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22:56: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具有越来越高的屏占比,全面屏由于具有窄边框甚至无边框的显示效果,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显示面板通常都会在显示区域内设置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为了实现全面屏,显示面板上往往需要设置开孔区域来实现电子感光器件的安置。
3.且随着车联网、安全、人机互动与显示面板的结合,造就屏下电子感光器件的应用需求,显示面板一屏多孔逐渐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然而,在显示面板上设置多个开孔区域容易出现显示异常的情况,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5.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第二透光区、第一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和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围绕第一透光区,第二非显示区围绕第二透光区,显示区围绕第一非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围绕第一非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围绕第二非显示区,第一透光区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透光区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彩膜基板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显示区,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二显示区;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和平坦化层,平坦化层位于第一衬底基板靠近彩膜基板的一侧,平坦化层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6.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8.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区沿第一方向延伸,相应的,在第一非显示区中,走线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一透光区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长,由于第一衬底基板上平坦化层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容易造成平坦化层在紧靠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中产生堆积的情况,从而平坦化层位于第一显示区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形成段差,从而在第一显示区中,平坦化层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高,从而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容易与平坦化层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上的电极部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容易与电极部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中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减小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与平坦化层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上的电极部相
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第二透光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相应的,在第二非显示区中,走线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二透光区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短,从而其对平坦化层的形成的影响较小,平坦化层不容易在紧靠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中产生堆积,从而平坦化层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趋于相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无需做减小处理。且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减小第一支撑柱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支撑柱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的差异,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与电极部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中第二支撑柱与电极部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9.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10.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11.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13.图2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和b-b’的一种剖视对比图;
14.图3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b-b’和c-c’的一种剖视对比图;
15.图4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b-b’和c-c’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
1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17.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18.图7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一种剖视对比图;
19.图8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
20.图9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又一种剖视对比图;
21.图10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和b-b’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
22.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23.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5.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26.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27.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
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29.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和b-b’的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fa1、第二透光区fa2、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非显示区ba2和显示区aa,第一非显示区ba1围绕第一透光区fa1,第二非显示区ba2围绕第二透光区fa2,显示区aa围绕第一非显示区ba1和第二非显示区ba2,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围绕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显示区aa2围绕第二非显示区ba2,第一透光区fa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透光区fa2沿第二方向y延伸,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
30.显示面板包括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均具有较优的透光性,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所对应的区域均可用于设置光感元件等器件,从而可在显示面板内设置较多数量的器件,使得显示面板可具有较多的功能。第一非显示区ba1围绕第一透光区fa1,显示面板中原本延伸经过第一透光区fa1的走线可经第一非显示区ba1进行绕线设置,第二非显示区ba2围绕第二透光区fa2,显示面板中原本延伸经过第二透光区fa2的走线13可经第二非显示区ba2进行绕线设置,从而减少延伸经过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的走线13,可提高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的透光性。相应的,显示区aa包括围绕第一非显示区ba1的第一显示区aa1和围绕第二非显示区ba2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显示区aa1紧邻于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显示区aa2紧邻于第二非显示区ba2。
31.可选的,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图案均为椭圆形或者如图1所示的类椭圆形。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图案还可以为矩形等其他形状,第一透光区fa1和第二透光区fa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图案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2.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还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彩膜基板20靠近阵列基板10的一侧设有多个支撑柱30,支撑柱30包括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第一支撑柱3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支撑柱3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即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支撑柱30。
33.阵列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1和平坦化层12,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1靠近彩膜基板20的一侧,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y相平行。
34.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即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小。
35.具体的,第一透光区fa1沿第一方向x延伸,相应的,在第一非显示区ba1中,走线13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长,由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上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y相平行,容易造成平坦化层12在紧靠第一非显示区ba1的第一显示区aa1中产生堆积的情况,从而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显示
区aa1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形成段差,从而在第一显示区aa1中,平坦化层1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高,从而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36.第二透光区fa2沿第二方向y延伸,相应的,在第二非显示区ba2中,走线13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二透光区fa1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短,从而其对平坦化层12的形成的影响较小,平坦化层12不容易在紧靠第二非显示区ba2的第二显示区aa2中产生堆积,从而平坦化层1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趋于相同,位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支撑柱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无需做减小处理。
37.且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减小第一支撑柱31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支撑柱32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间距的差异,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38.显示面板包括主支撑柱和辅助支撑柱,其中,辅助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主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为显示面板中相同类型的支撑柱。可选的,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可以为显示面板中高度较低的辅助支撑柱,显示面板正常显示时,辅助支撑柱的下表面不与阵列基板10的上表面接触。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其他类型的支撑柱也可采用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设置方式,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示出了显示面板包括两个透光区,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透光区,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由于显示面板设置透光区导致的平坦化层出现段差时,相应的,支撑柱均可参考本发明中支撑柱进行设置,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0.继续参考图1和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透光区fa1两侧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41.具体的,在第一非显示区ba1中,走线13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较长,由于第一衬底基板11上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y相平行,容易造成平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产生堆积的情况,从而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高,从而位于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该部
分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该部分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避免该部分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2.图3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b-b’和c-c’的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1和图3,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43.具体的,在平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产生堆积的情况,并且堆积的情况延伸至第一显示区aa1中其他区域时,会造成平坦化层1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均较高,可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避免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且第一显示区aa1中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相同,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
44.图4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b-b’和c-c’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1和图4,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透光区fa1两侧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二支撑柱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相同。
45.具体的,在平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产生堆积,并且平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不产生堆积时,此时,平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高,坦化层12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且沿第一方向x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两侧的区域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与坦化层12在第二显示区aa1中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趋于相同,可仅将沿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透光区fa1两侧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减小,沿第一方向x上,位于第一透光区fa1两侧的第一支撑柱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不做减小设置。
4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5,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可参考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的单位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的单位密度。
47.具体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少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的单位密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8.且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的单位密度小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的单位密度,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
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49.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6和图7,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胶框40,胶框40包括第一胶框41和第二胶框42,第一胶框4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胶框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a2。
50.第一胶框41包括第一侧壁411,第一侧壁411位于第一胶框41远离第一透光区fa1的一侧,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一非显示区ba1的相交界的边缘为第一边缘a1,第一侧壁411和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为h1。
51.第二胶框42包括第二侧壁421,第二侧壁421位于第二胶框42远离第二透光区fa2的一侧,第二显示区aa2和第二非显示区ba2的相交界的边缘为第二边缘a2,第二侧壁421和第二边缘a2之间的间距为h2。
52.h1<h2,即第一侧壁411和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侧壁421和第二边缘a2之间的间距,即第一侧壁411和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较小。
53.具体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第一胶框41中第一侧壁411和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增加第一胶框41对第一显示区aa1中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支撑强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4.且第一侧壁411和第一边缘a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侧壁421和第二边缘a2之间的间距,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55.图8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6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胶框40,胶框40包括第一胶框41和第二胶框42,第一胶框4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胶框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a2。
56.胶框40内设有支撑颗粒43,可有效提高胶框40对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的支撑强度。可选的,支撑颗粒43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或二氧化硅。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颗粒43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57.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体积大于第二胶框42内支撑颗粒43的体积。
58.具体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增加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体积,从而可增加第一胶框41对第一显示区aa1中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支撑强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9.且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体积大于第二胶框42内支撑颗粒43的体积,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60.图9是图6所述的显示面板沿d-d’和e-e’的又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6和图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胶框40,胶框40包括第一胶框41和第二胶框42,第一胶框4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ba1,第二胶框42位于第二非显示区ba2。
61.胶框40内设有支撑颗粒43,可有效提高胶框40对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的支撑强度。可选的,支撑颗粒43的材料可以为树脂材料或二氧化硅。当然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颗粒43的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2.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单位密度大于第二胶框42内支撑颗粒43的单位密度。
63.具体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增加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单位密度,从而可增加第一胶框41对第一显示区aa1中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支撑强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64.且第一胶框41内支撑颗粒43的单位密度大于第二胶框42内支撑颗粒43的单位密度,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65.图10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和b-b’的另一种剖视对比图,参考图1和图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彩膜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和色阻层22,色阻层22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1靠近阵列基板10的一侧,支撑柱30位于色阻层22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1的一侧。
66.色阻层22包括多个色阻23,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的色阻2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位于第二支撑柱32和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的色阻2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
67.具体的,由于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31容易与电极部14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aa1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位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的色阻2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68.且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的色阻231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位于第二支撑柱32和第二衬底基板21之间的色阻23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减小第一支撑柱31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间距与
第二支撑柱32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间距的差异,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aa2中第二支撑柱32与电极部14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69.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参考图11,且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可参考图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包括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数据线131和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走线132,数据线131和第一走线132同层设置,且数据线131和第一走线132相绝缘,即数据线131和第一走线13可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中制成,有效减少显示面板的制程,减小生产成本。
70.第一走线132位于显示区aa,且第一走线132沿与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位于第一透光区fa1的一侧。
71.具体的,可沿与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相反的方向,在第一透光区fa1的一侧设置多个第一走线132,第一走线132沿第一方向x延伸,即第一走线132和平坦化层12的涂布方向相交,从而第一走线132的设置可有效减少平坦化层12在紧靠第一非显示区ba1的第一显示区aa1中产生堆积的情况,从而有效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平坦化层12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从而减小第一显示区aa1中第一支撑柱31与平坦化层12远离第一衬底基板11一侧上的电极部14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72.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73.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74.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一透光区沿第一方向延伸,相应的,在第一非显示区中,走线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一透光区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长,由于第一衬底基板上平坦化层的涂布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容易造成平坦化层在紧靠第一非显示区的第一显示区中产生堆积的情况,从而平坦化层位于第一显示区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形成段差,从而在第一显示区中,平坦化层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较高,从而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容易与平坦化层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上的电极部相接触,从而第一支撑柱容易与电极部发生干涉,影响第一显示区的显示效果。可通过减小第一显示区中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减小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与平坦化层远离第一衬底基板一侧上的电极部相接触的概率,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第二透光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相应的,在第二非显示区中,走线的绕线部分在沿第二方向位于第二透光区的两侧的部分沿第一方向的长度较短,从而其对平坦化层的形成的影响较小,平坦化层不容易在紧靠第二非显示区的第二显示区中产生堆积,从而平坦化层位于第二显示区中的部分与其位于正常显示区的部分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趋于相同,位于第二显示区的第二支撑柱沿垂
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无需做减小处理。且至少部分第一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第二支撑柱沿垂直于阵列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可减小第一支撑柱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与第二支撑柱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间距的差异,从而可减小第一显示区中第一支撑柱与电极部之间的干涉情况与第二显示区中第二支撑柱与电极部之间的干涉情况的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75.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