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全自动弹弓的制作方法

2022-11-13 12:26: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弹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弹弓。


背景技术:

2.弹弓一般由弓架、皮筋、皮兜三部分组成,弓架呈丫字形,皮筋与弓架连接,皮兜与皮筋连接。弹弓竞技是一种体育运动,近年来发展迅速。另外,弹弓也是人们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的工具。
3.使用时,一手捏住包裹弹丸的皮兜,另一手紧握弓架的手柄,发射弹丸时主要是依靠手指和手臂的力量来拉动皮筋,通过作用在皮筋上拉力的大小改变射程的远近,操作起来比较吃力,导致该项运动不适合一些年纪较大或年龄较小的人群。此外,进行瞄准过程中,需要一直用手拉住皮筋,拉力的大小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导致射击精准度较低。
4.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便于自动操作的改进型弹弓产品,比如专利号201620219713.1的实用新型专利,然而现有的便于自动操作的改进型弹弓产品基本上是半自动产品,还不能完全实现自动上弹、自动夹弹、自动释放发射弹丸的功能。因此,如何实现自动上弹、自动夹弹、自动释放发射弹丸功能,扩大适用人群,方便人们操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如何设计出具有自动上弹、自动夹弹、自动释放发射弹丸功能的弹弓产品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弹弓。
6.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弹弓,包括固定板、滑动板、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第一直线轴承滑块、第二直线轴承滑块、第三直线轴承滑块、前支撑壳体、前握把、后支撑壳体、后握把、第一皮筋、第二皮筋、弹丸存储机构、自动出弹机构、撒放器、皮筋引导定位机构和触发机构;
7.弹丸存储机构包括弹丸存储管和压缩弹簧,弹丸存储管的前端开口,弹丸存储管的后端连接有可拆卸后盖,压缩弹簧位于弹丸存储管中,压缩弹簧的后端与弹丸存储管的可拆卸后盖的内侧接触;固定板设有出弹窗口;
8.第一支撑管的前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管的前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弹丸存储管的前端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弹丸存储管位于第一支撑管和第二支撑管之间,滑动板通过第一直线轴承滑块与第一支撑管滑动连接,滑动板通过第二直线轴承滑块与第二支撑管滑动连接,滑动板通过第三直线轴承滑块与弹丸存储管滑动连接;前支撑壳体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前握把与前支撑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后支撑壳体与滑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后握把与后支撑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9.撒放器与滑动板连接;
10.自动出弹机构与前支撑壳体连接;
11.触发机构与后支撑壳体连接;触发机构用于使自动出弹机构动作,用于使撒放器
动作;
12.皮筋引导定位机构包括滑轮支架、第一水平滑轮、第二水平滑轮、第一竖直滑轮、第二竖直滑轮、第一l型支架、第二l型支架和皮兜,滑轮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水平滑轮与滑轮支架的左侧连接,第二水平滑轮与滑轮支架的右侧连接,第一l型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l型支架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竖直滑轮连接于第一l型支架和底板之间,第二竖直滑轮连接于第二l型支架和固定板之间,第一竖直滑轮位于弹丸存储管的左侧,第二竖直滑轮位于弹丸存储管的右侧;
13.第一皮筋的后端与第一支撑管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一皮筋穿过第一支撑管的中心通孔后先绕过第一水平滑轮再绕过第一竖直滑轮,最后第一皮筋的前端与皮兜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皮筋的后端与第二支撑管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皮筋穿过第二支撑管的中心通孔后先绕过第二水平滑轮再绕过第二竖直滑轮,最后第二皮筋的前端与皮兜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皮筋绕过第一竖直滑轮的部分位于第一l型支架的内侧,第二皮筋绕过第二竖直滑轮的部分位于第二l型支架的内侧;第一皮筋处于拉伸状态,第二皮筋处于拉伸状态。
14.优选地,自动出弹机构包括推杆、第一连杆、拨动杆、限位轴、活动轴、转轴、限位轴、出弹部件、复位弹簧和拨动轴,推杆的上端与第一连杆铰接,转轴与前支撑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推杆的下端与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轴转动连接,拨动杆的上端与活动轴转动连接,限位轴与拨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拨动杆的下端设有末端拨动部,拨动轴与末端拨动部固定连接,出弹部件的底部设有拨动轴容纳槽,出弹部件的顶部设有弹丸容纳槽,拨动轴放置在拨动轴容纳槽中,前支撑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弧形槽、第二限位弧形槽,活动轴嵌入第二限位弧形槽中,限位轴嵌入第一限位弧形槽中,复位弹簧的上端与出弹部件的底部固定连接;前握把设有内腔,前支撑壳体的底部与前握把连接处设有圆孔,该圆孔与前握把的内腔连通,复位弹簧位于前握把的内腔中,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前握把的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推杆、第一连杆、拨动杆、出弹部件和拨动轴均位于前支撑壳体的腔室中;出弹部件顶部的弹丸容纳槽靠近弹丸存储管的前端出口;出弹部件位于固定板的出弹窗口的下方。
15.优选地,撒放器包括左夹爪、右夹爪、左转动轴、右转动轴、左驱动块、右驱动块和回位弹簧,左转动轴穿过滑动板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右转动轴穿过滑动板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左夹爪与左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右夹爪与右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左夹爪和右夹爪位于滑动板的上方,左驱动块与左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右驱动块与右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位于滑动板的下方,回位弹簧连接于左驱动块的前端和右驱动块的前端之间,左驱动块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右驱动块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右夹爪设有弧形槽,左夹爪设有弧形槽。
16.优选地,触发机构包括后板、顶压板复位弹簧、顶压板、扳机、解锁杆、锁止杆和锁止压缩弹簧,顶压板的前部设有顶压部,顶压板的后部设有相对布置的左抵推部、右抵推部,顶压板的前部设有锁止孔,顶压板复位弹簧的后端与后板固定连接,顶压板复位弹簧的前端与顶压板的后端固定连接,解锁杆与扳机固定连接,解锁杆与扳机之间连接处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扳机穿过后支撑壳体的底部,锁止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锁止杆位于解锁杆的上方,锁止杆的后端搭在解锁杆的右端上,锁止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后支撑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锁止压缩弹簧的上端与锁止杆的
前端固定连接,锁止杆的前端设有卡钩部,锁止杆前端的卡钩部贴靠在顶压板前部的底面上;后板与第三直线轴承滑块固定连接,顶压板位于撒放器的左驱动块、右驱动块之间。
17.优选地,弹丸存储管的前部设有用于放入弹丸的圆孔。
18.优选地,撒放器包括左夹爪、右夹爪、左转动轴、右转动轴、左驱动块、右驱动块和回位弹簧,左转动轴穿过滑动板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右转动轴穿过滑动板并与滑动板转动连接,左夹爪与左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右夹爪与右转动轴的上端固定连接,左夹爪和右夹爪位于滑动板的上方,左驱动块与左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右驱动块与右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左驱动块和右驱动块位于滑动板的下方,回位弹簧连接于左驱动块的后端和右驱动块的后端之间,左驱动块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右驱动块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右夹爪设有弧形槽,左夹爪设有弧形槽。
19.优选地,回位弹簧连接于右驱动块的凸起部和左驱动块的凸起部之间。
20.优选地,触发机构包括后板、顶压板复位弹簧、顶压板、扳机、解锁杆、锁止杆和锁止压缩弹簧,顶压板的前部设有顶压部,顶压板的后部设有相对布置的左抵推部、右抵推部,顶压板的前部设有锁止孔,顶压板复位弹簧的后端与后板固定连接,顶压板复位弹簧的前端与顶压板的后端固定连接,解锁杆与扳机固定连接,解锁杆与扳机之间连接处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扳机穿过后支撑壳体的底部,锁止杆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锁止杆位于解锁杆的上方,锁止杆的后端搭在解锁杆的右端上,锁止压缩弹簧的下端与后支撑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锁止压缩弹簧的上端与锁止杆的前端固定连接,锁止杆的前端设有卡钩部,锁止杆前端的卡钩部贴靠在顶压板前部的底面上;后板与第三直线轴承滑块固定连接,顶压板位于撒放器的左驱动块、右驱动块之间。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省时省力,扩大了弹弓产品适用人群,老年人、小孩均可轻松使用。具有自动出弹功能,自动夹持弹丸功能,自动释放弹丸功能。具有皮兜自动归位功能,发射一颗弹丸后,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调整皮兜到合适位置,每根皮筋在水平滑轮、竖直滑轮的引导下收缩,皮兜会自动回到靠近固定板上出弹窗口的位置,准备进行下一个弹丸的夹持,这样就方便快速、连续发射弹丸的操作。
22.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方面,将在以下参考附图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以清楚地记载。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立体图;
24.图2是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主视图;
25.图3是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俯视图;
26.图4是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仰视图;
27.图5是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左视图;
28.图6是图2所示结构去掉皮筋后右视图;
29.图7是图1所示结构去掉皮筋后的轴测图;
30.图8是图7所示结果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31.图9是图1中皮筋绕过滑轮与皮兜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是图1中弹丸存储管的主视图;
33.图11是图10中a-a方向的剖视图;
34.图12是图1和9中,自动出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3是图12所示自动出弹机构中,出弹部件的底部与复位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4是图12所示自动出弹机构中,推杆、第一连杆、拨动杆连接示意图;
37.图15是图14中,活动轴与前支撑壳体的第二限位弧形槽连接,限位轴与前支撑壳体的第一限位弧形槽连接的示意图;
38.图16是图1和9中,自动出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7是图16中,出弹部件与弹丸存储管的前端的位置关系图;
40.图18是图1、2、3、4、7和8中,撒放器和触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9是图18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轴测图;
42.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43.图21是图19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44.图22是图19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45.图23是全自动弹弓的滑动板向前移动并靠近固定板的状态示意图;
46.图24是图23所示结构的主视图;
47.图25是撒放器动作,左夹爪、右夹爪将弹丸夹住,皮兜包裹弹丸的结构示意图;
48.图26是图25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49.图27是图26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50.图28是图26所示结构的仰视图;
51.图29是图26所示结构的侧视图;
52.图30是图29中,锁止杆的卡钩部插入顶压板的锁止孔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53.图31是滑动板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后运动,撒放器带着弹丸向后运动,两根皮筋被向后拉伸的状态示意图;
54.图32是撒放器中回位弹簧安装在右驱动块的凸起部和左驱动块的凸起部之间;
55.图33是图32所示结构中,回位弹簧被拉伸的状态示意图。
56.图中符号说明:
57.1.固定板,1-1.出弹窗口,2.滑动板,3.第一支撑管,4.第二支撑管,5.第一直线轴承滑块,6.第二直线轴承滑块,7.弹丸存储管,8.滑轮支架,9.第一水平滑轮,10.第二水平滑轮,11.第一竖直滑轮,12.第二竖直滑轮,13.第一l型支架,14.第二l型支架,15.皮兜,16.第一皮筋,17.第二皮筋,18.前支撑壳体,18-1.第一限位弧形槽,18-2.第二限位弧形槽,19.前握把,20.压缩弹簧,21.弹丸,22.推杆,23.第一连杆,24.拨动杆,24-1.末端拨动部,26.限位轴,27.铰链,28.活动轴,29.转轴,30.限位轴,31.弹丸,32.出弹部件,32-1.拨动轴容纳槽,32-2.弹丸容纳槽,33.复位弹簧,34.拨动轴,35.固定块;36.撒放器,36-1.左夹爪,36-1-1.弧形槽,36-2.右夹爪,36-2-1.弧形槽,36-3.左转动轴,36-4.右转动轴,36-5.左驱动块,36-5-1.凸起部,36-6.右驱动块,36-6-1.凸起部,36-7.回位弹簧,37.后支撑壳体,38.后板,39.顶压板,39-1.顶压部,39-2.左抵推部,39-3.右抵推部,39-4.锁止孔,40.扳机,41.解锁杆,42.锁止杆,42-1.卡钩部,43.锁止压缩弹簧,44.顶压板复位弹簧,45.后握把,46.第三直线轴承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58.以下参照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9.如图1-11所示,全自动弹弓包括固定板1、滑动板2、第一支撑管3、第二支撑管4、第一直线轴承滑块5、第二直线轴承滑块6、第三直线轴承滑块46、前支撑壳体18、前握把19、后支撑壳体37、后握把45、撒放器36、第一皮筋16、第二皮筋17、弹丸存储机构、自动出弹机构、皮筋引导定位机构、触发机构;弹丸存储机构包括弹丸存储管7、压缩弹簧20,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开口,弹丸存储管7的后端连接有可拆卸后盖,压缩弹簧20位于弹丸存储管7中,压缩弹簧20的后端与弹丸存储管7的后盖的内侧接触;第一支撑管3的前端通过固定块等其他方式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管4的前端通过固定块等其他方式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通过固定块35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丸存储管7位于第一支撑管3和第二支撑管4之间,第一直线轴承滑块5中的直线轴承套在第一支撑管3的后端上,第一直线轴承滑块5的外壳与滑动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也就是滑动板2通过第一直线轴承滑块5与第一支撑管3滑动连接),第二直线轴承滑块6中的直线轴承套在第二支撑管4的后端上,第二直线轴承滑块6的外壳与滑动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也就是滑动板2通过第二直线轴承滑块6与第二支撑管4滑动连接),第三直线轴承滑块46中的直线轴承套在弹丸存储管7的后端,第三直线轴承滑块46的外壳与滑动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也就是滑动板2与弹丸存储管7滑动连接);前支撑壳体18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前握把19与前支撑壳体18的底部固定连接,后支撑壳体37与滑动板2的底面固定连接,后握把45与后支撑壳体37的底部固定连接,撒放器36与滑动板连接;自动出弹机构与前支撑壳体18连接;触发机构与后支撑壳体37连接;皮筋引导定位机构包括滑轮支架8、第一水平滑轮9、第二水平滑轮10、第一竖直滑轮11、第二竖直滑轮12、第一l型支架13、第二l型支架14和皮兜15,滑轮支架8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第一水平滑轮9与滑轮支架8的左侧连接,第二水平滑轮10与滑轮支架8的右侧连接,第一水平滑轮9能够旋转,第二水平滑轮10能够旋转,第一l型支架13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第二l型支架14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第一竖直滑轮11连接于第一l型支架13和底板1之间,第二竖直滑轮12连接于第二l型支架14和固定板1之间,第一竖直滑轮11和第二竖直滑轮12均能够自由旋转,第一竖直滑轮11布置在固定板1的左部分位置,第二竖直滑轮12布置在固定板1的有部分位置,在径向方向上第一竖直滑轮11位于弹丸存储管7的左侧,第二竖直滑轮12位于弹丸存储管7的右侧;第一皮筋16的后端与第一支撑管3的后端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在第一支撑管3后端开孔,第一皮筋16的后端在该孔中打结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第一皮筋16穿过第一支撑管3的中心通孔后先绕过第一水平滑轮9再绕过第一竖直滑轮11,最后第一皮筋16的前端与皮兜15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皮筋17的后端与第二支撑管4的后端固定连接(具体可以采用在第二支撑管4后端开孔,第二皮筋17的后端在该孔中打结进行固定的方式进行),第二皮筋17穿过第二支撑管4的中心通孔后先绕过第二水平滑轮10再绕过第二竖直滑轮12,最后第二皮筋17的前端与皮兜15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皮筋16绕过第一竖直滑轮11的部分位于第一l型支架13的内侧(第一l型支架13会挡住第一皮筋16放置第一皮筋向外移动而远离第一竖直滑轮11),第二皮筋17绕过第二竖直滑轮12的部分位于第二l型支架14的内侧(第二l型支架14会挡住第二皮筋17防止第二皮筋向外移动而远离第二竖直滑轮12)。第一皮筋16不是松弛状态而是处于拉伸状态,第二皮筋17不是松弛状态而是处于拉伸状体,在拉伸力的作用下,皮兜15被绷紧,皮兜15处于合适的位置以便撒
放器的左夹爪36-1、右夹爪36-2夹住皮兜15并夹住弹丸。
60.前握把19与前支撑壳体18的底部固定连接,前握把19设有内腔,前支撑壳体18的底部与前握把16连接处设有圆孔,该圆孔与前握把19的内腔连通。自动出弹机构设置于前支撑壳体18中。如图12-17所示,自动出弹机构包括推杆22、第一连杆23、拨动杆24、限位轴26、铰链27、活动轴28、转轴29、限位轴30、出弹部件32、复位弹簧33、拨动轴34,推杆22的上端通过铰链27与第一连杆23的一端铰接,转轴29与前支撑壳体18的内壁固定连接,推杆22的下端与转轴29转动连接,第一连杆23的另一端与活动轴28转动连接,拨动杆24的上端与活动轴28转动连接,限位轴30与拨动杆24的中部固定连接,拨动杆24的下端设有末端拨动部24-1,拨动轴34与末端拨动部24-1固定连接,出弹部件32的底部设有拨动轴容纳槽32-1,出弹部件32的顶部设有弹丸容纳槽32-2,拨动轴34放置在拨动轴容纳槽32-1中,前支撑壳体18的侧壁设有第一限位弧形槽18-1、第二限位弧形槽18-2,活动轴28嵌入第二限位弧形槽18-2中(活动轴28能够在第二限位弧形槽18-2中滑动),限位轴30嵌入第一限位弧形槽18-1中(限位轴30能够在第一限位弧形槽18-1中滑动),复位弹簧33的上端与出弹部件32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3的下端与前握把19的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3位于前握把19的内腔中。推杆22、第一连杆23、拨动杆24、出弹部件32和拨动轴34均位于前支撑壳体18的腔室中。自动出弹机构工作时,参考图14,外力按照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施加在推杆22上,使推杆22以转轴29为支点向右转动一定角度,推杆22的上端带动第一连杆23、拨动杆24联动,在第一限位弧形槽18-1、第二限位弧形槽18-2的限位作用下,拨动轴34会向上移动,拨动轴34在拨动轴容纳槽32-1中向上顶出弹部件32(参考图13),从而使出弹部件32向上运动。如图1、9和16所示,固定板1上设有出弹窗口1-1,出弹部件32位于出弹窗口1-1的下方;当出弹部件32向上运动时,出弹部件32的顶部能够穿过出弹窗口1-1,弹丸容纳槽32-2就从出弹窗口1-1伸出,弹丸容纳槽32-2就位于固定板1顶面的上方,弹丸容纳槽32-2中的弹丸31就露出来(弹丸31就位于固定板1顶面的上方)。
61.如图7、12和17所示,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通过固定块35与固定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如图12、16、17所示,出弹部件32顶部的弹丸容纳槽32-2靠近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出口。在压缩弹簧20的作用下,弹丸存储管7中最前面的一个弹丸被挤压到弹丸容纳槽32-2中,即弹丸31位于弹丸容纳槽32-2中,与弹丸31紧贴的后面的一个弹丸位于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出口处,也就是说从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出口输出一个弹丸并且该弹丸被定位在弹丸容纳槽32-2中。
62.如图1、2、3、4、7、18、18、20、21、22所示,撒放器36包括左夹爪36-1、右夹爪36-2、左转动轴36-3、右转动轴36-4、左驱动块36-5、右驱动块36-6、回位弹簧36-7,左转动轴36-3穿过滑动板2并与滑动板2转动连接,右转动轴36-4穿过滑动板2并与滑动板2转动连接,左夹爪36-1与左转动轴36-3的上端固定连接,右夹爪36-2与右转动轴36-4的上端固定连接,左夹爪36-1和右夹爪36-2位于滑动板2的上方,左驱动块36-5与左转动轴36-3下端固定连接,右驱动块36-6与右转动轴36-4的下端固定连接,左驱动块36-5和右驱动块36-6位于滑动板2的下方,回位弹簧36-7的一端与左驱动块36-5的前端固定连接,回位弹簧36-7的另一端与右驱动块36-6的前端固定连接。当左驱动块36-5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就能带动左转动轴36-3转动一定角度,左转动轴36-3就会带动左夹爪36-1转动一定角度;同理,当右驱动块36-6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一定角度,进而通过右转动轴36-4带动右夹爪36-2转动一
定角度。如图22所示,左驱动块36-5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36-5-1,右驱动块36-6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凸起部36-6-1。如图18和22所示,右夹爪36-2设有弧形槽36-2-1,同理,左夹爪36-1也设有弧形槽36-1-1,弧形槽36-1-1和弧形槽36-2-1相对布置。
63.如图1、2、3、4、7、18、18、20、21、22所示,触发机构包括后板38、顶压板复位弹簧44、顶压板39、扳机40、解锁杆41、锁止杆42、锁止压缩弹簧43。如图22所示,顶压板39的前部设有顶压部39-1,顶压板39的后部设有左抵推部39-2、右抵推部39-3,左抵推部39-2和右抵推部39-3相对布置,顶压板39的前部设有锁止孔39-4。顶压板复位弹簧44的后端与后板38固定连接,顶压板复位弹簧44的前端与顶压板39的后端固定连接,解锁杆41与扳机40固定连接,解锁杆41与扳机40之间连接处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37的侧壁转动连接,扳机40穿过后支撑壳体37的底部,锁止杆42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后支撑壳体37的侧壁转动连接,锁止杆42位于解锁杆41的上方,锁止杆42的后端搭在解锁杆41的右端上(锁止杆42的后端与解锁杆41的右端接触),锁止压缩弹簧43的下端与后支撑壳体37的底部固定连接,锁止压缩弹簧43的上端与锁止杆42的前端固定连接,在锁止压缩弹簧43弹力的作用下,锁止杆42前端的卡钩部42-1紧紧地贴靠在顶压板39前部的底面上。
64.后板38与第三直线轴承滑块46的外壳固定连接。顶压板39位于撒放器的左驱动块36-5、右驱动块36-6之间。
65.下面介绍本发明全自动弹弓的工作过程:
66.准备工作,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打开弹丸存储管7的后盖(后盖可以通过螺纹结构与弹丸存储管7的后端连接),取出压缩弹簧,向弹丸存储管7中顺次放入若干个弹丸21,参考图11,然后再将压缩弹簧20放回向弹丸存储管7中,给弹丸存储管7的后端装上后盖,压缩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弹丸存储管7中的若干个弹丸21中,后面的弹丸向前顶前面的弹丸,如图17所示,弹丸存储管7前端出口输出的一个弹丸31就被定位在出弹部件32顶部的弹丸容纳槽32-2中。全自动弹弓在图1所示状态下,皮兜15处于绷紧状态,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调整皮兜的位置。
67.操作人员用左手握住前握把19,用右手握住后握把45,然后右手向前推,滑动板2就向前滑动(向固定板1方向),参考图23、24,当滑动板2靠近固定板1时,撒放器36中的左夹爪36-1、右夹爪36-2就靠近固定板1的出弹窗口1-1;触发机构随之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触发机构中顶压板39的顶压部39-1就会顶压自动出弹机构的推杆22,推杆22受力带动拨动杆24运动,拨动轴34就会带动出弹部件32向上运动(复位弹簧33就会被拉伸),进而出弹部件32顶部弹丸容纳槽32-2中的弹丸32就从固定板1的顶面露出(此时弹丸存储管7前端出口处的弹丸就抵靠在出弹部件32下部后侧平面部),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触发机构中的顶压板39就向后运动,顶压板39后部的左抵推部39-2、右抵推部39-3就会分别抵靠左驱动块36-5的凸起部36-5-1、右驱动块36-6的凸起部36-6-1,并且向后施力使左驱动块36-5、右驱动块36-6向外张开(左驱动块36-5向外转动一定角度,右驱动块36-6向外转动一定角度),如图25-29所示,左驱动块36-5向外转动一定角度带动左夹爪36-1向内转动一定角度,右驱动块36-6向外转动一定角度带动右夹爪36-2向内转动一定角度,左夹爪36-1和右夹爪36-2就闭合带着皮兜15夹住弹丸31,皮兜15包裹弹丸31,弹丸31被夹持在弧形槽36-1-1和弧形槽36-2-1中,回位弹簧36-7被压缩。参考图29和30,顶压板39向后移动使左夹爪36-1和右夹爪36-2闭合的同时,顶压板39的锁止孔39-4的位置向后移,顶压板复位弹簧44被压缩,在锁止压
缩弹簧43的弹力作用下,锁止杆42前端的卡钩部42-1就会插入顶压板39的锁止孔39-4中,锁止杆42的前端上翘,锁止杆42的后端向下移动下压解锁杆41的后端,解锁杆41向右下方转动一定角度并带着扳机40向左上方转动一定角度,顶压板39被卡死而静止不动。
68.接下来,操作人员用右手向后拉后握把45使滑动板2向后滑动,撒放器随着滑动板2向后运动,撒放器的左夹爪36-1和右夹爪36-2就带着弹丸31向后移动,同时第一皮筋16、第二皮筋17被向后拉伸,如图31所示,此时弹丸31就处于待发射状态。滑动板2向后滑动使得顶压部39-1向后撤离,顶压部39-1对推杆22的顶压力就消失,在复位弹簧33拉力的作用下,出弹部件32向下运动回到图12、13、16所示的初始位置,通过联动使推杆22、第一连杆23、拨动杆24也回到图12、13、16所示的初始位置,弹丸存储管7的前端出口就输出一个新弹丸至出弹部件32的弹丸容纳槽32-2中,如图17所示。
69.接下来,操作人员用食指扣动扳机40,扳机40转动带动解锁杆41的后端向上翘从而向上推动锁止杆42的后端,锁止杆42的前端下移使卡钩部42-1从锁止孔39-4中出来,顶压板39被解锁,在顶压板复位弹簧44的回弹力作用下,顶压板39向前移动,,顶压板39后部的左抵推部39-2、右抵推部39-3向前移动到图22所示的初始位置,同时在回位弹簧36-7的弹力作用下,左驱动块36-5、右驱动块36-6均向内转动一定角度回到图22所示的初始位置,左夹爪36-1、右夹爪36-2均向外转动一定角度回到图19所示的张开状态,左夹爪36-1和右夹爪36-2张开就释放弹丸31,第一皮筋16、第二皮筋17收缩将弹丸31发射出去,最后皮兜15和第一皮筋16、第二皮筋17就回到了图1、3、9所示的初始状态,皮兜15被绷紧准备包裹下一发弹丸,操作下一发弹丸时不需要手动调整皮兜15的位置。
70.可见,整个全自动弹弓的操作方便、简单,只需向前推滑动板、向后拉滑动板、扣扳机三个动作即可,实现自动出弹、自动夹弹、自动发射弹丸。老年人、小孩均可轻松使用。
71.需要说明的是,向弹丸存储管7中装弹的方式还可以是,在向弹丸存储管7的前部开一个圆孔7-1,从圆孔7-1中装入弹丸。当设置圆孔7-1时,弹丸存储管7后端连接的后盖可以不是可拆卸的,后盖直接将弹丸存储管7后端堵死即可。
72.需要说明的是,撒放器中回位弹簧36-7的安装位置不限于图19所示位置,还可以是安装在右驱动块36-6的后端和左驱动块36-5的后端之间,参考图32,比如安装在右驱动块36-6的凸起部36-6-1和左驱动块36-5的凸起部36-5-1之间,当右驱动块36-6和左驱动块36-5被顶压板39推开,如图33所示,此时回位弹簧36-7被拉伸,当顶压板39向前运动对左驱动块36-5、右驱动块36-6的推力小时,在回位弹簧36-7拉力的作用下,右驱动块36-6、左驱动块36-5均向内转动一定角度回到初始位置。
73.以上所述仅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