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岸式放流装置

2022-11-11 18:23: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岸式放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为修复水域生态环境,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人工增殖放流。目前,人工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品种众多,以鱼居多,放流场景多以船上甲板式放流方式为主,目前用于放流的放流装置较少,特别是用于江河湖泊的岸式放流装置几乎是空白。
3.现有的岸式放流,多数采用盆、水桶直接向江河倾倒的方式,特别是在放流时遇到风浪等情况;少数采用简易放流台的方式,当滑道较短时,滑道末端距离水面有较大的落差,鱼苗入水瞬间速度较快,致使鱼苗的死亡率比较高,当滑道较长时,滑道的运输极不便携、安装极不方便。现有的岸式放流装置,无法根据放流鱼类品种的差异适应不同的放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岸式放流装置,能够降低鱼苗入水瞬间速度,减少了机械性损伤,减轻放流作业强度,提高苗种存活率,不仅能有效地实现鱼类的放流,而且能提高放流活动的安全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为:
6.一种岸式放流装置,用于向预定水域放流鱼苗,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箱,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包括增氧泵水组件和用于驱动增氧泵水组件的动力组件,增氧泵水组件用于引入外部水体并对外部水体增氧,增氧泵水组件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放流筒,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并位于预定水域的上方,并且与出水口连通,放流筒具有封闭底面、与封闭底面弯折邻接的封闭侧面以及位于封闭侧面上的放流开口;以及装配式滑道,两端开放且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上端与放流开口连通,下端下垂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的上方。
7.优选地,放流筒还包括用于启闭放流开口的放流移动门,封闭侧面还具有形成放流开口的一对开口框折边,放流移动门设置于一对开口框折边之间,且与开口框折边垂直,岸式放流装置还包括用于启闭放流移动门的启闭驱动单元。
8.进一步地,启闭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轴、非完全齿轮以及啮合齿条,驱动转轴与非完全齿轮同轴设置,啮合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放流移动门上,非完全齿轮与啮合齿条配合,驱动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开口框折边上,当驱动转轴相对于开口框折边旋转时,非完全齿轮与啮合齿条形成间歇运动机构。
9.更进一步地,启闭驱动单元还包括阻回组件,阻回组件为棘轮棘爪机构,包括联动棘轮和阻回棘爪,联动棘轮同轴设置在驱动转轴的一端、阻回棘爪弹性可复位地旋转设置在开口框折边上且位于联动棘轮的近旁,阻回棘爪用于阻止联动棘轮沿预定方向旋转。
10.又进一步地,阻回棘爪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开口框折边上,且其自由端与联动棘轮抵接,并且阻回棘爪通过弹簧可复位地设置。
11.更进一步地,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手柄,驱动手柄和联动棘轮分别设置在驱动转轴的两端,驱动手柄用于驱动驱动转轴旋转。
12.优选地,增氧泵水组件包括抽水泵、里文丘里管以及外文丘里管,抽水泵具有入水口和泵出口,里文丘里管的大头套设在泵出口的外部,外文丘里管的大头套设在里文丘里管的小头的外部,并且外文丘里管的大头边缘与里文丘里管的表面闭合,从而里文丘里管和外文丘里管之间形成增氧腔,外文丘里管的小头开口为出水口,外文丘里管的侧部还具有引气口,增氧腔通过引气口与外部氧气源管路连通。
13.进一步地,出水口具有沿出水口的截面设置的净水过滤网。
14.优选地,装配式滑道包括滑道撑脚、及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进水滑道段、至少一个中间滑道段以及出水滑道段,进水滑道段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与放流开口连接,从而进水滑道段相对于放流筒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滑道撑脚的一端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与装配式滑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上,从而滑道撑脚相对于装配式滑道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使得装配式滑道与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之间具有多个放置夹角。
15.进一步地,装配式滑道还包括设置在出水滑道段的下端的底部的滑道浮体,出水滑道段通过滑道浮体漂浮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岸式放流装置包括功能箱、放流筒以及装配式滑道,功能箱包括增氧泵水组件和用于驱动增氧泵水组件的动力组件,增氧泵水组件用于引入外部水体并对外部水体增氧,增氧泵水组件具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放流筒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并位于预定水域的上方,并且与出水口连通,放流筒具有放流开口;装配式滑道的两端开放且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上端与放流开口连通,下端下垂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的上方,通过增氧泵水组件外部水体并对该水体增氧,该水体用于提供鱼苗能够长期生存的环境,并通过倾斜设置的装配式滑道使得鱼苗能够较缓慢地被放流至预定水域中,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鱼苗入水瞬间速度,减少了机械性损伤,减轻放流作业强度,提高苗种存活率,不仅能有效地实现鱼类的放流,而且能提高放流活动的安全性。
18.2.因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轴、非完全齿轮以及啮合齿条,驱动转轴与非完全齿轮同轴设置,啮合齿条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放流移动门上,非完全齿轮与啮合齿条配合,驱动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开口框折边上,当驱动转轴相对于开口框折边旋转时,非完全齿轮与啮合齿条形成间歇运动机构,即当非完全齿轮转至与啮合齿条无啮合配合时,啮合齿条与非完全齿轮不接触,从而放流移动门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封闭侧面封闭,进而不再进行放流鱼苗,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完全齿轮,实现了当非完全齿轮驱动放流移动门升起至预定高度时,放流移动门因重力作用而自动落下封闭封闭侧面而不再放流,即实现了放流移动门的高度限位。
19.3.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启闭驱动单元还包括阻回组件,阻回组件为棘轮棘爪机构,包括联动棘轮和阻回棘爪,联动棘轮同轴设置在驱动转轴的一端、阻回棘爪弹性可复位地旋转设置在开口框折边上且位于联动棘轮的近旁,阻回棘爪用于阻止联动棘轮沿预定方向
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动棘轮和阻回棘爪构成的棘轮棘爪机构实现了驱动转轴、非完全齿轮的单向旋转,逆向停止,从而使得当驱动驱动转轴时开启放流移动门时,放流移动门不需外力即可在由非完全齿轮限定的升起高度内停止在任意预定高度位置,即可对放流的量进行大小控制。
20.4.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增氧泵水组件包括抽水泵、里文丘里管以及外文丘里管,抽水泵具有入水口和泵出口,里文丘里管的大头套设在泵出口的外部,外文丘里管的大头套设在里文丘里管的小头的外部,并且外文丘里管的大头边缘与里文丘里管的表面闭合,从而里文丘里管和外文丘里管之间形成增氧腔,外文丘里管的小头开口为出水口,外文丘里管的侧部还具有引气口,增氧腔通过引气口与外部氧气源管路连通,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文丘里管对抽水泵泵出的水体两级增压,并且在增氧腔内对该水体进行掺入氧气,从而实现了对外部水体增氧。
21.5.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滑道包括滑道撑脚、及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进水滑道段、至少一个中间滑道段以及出水滑道段,进水滑道段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与放流开口连接,从而进水滑道段相对于放流筒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滑道撑脚的一端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与装配式滑道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上,从而滑道撑脚相对于装配式滑道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使得装配式滑道与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之间具有多个放置夹角,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中间滑道段的数量改变装配式滑道的总长度,并通过两个多档位限位铰链的设置,从而能够对放流筒的高度、及装配式滑道相对于预定水域沿岸地面的坡度进行调节。
22.6.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滑道还包括设置在出水滑道段的下端的底部的滑道浮体,出水滑道段通过滑道浮体漂浮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滑道浮体作为出水滑道段与预定水域的水体的中介物,从而使得出水滑道段的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稳定性大幅上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岸式放流装置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功能箱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增压泵水组件的放大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放流筒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启闭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装配式滑道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滑道撑脚的示意图。
30.图中:1、放流筒;2、放流移动门;3、装配式滑道;301、进水滑道段; 302、中间滑道段;303、滑道段折边;304、防水密封垫;305、出水滑道段; 4、滑道浮体;5、滑道撑脚;6、引水管;8、控制气阀;9、功能箱;10、抽水泵;10a、泵出口;11、引气管;13、控制水阀;17、万向轮;18、动力组件;19、控制开关;20、里文丘里管;20a、增氧腔;21、净水过滤网;22、外文丘里管;22a、引气口;22b、出水口;23、封闭底面;24、封闭侧面;24a、开口框折边;25、驱动手柄;26、防水胶条;27、非完全齿轮;28、驱动转轴; 29、啮合齿条;30、联动棘轮;31、弹簧;32、阻回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岸式放流装置作具体阐述,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岸式放流装置,用于向预定水域(附图中未示出)放流鱼苗,包括功能箱9、放流筒1、启闭驱动单元以及装配式滑道3。
33.如图2所示,功能箱9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包括电路连接的增氧泵水组件和动力组件18,在本实施例中,功能箱9呈中空矩形体,四周通过侧板封闭,内部通过钣金件隔出两个单独的空间,增氧泵水组件和动力组件18分别放置在该两个单独的空间内,功能箱9的底部四角具有用于移动功能箱9的万向轮17。
34.动力组件18用于驱动增氧泵水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8为蓄电池组,对应的功能箱9的侧板上设置有控制动力组件向增氧泵水组件提供动力的控制开关19。
35.增氧泵水组件用于引入外部水体并对外部水体增氧,增氧泵水组件包括抽水泵10、里文丘里管20以及外文丘里管22。
36.抽水泵10具有入水口(附图中未示出)和泵出口10a,分别用于引入外部水体和泵出水体,在本实施例中,入水口通过引水管6穿过功能箱9的侧板与外部水体连通,用于引入供放流鱼苗生存的水体,并且在功能箱9内部的引水管6上还设置有控制引水流量的控制水阀13。
37.如图3所示,里文丘里管20的大头套设在泵出口10a的外部,外文丘里管22的大头套设在里文丘里管20的小头的外部,并且外文丘里管22的大头边缘与里文丘里管20的表面闭合,从而里文丘里管20和外文丘里管22之间形成增氧腔20a,将外文丘里管22的小头的开口作为出水口22b,出水口22b 具有沿出水口22b的截面设置的净水过滤网22b,外文丘里管22的侧部还具有引气口22a,增氧腔20a通过引气口22a与外部氧气源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引气口22a通过引气管11穿过功能箱9的侧板通向外部的氧气气源连接,并且功能箱9外部的引气管11还设置有控制引气流量的控制气阀8。
38.放流筒1用于容纳待放流的鱼苗,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并位于预定水域的上方,并且与出水口22b连通,放流筒9具有封闭底面23、与封闭底面 23弯折邻接的封闭侧面24、位于封闭侧面24上的放流开口(附图中未示出) 以及用于启闭放流开口的放流移动门2。
39.如图4和图5所示,封闭侧面24还具有形成放流开口的一对开口框折边 24a,放流移动门2设置于一对开口框折边24a之间,且与开口框折边24a垂直,在本实施例中,放流筒1上部开口且层叠设置在功能箱9上,出水口22b 穿过封闭底面23暴露在放流筒1内部,封闭侧面24整体呈矩形,开口框折边 24a为垂直折边,从而形成“凸”形,放流移动门2与开口框折边24a形成直线卡槽型可移动配合,并且“凸”的凸出端设置有防水胶条26。
40.启闭驱动单元用于启闭放流移动门2,启闭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组件和阻回组件。
41.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转轴28、驱动手柄25、非完全齿轮27以及啮合齿条 29。
42.驱动转轴28的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开口框折边24a上,驱动转轴28与非完全齿轮27同轴设置,啮合齿条29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放流移动门2上,非完全齿轮27与啮合齿条29配合,驱动手柄25设置在驱动转轴28的一端,驱动手柄25用于驱动驱动转轴28转动,当驱动转
轴28相对于开口框折边24a旋转时,非完全齿轮27与啮合齿条29形成间歇运动机构,具体地,当驱动转轴 28带动非完全齿轮27转至与啮合齿条29无啮合配合时,啮合齿条29与非完全齿轮27不接触,从而放流移动门2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封闭侧面24封闭,进而不再进行放流鱼苗,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转轴28与放流移动门2平行,啮合齿条29与放流移动门2一体成型,驱动手柄25位于放流筒1的外部,当驱动手柄25顺时针转动时,非完全齿轮27顺时针转动,放流移动门2被带动上升开启,当驱动手柄25继续顺时针转动,使得啮合齿条29与非完全齿轮27 无啮合、不接触时,放流移动门2在重力的作用下降封闭侧面24封闭。
43.阻回组件为棘轮棘爪机构,包括联动棘轮30和阻回棘爪32。
44.联动棘轮30和驱动手柄25分别设置在驱动转轴28的两端,阻回棘爪32 弹性可复位地旋转设置在开口框折边24a上且位于联动棘轮30的近旁,阻回棘爪32用于阻止联动棘轮30沿预定方向旋转。具体地,联动棘轮30与驱动转轴28同轴设置并且联动棘轮30位于放流筒1的外部,当驱动手柄25顺时针转动时,联动棘轮30逆时针转动,并且当放流移动门2升起且驱动手柄25 停止转动时,阻回棘爪32的自由端与联动棘轮30抵接,并且阻回棘爪32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开口框折边24a上,在本实施例中,阻回棘爪32通过弹簧 31可复位地旋转设置在开口框折边24a上。
45.如图6和图7所示,装配式滑道3用于供放流筒1内的待放流鱼苗滑落至预定水域内,两端开放且沿竖直方向倾斜设置,上端与放流开口连通,下端下垂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的上方,装配式滑道3包括滑道浮体4、滑道撑脚5以及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进水滑道段301、至少一个中间滑道段302以及出水滑道段305。
46.在本实施例中,进水滑道段301、中间滑道段302以及出水滑道段305的边缘均形成有用于相互连接的滑道段折边303,并且为了防水,在连接的进水滑道段301、中间滑道段302以及出水滑道段305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密封垫 304,通过改变装配式滑道3中使用中间滑道段302的数量能够改变装配式滑道3的总长度。
47.进水滑道段301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附图中未示出)与放流开口连接,从而进水滑道段相对于放流筒1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多档位限位铰链优选为日本扣铰链。
48.滑道撑脚5的一端通过多档位限位铰链与装配式滑道3的底部连接,另一端设置在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上,从而滑道撑脚5相对于装配式滑道3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使得装配式滑道3与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之间具有多个放置夹角,具体地,进水滑道段301相对放流筒1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滑道撑脚5相对于装配式滑道3具有多个限位角度位置,从而使得装配式滑道3 与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之间具有多个放置夹角,即可通过改变两处多档位限位铰链对装配式滑道3相对于预定水域的沿岸的地面形成的坡度进行适应性调节,该两处处多档位限位铰链可选择相同的铰链或不同的铰链。
49.滑道浮体4设置在出水滑道段305的下端的底部,出水滑道段305通过滑道浮体4漂浮在预定水域的水体表面的近旁。
50.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