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22:1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装置在滑动展开时,需支撑组件对显示面板提供抗冲击、耐折弯的性能。
3.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条,但是各支撑条之间通常相互独立,使得整个支撑组件一体性较差,组装工艺较为复杂。
4.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因各支撑条之间相互独立,使得整个支撑组件一体性较差,组装工艺较为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及柔性显示装置。
6.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该支撑组件包括n个支撑单元,n大于等于2,每个支撑单元包括多根支撑条和多个加强筋,任意两根支撑条相互平行,多个加强筋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之间;n个支撑单元相互拼接,某一支撑单元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之间设置其余n-1个支撑单元的一根支撑条。
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不同支撑单元的加强筋沿第一方向相互错开,第一方向为支撑条的长度方向。
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支撑单元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沿第一方向相互错开。
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支撑单元不相邻的两个加强筋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10.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n个支撑单元沿第三方向堆叠并且相互连接,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11.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中,一个支撑单元的支撑条与另一个支撑单元的加强筋交叠的位置设有第一安装槽,另一个支撑单元的加强筋位于第一安装槽内。
12.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互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中,一个支撑单元的加强筋与另一个支撑单元的支撑条交叠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槽,另一个支撑单元的支撑条位于第二安装槽内。
13.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设于同一支撑单元或不同支撑单元上。
14.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同一支撑单元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的距离为:
15.h=nl (n-1)d;
16.其中,n为支撑单元的个数,d为支撑条的宽度,l支撑组件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的
距离。
17.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条包括支撑条本体和连接部,连接部沿第一方向设于支撑条本体的两端。
18.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的轴线与支撑条本体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9.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部与支撑条本体一体成型。
2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所述的支撑组件。
21.本公开的支撑组件包括n个支撑单元,n大于等于2,每个支撑单元包括多根支撑条和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之间。某一支撑单元相邻的两根支撑条之间设置其余n-1个支撑单元的一根支撑条,实现n个支撑单元相互拼接。可以理解的是,各支撑单元将多根支撑条连接在一起,该支撑组件仅包括n个支撑单元,显然支撑组件的一体性大大增强。支撑组件组装时,将n个支撑单元拼接在一起即可,组装工艺比较简单。
22.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支撑条的立体结构图。
25.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支撑条的平面示意图。
26.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9.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支撑组件,10-支撑单元,11-第一支撑单元,12-第二支撑单元,13-第三支撑单元,14-第四支撑单元,101-支撑条,1011-支撑条本体,1012-连接部,102-加强筋,103-第一安装槽,104-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34.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
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35.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36.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37.轨道式滑卷产品所用屏幕在滑动展开时需支撑件对显示面板提供抗冲击、耐折弯的性能。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条,多个支撑条滑动连接于轨道内,多个支撑条在轨道内滑动,完成支撑组件的滑卷动作。碍于现有一体成型工艺的加工能力限制,相邻两根支撑条之间的距离较小,很难进行加强筋连接,因此各个支撑条相互独立,整个支撑组件的一体性较差,各个支撑条需要分别与轨道进行连接,组装工艺较为复杂。
38.基于此,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该支撑组件1包括n个支撑单元10,n大于等于2,每个支撑单元10包括多根支撑条101和多个加强筋102,任意两根支撑条101相互平行,多个加强筋10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n个支撑单元10相互拼接,某一支撑单元10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置其余n-1个支撑单元10的一根支撑条101。
39.可以理解的是,支撑单元10的相邻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较大,大于等于至少1根支撑条101的宽度,因此可以通过加强筋102将多根支撑条101连接在一起,显然支撑组件1的一体性大大增强。该支撑组件1仅包括n个支撑单元10,支撑组件1组装时,将n个支撑单元10拼接在一起即可,组装工艺比较简单。
40.需要说明的是,同一支撑单元10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为:
41.h=nl (n-1)d;
42.其中,n为支撑单元10的个数,d为支撑条101的宽度,l支撑组件1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n为正整数。
43.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条101包括支撑条本体1011和连接部1012,连接部1012沿第一方向设于支撑条本体1011的两端,连接部1012用于与滑轨配合,连接部1012的形状为圆柱形,连接部1012的轴线与支撑条本体1011的轴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部1012与支撑条本体1011一体成型,具体是采用液态金属加工工艺一体成型。
44.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单元10的个数n为2,支撑组件1可以包括两个支撑单元10,每个支撑单元10均包括多根支撑条101和多个加强筋102,多根支撑条101相互平行,每两根相邻的支撑条101之间设有一个加强筋102,加强筋102将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连接在一起。
45.两个支撑单元10相互拼接,一个支撑单元10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置另一个支
撑单元10的一根支撑条101。两个支撑单元10可以分别为第一支撑单元11和第二支撑单元12,可以将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
46.假设每个支撑单元10包括a根支撑条101,a大于等于2。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二根支撑条101之间,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三根支撑条101之间
……
,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a-1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a-1根支撑条101与第a根支撑条101之间。
47.换言之,支撑组件1包括s根支撑条101,s等于na,这里n等于2。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三根支撑条101通过一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四根支撑条101通过另一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连接
……
,支撑组件1的s-3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2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连接。
48.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三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四根支撑条101之间
……
,支撑组件1的第s-2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s-3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1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2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之间。
49.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的形状大小与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支撑单元12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第二支撑单元12的相邻两根支撑条101的中间,因此支撑组件1任意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相等。
50.在图3和图4中,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一根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如图5所示,第一支撑单元11或第二支撑单元12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均为:h=2l d,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的长度和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的长度为:c=2l d。
51.为了改善支撑组件1的支撑效果,两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沿第一方向相互错开,防止不同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发生交叠,第一方向为支撑条101的长度方向。不同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沿第二方向在支撑组件1的不同部位形成支撑。
52.该结构的支撑组件1无需再单独设置连接结构将两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进行连接,以及再单独设置连接结构将两个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进行连接,直接将一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作为另一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的连接结构,将一个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作为另一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这样不仅能简化支撑组件1的连接,还能增强支撑组件1的支撑效果。
53.两个支撑单元10沿第三方向堆叠并且相互连接,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为支撑组件1的厚度方向。为了减小两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的高度差,相互连接的两个支撑单元10中,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与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交叠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槽103,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设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一安装槽103内,也可以在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与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
交叠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槽103,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设于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一安装槽103内。
54.在满足抗弯强度及抗扭强度的前提下,第一支撑槽的深度尽可能深一点,以使得在支撑组件1的所有支撑条101处于同一个滑动面上。为了保证支撑条101的强度,可以将支撑条101设置第一安装槽103的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进行适当增加,使得第一安装槽103的深度可以等于加强筋102沿第三方向的尺寸,这样就可以通过完全补偿两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的高度差。
55.作为可替代的实施例,也可以在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与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交叠的位置设置第二安装槽104,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二安装槽104内。也可以在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与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交叠的位置设置第二安装槽104,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位于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二安装槽104内。
56.在满足抗弯强度及抗扭强度的前提下,第二支撑槽的深度尽可能深一点,以使得在支撑组件1的所有支撑条101处于同一个滑动面上。为了保证加强筋102的连接强度,可以将加强筋102设置第二安装槽104的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的尺寸进行适当增加,使得第二安装槽104的深度可以等于支撑条101沿第三方向的尺寸,这样就可以通过完全补偿两个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的高度差。
57.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同一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上设置第一安装槽103,在同一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上设置第二安装槽104。具体地,第一支撑单元11的支撑条101与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交叠的位置设置第一安装槽103,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一安装槽103内。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与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交叠的位置设有第二安装槽104,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二安装槽104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安装槽103另外一个支撑单元10的支撑条101上,或将第二安装槽104设于另外一个支撑单元10的加强筋102上,例如:将第一安装槽103设于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上。
58.为了进一步改善支撑组件1的支撑效果,同一支撑单元10相邻的两个加强筋102之间沿第一方向相互错开。同一支撑单元10不相邻的两个加强筋102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具体而言,以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个加强筋102为序号1,往下依次类推,同一支撑单元10可以包括a-1个加强筋102,a大于等于2。其中,序号为奇数的加强筋102位于第一条直线上,序号为偶数的加强筋102位于第二条直线上,第一条直线与第二条直线相互平行。
59.如图6和图7所示,支撑单元10的个数n为3,支撑组件1可以包括三个支撑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10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置其余两个支撑单元10的一根支撑条101。三个支撑单元10可以分别为第一支撑单元11、第二支撑单元12和第三支撑单元13,可以将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可以将第一支撑单元11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二支撑单元12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可以将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
60.示例性的,假设一个支撑单元10包括b根支撑条101,b大于等于2。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二根支撑条101之间。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二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三根支撑条101之间,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b-1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b-1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b-1根支撑条101与第b根支撑条101之间。
61.换言之,支撑组件1包括s根支撑条101,s等于nb,这里n等于3,因此b等于2/3a。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四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五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与第六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连接
……
,支撑组件1的s-5根支撑条101与第s-2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3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连接。
62.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四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和第四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五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四根支撑条101和第五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与第六根支撑条101之间
……
,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和第s-3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s-5根支撑条101与第s-2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3根支撑条101和第s-2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2根支撑条101和第s-1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3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所有支撑条10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支撑组件1任意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相等。
63.在图6和图7中,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一根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和一根第三支撑单元13的支撑条101,第一支撑单元11、第二支撑单元12或第三支撑单元13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均为:h=3l 2d,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的长度、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的长度以及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的长度为:c=3l 2d。
64.如图8和图9所示,支撑单元10的个数n为4,支撑组件1可以包括四个支撑单元10,一个支撑单元10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置其余三个支撑单元10的一根支撑条101。四个支撑单元10可以分别为第一支撑单元11、第二支撑单元12、第三支撑单元13和第四支撑单元14,可以将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四支撑单元14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可以将第一支撑单元11的一根支撑条101、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四支撑单元14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二支撑单元12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可以将第一支撑单元11的一根支撑条101、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四支撑单元14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三支撑单元13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可以将第一支撑单元11的一根支撑条101、第二支撑单元12的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一根支撑条101设于第四支撑单元14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
65.示例性的,假设一个支撑单元包括c根支撑条101,c大于等于2。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一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二根支撑条101之间;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二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一支撑单元1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三根支撑条101之间
……
;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c-1根支撑条101和第三支撑单元13的第c1根支撑条101位于第二支撑单元12的第c-1根支撑条101与第c根支撑条101之间。
66.换言之,支撑组件1包括s根支撑条101,s等于4c,这里n等于3,因此c等于1/2a。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五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六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与第七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四根支撑条101与第八根支撑条101通过第四支撑单元14的加强筋102连接
……
,支撑组件1的s-7根支撑条101与第s-3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6根支撑条101与第s-2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5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连接。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通过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连接。
67.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第三根支撑条101和第四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一根支撑条101与第五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第四根支撑条101和第五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二根支撑条101与第六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四根支撑条101、第五根支撑条101和第六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三根支撑条101与第七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五根支撑条101、第六根支撑条101和第七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四根支撑条101与第八根支撑条101之间
……
;支撑组件1的第s-6根支撑条101、支撑组件1的第s-5根支撑条101和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s-7根支撑条101与第s-3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5根支撑条101、第s-4根支撑条101和第s-3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6根支撑条101与第s-2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第s-3根支撑条101和第s-2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5根支撑条101与第s-1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第s-3根支撑条101、第s-2根支撑条101和第s-1根支撑条101位于支撑组件1的第s-4根支撑条101与第s根支撑条101之间。支撑组件1的所有支撑条101的形状大小均相同,支撑组件1任意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相等。
68.在图8和图9中,第一支撑单元11相邻的两根支撑条101之间设一根第二支撑单元12的支撑条101、一根第三支撑单元13的支撑条101和一根第四支撑单元14的支撑条101,第一支撑单元11、第二支撑单元12、第三支撑单元13或第四支撑单元14相邻两根支撑条101之间的距离均为:h=4l 3d,第一支撑单元11的加强筋102的长度、第二支撑单元12的加强筋102的长度、第三支撑单元13的加强筋102的长度以及第四支撑单元14的加强筋102的长度为:c=4l 3d。
69.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增加支撑组件1中支撑条101的数量s或增大支撑条101的宽度,实现该支撑组件1的支撑面积的扩展。
70.本公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本公开实
施方式上面任一项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在上面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71.需要说明的是,该柔性显示装置可以为滑卷显示装置,此时柔性显示装置除了支撑组件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具体例如显示面板、滑卷轴、外壳、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72.其中,支撑组件可以卷绕于滑卷轴上,显示面板设于支撑组件远离滑卷轴的一侧,该显示面板为柔性显示面板,可以随支撑组件的弯折进行形变。在显示面板滑动展开时,支撑组件可以给显示面板提供抗冲击、耐折弯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
73.需要强调的是,该支撑组件并不局限于被应用至滑卷显示装置,该支撑组件还可以应用于折叠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
74.该柔性显示装置可以是传统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电视和摄录放影机,也可以是新兴的穿戴设备,例如:虚拟现实设备和增强现实设备,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75.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