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8:55: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豆播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


背景技术:

2.大豆是豆科大豆属的一年生草本,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茎粗壮,直立,密被褐色长硬毛,叶通常具3小叶;托叶具脉纹,被黄色柔毛;叶柄长2-20厘米;小叶宽卵形,纸质;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苞片披针形,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被伏贴的刚毛;花萼披针形,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古称菽,中国东北为主产区,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的作物。
3.大豆种植的过程中,常常要在田地里挖出相应的槽以满足大豆的播种,现在常常是人为的通过锄头进行挖槽作业,又或者是通过挖土机进行挖槽作业,不能够方便的根据播种需求的间距对挖槽的间距进行调节,再一个的,现在的挖土机不能够便捷的挖出不同宽度的播种槽,基于此,现在提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旨在解决现在常常是人为的通过锄头进行挖槽作业,又或者是通过挖土机进行挖槽作业,不能够方便的根据播种需求的间距对挖槽的间距进行调节,再一个的,现在的挖土机不能够便捷的挖出不同宽度的播种槽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移动滚筒,所述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松土组件,所述主体的侧面设置有挖槽组件,其中所述挖槽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侧面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通过多个第一调节单元与多个第一连接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均连接有挖槽单元。
6.优选地,所述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7.优选地,所述松土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下端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连接板,外侧的所述第三连接板上固定连接有松土电机,所述松土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松土转筒,所述松土转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松土尖刺。
8.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侧面卡接有第一套环,所述第一套筒的侧面转动卡接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杆外侧的第一旋钮,所述第一套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挖槽单元包括挖槽环,所述挖槽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挖槽环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内卡接有卡接板件,所述卡接板件固定连接在第
一连接环上,所述第一连接环内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内卡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卡接板,所述第一转轴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挖槽筒,所述第一挖槽筒上设置有第三卡接槽,所述第一挖槽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挖槽板,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二挖槽筒,所述第二挖槽筒上设置有第四卡接槽,所述第二挖槽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二挖槽板,所述第二挖槽筒的直径小于第一挖槽筒的直径,所述第一挖槽筒和第二挖槽筒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弹力的弹簧,多个所述第一卡接板的侧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通过松土组件和第一调节单元的设置,松土电机带动松土转筒转动继而带动松土尖刺转动,对土壤进行松土作业,转动第一旋钮能够对第一调节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12.2、通过挖槽单元的设置,转动第二旋钮,能够在第一转轴方向上移动第二挖槽筒,对第二挖槽筒和第一挖槽筒上设置的第一挖槽板和第二挖槽板构成的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继而能够挖出不同宽度的土槽。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中挖槽环和第一转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中第一挖槽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中第二挖槽筒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注释:1、主体;2、第一连接板;3、移动滚筒;4、第二连接板;5、螺纹杆;6、第一连接杆;7、把手;801、第三连接板;802、松土电机;803、松土转筒;804、松土尖刺;901、第一套筒;902、第一套环;903、第一旋钮;101、挖槽环;102、第一卡接槽;103、卡接板件;104、第一连接环;105、第二卡接槽;106、第一转轴;107、第一卡接板;108、第一挖槽筒;109、第三卡接槽;110、第一挖槽板;111、第二挖槽筒;112、第四卡接槽;113、第二挖槽板;114、弹簧;115、第二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2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
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3.实施例1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豆种植用挖槽装置,如图1-7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板2,两个第一连接板2之间转动连接有移动滚筒3,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松土组件,主体1的侧面设置有挖槽组件,其中挖槽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1侧面的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连接板4,两个第二连接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螺纹杆5,螺纹杆5上通过多个第一调节单元与多个第一连接杆6连接,多个第一连接杆6的端部均连接有挖槽单元。
25.主体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把手7。
26.上述装置实际使用的时候,松土组件对土壤进行初步的松土作业,挖槽组件再对土壤进行挖槽作业,并且能够在螺纹杆5上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对第一调节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能够挖出不同据间距的土槽。
27.实施例2
28.结合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松土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主体1下端的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三连接板801,外侧的第三连接板801上固定连接有松土电机802,松土电机8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松土转筒803,松土转筒8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松土尖刺804。
29.第一调节单元包括第一套筒901,第一套筒901的侧面卡接有第一套环902,第一套筒901的侧面转动卡接有螺纹连接在螺纹杆5外侧的第一旋钮903,第一套环902与第一连接杆6固定连接。
30.松土组件实际使用的时候,松土电机802带动松土转筒803转动继而带动松土尖刺804转动,对土壤进行松土作业,转动第一旋钮903能够对第一调节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
31.实施例3
32.结合图2、4、5、6和7,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挖槽单元包括挖槽环101,挖槽环101与第一连接杆6固定连接,挖槽环101内设置有第一卡接槽102,第一卡接槽102内卡接有卡接板件103,卡接板件103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环104上,第一连接环104内设置有第二卡接槽105,第二卡接槽105内卡接有第一转轴106,第一转轴1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卡接板107,第一转轴1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挖槽筒108,第一挖槽筒108上设置有第三卡接槽109,第一挖槽筒10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一挖槽板110,第一转轴106上套设有第二挖槽筒111,第二挖槽筒111上设置有第四卡接槽112,第二挖槽筒1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阵列分布的第二挖槽板113,第二挖槽筒111的直径小于第一挖槽筒108的直径,第一挖槽筒108和第二挖槽筒111之间连接有用于提供弹力的弹簧114,多个第一卡接板107的侧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115。
33.上述挖槽单元实际使用的时候,转动第二旋钮115,能够在第一转轴106方向上移动第二挖槽筒111,对第二挖槽筒111和第一挖槽筒108上设置的第一挖槽板110和第二挖槽板113构成的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继而能够挖出不同宽度的土槽。
34.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松土组件对土壤进行初步的松土作业,挖槽组件再对土壤进行挖槽作业,并且能够在螺纹杆5上通过第一调节单元对第一调节杆之间的间
距进行调节,能够挖出不同据间距的土槽;松土电机802带动松土转筒803转动继而带动松土尖刺804转动,对土壤进行松土作业,转动第一旋钮903能够对第一调节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转动第二旋钮115,能够在第一转轴106方向上移动第二挖槽筒111,对第二挖槽筒111和第一挖槽筒108上设置的第一挖槽板110和第二挖槽板113构成的整体的长度进行调节,继而能够挖出不同宽度的土槽。
3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