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以安装大容积油箱的弯梁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2022-11-12 06:05: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安装大容积油箱的弯梁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弯梁摩托车车架普遍采用油箱后段布置的布局,但受限于摩托车后轮的悬架行程,油箱一般都做得很薄,导致油箱的容积大幅缩水,且由于后段放置油箱,导致坐垫必须做成一体式坐垫,又浪费了一部分储物空间;
3.而现目前市场上存在一种弯梁摩托车车架(专利公告号:cn201283964u),该方案通过主梁管与后梁管之间形成v形空间,使该v形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将置物箱放置在此空间内,极大程度地增大置物箱的体积;
4.虽然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储物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未对油箱部分进行改进,摩托车续航有待提高,并且传统的弯梁车为国三设计,没有为电喷系统较多的电气件预留安装位置,而在原有的车架上装这些电气件,就会显得拥挤逼仄,并且当有些感性器件距离太近时,容易产生电磁干扰,导致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工作不正常,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安装大容积油箱的弯梁摩托车车架,以解决现有弯梁摩托车车架没有为电喷系统的电气件预留安装位置,并且油箱容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可以安装大容积油箱的弯梁摩托车车架,其包括主支撑梁以及固定设置在主支撑梁表面的两件后背支撑架;两件所述后背支撑架均朝向主支撑梁的斜上方倾斜设置;两件所述后背支撑架远离主支撑梁后的间距逐渐增大再缩小,最后保持一定间隔相互平行;所述主支撑梁与后背支撑架之间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架;
7.所述主支撑梁、加强架与后背支撑架的表面均设有用于连接电气件的固定支耳;所述固定支耳与电气件可拆卸连接。
8.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两件后背支撑架远离主支撑梁后,两者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增大再减小,两后背支撑架间距扩大的部分相较于传统直线设置的两后背支撑架,可以容纳体积更大的油箱,提高摩托车的续航;并且支撑梁、加强架与后背支撑架的表面均设有固定支耳,给电气件预留安装位置,提高了安装电气件时的效率。
9.优选的,两件所述后背支撑架远离主支撑梁的端部共同连接有连接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两件后背支撑架的稳定性。
11.优选的,两件所述后背支撑架相平行的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件横板,且多件横板间隔设置;两件所述后背支撑架间距减小处还设有靠近横板的第一增强杆。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板两端分别连接后背支撑架,提高车架整体刚性,可以
适应更大的载重。
13.优选的,所述后背支撑架与加强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增强杆;所述第二增强杆表面设有固定支耳。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增强杆能够提高车架整体刚性,第二增强杆表面设置的固定支耳能够为电气件预留更多安装位置。
15.优选的,任一所述加强架表面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靠近主支撑梁,且第一支撑块的表面设有固定支耳。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固定电气件。
17.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梁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表面设有固定支耳。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固定电气件。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支耳均成对设置,且表面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固定支耳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通孔同轴设置的螺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螺母的配合将电气件连接在固定支耳表面,方便安装,并且各个固定支耳之间间隔设置,也能够防止电气件之间产生干扰。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1)后背支撑架之间的间距扩大,相较于传统车架设计,可以安装容积更大的油箱,提高弯梁摩托车的续航;
23.2)主支撑梁、加强架、第二增强杆、后背支撑架、第一支撑块以及第二支撑块的表面均设有固定支耳,为电喷系统的电气件预留安装位置,以满足国四电喷系统的要求,并且每个电气件相互隔开,不会产生电磁干扰;
24.3)通过加强架、第一增强杆、第二增强杆以及连接块的配合,提高了车架的整体刚性,且强度高,可以满足载货和载客的需求。
附图说明
25.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26.图2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27.图3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28.上述附图中:1、主支撑梁;2、后背支撑架;3、加强架;4、固定支耳;5、连接块;6、横板;7、第一增强杆;8、第二增强杆;9、第一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11、螺母;12、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以安装大容积油箱的弯梁摩托车车架,其包括主支撑梁1以及固定设置在主支撑梁1表面的两件后背支撑架2;如图1所示,后背支撑架2的左端面与主支撑梁1的表面焊接,焊接处位于主支撑梁1靠近右端面位置;两件后背支撑架2关于主支撑梁1对称设置,且两件后背支撑架2均朝向主支撑梁1的右端斜上方倾斜设置;两件后背支撑架2远离主支撑梁1后的间距逐渐增大再缩小,最后保持一定间隔相互平行;两件后背支撑架2的右端端面共同焊接有呈“u”形的连接块5;两件后背支撑架2间距扩大的设计,相较
于传统车架,能够安放体积更大的油箱,并不会侵占储物空间;两件后背支撑架2相平行的一段表面之间焊接有三件横板6,三件横板6间隔设置,既能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也能提高载重性能;两件后背支撑架2间距减小处还设有靠近横板6的第一增强杆7,用于提高车架的整体刚度;
31.主支撑梁1与后背支撑架2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架3,且连接处均采用焊接,加强架3也朝向主支撑梁1的右端斜上方倾斜;如图1所示,加强架3的下端靠近主支撑梁1的右端面,加强架3的上端面设于后背支撑架2的中后段,并且加强架3与后背支撑架2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增强杆8;加强架3与第二增强杆8均关于主支撑梁1对称设置,以提高主支撑梁1与后背支撑架2的稳定性;
32.如图2所示,右侧加强架3的表面焊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块9,主支撑梁1的侧表面焊接有第二支撑块10,并且后背支撑架2、加强架3、第二增强杆8、第一支撑块9以及第二支撑块10表面均设有固定支耳4;后背支撑架2表面与固定支耳4焊接,且固定支耳4设于靠近主支撑梁1的一侧;其中只有一件加强架3和一件第二增强杆8表面焊接有固定支耳4,并且加强架3和第二增强杆8表面的固定支耳4不在同一侧,如图1所示,加强架3表面的固定支耳4设于左侧,第二增强杆8表面的固定支耳4设于右侧,间隔设置能够防止同时安装电气件后产生干扰;
33.固定支耳4均为成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支耳4的表面均开设有通孔;如图3所示,固定支耳4的表面均焊接有四个周向均与分布的限位块12,四个限位块12共同卡接有螺母11,且被卡接的螺母11与通孔同轴;此处螺母11的设置,能够与电气件上的螺栓相互配合,便于拆装电气件。
3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