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蓄水植物栽培盆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6:14: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栽培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蓄水植物栽培盆。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植物栽培容器一般都采用盆体结构,盆底开设透水孔。这种栽培容器的保水性较差,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经常浇水;它的底部只有单个透水孔,植物根部透气性不佳,易导致植物烂根的问题,且水易从透水孔中流出,不适合在室内环境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蓄水植物栽培盆,它能解决现有的植物栽培盆保水性差、透气性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水植物栽培盆,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盆体,盆体内可容纳栽培介质和植物,容纳腔内放置有带有支撑脚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容纳腔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空间,所述支撑架上形成有若干透气孔。透气孔可增加栽培介质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透气性。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以及连接在支撑板上的至少三个支撑脚。所述支撑板的外缘与所述盆体的内壁贴合。支撑脚将支撑板与容纳腔底部之间架空形成储水空间。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内形成有置物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底部通过加强筋与各个支撑脚连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上沿周向均匀形成有若干渗水槽。置物腔内可放置具有吸水保湿功能的物品,如蛭石等,具有吸水保湿功能的物品通过渗水槽吸收储水空间内储存的水分,为其上放置的植株供给水分。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脚为圆台状。便于支撑脚放置平稳。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盆体的侧壁上形成有注水槽,所述注水槽与储水空间连接,并在储水空间上形成有注水口。在需加水时,水从注水口加入,并可通过所述注水口直观观察盆体内剩余水量,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加水。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注水槽形状相配合的缺口。使得缺口与注水槽的形状相配合,进而使得支撑板的外缘能与盆体的内壁贴合。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板的上平面高于注水口平面。以此保证加水后形成的水平面低于支撑板的底面,使得水平面与支撑板底面之间存在可容纳空气的空间,以便于植物根部的透气。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盆体为圆柱体状或棱柱体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1、由于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放置在盆体内,使得支撑架底部与盆体底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储存水分的储水空间,储水空间内可储存较多的水分,避免反复加水。并通过支撑脚内放置的具有吸水保湿功能的物品通过渗水槽对储水空间内的水分进行汲取,实现植物水分的供给。
16.2、由于支撑板的上平面高于注水口平面。以此保证加水后形成的水平面低于支撑板的底面,使得水平面与支撑板底面之间存在可容纳空气的空间,以便于植物根部的透气,避免加水过多导致植物根系泡在水中产生的烂根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盆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盆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7.图中:1、盆体;2、支撑架;11、注水槽;12、注水口;13、储水空间;21、缺口;22、支撑脚;23、透气孔;24、渗水槽;25、加强筋;26、支撑板;27、置物腔。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水植物栽培盆,包括具有容纳腔的盆体1,容纳腔用于容纳栽培介质(如育苗土),以及需培育的植物。容纳腔内放置有带有支撑脚22的支撑架2,支撑架2与容纳腔底面之间形成有储水空间13,储水空间内可储存较多的水分,相对于传统的花盆,可避免反复加水、浇水。支撑架2上形成有若干透气孔23。透气孔23可增加栽培介质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透气性。
31.支撑架2包括支撑板26,以及连接在支撑板26上的至少三个支撑脚22。支撑板26的外缘与盆体1的内壁贴合。支撑脚22将支撑板26与容纳腔底部之间架空形成储水空间13。
32.支撑脚22内形成有置物腔27。
33.支撑板26底部通过加强筋25与各个支撑脚22连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34.支撑脚22上沿周向均匀形成有若干渗水槽24。置物腔内可放置有具有吸水保湿功能的物品,本实施例优选为蛭石,蛭石通过渗水槽24吸收储水空间13.内储存的水分,为其上放置的植株供给水分。
35.支撑脚22为圆台状。便于支撑脚22放置平稳。
36.盆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注水槽11,本实施例中注水槽11优选为半圆柱体状槽,注水槽11与储水空间13连接,并在储水空间13上形成有注水口12。在需加水时,水从注水口12加入,并可通过注水口12直观观察盆体1内剩余水量,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加水。
37.支撑板26上形成有用于与注水槽24形状相配合的缺口21。使得缺口21与注水槽24的形状相配合,进而使得支撑板26的外缘能与盆体1的内壁贴合。
38.支撑板26的上平面高于注水口12平面。以此保证加水后形成的水平面低于支撑板26的底面,使得水平面与支撑板26底面之间存在可容纳空气的空间,以便于植物根部的透气。
39.盆体1为圆柱体状。
40.实施例二
41.如图6至图10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盆体1为棱柱体状。盆体1不限于三棱柱状、四棱柱状、五棱柱状、六棱柱状等。
42.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
43.首先将支撑架2放置在盆体1内,并在支撑架2上将栽培介质与待培育的植物放置平稳。然后通过注水口12往储水空间13内加水。支撑脚22的置物腔27内放置的蛭石从储水空间13吸水,并将水分供给至其上的栽培介质中,进而为埋藏在栽培介质中的植物根系供给水分。由于支撑板26的上平面高于注水口12平面。以此保证加水后形成的水平面低于支撑板26的底面,使得水平面与支撑板26底面之间存在可容纳空气的空间,该空间便于植物的根系进行透气,避免加水量过多导致的烂根。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植物供水的同时,保证其透气性。
4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