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22:4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烘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产品烘干机。


背景技术:

2.在花椒等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常会涉及到烘干的步骤,即利用热空气与农产品接触而使其在高温环境下迅速脱水。一些烘干设备采用将木材等燃料进行燃烧来将换热系统进行加热,通过换热系统进行热交换加热空气,空气在加热升温后流入烘干室。现有技术中,一些烘干设备采用反烧结构,对于采用反烧结构的烘干设备,其燃料从上往下添加,高温烟气先向下流动,再向上流动。由于高温烟气先向下流动,使得烘干设备的底部温度很高,而积聚在烘干设备底部的热量难以被用于农产品的烘干,造成热量利用率较低。
3.此外,烘干设备有时需要整夜连续运行,而一些烘干设备的燃料仓体积较小,难以支持整晚运行的燃料供给,使得用户需要半夜添加燃料,烘干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至少能够解决热量利用率低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左侧设置有换热风机,且所述机壳的内部具有自左向右排列并连通的合流腔和产热腔;燃料仓,设置于产热腔的上部,所述燃料仓的顶部右侧具有第一开口,底部具有燃烧口;燃烧仓,位于燃料仓的下方,且所述燃烧仓的底部与产热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换热装置,设置于产热腔内,并位于所述燃烧仓的左侧,且所述换热装置的内腔底部与燃烧仓的内腔左侧连通,所述换热装置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换热装置的底部与产热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加料仓,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加料仓的底部具有加料口,其中,
6.所述加料仓位于燃料仓的上方,并使所述加料口与燃料仓的内腔顶部连通;或者,所述加料仓位于燃料仓的右侧,并使所述加料口与第一开口连通。
7.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燃烧仓内设置有镂空隔件,所述镂空隔件将燃烧仓的内腔分隔为燃烧腔和落灰腔,所述燃烧腔位于落灰腔的上方,并与所述燃烧口连通,所述燃烧腔的右侧具有第二开口,所述落灰腔的右侧具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处设置有第一门体,所述第三开口处设置有第二门体。
8.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其内腔底部与燃烧仓的内腔左侧连通,且所述第一壳体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换热管,位于第一壳体内,且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两端各自插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壳体,设置为两个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两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换热管,位于两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各自插设于对应的第二通孔;导流壳,设置于第一壳体的顶部与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导流壳的内腔分别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顶部和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排烟管设置于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的顶部。
9.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导流壳的底部具有第一通口,顶部具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一通口连通第一壳体的内腔顶部,所述第二通口连通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一通口的纵向投影与第二通口的纵向投影之间呈间隔布置。
10.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内壁和/或外壁具有翅片;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内壁和/或外壁具有翅片。
11.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处设置有第四门体。
12.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燃烧腔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连接于燃料仓的左侧壁底部。
13.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镂空隔件上设置有可移动穿过第二开口的放置架。
14.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加料仓位于燃料仓的右侧,并与所述机壳通过滑动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机壳的右侧外壁具有推块,所述加料仓上滑动设置有仓门,所述仓门位于加料口处,并与所述推块相对布置。
15.根据所述的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所述加料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螺杆,所述加料仓的外壁设置有与螺杆传动连接的电机。
16.上述方案具有如下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17.燃烧仓的底部与产热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换热装置的底部与产热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使得燃烧仓和换热装置的下方也可有气流通过,从而能够带走烘干机底部的热量,降低烘干机底部的温升,使得更多的热量可用农产品的烘干操作,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18.烘干机利用反烧原理使得燃料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烟气首先向下移动,添加燃料时不会阻碍火焰的流动,火焰能够保持同样的大小,火焰可以稳定连续,可避免加热空气的温度出现较大的下降,优化了农产品的烘干效果;
19.通过设置加料仓可以增加燃料的储放空间,烘干机可一次性添加更多的燃料,以满足烘干机长时间连续运行的需要,用户添加燃料的时间间隔增加,方便使用。
2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23.图2为图1中所示换热装置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1中所示壳体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25.图4为图1中所示加料仓的左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
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至图4,一种热风式农产品烘干机,其包括机壳10、燃料仓20、燃烧仓30、换热装置40和加料仓80,机壳10的左侧设置有换热风机50,且机壳10的内部具有合流腔11和产热腔12,换热风机50的内腔、合流腔11和产热腔12自左向右依次排列,并顺次连通。燃料仓20设置于产热腔12的上部,燃料仓20的顶部右侧具有第一开口21,底部具有燃烧口。燃烧仓30位于燃料仓20的下方,且燃烧仓30的底部与产热腔1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换热装置40设置于产热腔12内,并位于燃烧仓30的左侧,且换热装置40的内腔底部与燃烧仓30的内腔左侧连通,换热装置40的顶部设置有排烟管60,换热装置40的底部与产热腔1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加料仓80与机壳10可拆卸连接。
31.其中,燃烧仓30内设置有镂空隔件31,镂空隔件31将燃烧仓30的内腔分隔为燃烧腔32和落灰腔33,燃烧腔32位于落灰腔33的上方,且燃烧腔32与燃烧口连通,燃烧腔32的右侧具有第二开口34,落灰腔33的右侧具有第三开口35,第二开口34处设置有第一门体36,第三开口35处设置有第二门体37。
32.在工作时,向燃料仓20投放木材等燃料,燃料落到燃烧腔32进行燃烧,利用反烧原理,火焰和高温烟气向下移动,然后进入换热装置40中向上移动,最后废气从排烟管60流出;燃料燃烧产生的灰烬向下穿过镂空隔件31掉落至落灰腔33,打开第二门体37可清理灰烬;通过换热风机50可促使气体流动,空气依次流经产热腔12、合流腔11和换热风机50的内腔,以带走换热装置40、燃料仓20和燃烧仓30的热量,空气被加热后可流动经过农产品,对农产品进行烘干操作。其中,燃烧仓30的底部与产热腔1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换热装置40的底部与产热腔12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通流空间,使得燃烧仓30和换热装置40的下方也可有气流通过,从而能够带走烘干机底部的热量,降低烘干机底部的温升,使得更多的热量可用农产品的烘干操作,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33.具体的,换热装置40包括第一壳体41、第一换热管42、第二壳体43、第二换热管44和导流壳45,第一壳体41的内腔底部与燃烧仓30的内腔左侧连通,且第一壳体41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换热管42位于第一壳体41内,且第一换热管42的两端各自插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即第一换热管42沿左右方向布置,其左端插设于第一壳体41左侧壁上的第一通孔,右端插设于第一壳体41右侧壁上的第一通孔。第二壳体43设置为两个并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两个第二壳体43的相对侧具均设有第二通孔。第二换热管44位于两个第二壳体43之间,且第二换热管44的两端各自插设于对应的第二通孔,即第二换热管44沿前后方向布置,其前端插设于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43上的第二通孔,后端插设于位于后侧的
第二壳体43上的第二通孔。导流壳45设置于第一壳体41的顶部与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43之间,且导流壳45的内腔分别连通第一壳体41的内腔顶部和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底部,排烟管60设置于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的顶部,即排烟管60的入口端连通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顶部。其中,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经过第一换热管42的外侧,将第一换热管42内侧的空气加热,且高温烟气经过第二换热管44的内侧,将第二换热管44外侧的空气加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使得高温烟气在换热装置40充分流动,确保将更多的热量用于加热空气,降低经排烟管60排出的气体的温度,提高热量利用率。
34.进一步的,导流壳45的底部具有第一通口451,顶部具有第二通口452,第一通口451连通第一壳体41的内腔顶部,第二通口452连通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底部,第一通口451的纵向投影与第二通口452的纵向投影之间呈间隔布置。通过该结构可避免穿过第一通口451的烟气直接穿过第二通口452进入第二壳体43,增加烟气流动路径的曲折,对烟气流动进行更好地扰动,使其充分与换热装置40进行换热。
35.为了增强换热效果,第一换热管42的内壁和外壁两者至少其一具有翅片,同时,第二换热管44的内壁和外壁两者至少其一具有翅片。
36.在本实施例中,在排烟管60上安装有引流风机61,引流风机61用于驱使换热装置40内的空气流动,使得有足够的新鲜空气进入燃烧腔32,使得燃料充分燃烧,并产生更多的热量。
37.位于前侧的第二壳体43的侧壁开设有第四开口431,第四开口431处设置有第四门体46,通过打开第四门体46可对第二壳体43和第二换热管44内进行清理。
38.在本实用新型中,燃烧腔32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第一隔板38,且第一隔板38的顶部连接于燃料仓20的左侧壁底部。通过该结构可使火焰和烟气先进入落灰腔33,然后左移进入第一壳体41内,使得火焰和烟气充分流动,以提高换热装置40的热交换率,提高热量利用率。
39.在镂空隔件31上设置有可移动穿过第二开口34的放置架70。在工作时,燃料在放置架70上进行燃烧,且打开第一门体36后,可以将放置架70拉出,对放置架70上剩余的燃料和灰烬等进行清理,不需要将清理工具伸入燃烧腔32内,方便清理操作。此外,放置架70在移动插入燃烧腔32内时可止抵第一隔板38,以对放置架70的位置进行限定,避免放置架70插入位置过深而偏离燃烧口的下方。
40.在放置架70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杆71,在关闭第一门体36时,限位杆71可以靠近或者止抵第一门体36,以对放置架70进行限位,防止其向右移动。
41.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中设置有第二隔板47,第二隔板47的顶部连接该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顶面,第二隔板47的底缘与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的内腔底面具有间距,排烟管60的入口端和第二换热管44分设于第一隔板38的两侧。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得烟气在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内充分流动,避免经第二换热管44流出的烟气直接流动至排烟管60,使得位于后侧的第二壳体43能够充分吸收烟气的热量,提高热量利用率。
42.在上述方案中,燃料仓20、燃烧仓30、第一壳体41、第一换热管42、第二壳体43、第二换热管44和导流壳45均可吸收热量,通过换热风机50的运行促使空气流动,以带走这些部件上的热量,充分利用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提高热量利用率。
43.在本实施例中,加料仓80位于燃料仓20的右侧,并与机壳10通过滑动结构可拆卸
连接,即加料仓80与机壳10之间通过滑动安装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机壳10的右侧外壁具有推块14,加料仓80上滑动设置有仓门83,仓门83位于加料口81处,仓门83与推块14相对布置。
44.具体的,滑动结构包括滑槽13和卡装部82,机壳10的右侧设置有滑槽13,加料仓80上设置有卡装部82,卡装部82滑动卡设于滑槽13内,以将加料仓80与机壳10之间滑动安装。其中,仓门83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滑槽13。通过仓门83可将加料口81予以封闭,避免在取下或安装加料仓80时导致其内部的燃料泄露。
45.在安装时,移动加料仓80以使卡装部82与滑槽13对齐,然后将卡装部82移动插装于滑槽13,在此过程中,推块14可以推动仓门83滑动,以将仓门83移动开启,使得加料仓80内的燃料可移动至燃料仓20内。
46.为了避免燃料停滞在加料仓80内,在加料仓80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螺杆84,在加料仓80的外壁设置有与螺杆84传动连接的电机85,通过螺杆84可搅动燃料,以将燃料移出加料口81。
47.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料仓80位于燃料仓20的上方,加料仓80与机壳10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并使加料口81与燃料仓20的内腔顶部连通。其中,在第一开口21处设置有第三门体22。在使用时,可以打开第三门体22,经第一开口21向燃料仓20添加燃料;当需要在加料仓80内添加燃料时,可先将第三门体22予以关闭,然后向加料仓80内添加燃料,以避免燃料从第一开口21泄露。
48.如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加料仓80可以增加燃料的储放空间,烘干机可一次性添加更多的燃料,以满足烘干机长时间连续运行的需要,用户添加燃料的时间间隔增加,特别是用户在晚上使用时不需要半夜添加燃料,方便使用。
4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