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22:4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一直在向更大的显示面积,即更大的显示屏幕,更轻薄、更便携的方向发展。当前智能终端设备,尤其是手机,随着无边框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屏幕占比已经接近极限,导致要有更大的屏幕,就需要更大的携带体积。因此,作为可以提供更大显示屏幕和更小携带体积的解决方案,可折叠式显示屏、可卷曲式显示屏的出现和应用,是市场需求导致的必然结果。
3.相比于智能终端设备显示屏的折叠方式,显示屏幕卷曲收放的方式更有发展前途,其可以在屏幕展开时拥有大的显示面积,屏幕收卷后有最小的携带体积。同时,有机发光二极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可卷曲显示屏幕的技术逐渐成熟,使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卷轴式的可卷曲屏幕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可用于智能终端的卷轴式显示装置的卷曲半径较大,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现有显示装置卷曲半径较大而不利于实现小型化设计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6.显示屏,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显示面;
7.卷轴,与所述显示屏的第一端连接;
8.升降组件,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位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显示面的一侧;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卷轴用于同步控制所述显示屏展开或收卷;
9.控制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内。
1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升降部和安装部,所述升降部用于控制所述安装部升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显示屏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安装部内。
11.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部包括沿所述升降组件的升降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条铰链,靠近所述安装部的铰链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2.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线路板以及连接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线路板之间的连接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卷轴连接,所述线路板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线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线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13.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线路板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内。
14.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贴附在
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所述卷轴用于展开或收卷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撑板。
15.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控制电源,所述控制电源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源位于所述升降组件内。
16.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卷轴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步驱动所述升降组件升降和所述卷轴转动,以控制所述显示屏展开或收卷。
17.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步驱动的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位于所述卷轴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组件升降;所述第二驱动件位于所述卷轴内,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卷轴连接,以驱动所述卷轴转动。
18.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电机和传动单元,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单元连接,所述传动单元与所述卷轴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单元转动以带动所述卷轴转动。
19.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单元包括联轴器、丝杆和涡簧,所述联轴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丝杆连接在所述联轴器与所述卷轴之间,所述涡簧绕设在所述丝杆上。
20.可选的,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卷轴和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显示屏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口,以使所述显示屏展开时通过所述开口伸出于所述壳体。
21.相应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
22.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卷轴、升降组件和控制电路板,显示屏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显示面,卷轴与显示屏的第一端连接,升降组件与显示屏的第二端连接,升降组件位于显示屏背离显示面的一侧,升降组件和卷轴用于同步控制显示屏展开或收卷,控制电路板与显示屏电连接,且控制电路板位于升降组件内。本技术通过将控制电路板设置在升降组件内,使得控制电路板在显示屏收卷过程中不会对卷轴的卷曲半径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卷轴的卷曲半径,以便于实现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展开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视角的剖视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显示装置收卷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卷轴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0033]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以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0034]
首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10,显示屏110作为显示装置100最主要的显示结构,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显示装置100整体的显示效果。其中,显示屏110为柔性显示结构,且显示屏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用于与其他结构连接,以便于显示屏110的收卷与展开。显示屏110具有连接在第一端111与第二端112之间的显示面117,显示面117为显示屏110的工作面,显示屏110
在收卷与展开时,主要是对显示面117进行收卷与展开,以实现显示装置100的收纳与使用。相较于折叠收纳方式,显示屏110采用卷曲收放的方式使得显示屏110在展开时拥有较大的显示面积,收卷后有较小的携带体积,从而有助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0035]
显示装置100包括卷轴120,卷轴120与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连接,且卷轴120用于展开或收卷显示屏110。在显示装置100使用过程中,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能够直接贴附在卷轴120的外表面,当卷轴120向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显示屏110绕卷轴120的轴线卷绕在卷轴120的外表面上,以实现对显示屏110的收卷;当卷轴120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显示屏110则逐渐从卷轴120上展开,在显示屏110展开至目标位置时,卷轴120则停止转动,此时卷轴120能够对显示屏110起到固定的作用,以保证显示屏110的稳定显示。
[0036]
显示装置100包括升降组件130,升降组件130与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连接,且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背离显示面117的一侧,即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的背面,以避免在显示屏110显示过程中,升降组件130对显示屏110的显示画面产生干扰,从而保证显示装置100的显示效果。
[0037]
其中,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用于同步控制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即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分别连接在显示屏110的相对两端。当显示屏110从卷轴120上展开时,升降组件130能够同时在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产生拉伸的作用,以使显示屏110能够顺利从卷轴120上展开;当显示屏110收卷至卷轴120上时,升降组件130同时进行收缩;升降组件130与卷轴120的同步工作使得显示屏110在展开或收卷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平整,从而保证显示屏110的显示效果。此外,当显示屏110展开后,升降组件130还能够对显示屏110进行支撑,以保证显示屏110在显示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显示装置100的稳定使用。
[0038]
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控制电路板140,控制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1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140上集成有控制线路,通过控制电路板140上控制线路的设计以及控制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10连接方式的设计能够实现对显示屏110显示方式的调控,以满足显示装置100不同的显示需求。
[0039]
其中,控制电路板140位于升降组件130内,即控制电路板140隐藏设计于升降组件130内,使得在对显示屏110进行收卷时,控制电路板140不会对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产生影响,相对于现有的将控制电路板140放置在卷轴120内部或者放置在卷轴120上与卷轴120一起卷曲而言,能够有效减小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从而有助于减小显示装置100整体的体积大小,以便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0040]
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10、卷轴120、升降组件130和控制电路板140,卷轴120与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连接,升降组件130与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连接,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背离显示面117的一侧,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用于同步控制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控制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10电连接,且控制电路板140位于升降组件130内。本技术通过将控制电路板140设置在升降组件130内,使得控制电路板140在显示屏110收卷过程中不会对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以便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0041]
可选的,升降组件130包括相互连接的升降部131和安装部132,其中,升降部131能够在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过程中进行升降,从而控制安装部132的升降。安装部132则一端与升降部131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连接,且控制电路板140位于安装部132
内,即安装部132用于安装控制电路板140等用于控制显示屏110显示的线路结构,以实现相关线路结构在显示屏110外部的隐藏设计,既能避免将控制电路板140直接卷绕在卷轴120上而导致的卷轴120卷曲半径增大,同时还能够减少外部环境中灰尘的侵入。
[0042]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32能够设计为中空结构,在制作升降组件130时,能够同时将控制电路板140预先安装固定在安装部132内,并在控制电路板140上设置连接端子。当将显示屏110与升降组件130进行连接时,能够直接利用控制电路板140上的连接端子实现与显示屏110的电连接,此种结构设计使得当显示屏110出现故障时,能够直接将显示屏110与控制电路板140进行分离,以便于对显示屏110进行检修或更换。
[0043]
可选的,升降组件130的升降部131包括沿升降组件130的升降方向依次连接的多条铰链,且靠近安装部132的铰链与安装部132连接。在将显示屏110从卷轴120上展开时,卷轴120朝显示屏110卷出的方向转动,同时多条铰链沿升降组件130的升降方向逐渐伸开,以对显示屏110提供拉伸力,使显示屏110从卷轴120上卷出;当显示屏110展开至目标位置后,需要对多条铰链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以实现对显示屏110的支撑作用,保证显示屏110的稳定显示;在将显示屏110收卷至卷轴120上时,卷轴120朝显示屏110卷绕的方向转动,同时多条铰链沿升降组件130的升降方向逐渐收缩折叠,直至显示屏110完成收卷。
[0044]
需要说明的是,升降部131除采用多条铰链依次连接组成外,也能够采用其他具有伸缩功能的结构组成,如采用具有伸缩功能的伸缩杆等,只需保证升降部131能够随显示屏110的展开而伸出,随显示屏110的收卷而收缩,同时对展开的显示屏110起到支撑的作用即可,此处并不做特殊限制。
[0045]
可选的,显示屏110包括显示面板113、线路板114以及连接在显示面板113与线路板114之间的连接线115,显示面板113与卷轴120连接,线路板114的一端通过连接线115与显示面板113电连接,线路板114的另一端则与控制电路板140电连接。通过采用连接线115的方式将线路板114与显示面板113电连接,以实现对显示面板113显示方式的调控,使得在将显示屏110与控制电路板140进行连接时,只需将控制电路板140直接与显示屏110的线路板114电连接即可,此种结构设计方式有助于简化控制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10的连接,使显示屏110与控制电路板140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
[0046]
其中,连接线115可以为柔性扁平电缆(flexible flat cable,ffc)或者同轴线,以确保显示屏110在展开与收卷过程中,线路板114与显示面板113的连接稳定性。
[0047]
在一些实施例中,线路板114位于升降组件130内,即在将线路板114与控制电路板140连接时,将线路板114伸入到升降组件130的升降部131内,此种设计方式能够减少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侵入到线路板114中,以避免影响线路板114的正常使用,从而提高显示屏110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线路板114位于升降组件130内,在同等情况下,还能够减少显示屏110展开与收卷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减小显示装置100的整体体积,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0048]
可选的,显示屏110还包括支撑板116,显示面板113包括显示面和背光面,支撑板116则贴附在显示面板113的背光面上,以对显示面板113进行支撑。卷轴120用于展开或收卷显示面板113和支撑板116,即支撑板116贴附在显示面板113的背光面上后与显示面板113同时进行展开或收卷,在显示屏110展开的过程中,支撑板116能够对显示面板113进行支撑,以避免显示面板113出现翘曲等问题,从而影响显示面板113的显示效果,此外,显示
面板113翘曲还容易造成外部环境中灰尘的侵入,影响显示面板113的使用寿命。
[0049]
其中,支撑板116采用类似于记忆钢片的柔性材料制成,使得支撑板116既能与显示面板113同时进行柔性卷曲与伸展,也能对显示面板113进行支撑,保证显示面板113的平整性,以改善显示装置100整体的显示效果。
[0050]
可选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控制电源150,控制电源150与控制电路板140电连接,以实现控制电路板140上电路的导通,从而实现线路板114上电路的导通,进而实现对显示面板113显示方式的调控,以满足显示装置100不同的显示需求。
[0051]
其中,控制电源150位于升降组件130内,即在制作升降组件130时,同时将控制电源150设置于升降组件130的升降部131中,以实现控制电源150在升降组件130中的隐藏设计,此种结构设计既能减小显示装置100整体的空间占比,也能避免外部环境中灰尘等的侵入,提高显示装置100整体的使用寿命。
[0052]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电源150与控制电路板140之间还形成有走线区160,走线区160用于形成控制电源150与控制电路板140之间的连接线115路,以便于控制电源150与控制电路板140的连接设计,使控制电源150与控制电路板140的连接更加灵活方便。
[0053]
可选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驱动组件170,驱动组件170与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连接,驱动组件170用于同步驱动升降组件130升降和卷轴120转动,以控制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即升降组件130的升降和卷轴120的转动均通过驱动组件170的驱动控制来实现,通过对驱动组件170结构设计以及驱动方式的调节,能够使显示屏110从卷轴120上卷出以及升降组件130对显示屏110的拉升保持同步,从而保证显示屏110的稳定展开,同时,也能够使升降组件130的收缩与卷轴120对显示屏110的收卷保持同步,从而保证显示屏110的稳定收卷。
[0054]
驱动组件170包括第一驱动件171,第一驱动件171位于卷轴120的一侧,且第一驱动件171与升降组件130连接,以驱动升降组件130升降。即在显示屏110展开时,第一驱动件171驱动升降组件130伸出,以对显示屏110提供拉伸力;在显示屏110收卷时,第一驱动件171驱动升降组件130收缩,以使第一驱动件171的收缩速度与显示屏110卷绕至卷轴120上的速度保持同步。
[0055]
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17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72,第二驱动件172与第一驱动件171为同步驱动,第二驱动件172位于卷轴120内,且第二驱动件172与卷轴120连接,以驱动卷轴120转动。即卷轴120为中空结构,通过将第二驱动件172设置于卷轴120内部,能够对卷轴120的内部空间进行充分利用而不占用卷轴120的外部空间,从而减小显示装置100整体的空间占比,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
[0056]
可选的,第二驱动件172包括电机1721和传动单元1722,电机1721与传动单元1722连接,传动单元1722与卷轴120连接,即电机1721与卷轴120之间采用传动连接的方式,电机1721驱动传动单元1722转动以带动卷轴120转动,传动单元1722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卷轴120转动的稳定性。
[0057]
其中,传动单元1722包括联轴器1722a、丝杆1722b和涡簧1722c,联轴器1722a与电机1721连接,丝杆1722b连接在联轴器1722a与卷轴120之间,涡簧1722c则绕设在丝杆1722b上,电机1721驱动联轴器1722a带动丝杆1722b转动,从而带动卷轴120进行转动。例如,当电机1721正向转动时显示屏110向外展开,当电机1721反向转动时显示屏110向内收卷。
[0058]
需要说明的是,联轴器1722a的设置能够使显示屏110的展开与收卷更加稳定,且整个显示屏110的展开与收卷的步调能够保持一致。将涡簧1722c绕设在丝杆1722b的外壁上,使得涡簧1722c能够跟着丝杆1722b一起转动而具有预紧力,从而能够平衡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时的扭矩,以便使第一驱动件171能够在低扭矩状态下进行运转,同时,涡簧1722c还能够保证显示屏110收卷后处于稳定的收卷状态。
[0059]
可选的,显示装置100还能够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定显示屏110在展开或收卷过程中的具体位置。其中,限位组件可以是用于限位固定的限位器,如电磁感应器等,或者直接利用程序控制显示屏110在展开或收卷过程中的位置,通过对程序参数的调整与设计即可实现显示屏110不同的展开需求,使得整个控制过程简单便捷。
[006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驱动件171主要用于对升降组件130的升降进行驱动控制,第二驱动件172主要用于对卷轴120的转动进行驱动控制,而显示屏110同时与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进行连接,并通过升降组件130与卷轴120的共同作用实现显示屏110的展开或收卷。因此,在对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72的驱动方式进行设计时,需要保证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72的驱动同步性,以确保显示屏110在展开或收卷过程中的稳定性。
[0061]
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72相互之间通过码盘识别马达的转速从而实现与显示屏110的同步展开或收卷。其中,限位组件为电磁感应器,当第二驱动件172驱动卷轴120转到设定的位置后会发出一个感应信号,第一驱动件171和第二驱动件172的马达接收到该感应信号后就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对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位置的限位作用。
[0062]
可选的,显示装置100还包括壳体180,卷轴120和驱动组件170安装在壳体180内。由于升降组件130的一端与驱动组件170连接,显示屏110的一端与卷轴120连接,则在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的过程中,升降组件130和显示屏110至少有部分位于壳体180内。
[0063]
其中,壳体180上开设有开口181,在显示屏110处于收卷状态时,显示屏110和升降组件130全部位于壳体180内,在显示屏110处于展开状态时,升降组件130和显示屏110则通过壳体180上的开口181伸出于壳体180外,且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背离显示面117的一侧,即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的背面,以实现显示装置100的正常使用。
[006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与卷轴120连接,以便于显示屏110能够收卷至卷轴120上或者从卷轴120上卷出。若直接将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贴附在卷轴120的外表面上,则在显示屏110展开时,靠近显示屏110与卷轴120连接的部分始终位于壳体180内,从而导致显示屏110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在保证同等的有效显示区域的条件下,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会导致显示屏110收卷后的卷曲半径增大,进而导致显示装置100整体尺寸的增大,不利于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置。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能够在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与卷轴120之间设置过渡部,过渡部可以为柔性膜,过渡部的一端与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连接,过渡部的另一端贴附在卷轴120上。当显示屏110处于收卷状态时,过渡部卷绕在卷轴120上,显示屏110则卷绕在过渡部的外表面;当显示屏110处于展开状态时,由于过渡部连接在卷轴120与显示屏110之间,则能够使显示屏110从卷轴120上完全卷出,以使显示屏110的利用率最大化。
[0066]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部的厚度相对于显示屏110的厚度而言较小,使得显示屏110
收卷至卷轴120上时,即使显示屏110与卷轴120之间还存在过渡部,也不会对卷轴120的卷曲半径造成较大影响。此外,为保证显示屏110完全展开时相对卷轴120的稳定性,能够适当增加过渡部在卷轴120上的卷绕圈数,以避免在显示装置100使用过程中,显示屏110与卷轴120之间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显示装置100无法正常使用。
[0067]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过渡部的长度能够根据实际设计及使用需求进行相应调整,只需保证过渡部的设置能够在提高显示屏110利用率的同时保证显示屏110相对卷轴120的稳定性即可,此处不做特殊限制。
[0068]
其次,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9]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天线结构、麦克风、扬声器、耳机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处理器等功能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以使移动终端10能适应于各种应用领域。在此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电子阅读器等,此处不做特殊限制。
[0070]
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包括显示装置100,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110、卷轴120、升降组件130和控制电路板140,卷轴120与显示屏110的第一端111连接,升降组件130与显示屏110的第二端112连接,升降组件130位于显示屏110背离显示面117的一侧,升降组件130和卷轴120用于同步控制显示屏110展开或收卷,控制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10电连接,且控制电路板140位于升降组件130内。本技术通过将控制电路板140设置在升降组件130内,使得控制电路板140在显示屏110收卷过程中不会对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卷轴120的卷曲半径,以便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小型化设计,从而使得移动终端10便于携带。
[0071]
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