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的制作方法

2022-11-11 18:07: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氮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采用液氮做冷疗的设备结构复杂,且体积大,不利于安装售后维修等,且制冷效果不理想;部分设备的风道系统循环效率低,不能很好地将液氮输出到指定位置,导致制冷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氮冷疗设备制冷效率低、体积太大的问题。
4.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包括风道核心舱、l型管和冷疗软舱;
5.所述风道核心舱包括:外壳、电机、电磁阀、风口和叶轮;
6.所述外壳包括叶轮外壳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叶轮外壳的正面向前延伸,所述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支架固定在连接部的前侧,所述电磁阀还连通液氮入口,所述叶轮设在叶轮外壳中,所述叶轮外壳的正面设有连接叶轮的电机,所述叶轮竖直设置,叶轮的轴向垂直所述叶轮外壳的正面;
7.所述风口设在叶轮外壳上靠近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风口包括出风口和进风口,风口通过外壳内部的风道连通所述叶轮,所述风道的一端为包裹叶轮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底部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至连通所述风口;
8.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液氮出口,所述液氮出口连通所述液氮入口,液氮出口设有多个出氮口;
9.所述l型管一端连通所述风口,另一端设在所述冷疗软舱中。
10.优选地,叶轮外壳靠近电机的侧面的边角为圆角。
11.优选地,所述叶轮为离心叶轮。
12.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在叶轮外壳上,电机固定架为圆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密封垫片。
13.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壳体包括叶轮部和进风部,所述叶轮部包裹所述叶轮,并连通出风口,所述进风部设在叶轮部后侧,连通所述进风口,叶轮部和进风部通过二者之间的圆形风孔连通。
14.优选地,所述l型管内部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入口。
15.优选地,所述风入口设在处在冷疗软舱内部的l型管上。
16.优选地,所述l型管一端水平设置并连接风道核心舱,另一端进入冷疗软舱后向上
延伸。
17.优选地,所述叶轮外壳上与风口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发泡口。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携带使用方便,成本低;液氮输送效率高,提供制冷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售后维修;风道结构利于离心电机工作,利于风量传输,提供制冷效果;发泡工艺减少制冷损失,提供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
20.图2是图1的背面立体视图;
21.图3是图2的主视图,其中风口向前;
22.图4是l型管的结构图;
23.附图标记包括:1-叶轮外壳,2-密封垫片,3-电机固定架,4-电机,5-电磁阀支架,6-液氮入口,7-电磁阀,8-连接部,9-出风口,10-液氮出口,11-进风口,12-进风部,13-叶轮部,14-叶轮,15-风入口,16-l型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包括风道核心舱、l型管16和冷疗软舱;
26.所述风道核心舱包括:外壳、电机4、电磁阀7、风口和叶轮14;
27.所述外壳包括叶轮外壳1和连接部8,所述连接部8由叶轮外壳1的正面向前延伸,所述电磁阀7通过电磁阀支架5固定在连接部8的前侧,所述电磁阀7还连通液氮入口6,所述叶轮14设在叶轮外壳1中,所述叶轮外壳1的正面设有连接叶轮14的电机4,所述叶轮14竖直设置,叶轮14的轴向垂直所述叶轮外壳1的正面;
28.所述风口设在叶轮外壳1上靠近连接部8的一侧,所述风口包括出风口9和进风口11,风口通过外壳内部的风道连通所述叶轮14,所述风道的一端为包裹叶轮14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底部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至连通所述风口;
29.所述出风口9处设有液氮出口10,所述液氮出口10连通所述液氮入口6,液氮出口10设有多个出氮口;
30.所述l型管16一端连通所述风口,另一端设在所述冷疗软舱中。
31.优选地,叶轮外壳1靠近电机4的侧面的边角为圆角。
32.优选地,所述叶轮14为离心叶轮14。
33.优选地,所述电机4通过电机固定架3固定在叶轮外壳1上,电机固定架3为圆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密封垫片2。
34.优选地,所述圆柱形壳体包括叶轮部13和进风部12,所述叶轮部13包裹所述叶轮14,并连通出风口9,所述进风部12设在叶轮部13后侧,连通所述进风口11,叶轮部13和进风部12通过二者之间的圆形风孔连通。
35.优选地,所述l型管16内部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11和出风口9,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入口15。
36.优选地,所述风入口15设在处在冷疗软舱内部的l型管16上。
37.优选地,所述l型管16一端水平设置并连接风道核心舱,另一端进入冷疗软舱后向上延伸。
38.优选地,所述叶轮外壳1上与风口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发泡口。
39.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介绍其通风方法,使用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包括:
40.s1.开机后,电机4带动离心叶轮14旋转,产生离心风力;
41.s2.风由冷疗软舱内l型管16的风入口15被吸入,经过进风通道、进风口11、进风部12和圆形风孔,到达叶轮部13;
42.s3.风从叶轮部13处被送至出风口9;
43.s4.电磁阀7打开,液氮从液氮入口6被送至液氮出口10,此时遇到出风口9处的风,液氮被风携带;
44.s5.风携带液氮至出风通道,由l型管16到达冷疗软舱内部。
45.工作时人站在冷疗软舱中,液氮通过风道核心舱的输送,迅速雾化,雾化后的氮气穿过l型管16充满整改软舱,使软舱中的温度迅速降低,达到冷疗的效果。不锈钢风道模块内嵌中部,所有部件组装完毕后,从发泡口注入发泡,从而使不锈钢模块在内部被发泡胶包裹住,达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减小冷量流失,从而提供制冷性能。
46.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目标市场:医疗机构、运动员训练中心、体育俱乐部。整机可以实现-90到-140℃的温度控制,利用液态氮气作为冷源,通过液氮雾化后的超低温环境对人体体表进行2到3分钟的冷疗。热射病防控、缓解疼痛、消除疲劳促进体能恢复、抑制炎症、调制免疫力、改善睡眠。
47.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核心舱、l型管和冷疗软舱;所述风道核心舱包括:外壳、电机、电磁阀、风口和叶轮;所述外壳包括叶轮外壳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由叶轮外壳的正面向前延伸,所述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支架固定在连接部的前侧,所述电磁阀还连通液氮入口,所述叶轮设在叶轮外壳中,所述叶轮外壳的正面设有连接叶轮的电机,所述叶轮竖直设置,叶轮的轴向垂直所述叶轮外壳的正面;所述风口设在叶轮外壳上靠近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风口包括出风口和进风口,风口通过外壳内部的风道连通所述叶轮,所述风道的一端为包裹叶轮的圆柱形壳体,圆柱形壳体的底部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至连通所述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液氮出口,所述液氮出口连通所述液氮入口,液氮出口设有多个出氮口;所述l型管一端连通所述风口,另一端设在所述冷疗软舱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叶轮外壳靠近电机的侧面的边角为圆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为离心叶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架固定在叶轮外壳上,电机固定架为圆形,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密封垫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壳体包括叶轮部和进风部,所述叶轮部包裹所述叶轮,并连通出风口,所述进风部设在叶轮部后侧,连通所述进风口,叶轮部和进风部通过二者之间的圆形风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管内部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分别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通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风入口。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入口设在处在冷疗软舱内部的l型管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管一端水平设置并连接风道核心舱,另一端进入冷疗软舱后向上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外壳上与风口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发泡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氮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利用离心风量加快液氮雾化的风道,包括风道核心舱、L型管和冷疗软舱;风道核心舱包括:外壳、电机、电磁阀、风口和叶轮;外壳包括叶轮外壳和连接部,连接部由叶轮外壳的正面向前延伸,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支架固定在连接部的前侧,电磁阀还连通液氮入口,叶轮设在叶轮外壳中;开机后,电机带动离心叶轮旋转,产生离心风力;风由冷疗软舱内L型管的风入口被吸入,经过进风通道、进风口、进风部和圆形风孔,到达叶轮部;风从叶轮部处被送至出风口;电磁阀打开,液氮从液氮入口被送至液氮出口,此时遇到出风口处的风,液氮被风携带;风携带液氮至出风通道,由L型管到达冷疗软舱内部。由L型管到达冷疗软舱内部。由L型管到达冷疗软舱内部。


技术研发人员:白文涛 周瑞元 陈健琪 李晓茹 姜希涛 李金磊 赵鹏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澳柯玛生物医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11/1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