插槽和第二导电片插槽,所述第一导电片连接块外侧面依次设有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块下表面设有第三导电片插槽和第四导电片插槽,所述第二导电片连接块外侧面依次设有第四凸起、第五凸起、第六凸起。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转轴相连,第一转轴安装在第一连接件的转轴孔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转轴相连,第二转轴安装在第二连接件的转轴孔中;所述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阶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二限位块和第三限位块均与第一阶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四限位块与第四阶梯结构相配合,所述第五限位块与第三阶梯结构相配合。
15.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第三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和第一环形片;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的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端中心均设有开口;第三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和第一环形片的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三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和第一环形片左侧上端均与第二连接片相连,第三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和第一环形片右侧上端均与第一连接片相连。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插入第一导电片插槽和第三导电片插槽中,第二连接片插入第二导电片插槽和第四导电片插槽中;所述中间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端中心开口中。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环形片与凸起二相配合,第二环形片下表面设有三个凹槽,这三个凹槽分别对应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片、第二环形片和第三环形片分别对应滑道一、滑道二和滑道三安装,即第一环形片对应第一金属触点元件和第二金属触点元件,第二环形片对应凸起二,第三环形片对应第三金属触点元件。
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环形片、第二环形片、第三环形片均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主要包括:第一金属触点元件、第二金属触点
元件、第三金属触点元件、转轴支架、导电片和按键盖板,通过按动按键盖板使其绕转轴支架上的转轴转动,同时导电片的第二环形片在凸起二上滑动,当第二环形片下端端部滑动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时,由于第二环形片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环形片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二环形片下端端部卡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或第三凹槽中,由此形成不同档位;按动按键盖板的过程中,导电片中的第一环形片和第三环形片分别通过第一金属触点元件、第二金属触点元件、第三金属触点元件与不同金属触点元件接触,达到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通过金属触点元件与导电片、转轴支架之间的相互配合以及与按键盖板与导电片、转轴支架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以及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具有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和安装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支架可以与汽车阅读灯中的壳体制作成为一体,不需要单独加工转轴支架,降低了模具和材料成本,降低了装配的人工成本;相比现有其他机械开关的盖板只是起到装饰作用,本实用新型中的按键盖板设有导电片安装槽,使得按键盖板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兼具导电片安装的功能,大大简化了汽车阅读灯开关的组成零件数量,进一步降低制作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三个金属触点元件可以与汽车阅读灯中的电路板一体化加工成型,不必单独设置金属触点元件,进一步节约模具成本,节省人工装配成本。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的爆炸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转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转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转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按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按键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按键盖板和导电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1.图9为导电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导电片的主视图。
33.图11为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2为转轴支架、导电片、按键盖板之间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5.图13为第一金属触点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4为第二金属触点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5为第三金属触点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1、第一金属触点元件,2、第二金属触点元件,3、第三金属触点元件,4、转轴支架,5、导电片,6、按键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主要包括:第一金属触点元
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转轴支架4、导电片5和按键盖板6。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分别与转轴支架4铆接,按键盖板6与转轴支架4相连,导电片5上端与按键盖板6过盈配合安装,导电片5下端通过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与转轴支架4配合。
41.转轴支架4为塑料注塑成型,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支架4主要包括:支架底座401、第一支架402、第二支架403、第一转轴404、第二转轴405、柱一406、柱二407、凸起一408、凸起二409、凸起三410、柱三411、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滑道一415、滑道二416、滑道三417;第一支架402和第二支架403分别设置在支架底座401上端左右两侧,第一支架402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阶梯结构4021和第二阶梯结构4022,第二支架403上端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阶梯结构4031和第四阶梯结构4032;第一支架402上端内侧设置有第一转轴404,第二支架403上端内侧设置有第二转轴405;凸起一408、凸起二409、凸起三410均安装在支架底座401上且位于第一支架402和第二支架403之间,具体为,凸起二409位于凸起一408和凸起三410之间,凸起二409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凹槽4091、第二凹槽4092和第三凹槽4093,其中,凸起一408靠近第一凹槽4091设置,凸起三410靠近第二凹槽4092和第三凹槽4093的交接处设置;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和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分别设置在凸起三410两侧,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设置在凸起一408一侧;柱一406和柱二407均安装在支架底座401上表面前端,柱三411安装在支架底座401上表面后端,并且柱一406与柱三411相对设置且柱一406与柱三411分别位于凸起三410两侧,柱二407位于凸起一408一侧且柱二407和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均位于凸起一408同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在柱一406与柱三411之间形成滑道一415,凸起三410、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和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均位于滑道一415中,凸起二409自身作为滑道二416,柱二407与凸起一408之间形成滑道三417,凸起一408和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均位于滑道三417中,如图5所示。
42.如图6和图7所示,按键盖板6主要包括:盖板本体601、第一连接件602、第二连接件603、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第四限位块606、第五限位块607、第一限位块608、第三限位块609、第二限位块610和中间连接件611。第一连接件602、第二连接件603、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第四限位块606、第五限位块607、第一限位块608、第三限位块609、第二限位块610和中间连接件611均设置在盖板本体601下表面;按照图7进行说明,第四限位块606、第二连接件603、第五限位块607均设置在盖板本体601下表面左侧,第四限位块606、第二连接件603、第五限位块607依次设置;第一限位块608、第一连接件602、第二限位块610、第三限位块609均设置在盖板本体601下表面右侧,第一限位块608、第一连接件602、第二限位块610、第三限位块609依次设置;第一连接件602和第二连接件603上分别设置有转轴孔;中间连接件611设置在盖板本体601下表面中心;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和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分别设置在中间连接件611左右两侧,其中,中间连接件611左侧通过第一过渡块6111与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相连,中间连接件611右侧通过第二过渡块6112与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相连;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片插槽6044和第二导电片插槽6045,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外侧面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6041、第二凸起6042、第三凸起6043,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下表面设置有第三导电片插槽6054和第四导电片插槽6055,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外侧面依次设置有第四凸起6051、第五凸起6052、第六凸起6053,第一凸起6041、第二凸起6042、第三凸起6043、第四凸起6051、
第五凸起6052、第六凸起6053主要起到结构加强作用,避免安装导电片5和按键盖板6时塑料件变形,引起导电片5偏离滑道引起功能异常。
43.按键盖板6与转轴支架4相连,具体为,按键盖板6中的第一连接件602与转轴支架4中的第一转轴404相连,第一转轴404安装在第一连接件602的转轴孔中,按键盖板6中的第二连接件603与转轴支架4中的第二转轴405相连,第二转轴405安装在第二连接件603的转轴孔中;第一限位块608与第二阶梯结构4022相配合,第二限位块610和第三限位块609均与第一阶梯结构4021相配合,第四限位块606与第四阶梯结构4032相配合,第五限位块607与第三阶梯结构4031相配合。
44.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导电片5主要包括:第一连接片501、第二连接片502、第三环形片503、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一环形片505;第一连接片501和第二连接片502的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一连接片501和第二连接片502上端中心均设置有开口;第三环形片503、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一环形片505的结构尺寸均相同,第三环形片503、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一环形片505左侧上端均与第二连接片502相连,第三环形片503、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一环形片505右侧上端均与第一连接片501相连。
45.如图8所示,导电片5与按键盖板6过盈配合安装,具体为,导电片5中的第一连接片501插入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的第一导电片插槽6044和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的第三导电片插槽6054中,第二连接片502插入第一导电片连接块604的第二导电片插槽6045和第二导电片连接块605的第四导电片插槽6055中;中间连接件611位于第一连接片501和第二连接片502上端中心开口中。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环形片503、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一环形片505均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46.如图13所示,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为l形片式结构,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上端设有连接孔。如图14所示,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为l形与条形复合的片式结构,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上端设有连接孔。如图15所示,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为l形片式结构,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上端端部设有连接孔。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分别与转轴支架4铆接,具体为,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通过连接孔与转轴支架4上的柱一406铆接;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通过连接孔与转轴支架4上的柱三411铆接;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通过连接孔与转轴支架4上的柱二407铆接;其中,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将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覆盖在其下方,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将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覆盖在其下方,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将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覆盖在其下方。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安装完成后,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位于滑道一415中,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位于滑道二416中,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位于滑道三417中,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主要对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起限位作用的,通过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顶起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防止其向下变形;导电片5的第一环形片505、第二环形片504和第三环形片503分别对应滑道一415、滑道二416和滑道三417安装,即第一环形片505对应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和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二环形片504对应凸起二409,第三环形片503对应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
47.转轴支架4、导电片5、按键盖板6之间的配合关系如图12所示,导电片5中的第二环形片504与转轴支架4中的凸起二409相互配合,第二环形片504下表面设置有三个凹槽,这
三个凹槽分别对应凸起二409上的第一凹槽4091、第二凹槽4092和第三凹槽4093。
4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阅读灯开关,其工作原理如下:
49.按动按键盖板6,按键盖板6绕着转轴支架4上的第一转轴404和第二转轴405转动,同时导电片5的第二环形片504在凸起二409上滑动,当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滑动到第一凹槽4091、第二凹槽4092或第三凹槽4093时,由于第二环形片504采用带有弹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二环形片504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卡在第一凹槽4091、第二凹槽4092或第三凹槽4093中,从而形成不同档位,例如可根据需要设置成3个档位(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滑动到第一凹槽4091、第二凹槽4092或第三凹槽4093中分别对应不同档位),分别为门控开、阅读灯照明开关、门控关。
50.按动按键盖板6的过程中,导电片5中的第一环形片505和第三环形片503分别通过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与第一塑料触点元件412、第二塑料触点元件413、第三塑料触点元件414接触,达到控制电路通断的目的,具体为:
51.当导电片5的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滑动到凸起二409的第二凹槽4092上时,导电片5的第一环形片505下端端部与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接触,第三环形片503下端端部与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接触,从而将第二金属触点元件2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导通,达到导通电路的目的;
52.当导电片5的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滑动到凸起二409的第三凹槽4093上时,导电片5的第一环形片505下端端部与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接触,第三环形片503下端端部与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接触,从而将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和第三金属触点元件3接触导通,达到导通电路的目的;
53.当导电片5的第二环形片504下端端部滑动到凸起二409的第一凹槽4091上时,导电片5的第一环形片505下端端部与第一金属触点元件1接触,第三环形片503下端端部与转轴支架4上的凸起408接触,凸起408为塑料件,此时导电片5不起导通作用,电路断开。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5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