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22:28: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


背景技术:

2.制氮设备以空气为原料,利用物理的方法,将其中的氧和氮分离而获得,较小直径的气体扩散较快,较多进入分子筛固相,这样气相中就可以得到氮的富集成分。一段时间后,分子筛对氧的吸附达到平衡,根据碳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吸附气体的吸附量不同的特性,降低压力使碳分子筛解除对氧的吸附,这一过程称为再生。变压吸附法通常使用两塔并联,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从而获得连续的氮气流。
3.传统的制氮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是将制好的氮通过管道流通至储存罐中,这就会导致在工作的最后时,储存罐中满了,停止工作后膜分离组件内部还残留气体,而这些气体并没有进入储存罐内,最后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以解决传统的制氮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均是将制好的氮通过管道流通至储存罐中,这就会导致在工作的最后时,储存罐中满了,停止工作后膜分离组件内部还残留气体,而这些气体并没有进入储存罐内,最后造成了浪费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包括空气压缩机、过滤器、膜分离组件和储存罐,所述膜分离组件与储存罐之间设置有抽离机构;
6.所述抽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平台顶部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固定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一端延伸入储存罐内部,所述真空泵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沿入膜分离组件内部,所述第一管道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储存罐底部的工作平台上固定镶嵌有重力检测器。
7.优选的,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器一端,所述第三管道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开关阀。
8.优选的,所述过滤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一端固定连接于膜分离组件的一端,所述第四管道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开关阀。
9.优选的,所述膜分离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开关阀。
10.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重力检测器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工作平台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空气压缩机、过滤器和膜分离组件底部均通过固定柱与工作平台底部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通过重力检测器的检测出储存罐满罐的重量,并且实时将重量变化传输至移动终端上,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对一定时间与重力检测器的变化进行核算,当重力检测器检测到储存罐还未满但是即将满了,这是停止空气压缩机的通过,然后手动关闭第三开关阀,并且通过启动真空泵对膜分离组件剩余进行真空抽离,再利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传输至储存罐内部,从而使储存罐满上,并且也解决了膜分离组件的残留问题,不会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局部放大图。
16.图中:1、基座;2、工作平台;3、空气压缩机;4、第三管道;5、第二开关阀;6、过滤器;7、第四开关阀;8、第五管道;9、真空泵;10、第二管道;11、单向阀;12、重力检测器;13、储存罐;14、移动终端;15、膜分离组件;16、第三开关阀;17、第四管道;18、第一管道;19、第一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中所示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包括工作平台2,所述工作平台2顶部包括空气压缩机3、过滤器6、膜分离组件15和储存罐13,所述膜分离组件15与储存罐13之间设置有抽离机构;
19.所述抽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平台2顶部的真空泵9,所述真空泵9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10,所述第二管道10上固定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一端延伸入储存罐13内部,所述真空泵9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8,所述第一管道18一端沿入膜分离组件15内部,所述第一管道1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9,所述储存罐13底部的工作平台2上固定镶嵌有重力检测器12。
20.具体的,所述空气压缩机3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4,所述第三管道4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器6一端,所述第三管道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
21.具体的,所述过滤器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管道17,所述第四管道17一端固定连接于膜分离组件15的一端,所述第四管道17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6。
22.具体的,所述膜分离组件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管道8,所述第五管道8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开关阀7。
23.具体的,所述工作平台2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移动终端14,所述移动终端14与重力检测器12电性连接。
24.具体的,所述工作平台2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基座1,所述空气压缩机3、过滤器6和膜分离组件15底部均通过固定柱与工作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
25.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如图1、2和图3所示,首先通过空气压缩机3对外界气体进行抽吸,然后历经空气压缩机3的压缩后利用第三管道4传入过滤器6内部进行过滤,过滤后再利用第四管道17传入膜分离组件15内部进行膜分离,分离后的氮经过第五管道8传入储存罐13内部进行储存,而当进行最后一罐时,事先通过重力检测器12的检测出储存罐13满罐的重量,并且实时将重量变化传输至移动终端14上,然后通过移动终端14对一定时间与重力检测器12的变化进行核算,当重力检测器12检测到储存罐13还未满但是即将满了,这是停止空气压缩机3的通过,然后手动关闭第三开关阀16,并且通过启动真空泵9对膜分离组件15剩余进行真空抽离,再利用第一管道18和第二管道10传输至储存罐13内部,从而使储存罐13满上,并且也解决了膜分离组件15的残留问题,不会造成浪费。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包括工作平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顶部包括空气压缩机(3)、过滤器(6)、膜分离组件(15)和储存罐(13),所述膜分离组件(15)与储存罐(13)之间设置有抽离机构;所述抽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平台(2)顶部的真空泵(9),所述真空泵(9)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10),所述第二管道(10)上固定设置有单向阀(11),所述单向阀(11)一端延伸入储存罐(13)内部,所述真空泵(9)的进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8),所述第一管道(18)一端沿入膜分离组件(15)内部,所述第一管道(18)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开关阀(19),所述储存罐(13)底部的工作平台(2)上固定镶嵌有重力检测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3)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三管道(4),所述第三管道(4)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器(6)一端,所述第三管道(4)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开关阀(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管道(17),所述第四管道(17)一端固定连接于膜分离组件(15)的一端,所述第四管道(17)上固定设置有第三开关阀(1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分离组件(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五管道(8),所述第五管道(8)上固定设置有第四开关阀(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顶部一侧固定设置有移动终端(14),所述移动终端(14)与重力检测器(12)电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2)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基座(1),所述空气压缩机(3)、过滤器(6)和膜分离组件(15)底部均通过固定柱与工作平台(2)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氮气分离膜的高效制氮设备,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顶部包括空气压缩机、过滤器、膜分离组件和储存罐,所述膜分离组件与储存罐之间设置有抽离机构;所述抽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工作平台顶部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出气口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固定设置有单向阀,通过移动终端对一定时间与重力检测器的变化进行核算,当重力检测器检测到储存罐还未满但是即将满了,这是停止空气压缩机的通过,然后手动关闭第三开关阀,并且通过启动真空泵对膜分离组件剩余进行真空抽离,再利用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传输至储存罐内部,从而使储存罐满上,并且也解决了膜分离组件的残留问题,不会造成浪费。费。费。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荆轩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9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