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撑测量定位工装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2:4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工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测量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2.工装定位夹具使用广泛,工装定位可以帮助工人更快、更加精准的找到所需加工的地方,但大多数所针对的都是对于工件加工时所需的工件定位,对于工件加工前所需的定位往往会被忽视,对于柱状的加工件分为实心件与管件,对于管件夹持时还需注意力度,对加工的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对于测量管件所夹持的长度,常用的人工测量往往会有一定的误差,对后续的加工产生极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支撑测量定位工装。
4.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支撑测量定位工装,包括包括夹持底座,所述夹持底座一端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一侧设有显示机构,所述夹持底座内部设有测量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内圈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测量机构包括第一转件,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一空槽,所述第一转件与第一空槽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件底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夹持底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二锥齿轮远离第一锥齿轮一侧固定有显示轮,所述显示轮与夹持底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一锥齿轮远离第二锥齿轮一侧啮合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夹持底座转动配合,所述第三锥齿轮一侧固定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件,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八滑动槽,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八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远离第一滑槽一端固定有测量板,所述测量板与夹持底座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机构设置于测量板内部。
5.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柱、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柱两侧固定有第一滑块,所述夹持底座内侧壁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柱一端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第二支撑柱一端与夹持底座内侧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开设有第二空槽,所述第二空槽内固定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固定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内设有第九滑槽,所述支撑板固定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九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三支撑柱开设有第一孔洞,所述支撑板与测量板滑动配合,所述支撑板内壁固定有第一支撑底座,所述第一支撑底座铰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远离第一支撑底座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底座,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外套于中心轴且与中心轴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板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第一传动板与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板与第二空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板下端固定有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支撑柱开设有第四滑槽,所述第二传动件与第四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传动件下方设有执行机构。
6.作为优选,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柱,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五滑槽,所述第
一传动柱与第五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柱开设有第三空槽,所述第三空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一端开设有第四空槽,所述第四空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夹持底座内部一端为斜角,所述第一传动柱开设有第九滑动槽,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九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驱动件远离斜角一端固定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远离第一驱动件一端与第四空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开设有第五空槽,所述第五空槽底部固定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五空槽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五空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驱动件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为斜角,所述第一滑动件开设有第六滑槽,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六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柱开设有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一端设有第一斜面角,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一支撑槽滑动配合且与第一斜面角平行,所述第一传动柱开设有第七滑槽,所述第七滑槽与第六滑槽相通,所述第一传动柱固定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开设有第十空槽,所述第十空槽内铰接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一侧固定有第八弹簧,所述第八弹簧远离第四支撑板一端与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一侧固定有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远离夹持底座中心一端为斜角,所述第三驱动件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
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与第一传动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底座开设有第八滑槽,所述第三驱动件与第八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底座开设有第六空槽,所述第六空槽滑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远离第三驱动件一侧为斜角,所述第一固定件一侧固定有第九弹簧,所述第九弹簧远离第一固定件一端与第六空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一端固定有第一圆柱,所述第三驱动件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圆柱与第一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固定件一侧为斜角且斜面与第三驱动件斜面平行,所述固定底座开设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槽转动设置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二圆柱固定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三圆柱,所述第三圆柱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固定底座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三滑动槽滑道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与第一滑动槽滑道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杆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远离第一连杆一端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远离第一固定杆一端开设有第七空槽,所述第七空槽内壁开设有第四滑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滑动设置有第四圆柱,所述第四圆柱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固定底座开设有第五滑动槽,所述第一传动柱开设有第六滑动槽,所述第六滑动槽与第五滑动槽相通,所述第二固定杆贯穿第五滑动槽第六滑动槽且与其滑动配合,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第六滑动槽相通,所述第一传动柱一端固定有第四驱动件,所述第四驱动件一侧设有驱动机构。
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第四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开设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一驱动杆与第一孔槽滑动配合,所述测量板固定有第五圆柱,所述第五圆柱与第一孔槽中心对齐,所述第一孔槽内固定有第一板件,所述第一板件开设有第二孔槽,所述第一孔槽内壁固定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远离第五圆柱一端固定有第一球体。
9.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驱动柱,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三孔槽,所述驱动柱与第三孔槽转动配合,所述驱动柱底端固定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啮合有第一转动板,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八空槽,所述第一转动板与第八空槽转动配合,所述第一转动
板远离第四锥齿轮一侧开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夹爪,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七滑动槽,所述第一夹爪与第七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显示机构处于第一夹爪左侧,所述显示机构包括第一测量柱,所述第一测量柱与第一夹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测量柱上端固定有第一导线,所述夹持底座内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导线与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导线远离第一测量柱一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与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块一侧固定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七弹簧远离第一密封块一端与第一导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槽滑动设置有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一侧设有第一显数板,所述第一显数板与夹持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四孔槽,所述第四孔槽与第一导槽相通,所述夹持底座设有调节机构。
10.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二转件,所述夹持底座开设有第五孔槽,所述第二转件与第五孔槽转动配合,所述第二转件底端固定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六锥齿轮远离第五锥齿轮一端固定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远离第六锥齿轮一端固定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远离第七锥齿轮一侧固定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远离第八锥齿轮一端固定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一滑动件底端开设有齿槽,所述第四齿轮与齿槽啮合。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导槽内第一密封块与第二密封块间充满液体。
12.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3.本发明设置了夹持机构,可以有效的帮助机构对加工工件的夹装,同时在夹持机构一侧设置显示机构,可以清晰的了解夹持机构所夹持的大小,避免过度力量的夹持对工件产生形变,同时在夹持机构内部设置了测量机构,工人在夹持前可将夹持机构深度调节至自己所需工件长度的深度,减小因为自己估算或者夹持不当所产生的误差,在测量机构内侧同时设置了支撑机构,对于空心管件,外围夹持力太大会导致变形,太小又可能松动,所以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对于管件从内部向外支撑形成辅助,同时对于支撑机构做成可移动式,避免在测量实心管件时产生误差。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测量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内部结构位置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支撑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支撑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支撑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执行机构位置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执行机构a-a剖视图。
22.图9为本发明执行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0为本发明固定机构与执行机构间位置示意图。
24.图11为本发明固定机构各零件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发明固定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本发明固定机构局部位置示意图。
27.图14为本发明驱动机构整体位置示意图。
28.图15为本发明驱动机构局部位置示意图。
29.图16为本发明测量显示机构位置示意图。
30.图17为本发明夹持机构零件位置示意图。
31.图18为本发明夹持机构与显示机构间的位置示意图。
32.图19为第一转动板上的第一螺旋槽样式。
33.图20为本发明调节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35.如图1-2所示,一种支撑测量定位工装,包括夹持底座1,夹持底座1一端设有夹持机构2,夹持机构2一侧设有显示机构3,夹持底座1内部设有测量机构4,测量机构4内圈设置有支撑机构5,测量机构4包括第一转件6,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一空槽7,第一转件6与第一空槽7转动配合,设置第一转件6,便于工人将力传递至内部零件,第一转件6底部固定有第一锥齿轮8,第一锥齿轮8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9,第二锥齿轮9与夹持底座1转动配合,通过第一锥齿轮8与第二锥齿轮9之间啮合,将竖直的转动力转换为水平的转动力,第二锥齿轮9远离第一锥齿轮8一侧固定有显示轮11,显示轮11与夹持底座1转动配合,设置显示轮11,可以更加清晰的观看到自己所转动的路程,明白测量板16现在所处的深度。
36.如图2-3所示,第一锥齿轮8远离第二锥齿轮9一侧啮合有第三锥齿轮12,第三锥齿轮12与夹持底座1转动配合,第三锥齿轮12一侧固定有第一转动轴13,第一转动轴13开设有第一滑槽14,第一滑槽14内滑动设置有第一传动件15,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八滑动槽115,第一传动件15与第八滑动槽115滑动配合,第一传动件15远离第一滑槽14一端固定有测量板16,测量板16与夹持底座1滑动配合,通过第一传动件15与第八滑动槽115之间的配合,将转动的力转换为水平运动的力,更加便于测量板16的水平运动,支撑机构5设置于测量板16内部。
37.如图4-6所示,支撑机构5包括第二支撑柱17、支撑板18,第二支撑柱17两侧固定有第一滑块19,夹持底座1内侧壁开设有第三滑槽20,第一滑块19与第三滑槽20滑动配合,第二支撑柱17一端固定有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远离第二支撑柱17一端与夹持底座1内侧底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1的设定使支撑机构5本身有向第二弹簧21移动的趋向力,便于在和执行机构35配合时位置的固定,第二支撑柱17开设有第二空槽22,第二空槽22内固定有中心轴23,中心轴23固定有第三支撑柱24,第三支撑柱24内设有第九滑槽25,支撑板18固定有第一支撑柱26,第一支撑柱26与第九滑槽25滑动配合,第三支撑柱24开设有第一孔洞27,第一孔洞27的开设,用于平稳第九滑槽25内的气压,使得第一支撑柱26可以在第九滑槽25内快速滑动。
38.如图5所示,支撑板18与测量板16滑动配合,支撑板18内壁固定有第一支撑底座28,第一支撑底座28铰接有第一传动杆29,第一传动杆29远离第一支撑底座28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底座30,第二支撑底座30一侧固定有第一传动板31,第一传动板31外套于中心轴23且与中心轴23滑动配合,中心轴23、第一传动杆29与第一支撑柱26形成三角结构,使得支
撑机构5更加稳定,第一传动板31一侧固定有第一弹簧32,第一弹簧32远离第一传动板31与第二支撑柱17固定连接,第一传动板31与第二空槽22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板31下端固定有第二传动件33,第二支撑柱17开设有第四滑槽34,第二传动件33与第四滑槽34滑动配合,第二传动件33下方设有执行机构35。
39.如图7-8所示,执行机构35包括第一传动柱36,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五滑槽37,第一传动柱36与第五滑槽37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柱36开设有第三空槽38,第三空槽38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件39,第一滑动件39一端开设有第四空槽40,第四空槽40内滑动设置有第一驱动件41,第一驱动件41远离夹持底座1内部一端为斜角,将第一驱动件41一端设置为斜角,更加便于它在收复时从第四滑槽34中退出,因为斜面原因,有助于第一驱动件41的下降,第一传动柱36开设有第九滑动槽116,所述第一驱动件41与第九滑动槽116滑动配合,第一驱动件41远离斜角一端固定有第四弹簧42,第四弹簧42远离第一驱动件41一端与第四空槽40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弹簧的设定,完成第一驱动件41的向外伸出,同时在遇到第二支撑柱17外表面时可以帮助第一驱动件41的收缩,第一驱动件41开设有第五空槽43,第五空槽43底部固定有第三弹簧44,第三弹簧44远离第五空槽43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件45,第二驱动件45与第五空槽43滑动配合,第二驱动件45远离第三弹簧44的一端为斜角,第一滑动件39开设有第六滑槽46,第二驱动件45与第六滑槽46滑动配合,第一传动柱36开设有第一支撑槽47,在第一驱动件41未伸出状态下,第三弹簧44未压缩,第二驱动件45上端处于第一支撑槽47内,通过第一支撑槽47与第二驱动件45相接触,第二驱动件45带动第一传动柱36运动。
40.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槽47一端设有第一斜面角48,第二驱动件45与第一支撑槽47滑动配合且与第一斜面角48平行,倾斜的斜面槽与第二驱动件45一端斜角相平行,在运动至第一斜面角48时,更加便于第二驱动件45的收缩,第一传动柱36开设有第七滑槽49,第七滑槽49与第六滑槽46相通,当第二驱动件45运动至第六滑槽46尽头时,第二驱动件45失去对第一传动柱36的支撑力,开设第七滑槽49便于第二驱动件45在内部滑动,同时便于执行机构35与固定机构51相分离,第一传动柱36固定有第三支撑板111,第三支撑板111开设有第十空槽112,第十空槽112内铰接有第四支撑板113,第四支撑板113一侧固定有第八弹簧114,第八弹簧114远离第四支撑板113一端与第三支撑板111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11的设置用于对固定机构51中的第一连杆61施加力,同时追加第四支撑板113与第八弹簧114,用于在执行机构35脱离固定机构51时继续对第一连杆61施加支撑力,第一驱动件41一侧固定有第三驱动件50,第三驱动件50远离夹持底座1中心一端为斜角,第三驱动件50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51。
41.如图7-15所示,固定机构51包括固定底座52,固定底座52与第一传动柱36固定连接,固定底座52开设有第八滑槽53,第三驱动件50与第八滑槽53滑动配合,固定底座52开设有第六空槽54,第六空槽54滑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55,第一固定件55远离第三驱动件50一侧为斜角,第一固定件55斜角的设置更加便于与第三驱动件50相接触时,第三驱动件50继续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固定件55水平运动,第一固定件55一侧固定有第九弹簧56,第九弹簧56远离第一固定件55一端与第六空槽5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固定件55一端固定有第一圆柱57,第三驱动件50开设有第一滑动槽58,第一滑动槽58的设置为了不影响后续第一固定杆64向上滑动,使得第一固定杆64上的第一通孔66与第一圆柱57对齐,第一圆柱57与第一滑
动槽58滑动配合,第一固定件55一侧为斜角且斜面与第三驱动件50斜面平行,固定底座52开设有第一转动槽59,第一转动槽59转动设置有第二圆柱60,第二圆柱60固定有第一连杆61,第一连杆61一端开设有第二滑动槽62,第二滑动槽62内滑动设置有第三圆柱63,第二滑动槽62与第三圆柱63的设置为了实现第一固定杆64向上运动时在第一连杆61上位置的改变。
42.如图7-15所示,第三圆柱63固定有第一固定杆64,固定底座52开设有第三滑动槽65,第一固定杆64与第三滑动槽65滑道配合,第一固定杆64与第一滑动槽58滑道配合,第一固定杆64开设有第一通孔66,第一连杆61一端固定有第五弹簧67,第五弹簧67远离第一连杆61一端与固定底座52固定连接,第一连杆61远离第一固定杆64一端开设有第七空槽68,第七空槽68内壁开设有第四滑动槽69,第四滑动槽69滑动设置有第四圆柱70,第四圆柱70固定有第二固定杆71,固定底座52开设有第五滑动槽72,第一传动柱36开设有第六滑动槽73,第六滑动槽73与第五滑动槽72相通,第二固定杆71贯穿第五滑动槽72第六滑动槽73且与其滑动配合,夹持底座1开设有固定槽74,固定槽74与第六滑动槽73相通,第一传动柱36一端固定有第四驱动件75,第四驱动件75一侧设有驱动机构76。
43.如图14-15所示,驱动机构76包括第一驱动杆77,第一驱动杆77与第四驱动件75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17开设有第一孔槽78,第一驱动杆77与第一孔槽78滑动配合,测量板16固定有第五圆柱79,第五圆柱79与第一孔槽78中心对齐,第一孔槽78内固定有第一板件80,第一板件80开设有第二孔槽81,第一孔槽78内壁固定有第六弹簧82,第六弹簧82远离第五圆柱79一端固定有第一球体83,第六弹簧82与第一球体83开始时为单向阀的作用,将支撑机构5整体推出后遇到第五圆柱79,将第一球体83推出,失去单向阀的作用,执行机构35继续运动将不影响支撑机构5的水平位置。
44.如图16-19所示,夹持机构2包括驱动柱84,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三孔槽85,驱动柱84与第三孔槽85转动配合,驱动柱84底端固定有第四锥齿轮86,第四锥齿轮86啮合有第一转动板87,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八空槽88,第一转动板87与第八空槽88转动配合,第一转动板87远离第四锥齿轮86一侧开设有第一螺旋槽89,第一螺旋槽89内滑动设置有第一夹爪90,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七滑动槽91,第一夹爪90与第七滑动槽91滑动配合,显示机构3处于第一夹爪90左侧,显示机构3包括第一测量柱92,第一测量柱92与第一夹爪90固定连接,第一测量柱92上端固定有第一导线93,夹持底座1内开设有第一导槽94,第一导线93与第一导槽94滑动配合,第一导线93远离第一测量柱92一端固定有第一密封块95,第一密封块95与第一导槽94滑动配合,第一密封块95一侧固定有第七弹簧96,第七弹簧96远离第一密封块95一端与第一导槽94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导槽94滑动设置有第二密封块97,第二密封块97一侧设有第一显数板98,第一显数板98与夹持底座1固定连接,显数板上设有刻度值,通过第二密封块97的位置改变来对应相应的刻度,更加清晰,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四孔槽99,第四孔槽99与第一导槽94相通,夹持底座1设有调节机构100。
45.如图20所示,调节机构100包括第二转件101,夹持底座1开设有第五孔槽102,第二转件101与第五孔槽102转动配合,第二转件101底端固定有第五锥齿轮103,第五锥齿轮103啮合有第六锥齿轮104,第六锥齿轮104远离第五锥齿轮103一端固定有第二传动杆105,第二传动杆105远离第六锥齿轮104一端固定有第七锥齿轮106,第七锥齿轮106啮合有第八锥齿轮107,第八锥齿轮107远离第七锥齿轮106一侧固定有第三传动杆108,第三传动杆108远
离第八锥齿轮107一端固定有第四齿轮109,第一滑动件39底端开设有齿槽110,第四齿轮109与齿槽110啮合,调节机构100的设置用于将驱动的力传递到执行机构35上,为执行机构35水平移动提供动力。
46.如图16所示,第一导槽94内第一密封块95与第二密封块97间充满液体,通过液体将第一密封块95位移传递到第二密封块97,使得第二密封块97同步运动。
47.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48.使用时,转动第一转件6,第一转件6带动底部第一锥齿轮8转动,第一锥齿轮8带动第二锥齿轮9与第三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9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带动显示轮11转动,显示具体长度数值,第三锥齿轮12带动第一转动轴13转动,第一转动轴13带动第一传动件15在第一滑槽14内滑动,第一传动件15运动带动测量板16在夹持底座1内滑动,确定测量所需长度。
49.在测量板16调节至所需位置后,如果加工所需是实心管件时,转动驱动柱84,驱动柱84带动第四锥齿轮86转动,第四锥齿轮86带动第一转动板87转动,第一转动板87转动带动第一夹爪90在第一螺旋槽89内滑动,随螺纹路径向中心靠拢,第一夹爪90运动时带动第一测量柱92运动,第一测量柱92运动带动第一导线93运动,第一导线93运动带动第一密封块95运动,第一密封块95运动第七弹簧96拉伸,同时带动第一导槽94内液体运动,第一导槽94内液体运动带动第二密封块97运动,第二密封块97运动路程显示在第一显数板98上,完成夹持。
50.当加工工件为空心管件时,转动第二转件101,第二转件101带动第五锥齿轮103运动,第五锥齿轮103运动带动第六锥齿轮104运动,第六锥齿带动第二传动杆105转动,第二传动杆105带动第七锥齿轮106转动,第七锥齿轮106带动第八锥齿轮107转动,第八锥齿轮107带动第三传动杆108转动,第三传动杆108带动第四齿轮109转动,第四齿轮109转动带动第一滑动件39运动,第一滑动件39通过处于第一支撑槽47内的第二驱动件45带动第一传动柱36运动,第一传动柱36运动带动第四驱动件75运动,第四驱动件75运动带动第一驱动杆77运动,第一驱动杆77运动通过第一球体83与第一板件80配合,将第一板件80一侧形成密闭空间,第一驱动杆77带动第二支撑柱17向外运动,第二支撑柱17运动带动支撑机构5整体向外运动,当第二支撑柱17运动至第五圆柱79与第一球体83触碰时,通过第五圆柱79将第一球体83向外顶开,密闭空间解除,第四驱动件75起支撑作用,继续运动,当第一传动柱36带动第一驱动件41运动至第四滑槽34时,第四弹簧42复位带动第一驱动件41向外运动,第一驱动件41运动带动第三驱动件50运动,第三驱动件50向上运动带动第一固定件55向第六空槽54内运动至第一圆柱远离第三滑槽65,此时第三驱动件50与第一固定件55依然接触,第一固定件55运动带动第一圆柱57运动同时第九弹簧56压缩,第一驱动件41运动同时带动第三支撑板111运动,第三支撑板111运动带动第四支撑板113运动,第四支撑板113运动带动第一连杆61绕第二圆柱60旋转,第一连杆61转动带动第一固定杆64向上滑动通过第三驱动件50上的第一滑动槽58使第一通孔66与第一圆柱57对齐,同时带动第二固定杆71向下运动插入固定槽74,第一驱动件41继续向上运动,第一连杆61受到阻力无法继续旋转,第四支撑板113向下运动第八弹簧114压缩,在第一驱动件41向外滑动时,第二驱动件45在第一支撑槽47内滑动,滑动至第一斜面角48时,第二驱动件45向内运动第三弹簧44压缩,第二驱动件45运动至第七滑槽49水平位置停止,第一传动柱36与第一滑动件39分离,在分离时第八
弹簧114复位,使第一连杆61保持原位,同时第三驱动件50远离使得第九弹簧56复位,第一固定件55带动第一圆柱57插入第一通孔66内,完成自身固定,第四齿轮109继续转动带动第一滑动件39继续运动,第一滑动件39运动带动第一驱动件41运动,第一弹簧32对第二支撑柱17产生与第一滑动件39相反的拉力同时第四驱动件75对其产生支撑力使其能保持原位,使得第一驱动件41能带动带动第二传动件33运动,第二传动件33运动带动第一传动板31运动,第一传动板31运动带动第一传动杆29运动,第一传动杆29运动带动支撑板18向外运动,支撑板18向外运动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柱26向外滑动,将支撑板18调节至所需位置完成内固定。
51.完成切割加工工件后反方向转动转动件返回至原位即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