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7:04: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


背景技术:

2.病毒的快速、高效检测对于及早的发现及预防病毒传染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技术中的病毒检测仪器普遍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及使用,无法在病毒采集点快速开展检测,限制了病毒的快速检测及发现。此外,在病毒检测中,病毒通常放置在试管中,需要对存用病毒试剂的试管进行多次升温、降温循环,目前缺少相应的自动化病毒检测设备,限制了病毒的自动化高效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其体积小,便于携带,并能够对病毒进行自动化高效检测。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包括壳底;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固定在壳底上端,壳体结构内部形成一个安装容腔;上盖,所述上盖可开合的安装在壳体结构的顶端;支撑杆,多根所述的支撑杆竖直可拆卸的安装在壳底内;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试管槽组件,所述试管槽组件设置在安装板中央,试管槽组件用于放置试管。
5.进一步地,所述试管槽组件包括试管槽支撑板、管槽和空心腔,多个所述的管槽围设成一圈设置在试管槽支撑板的上端,一圈管槽内部之间形成空心腔。
6.进一步地,所述下加热片贴合固定在试管槽支撑板的底端,所述试管槽支撑板通过若干根连接柱竖直固定在安装板的下方。
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排散热孔,所述壳体的内部竖直对称连接有若干根壳体连接杆,所述壳底的内部底端对称设置有若干个螺纹连接座,所述壳体连接杆的底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螺纹连接座中,用于将壳体结构固定连接在壳底上端。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央设置有通孔,安装板位于该通孔内。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端后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盖铰接座,所述上盖的后端固定有上盖铰接轴,所述上盖铰接轴的两端铰接在两个上盖铰接座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前端安装有上盖开关按钮,所述上盖的前端设置有按键插槽,上盖开关按钮的活动端卡设在按键插槽中,使得上盖可开合的设置在壳体结构上。
10.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底端固定有若干根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有上加热片,所述上盖的底端设置有盖壳,所述盖壳的中部设置有盖壳通槽,所述上加热片位于盖壳通槽内。
11.进一步地,多根所述的支撑杆之间位于试管槽组件的正下方还设置有若干组风
扇。
12.进一步地,所述壳底的内部底端还水平固定有支撑板。
13.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结构的底部后端外侧安装有开关按键,壳底的后端安装有充电插孔。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利用上加热片及下加热片对管槽内存放的试管进行加热,加热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片的加热温度,通过风扇、加热片依次循环工作多次,实现对病毒的自动化高效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一;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二;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结构、风扇及试管槽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壳体结构、上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盖板位于盖壳通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试管槽组件及风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试管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框图。
25.图中:2、壳体结构;3、开关按键;4、上盖;5、充电插孔;6、上盖开关按钮;7、下加热片;8、试管槽组件;9、连接柱;11、壳底;12、螺纹连接座;13、支撑杆;14、风扇;15、安装板;17、支撑板;20、壳体;21、散热孔;22、上盖铰接座;23、壳体连接杆;24、隔板;31、按键插槽;32、上加热片;33、盖壳通槽;34、盖壳;35、弹簧;41、上盖铰接轴;81、试管槽支撑板;82、管槽;83、空心腔。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
28.实施例一
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参照图1至图3所示,包括壳底11、壳体结构2、上盖4、试管槽组件8、支撑杆13及安装板15,其中的壳体结构2固定在壳底11上端,壳体结构2内部形成一个安装容腔。上盖4可开合的安装在壳体结构2的顶端;多根支撑杆13竖直可拆卸的安装在壳底11内;壳底11的内部底端还水平固定有支撑板17,用于放置物体。安装板15固定在支撑杆13的顶端;试管槽组件8设置在安装板15中央,试管槽组件8用于放置试管,试管槽组件8位于上盖4的下方。壳体结构2的底部后端外侧安装有开关按键3,壳底11
的后端安装有充电插孔5。使用时,将装有病毒试样的试管依次放置在试管槽组件8内,盖上试管槽组件8,对试管内的病毒进行检测。
30.参照图4、图5所示,壳体结构2包括壳体20,壳体2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排散热孔21,壳体20的内部竖直对称连接有四根壳体连接杆23,壳底11的内部底端对称设置有四个螺纹连接座12,壳体连接杆23的底端通过螺纹配合安装在螺纹连接座12中,用于将壳体结构2固定连接在壳底11上端。壳体20的内部水平设置有隔板24,隔板24的中央设置有通孔,安装板15位于该通孔内。
31.参照图6至图8所示,壳体20的顶端后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上盖铰接座22,上盖4的后端固定有上盖铰接轴41,上盖铰接轴41的两端铰接在两个上盖铰接座22中;壳体20的顶部前端安装有上盖开关按钮6,上盖4的前端设置有按键插槽31,上盖开关按钮6的活动端卡设在按键插槽31中,使得上盖4可开合的设置在壳体结构2上。试管槽组件8包括试管槽支撑板81、管槽82和空心腔83,多个管槽82围设成一圈设置在试管槽支撑板81的上端,一圈管槽82内部之间形成空心腔83,管槽82用于存放装有病毒试样的试管。上盖4的底端固定有若干根弹簧35,弹簧35的底端连接有上加热片32,上盖4的底端设置有盖壳34,盖壳34的中部设置有盖壳通槽33,所述上加热片32位于盖壳通槽33内。下加热片7贴合固定在试管槽支撑板81的底端,试管槽支撑板81通过若干根连接柱9竖直固定在安装板15的下方,上加热片32、下加热片7均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电阻式加热片。使得上盖4盖合时,能够利用其下方的上加热片32及下加热片7对管槽82内存放的试管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弹簧35,使得上加热片32能够在保持一定压力的同时避免过度挤压。四根支撑杆13之间位于试管槽组件8的正下方还设置有两组风扇14,通过风扇14用于对试管槽组件8内放置的试管进行降温。
32.为了进一步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参照图9所示,在支撑板17上还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使用的病毒检测仪的微控制单元,本实施例中微控制单元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微控制器,微控制单元上配置有开发调试接口及温控参数调试接口,开发调试接口用于系统程序流程跟踪调试,温控参数调试接口用于温控pid参数调试。微控制单元上还配置有flash储存模块,其存储容量不小于32mb,主要储存出厂信息、温度校准参数及设备版本号信息。微控制单元还分别通过导线与温度传感器、加热驱动器及风扇14进行连接,其中的温度传感器有两个,分别安装在两个加热片上,本实施例中使用ntc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测温精度不小于2%,用于检测加热片的温度;加热驱动器也有两个,均使用ucc27524dr型加热驱动模块,用于调节两个加热片的工作;风扇14用于设备运行控温、散热。微控制单元还通过导线连接有蓝牙模块,蓝牙模块也使用现有技术中的成熟蓝牙模组,用于与手机app交互,可以通过手机对设备进行控制。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装有病毒试样的试管依次放置在试管槽组件8内,然后将上盖4盖合,利用上加热片32及下加热片7对管槽82内存放的试管进行加热,加热中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加热片的加热温度,达到预设温度高值后,加热片停止工作;接着风扇14开始工作,对管槽82进行散热,散热到预设低值后,风扇14停止,加热片开始加热工作,依次循环多次,实现对病毒的自动化高效检测,装置的体积小,便于携带。
34.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