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辅助触点单元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22:3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安装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单元。


背景技术:

2.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单元与电磁接触器的开闭联动地将辅助触点的信号输出到外部的电子控制电路等。作为辅助触点单元的形式,例如如引用文献1所示,有安装于电磁接触器的主体侧面的侧开式。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386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7.侧开式的辅助触点单元具有壳体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被分割的结构和在宽度方向上未被分割的一体成形型的结构。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被分割的结构中,尘埃从分割面侵入内部,有可能导致触点的接触不良。另外,在一体成形型的结构中,具有用于插入固定触头的插入孔,但为了允许固定触头中的固定触点的通过,将插入孔的高度尺寸设定得比固定触头的厚度大。因此,在一体成形型的结构中,也在插入孔与固定触头之间形成间隙,尘埃从此处侵入内部,有可能导致触点的接触不良。
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安装于电磁接触器的辅助触点单元中,提高触点收纳部的防尘性能。
9.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10.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辅助触点单元安装于电磁接触器的侧面,辅助触点单元中,包括在与电磁接触器的侧面正交的方向上被分割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与电磁接触器的侧面平行的第一侧壁部;和从第一侧壁部的壁面向第二壳体突出的分隔壁部,第二壳体包括与电磁接触器的侧面平行、且在与第一壳体组装时分隔壁部的前端与壁面抵接的第二侧壁部,由第一侧壁部、分隔壁部和第二侧壁部包围的范围成为触点收纳部,第二侧壁部包括从壁面沿着分隔壁部向第一侧壁部突出的交错壁部。
11.发明效果
12.根据本发明,由于分隔壁部从第一侧壁部突出,沿着分隔壁部的交错壁部从第二侧壁部突出,因此尘埃要侵入触点收纳部的话,必须通过分隔壁部与交错壁部之间。即,向触点收纳部的侵入路径变长,从而尘埃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13.图1是表示电磁接触器和辅助触点单元的图。
14.图2是表示分解后的壳体的图。
15.图3是将部件展开的图。
16.图4是表示组装了固定触头的状态的图。
17.图5是表示辅助触点单元的截面的图。
18.图6是表示尘埃的侵入路径的图。
19.图7是表示比较例1的图。
20.图8是表示比较例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各附图只是示意地进行表示,存在于现实不同的情况。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对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装置和方法进行例示,并不是将其结构限定于下述内容。即,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能够在发明范围内记载的技术性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22.《一个实施方式》
23.《结构》
24.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起见,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纵向、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
25.图1是表示电磁接触器和辅助触点单元的图。
26.图中的(a)表示将辅助触点单元12安装于电磁接触器11之前的状态,图中的(b)表示将辅助触点单元12安装于电磁接触器11的侧面之后的状态。均是从进深方向的跟前侧观察电磁接触器11和辅助触点单元12的状态。
27.电磁接触器11对主电路进行开闭,辅助触点单元12与电磁接触器11的开闭联动地将辅助触点的信号输出到外部的电子控制电路等。辅助触点单元12是安装于电磁接触器11的宽度方向的侧面的侧开式(side on type)。在此,仅在电磁接触器11的一个侧面安装有辅助触点单元12,但在另一个侧面也能够同样地安装辅助触点单元12。辅助触点单元12成为通过卡扣配合(snap fit)能够拆装的结构。
28.图2是表示分解后的情况的图。
29.在此,将宽度方向中的远离电磁接触器11的一侧设为外侧,将靠近电磁接触器11的一侧设为内侧。图中的(a)是壳体21(第一壳体),图中的(b)是壳体31(第二壳体)。即,辅助触点单元12包括在与电磁接触器11的侧面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壳体21和壳体31。壳体21和壳体31均为树脂制,壳体21的宽度方向的内侧与壳体31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嵌合。
30.壳体21包括侧壁部22(第一侧壁部)和分隔壁部23。
31.侧壁部22形成为与电磁接触器11的侧面平行、即沿着纵向和进深方向的大致平板状。
32.分隔壁部23从侧壁部22的壁面向壳体31、即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分隔壁部23包围纵向的两侧和进深方向的两端侧,在图中的(a)中,用阴影线表示分隔壁部23的前端面。此外,将在纵向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形成的范围作为主要的分隔壁部23进行说明。
33.在形成于纵向的两侧的分隔壁部23,分别在进深方向的进深侧形成有将分隔壁部
23在进深方向上分离的隙缝状的间隙24。被间隙24分离的分隔壁部23是在纵向上错开的不同高度。另外,在形成于纵向的两侧的分隔壁部23,分别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形成有将分隔壁部23在进深方向上分离的隙缝状的间隙25。被间隙25分离的分隔壁部23是在纵向上错开的不同高度。
34.在侧壁部22,在比一对间隙24靠纵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对承接壁部26。承接壁部26承受后述的固定触头43的一端,进行纵向的定位。在侧壁部22,在比一对间隙25靠纵向的两外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对承接壁部27。承接壁部27承受后述的固定触头44的一端,进行纵向的定位。
35.在侧壁部22的纵向的中心形成有在进深方向上较长的开口部28。
36.壳体31包括侧壁部32(第二侧壁部)和交错壁部33。
37.侧壁部32形成为与电磁接触器11的侧面平行、即沿着纵向和进深方向的大致平板状。
38.交错壁部33从侧壁部32的壁面沿着分隔壁部23向侧壁部22突出。此外,将在纵向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形成的范围作为主要的交错壁部33进行说明。
39.在形成于纵向的两侧的交错壁部33,分别在进深方向的进深侧形成有将交错壁部33在进深方向上分离的隙缝状的间隙34。另外,在形成于纵向的两侧的交错壁部33,分别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形成有将交错壁部33在进深方向上分离的隙缝状的间隙35。
40.在侧壁部32的纵向的中心形成有在进深方向上较长的开口部36。
41.壳体21和壳体31使彼此的凸部嵌合而紧固连结,在使两者嵌合时,分隔壁部23的前端与侧壁部32的壁面抵接。这样,由侧壁部22、分隔壁部23和侧壁部32包围的范围成为触点收纳部41。
42.图3是将部件展开的图。
43.辅助触点单元12包括触点支承件42、一对固定触头43和一对固定触头44。
44.触点支承件42由树脂制成,并且以能够在进深方向上前后移动的状态收纳在触点收纳部41中。
45.在触点支承件42,在进深方向的进深侧设置有可动触头45,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设置有可动触头46。可动触头45和可动触头46是沿纵向延伸的板状的导电体,从触点支承件42向纵向的两端侧突出,其两端侧成为分成两股的双触点。可动触头45在进深方向的进深侧的面形成有触点,可动触头46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的面形成有触点。
46.在触点支承件42的侧面形成有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突出的连结突起47。连结突起47经由开口部36从侧壁部32突出,嵌入形成于电磁接触器11的触点支承件的连结凹部,对其省略图示。由此,当电磁接触器11的触点支承件在进深方向上进退时,辅助触点单元12的触点支承件42与其联动地在进深方向上进退。
47.一对固定触头43是沿着宽度方向和纵向的板状的导电体,分别从壳体31侧嵌入分隔壁部23的间隙24,由承接壁部26决定纵向的位置。固定触头43在成为纵向的内侧的端部,在进深方向的跟前侧的面形成有触点,在纵向的外侧形成有螺纹端子用的螺纹孔。由固定触头43和可动触头45构成的辅助触点在此为常开型的a触点。即,在电磁接触器11的主触点打开时,触点支承件42位于进深方向的跟前侧,由此可动触头45相对于固定触头43离开,辅助触点打开。另一方面,在电磁接触器11的主触点闭合时,触点支承件42位于进深方向的进
深侧,由此,可动触头45与固定触头43接触,辅助触点闭合。
48.一对固定触头44是沿着宽度方向和纵向的板状的导电体,分别从壳体31侧嵌入分隔壁部23的间隙25,由承接壁部27决定纵向的位置。固定触头44在成为纵向的内侧的端部,在进深方向的进深侧的面形成有触点,在纵向的外侧形成有螺纹端子用的螺纹孔。在此,由固定触头44和可动触头46构成的辅助触点为常闭型的b触点。即,在电磁接触器11的主触点打开时,触点支承件42位于进深方向的跟前侧,由此可动触头46与固定触头44接触,辅助触点闭合。另一方面,在电磁接触器11的主触点闭合时,触点支承件42位于进深方向的进深侧,由此,可动触头46相对于固定触头44离开,辅助触点打开。
49.图4是表示组装了固定触头的状态的图。
50.在此,省略壳体31,表示从宽度方向的内侧观察壳体21的状态。另外,用阴影线表示分隔壁部23的前端面。
51.固定触头43通过分隔壁部23,纵向的内侧配置于触点收纳部41的内侧,纵向的外侧配置于触点收纳部41的外侧。固定触头43的板厚t相当于间隙24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因此,当将固定触头43嵌入间隙24时,分隔壁部23的切缝分别与固定触头43的进深方向的两面抵接,间隙成为零。另外,当嵌合壳体31时,固定触头43利用间隙34而通过交错壁部33。间隙34的进深方向的尺寸比固定触头43的板厚t大。
52.同样地,固定触头44通过分隔壁部23,纵向的内侧配置于触点收纳部41的内侧,纵向的外侧配置于触点收纳部41的外侧。固定触头44的板厚t相当于间隙25的进深方向的尺寸。因此,当将固定触头44嵌入间隙25时,分隔壁部23的切缝分别与固定触头44的进深方向的两面抵接,间隙成为零。另外,当嵌合壳体31时,固定触头44利用间隙35而通过交错壁部33。间隙35的进深方向的尺寸比固定触头44的板厚t大。
53.接着,对交错壁部33进行说明。
54.图5是表示辅助触点单元的截面的图。
55.图中的(a)表示图4的a-a截面,图中的(b)表示图4的b-b截面。在此,表示了组装了壳体31的状态,在任何截面中,交错壁部33的结构都是共通的。
56.交错壁部33以与分隔壁部23交错的方式配置于触点收纳部41的内侧。交错壁部33的厚度比分隔壁部23的厚度小。在交错壁部33的前端侧具有台阶,前端部37的厚度比根端侧小。在侧壁部22形成有从壁面沿着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突出的突起部29。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配置在分隔壁部23与突起部29之间。如图4所示,突起部29沿着进深方向连续地形成。
57.考虑到成形时的误差,在交错壁部33与分隔壁部23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处于非接触的状态。交错壁部3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分隔壁部2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因此,在使壳体21和壳体31嵌合时,分隔壁部23的前端与侧壁部32的壁面抵接,与此不同,交错壁部33的前端不与侧壁部22的壁面抵接。
58.考虑到成形时的误差,在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与突起部29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处于非接触的状态。突起部29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前端部3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因此,在使壳体21和壳体31嵌合时,突起部29的前端不与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的台阶面抵接。
59.《作用》
60.接着,对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作用进行说明。
61.辅助触点单元12在尘埃侵入壳体的内部、特别是触点收纳部41时,有可能导致触点的接触不良。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在宽度方向上被分割的壳体21和壳体31,在壳体21的侧壁部22形成向壳体31突出的分隔壁部23。另一方面,在壳体31的侧壁部32形成有沿着分隔壁部23向侧壁部22突出的交错壁部33。因此,尘埃要侵入触点收纳部41,必须通过分隔壁部23与交错壁部33之间。即,向触点收纳部41的侵入路径变长,从而尘埃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62.图6是表示尘埃的侵入路径的图。
63.图中的(a)表示图4的a-a截面,图中的(b)表示图4的b-b截面。在此,表示了组装了壳体31的状态,在任何截面中,交错壁部33的结构都是共通的。
64.用粗实线箭头表示尘埃的侵入路径。尘埃通过分隔壁部23的前端与侧壁部32的壁面之间,通过分隔壁部23与交错壁部33之间,通过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的前端与侧壁部22的壁面之间。进而,通过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与突起部29之间,通过突起部29的前端与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的台阶面之间,这样向触点收纳部41侵入。像这样向触点收纳部41的侵入路径变长,从而尘埃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65.另外,固定触头43和固定触头44分别通过分隔壁部23和交错壁部33两者,至少在分隔壁部23形成有固定触头43的板厚t的量(与板厚相同)的间隙24和固定触头44的板厚t的量(与板厚相同)的间隙25。并且,在间隙24和间隙25分别从壳体31侧嵌入固定触头43和固定触头44。此时,在固定触头43的进深方向的两面分别抵接着分隔壁部23的切缝,间隙为零,而且在固定触头44的进深方向的两面分别抵接着分隔壁部23的切缝,间隙为零。由此,尘埃不易侵入触点收纳部41,防尘性能提高。
66.另外,交错壁部33配置在触点收纳部41的内侧,在侧壁部22形成有沿着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突出的突起部29。即,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配置在分隔壁部23与突起部29之间。在交错壁部33有可能产生翘曲或挠曲,但因为使突起部29接近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所以能够防止交错壁部33因翘曲或挠曲而向可动触头45和可动触头46侧倾倒。因此,不会对伴随着触点支承件42的进退的触点彼此的分离、接触造成障碍。
67.另外,交错壁部33的前端部37的厚度比根端侧小。因此,能够使突起部29向分隔壁部23侧靠近使前端部37的厚度减小的量。由此,能够抑制因突起部29而使触点收纳部41的空间变窄。
68.另外,交错壁部33的厚度比分隔壁部23的厚度小。由此,能够抑制因交错壁部33而使触点收纳部41的空间变窄。
69.另外,交错壁部33的宽度方向(突出方向)的尺寸比分隔壁部23的宽度方向(突出方向)的尺寸小。因此,在使壳体21和壳体31嵌合时,分隔壁部23的前端与侧壁部32的壁面抵接,与此不同,交错壁部33的前端不会与侧壁部22的壁面抵接。这是为了防止由于交错壁部33的厚度比分隔壁部23的厚度小、宽度方向的耐载荷性低而在用螺纹件(例如螺钉)紧固壳体21和壳体31时在交错壁部33产生裂纹、破裂。即,在用螺纹件紧固壳体21和壳体31时,使彼此紧贴的宽度方向的力仅由分隔壁部23承受。由此,在用螺纹件紧固壳体21和壳体31时,能够防止在交错壁部33产生裂纹、破裂。
70.接着,对比较例进行说明。
71.图7是表示比较例1的图。
72.比较例1的辅助触点单元51是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被分割的结构,用粗虚线图示其分割面52。这样,在宽度方向的中心被分割的结构中,尘埃从分割面52侵入内部,有可能导致触点的接触不良。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因为形成有交错壁部33,所以尘埃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73.图8是表示比较例2的图。
74.比较例2的辅助触点单元61是在宽度方向上未被分割的一体成形型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具有用于沿纵向插入固定触头62的插入孔63,但为了允许固定触头62中的固定触点64的通过,插入孔63的高度尺寸设定为比固定触头62的厚度大。因此,在一体成形型的结构中,在插入孔63与固定触头62之间形成间隙,尘埃从此处侵入内部,有可能导致触点的接触不良。与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够将固定触头43和固定触头44从壳体31侧嵌入,分隔壁部23的切缝分别与其进深方向的两面抵接,间隙为零。因此,尘埃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75.《变形例》
7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1的侧壁部22形成分隔壁部23,在壳体31的侧壁部32形成交错壁部33,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相反地在壳体21的侧壁部22形成交错壁部33,在壳体31的侧壁部32形成分隔壁部23。
7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分隔壁部23中的纵向的两侧,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和进深方向形成的范围,形成有主要的交错壁部33,但并不限定于此。即,在分隔壁部23的整体、即进深方向的两侧,沿着宽度方向和纵向形成的范围内,也可以形成交错壁部。
7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考虑到成形时的误差,在交错壁部33与分隔壁部23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但并不限定于此,交错壁部33与分隔壁部23也可以面接触。由此,尘埃更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7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将突起部29沿着进深方向连续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以沿着进深方向以规定的间隔散布的方式形成突起部29。
8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间隙34的进深方向的尺寸比固定触头43的板厚t大,但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使间隙34的进深方向的尺寸与固定触头43的板厚t相等。对于间隙35和固定触头44也是同样的。由此,尘埃更不易侵入,防尘性能提高。
8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被间隙24分离的分隔壁部23在纵向上错开的高度不同,但并不限定于此。即,被间隙24分离的分隔壁部23也可以不在纵向上错开。对于被间隙25分离的分隔壁部23也是同样的。
82.以上,参照数量有限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明确基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改变。
83.附图标记说明
84.11
……
电磁接触器
85.12
……
辅助触点单元
86.21
……
壳体
87.22
……
侧壁部
88.23
……
分隔壁部
89.24
……
间隙
90.25
……
间隙
91.26
……
承接壁部
92.27
……
承接壁部
93.28
……
开口部
94.29
……
突起部
95.31
……
壳体
96.32
……
侧壁部
97.33
……
壁部
98.34
……
间隙
99.35
……
间隙
100.36
……
开口部
101.37
……
前端部
102.41
……
触点收纳部
103.42
……
触点支承件
104.43
……
固定触头
105.44
……
固定触头
106.45
……
可动触头
107.46
……
可动触头
108.47
……
连结突起
109.51
……
辅助触点单元
110.52
……
分割面
111.61
……
辅助触点单元
112.62
……
固定触头
113.63
……
插入孔
114.64
……
固定触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