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8:20: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越来越普及,人们对生活中用到各种各样的用品的使用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比如通常装设于室内的用于晾晒毛巾、衣物的毛巾架、晾衣架等产品,由于室内的通风环境有限,挂在毛巾架、晾衣架上的毛巾、衣物总是处于潮湿状态,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影响使用卫生,且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加速烘干效果的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物品晾晒杆,包括本体、收容于所述本体内的发热件及装设于所述本体一端的扇轮,所述本体用于悬挂待晾晒的物品,所述本体内部形成有风道及位于所述风道一侧的安装腔,所述风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发热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风道包括靠近所述扇轮的入风口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本体于远离设有所述风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
6.其中,所述扇轮为涡轮扇轮并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朝所述风道出风;和/或,
7.所述扇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风道两端的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所述风道内设有隔离片,所述隔离片将所述风道分隔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两部分。
8.其中,所述风道的宽度朝所述出风口呈渐缩设置。
9.其中,所述风道位于所述安装腔的上方,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开口上下正对设置;和/或,
10.还包括防护网罩,所述防护网罩设于所述开口处。
11.其中,所述风道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12.其中,相邻两个所述风道之间通过挡风板分隔,多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入风口均位于所述本体靠近所述扇轮的末端。
13.其中,多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入风口在所述本体内从靠近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依次排列,多个所述风道中,所述入风口相对靠近所述安装腔的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靠近所述扇轮的位置,所述入风口相对远离所述安装腔的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远离所述扇轮的位置。
14.其中,多个所述风道的所述入风口在所述本体内环绕所述安装腔的外周缘设置。
15.其中,所述风道包括通过挡风板分隔形成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入风口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分别对应的第一入风口、第二入风口和第三入风口,所述出风口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分别对应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和第三入风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从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向另一端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16.一种物品晾晒架,包括本技术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物品晾晒杆及与所述物品晾晒杆连接的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与所述本体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部及设于所述连接部末端的安装部,所述物品晾晒架可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于指定位置。
17.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晾晒架及物品晾晒杆,所述物品晾晒杆的本体内部形成有风道及位于所述风道一侧的安装腔,所述风道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本体用于悬挂待晾晒物品,发热件收容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延伸方向设置,所述风道包括靠近所述扇轮的入风口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本体于远离设有所述风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扇轮形成气流通过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吹入所述安装腔内,将所述发热件产生的热量经由所述开口向外吹出,通常而言,待晾晒的物品上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会主要集中在位于物品晾晒杆下方的部分,物品晾晒杆在使用过程中,发热件开启后产生热量,扇轮形成气流通过风道变向后吹向发热件,将发热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开口更加充分地向晾晒于所述本体上的物品吹出,可更高效地烘干物品,提高热量利用率,提升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分解图;
22.图5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23.图6为图1中物品晾晒架的另一剖视图;
24.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杆的立体示意图;
25.图8为图7中物品晾晒杆的分解图;
26.图9为图8中物品晾晒杆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7.图10为图7中物品晾晒杆的剖视图;
28.图11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杆中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29.图12为图11中本体的右视图;
30.图13为图12中本体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
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32.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3.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物品晾晒架,包括物品晾晒杆20及与所述物品晾晒杆20连接的悬挂机构10,所述悬挂机构10包括与物品晾晒杆20的本体21外表面连接的连接部11及设于所述连接部11末端的安装部12,所述物品晾晒架通过所述安装部12固定于指定位置。通常,当物品晾晒架作为毛巾架使用时,物品晾晒架可通过所述安装部12连接固定于浴室或盥洗室的墙面上。所述物品晾晒杆20的进一步描述详细介绍如下。
34.请结合参阅图3至图5,物品晾晒杆20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本体21以及收容于所述空腔内的发热组件23,所述本体21用于悬挂待晾晒的物品,所述本体21的一侧设有开口211,所述发热组件23包括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发热件231和围绕所述发热件231设置的聚热罩232,所述聚热罩232与所述开口211对应的一侧设有辐射口230,所述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在所述聚热罩232的作用下经由所述辐射口230和所述开口211向外辐射出。
35.上述实施例中,物品晾晒杆20的本体21内设有发热组件23,发热组件23包括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发热件231和围绕所述发热件231设置的聚热罩232,待晾晒的物品悬挂于本体21上,通常而言,待晾晒的物品上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会主要集中在位于物品晾晒杆20下方的部分,在使用过程中,发热件231开启后产生热量,热量通过聚热罩232进行聚集,使得热量经由所述辐射口230和所述开口211向晾晒在本体21上的物品辐射出,如此,聚热罩232可以将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通过辐射口230更为集中地辐射向待晾晒物品上水分相对更加集中的部位,从而可更高效地烘干物品,提高热量利用率,提升烘干效率。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请辅助参看图7和8,所述物品晾晒杆20还包括设于所述本体21的所述开口211处的防护网罩26,所述防护网罩26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且用于将所述发热体231与外界环境隔开,从而避免所述发热体231因磕碰到外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而造成损坏,或者避免用户因直接触碰到开启后的所述发热件231而造成灼伤。所述防护网罩26上设有多个穿孔261,穿孔261的可以是圆孔、条形孔或者其他的形状。
3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晾晒杆20还包括扇轮22,所述本体21内设有将所述空腔分隔形成风道212和安装腔213的隔板214,所述风道212和所述安装腔213均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风道212位于所述安装腔213的上方,所述风道212包括靠近所述扇轮22的入风口218及与所述安装腔213连通的出风口215,所述出风口215设于所述隔板214上,所述发热组件23设于所述安装腔213内,所述扇轮22转动形成气流经由所述风道212和所述出风口215进入所述安装腔213内。可选地,所述出风口215和所述开口211上下正对设置,具体的,所述出风口215位于所述开口211的正上方,使得所述扇轮22形成的气流能够更快速地向下吹出,从而避免气流在所述安装腔213内因反复回旋而产生噪音。可选地,所
述出风口215小于所述开口211,使得进入所述安装腔213的气流更加集中以及从所述开口211向外吹出时热量的覆盖面积更广。其中,通过隔板214将本体21内的空腔分隔成风道212和安装腔213,发热组件23设于安装腔213内,可以使得发热组件23产生的热量聚集于安装腔213内,提升安装腔213内的升温效率,减少热量损失。通过设置扇轮22,由扇轮22产生气流首先流入风道212内,再从风道212通过出风口215流入位于安装腔213的聚热罩232内,如此设置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气流流向,减少紊流,且通过扇轮22产生气流从风道212流入聚热罩232携带热量后再从辐射口230吹出,气流在聚热罩232内可快速升温,形成热风从辐射口230吹出,有利于提升烘干效率。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1内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隔板214,所述扇轮22转动形成气流而直接吹向位于空腔内的聚热罩232内。
38.可选的,所述聚热罩232还设有与所述出风口215连通的通槽2321,所述通槽2321与所述辐射口230相对设置,且所述通槽2321小于所述辐射口230,使得聚热罩232至少有一部分是由设置通槽2321的位置朝向设置辐射口230的位置,从而确保能够将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经由辐射口230向外辐射出。所述聚热罩232可以为整体成型,通槽2321设于聚热罩232远离辐射口230的一侧,可选的,聚热罩232也可以是由多个分离的部分组合形成。本实施例中,所述聚热罩23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壳体233,两个壳体233分别设于所述发热件231的相对两侧,所述通槽2321和辐射口230形成于两个壳体233之间。所述壳体233的外表面包括两两之间呈设定角度的多个平面,聚热罩232装设于所述空腔内时,所述平面的边缘顺沿所述空腔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空腔内的表面相抵靠。聚热罩232由分离的两个壳体233组成,壳体233装设于空腔内时可以产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可以简化安装、且安装更加稳定。
39.其中,所述风道212的宽度朝所述出风口215呈渐缩设置。请结合参阅6,所述风道212位于本体21内远离所述开口211的一侧,风道212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安装腔213的横截面面积。所述风道212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半圆形,风道212的宽度朝出风口215的位置呈渐缩设置,使得扇轮22产生的气流流入风道212后再流向位于安装腔213的聚热罩232内时风力更加集中,风速更快。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物品晾晒杆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本体21一端的端盖24,所述扇轮22装设于所述端盖24内。当然,所述端盖24与所述本体21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端盖24上对应所述扇轮22的位置设有进风口241,且所述端盖24与所述本体21连接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风道212连通的通孔242。所述本体21大致呈中空的圆柱状,开口211位于本体21的下侧,也即,开口211朝向物品晾晒于本体21上后垂向地面的方向。所述端盖24的外轮廓形状与本体21的外轮廓形状大致相同,端盖24装设于本体21后将本体21的一端封闭,扇轮22位于端盖24内,可选的,所述扇轮22可以为涡轮扇轮,涡轮扇轮的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相垂直,涡轮扇轮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朝所述风道212出风,涡轮扇轮从端盖24下侧的进风口241吸入气体,产生气流后通过通孔242流入风道212内,可以提高风道212内的风压,即使本体21的长度较长,本体21远离涡轮扇轮的位置也具备风压,从而气流能够更加均匀地流入聚热罩232内并从辐射口230吹出。所述端盖24可以提供涡轮扇轮安装的空间,且组装方便。
41.可选的,所述端盖24内还设有位于所述扇轮22的出风路径上的臭氧发生器251。臭氧发生器251产生臭氧,跟随扇轮22产生的气流流动,使得气流具有杀菌效果。可选的,所述
端盖24内还设有电路板25和位于所述电路板25上的定时器252,所述定时器252可以根据设定时长控制所述扇轮22和所述发热件231关闭。设定时长可以由用户设置,定时器252可以在扇轮22或发热件231打开时启动计时,到计时到达设定时长时自动控制扇轮22或发热件231停止工作。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215内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导流板216,所述导流板216将所述出风口215分隔成多个独立的气流入口。出风口215通过导流板216分隔形成多个独立的气流入口,有利于提高气流通过出风口215的均匀性。可选的,所述扇轮22包括分别位于所述风道212两端的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所述风道212内设有隔离片217,所述隔离片217将所述风道212分隔形成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所述第二扇轮对应的两部分。隔离片217的设置,使得风道212分别与所述第一扇轮和第二扇轮对应,使得两个扇轮22产生的气流流向相对独立,减少干扰。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1上还设有湿度传感器253,所述湿度传感器253用于检测晾晒于所述本体21上的物品的湿度发送给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湿度控制所述发热件231工作。湿度传感器253可以设于本体21上侧的侧壁上,物品晾晒于本体21上时,湿度传感器253可以和物品与所述本体21接触的部分直接接触,检测物品的湿度并发送给控制电路,当湿度较大时,控制电路可以自动开启发热件231和扇轮22工作,或自动将发热件231和扇轮22的工作模式切换到更高档位;反之,当湿度较小时,控制电路可以自动关闭发热件231和扇轮22工作,或将发热件231和扇轮22的工作模式切换到较低档位。可选的,所述本体21上还设有光线传感器254,所述光线传感器254用于检测所述本体21上当前晾晒有物品的状态信号发送给控制电路,由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状态信号控制所述发热件231工作。所述光线传感器254也可以设于本体21上侧的侧壁上,物品晾晒于本体21上时,光线传感器254可以检测到本体21上晾晒有物品,从而获得本体21上当前晾晒有物品的状态信号并发送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可以自动控制发热件231和扇轮22开启工作;反之,当物品从本体21上取下后,光线传感器254也可以检测到本体21上没有晾晒物品,则控制电路可以自动控制发热件231和扇轮22停止工作。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可以设于位于端盖24内的电路板25上,湿度传感器253和光线传感器254可以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可选的,控制电路自动控制发热件231和扇轮22工作的同时,也可以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251一并开启或关闭。
44.可选的,所述聚热罩232由金属材料制成,即所述聚热罩232为金属聚热罩232,所述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金属聚热罩232传递至所述本体21上以烘干所述物品与所述本体21接触的部分。具体地,金属聚热罩232可以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成,金属聚热罩232面向发热件231的表面做抛光处理使其成为亮面,可以对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具有更好的辐射效果,使得热量可以更为集中地从辐射口230向外辐射。可选的,所述本体21由导热塑胶材料制成。物品晾晒于本体21上时,本体21可以将热量传导至物品,与本体21接触的部分可以由导热性较好的本体21直接加热烘干。可选的,所述发热件231为碳纤维发热管。碳纤维发热管发热效果好、重量轻,且发热温度控制精确性高。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热罩232设有散热孔,所述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散热孔传递至所述本体21上以烘干所述物品与所述本体21接触的部分。当然,所述聚热罩232也可以同时为金属聚热罩232且设有所述散热孔,从而更加高效地向所述本体21传递热量。
45.请参阅图7至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物品晾晒杆20,其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所述风道212包括多个,多个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出风口215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通过形成多个风道212,且多个风道212的出风口215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可以将扇轮22产生的气流分隔形成不同所需大小的风量,分别通过对应风道212导引吹向发热件231的不同部位,比如,可以使得出风口215正对发热件231中央部位的风道的风量212大于出风口215正对所述发热件231的相对两端的风道212的风量。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风道212之间通过挡风板219分隔,多个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入风口218均位于所述本体21的末端。所述入风口218均靠近所述扇轮22,所述入风口218的横截面可以根据对应风道212所需风量的不同而不同,使得扇轮22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各个风道212针对性地吹向位于所述安装腔213内发热件231的不同部位,以将所述发热件231产生的热量更加充分、均匀地从开口211向外吹出。可选的,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出风口215的横截面也可以根据对应风道212所需风量的不同而不同。
46.可选的,多个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入风口218在所述本体21内从靠近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依次排列,多个所述风道212中,所述入风口218相对靠近所述安装腔213的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出风口215位于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靠近所述扇轮22的位置,所述入风口218相对远离所述安装腔213的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出风口215位于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远离所述扇轮22的位置。多个所述风道212于安装腔213的一侧呈堆叠设置,多个出风口215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方便形成相互独立的多个风道212。可选的,风道212包括通过挡风板219分隔形成的第一风道2121、第二风道2122和第三风道2123,所述入风口218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2121、所述第二风道2122和所述第三风道2123分别对应的第一入风口2181、第二入风口2182和第三入风口2183,所述出风口215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2121、所述第二风道2122和所述第三风道2123分别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151、第二出风口2152和第三出风口2153,所述第一入风口2181、所述第二入风口2182和所述第三入风口2183在所述本体21内从靠近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出风口2151、所述第二出风口215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2153从靠近所述扇轮2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通过设置入风口218相对靠近安装腔213的风道212的出风口215相对靠近扇轮22,可以简化多风道的结构设计。
47.可以理解的,风道212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者大于三个的其它数量,比如,所述风道212还包括通过挡风板219分隔形成的第四风道2124,所述入风口218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2121、所述第二风道2122、所述第三风道2123和所述第四风道2124分别对应的第一入风口2181、第二入风口2182、第三入风口2183和第四入风口2184,所述第一入风口2181、所述第二入风口2182、所述第三入风口2183和所述第四入风口2184在所述本体21内从靠近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依次排列,所述出风口215包括与所述第一风道2121、所述第二风道2122、所述第三风道2123和所述第四风道2124分别对应的第一出风口2151、第二出风口2152、第三出风口2153和第四出风口2154,所述第一出风口2151、所述第二出风口2152、所述第三出风口2153和所述第四出风口2154从靠近所述扇轮2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风道2121、第二风道2122、第三风道2123和第四风道2124整体大致呈矩形,所述第一入风口2181、所述第二入风口2182、所述第
三入风口2183和所述第四入风口2184在所述本体21内从靠近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向远离所述安装腔213的一侧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出风口2151、第二出风口2152、第三出风口2153和第四出风口2154从靠近所述扇轮2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如此,通过多个风道212的设置,可以将扇轮22产生的气流根据需要分离成多股风量,并通过多个独立的风道212的导引针对性地吹向发热件231的不同部位。
48.需要说明的是,多个风道212的设置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请参阅图11至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物品晾晒杆,其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主要在于:多个所述风道212的所述入风口218在所述本体21内环绕所述安装腔213的外周缘设置,所述第二入风口2182和第三入风口218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入风口2181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出风口2151、所述第二出风口215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2153从靠近所述扇轮22的一端向另一端沿所述本体21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从而可以保留本体21的外围轮廓整体呈圆形,简化相互独立的多个风道212的结构设计。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