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基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及管理方法

2022-11-09 22:32: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阴阳温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及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阴阳型日光温室是在传统日光温室大棚的北侧,借用(或共用)后墙,增加一个相同长度但采光面朝北的温室,两者共同形成阴阳型日光温室大棚。采光面向阳的温室称为阳室,采光面背阳的温室称为阴室。阴阳型日光温室,其阴室正好利用了传统日光温室大棚后墙及大棚前后间距位置,使日光温室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阴室一般种植食用菌等栽培物;阳室种植一般的大棚蔬菜等栽培物。
3.在白天,阳室的蔬菜等栽培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可被阴室中食用菌等栽培物所吸收,而阴室中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可被阳室中的蔬菜等栽培物吸收,故为了实现阳室与阴室之间的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互补,减少开棚的次数,在现有阴阳型日光温室中的后墙上一般开设有通孔,在通孔中设置风机实现阳室与阴室之间空气的流动,从而实现阳室的氧气与阴室的二氧化碳之间的互补,在墙体中设置通孔以及风机虽然实现了阳室与阴室之间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互补,但是由于阳室与阴室之间的空气流动,阳室中温度会与阴室保持一致,而阳室中蔬菜等栽培物生长所需的温度与阴室中食用菌等栽培物生长所需的温度又存在着不同,由于无法单独对阳室以及阴室的温度进行调节,故而不利于阳室以及阴室中栽培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基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其包括棚体,棚体内设有阳室以及阴室,棚体内设有阻隔座,阻隔座将棚体内分隔为独立的阳室以及独立的阴室;阻隔座内设有容腔,阻隔座与阳室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容腔相通的阳室出气口以及阳室进气口,阻隔座与阴室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容腔相通的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
6.阳室出气口与阴室出气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错位设置,阳室进气口与阴室进气口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错位设置;容腔的中设有可滑动的且用于对阳室出气口、阳室进气口、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进行密封的滑动座,滑动座中设有内腔,内腔中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2个第一隔板,所述的2个第一隔板将滑动座的内腔分隔为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腔,热量交换腔以及排气腔,热量交换腔与进气腔以及排气腔相通;滑动座外侧壁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与进气腔相通的进气通孔以及排气腔相通的排气通孔;排气腔中设有用于将进气腔中空气抽入排气腔中的抽气机构。
7.本发明中使得阳室以及阴室内的温度可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能够较佳的提升阳室以及阴室栽培物的生长效率。同时在夜间,也可向阳室以及阴室鼓入空气,并且还可对鼓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避免阳室以及阴室中的温度过低而对阳室以及阴室中的栽培
物生长造成干扰。
8.作为优选,容腔中设有位于滑动座下方的滑轨,滑动座上设有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容腔中设有用于驱动滑动座移动的液压油缸。
9.本发明中,通过滑轨、滑块以及液压油缸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实现滑动座的移动以及对于滑动座的驱动。
10.作为优选,热量交换腔中设有沿热量交换腔长度方向设置的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部分别伸出热量交换腔,换热管上设有导热片,导热片与热量交换腔之间形成空气流道,所述的2个第一隔板上均设有第一隔板通孔,2个第一隔板通孔分别设置于空气流道的两端。
11.本发明中,通过热量交换腔中换热管以及导热片的设置,避免了阳室与阴室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阳室以及阴室中的栽培物的生长造成较大干扰。
12.作为优选,抽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气腔中的第一气泵,第一气泵上设有与其相邻第一隔板上的第一隔板通孔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
13.本发明中,通过抽气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气泵将热量交换腔中的空气抽送至排气腔中,从而能够较佳的实现空气在进气腔、热量交换腔以及排气腔中的流动。
14.作为优选,容腔中设有位于阳室出气口、阳室进气口、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处的凸起部,凸起部抵靠于滑动座的外侧壁上;滑动座的两端部侧壁上设有位于凸起部外侧的密封圈,密封圈的端部抵靠于容腔的内壁上,密封圈用于阻止滑动座中空气进入容腔中。
15.本发明中,通过凸起部的设置,能够较佳的降低滑动座在滑动时与容腔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通过密封圈的设置,能够避免进气腔以及排气腔中的空气进入容腔中。
16.作为优选,容腔中还设有位于滑动座滑动方向两端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容腔分隔为用于放置滑动座的放置腔以及分别设置于放置腔两端的安装腔以及回流腔;阻隔座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安装腔相通的进风口以及与回流腔相通的出风口;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隔板通孔,安装腔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隔板通孔处的第一电磁阀,回流腔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隔板通孔处的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与换热管之间通过折叠管相连接,安装腔中设有用于对其中空气进行加热以及降温的温控机构;回流腔中设有第二气泵,第二气泵的一端与第二隔板通孔相连接,第二气泵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与出风口相连接,三通管的另一端位于回流腔中。
17.本发明中,通过第二隔板的设置,能够在容腔中形成安装腔以及回流腔,从而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鼓入阳室以及阴室中,从而能够在夜间对阳室以及阴室进行氧气的补充。
18.作为优选,安装腔与排气腔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安装腔与排气腔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腔与排气腔之间的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的一端与安装腔相连接,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与排气腔之间通过折叠管相连接;回流腔与进气腔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回流腔与进气腔的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回流腔与进气腔之间的第四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的一端与回流腔相连接,第四电磁阀的另一端与进气腔之间通过折叠管相连接。
19.本发明中,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能够与第一电磁阀以及第二电磁阀相配合实现外界空气在阳室以及阴室内的流动,从而实现对于阳室以及阴室内的
氧气补充。
20.作为优选,温控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腔中的盘管,盘管的一端与进风口相连接,盘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通孔相连接,盘管中设有用于对盘管中空气进行加热的电加热丝,盘管上设有散热片,散热片与安装腔之间共同形成自安装腔下端至安装腔上端的散热风道,阻隔座上设有位于安装腔下端的进风通孔,进风通孔处设有散热风扇,墙体上还还设有位于安装腔上端的排风通孔。
21.本发明中,通过温控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实现对于阳室以及阴室内温度的调节。
22.作为优选,阻隔座上还设有分别位于进风口处的第五电磁阀以及位于出风口处的第六电磁阀;2个第二隔板上均设有回流通孔,安装腔处的回流通孔处设有与盘管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安装腔的回流通孔处还设有第七电磁阀,回流腔的回流通孔处设有第八电磁阀。
23.本发明中,通过第七电磁阀、第八电磁阀以及过渡腔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加热空气的再次回流,从而较佳实现了热量再次回收利用,较佳的节约了资源。
2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的管理方法:
25.当阳室与阴室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补时,驱动滑动座打开阳室出气口、阳室进气口、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打开第一气泵,使得阳室以及阴室中的空气经由进气腔以及热量交换腔中的空气流道被混合后进入排气腔中,随后分别进入阳室以及阴室中。
26.当对阳室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使得阳室出气口、阳室进气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打开第五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气泵、第二气泵以及第六电磁阀,启动温控机构,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三通管以及第六电磁阀排出,阳室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空气流道以及排气腔再次进入阳室中。
27.当对阴室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使得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打开第五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一气泵以及第二气泵以及第六电磁阀,启动温控机构,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三通管以及第六电磁阀排出,阴室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空气流道以及排气腔再次进入阴室中。
28.当向阳室以及阴室中补充氧气时,打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以及第二气泵,驱动滑动座打开阳室出气口、阳室进气口、阴室出气口以及阴室进气口;使得外界空气依次经由盘管、换热管、回流腔、第三电磁阀以及进气腔进入阳室和阴室,阳室以及阴室中的空气经由排气腔、第三电磁阀、安装腔以及排风通孔排出。
29.本发明中,通过上述管理方法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对阳室以及阴室中的氧气浓度以及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较佳的提升对于阳室以及阴室中栽培物的栽培效率。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1中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的横剖视图。
32.图3为图1中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的纵剖视图。
33.图4为图1中阻隔座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图1中阻隔座的半剖视图。
35.图6为图3中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图3中滑动座的半剖视图。
37.图8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38.图9是实施例1中智能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40.实施例1
41.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其包括棚体110,棚体110内设有阳室210以及阴室220,棚体110内设有阻隔座120,阻隔座120将棚体110内分隔为独立的阳室210以及独立的阴室220;阻隔座120内设有容腔310,阻隔座120与阳室210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容腔310相通的阳室出气口410以及阳室进气口420,阻隔座120与阴室220相邻的侧壁上设有与容腔310相通的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
42.阳室出气口410与阴室出气口43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错位设置,阳室进气口420与阴室进气口44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错位设置;容腔310的中设有可滑动的且用于对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进行密封的滑动座320,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于滑动座320的驱动,在容腔310中设有位于滑动座320下方的滑轨450,滑动座320上设有与滑轨450相配合的滑块510,容腔310中设有用于驱动滑动座320移动的液压油缸3100。
43.滑动座320中设有内腔330,内腔330中沿其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2个第一隔板340,所述的2个第一隔板340将滑动座320的内腔330分隔为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进气腔350,热量交换腔360以及排气腔370,热量交换腔360中设有沿热量交换腔360长度方向设置的换热管3110,换热管3110的两端部分别伸出热量交换腔360,换热管3110上设有导热片3120,导热片3120与热量交换腔360之间形成空气流道3130,所述2个第一隔板340上均设有第一隔板通孔3140,2个第一隔板通孔3140分别设置于空气流道3130的两端。
44.热量交换腔360与进气腔350以及排气腔370相通;滑动座320外侧壁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有与进气腔350相通的进气通孔380以及排气腔370相通的排气通孔390;排气腔370中设有用于将进气腔350中空气抽入排气腔370中的抽气机构。抽气机构包括设置于排气腔370中的第一气泵3150,第一气泵3150上设有与其相邻第一隔板340上的第一隔板通孔314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管3160。本实施例中,容腔310中设有位于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处的凸起部460,凸起部460抵靠于滑动座320的外侧壁上;滑动座320的两端部侧壁上设有位于凸起部460外侧的密封圈520,密封圈520的端部抵靠于容腔310的内壁上,密封圈520用于阻止滑动座320中空气进入容腔310中。容腔310中还设有位于滑动座320滑动方向两端的第二隔板3170,第二隔板3170将容腔310分隔为用于放置滑动座320的放置腔3180以及分别设置于放置腔3180两端的安装腔3190以及回流腔
3200;阻隔座120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与安装腔3190相通的进风口3210以及与回流腔3200相通的出风口3220;第二隔板3170上设有第二隔板通孔470,安装腔3190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隔板通孔470处的第一电磁阀480,回流腔3200的侧壁上设有位于第二隔板通孔470处的第二电磁阀490,第一电磁阀480以及第二电磁阀490与换热管3110之间通过折叠管4100相连接,安装腔3190中设有用于对其中空气进行加热以及降温的温控机构;温控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腔3190中的盘管3250,盘管3250的一端与进风口3210相连接,盘管3250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通孔470相连接,盘管3250中设有用于对盘管3250中空气进行加热的电加热丝3260,盘管3250上设有散热片3270,散热片3270与安装腔3190之间共同形成自安装腔3190下端至安装腔3190上端的散热风道610,阻隔座120上设有位于安装腔3190下端的进风通孔130,进风通孔130处设有散热风扇620,墙体上还还设有位于安装腔3190上端的排风通孔140。回流腔3200中设有第二气泵3230,第二气泵3230的一端与第二隔板通孔470相连接,第二气泵3230的另一端连接有三通管3240,三通管3240的一端与出风口3220相连接,三通管3240的另一端位于回流腔3200中。
45.本实施例中,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之间的第三电磁阀4110,第三电磁阀4110的一端与安装腔3190相连接,第三电磁阀4110的另一端与排气腔370之间通过折叠管4100相连接;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的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之间的第四电磁阀4120,第四电磁阀4120的一端与回流腔3200相连接,第四电磁阀4120的另一端与进气腔350之间通过折叠管4100相连接。阻隔座120上还设有分别位于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以及位于出风口3220处的第六电磁阀4140;2个第二隔板3170上均设有回流通孔4150,安装腔3190处的回流通孔4150处设有与盘管325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4160,安装腔3190的回流通孔4150处还设有第七电磁阀4170,回流腔3200的回流通孔4150处设有第八电磁阀4180。
46.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在使用时,在阳室210中种植蔬菜等需要光照的栽培物,在阴室220中种植菌类等喜阴凉的栽培物。本实施例中,管理人员可驱动液压油缸3100,使得滑动座320上的进气通孔380移动至阳室出气口410与阴室出气口430之间,此时排气通孔390位于阳室进气口420与阴室进气口440之间,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通孔380、阳室出气口410、阴室出气口430、排气通孔390、阳室进气口42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的规格相同且截面均为长条状,通过移动滑动座320可使得阳室出气口410与阳室进气口420完全打开,此时阴室出气口430与阴室进气口440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也可驱动滑动座320将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同时打开,通过移动滑动座320的位置还可对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的打开面积进行调节,当阳室出气口410以及阳室进气口420打开面积减小时,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打开面积将随之增大,在使用时也可通过驱动滑动座320使得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处于完全打开的状态,此时阳室出气口410以及阳室进气口420处于完全关闭的状态。
47.在该系统运行时,在白天光照时,当阳室210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对供给阴室220菌类生长作用需要的氧气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同时打开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
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打开第一气泵3150(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中涉及的电磁阀、气泵、电加热丝3260以及散热风扇620在未提及时处于关闭状态),使得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空气分别经由阳室出气口41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进气通孔380被抽送至进气腔350中,进气腔350中的空气经由热量交换腔360中的空气流道3130被混合后进入排气腔370中,随后分别通过排气通孔390、阳室进气口42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进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从而实现阳室210与阴室230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补,使得管理人员无需打开棚体110补充氧气与二氧化碳,从而既避免了阳室210以及阴室220温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较佳减少了蔬菜的发病率和延后发病时间。
48.当需要对阳室210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从而使得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同时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打开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一气泵3150以及第二气泵323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启动温控机构对外界进入盘管中的空气降温或是升温,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3110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3230、三通管324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排出,阳室210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350、空气流道3130以及排气腔370再次进入阳室210中,在阳室210中的空气流经空气流道3130时,通过换热管3110上的导热片3120实现阳室210中空气与经过温控机构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于阳室210中温度的调节。
49.当需要对阴室220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从而使得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同时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打开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一气泵3150以及第二气泵323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启动温控机构对外界进入盘管中的空气降温或是升温,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3110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3230、三通管324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排出,阴室220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350、空气流道3130以及排气腔370再次进入阴室220中,在阴室220中的空气流经空气流道3130时,通过换热管3110上的导热片3120实现阴室220中空气与经过温控机构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实现对于阴室220中温度的调节。
50.在夜间时,由于阳室210内的蔬菜进行有氧呼吸,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均需通入氧气,打开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三电磁阀4110、第四电磁阀4120、第五电磁阀4130以及第二气泵3230,驱动滑动座320同时打开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使得外界空气依次经由盘管3250、换热管3110、回流腔3200以及第三电磁阀4110进入进气腔350中,空气进入进气腔350中后,经由进气通孔380、阳室出气口410以及阴室进气口430分别进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使得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空气经由阳室进气口420、阴室进气口440以及排气通孔390进入排气腔370中,空气进入排气腔370中后,再依次经由第三电磁阀4110、安装腔3190以及排风通孔140排出。在外界空气流经盘管3250中时,管理人员可启动温控机构对空气进行加温。
51.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座320与阻隔座120之间的配合,不仅能够实现阳室210与阴室220之间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补,还实现了对于阳室210以及阴室230温度的单独调节,在运行时,只需在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设置温度传感器并配合温控机构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的温度可维持在合适的范围内,
从而能够较佳的提升阳室210以及阴室220栽培物的生长效率。同时在夜间,也可向阳室210以及阴室220鼓入空气,并且还可对鼓入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避免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温度过低而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栽培物生长造成干扰。
52.其中,通过滑轨450、滑块510以及液压油缸3100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实现滑动座320的移动以及对于滑动座320的驱动。
53.其中,通过热量交换腔360中换热管3110以及导热片3120的设置,能够较佳的与空气流道3130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避免了直接将经由温控机构的空气鼓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从而避免了阳室210与阴室220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而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栽培物的生长造成较大干扰。
54.其中,通过抽气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气泵3150将热量交换腔360中的空气抽送至排气腔370中,从而能够较佳的实现空气在进气腔350、热量交换腔360以及排气腔370中的流动。
55.其中,通过凸起部460的设置,能够较佳的降低滑动座320在滑动时与容腔3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较佳提升该用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在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密封圈520的设置,能够避免进气腔350以及排气腔370中的空气进入容腔310中。
56.其中,通过第二隔板3170的设置,能够在容腔310中形成安装腔3190以及回流腔3200,从而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鼓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从而能够在夜间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进行氧气的补充;通过第二气泵3230的设置,能够将空气抽送至经由换热管3110并从出风口3220排出,通过三通管3240的设置,能够将空气排入回流腔3200中,从而将空气送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
57.其中,通过第一连接机构与第二连接机构的设置,能够与第一电磁阀480以及第二电磁阀490相配合实现外界空气在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的流动,从而实现对于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的氧气补充。
58.其中,通过温控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电加热丝3260对盘管3250中的空气进行加热,从而对于外界进入盘管3250中的空气进行升温;并且由于该用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一般设置于较为寒冷的北方地区,即使在中午时段,空气中的温度也通常低于棚内的温度,当需要对阳室210或是阴室220进行降温时直接将外界空气通入盘管3250,使得外界空气经由盘管3250进入换热管3110中,从而实现与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热量的交换。其中,通过散热风扇620、散热风道610以及排风通孔140的设置,能够在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进行降温时,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部分热量会传递至阻隔座120中,通过散热风扇620与散热风道610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将安装腔3190中热量排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对于阳室以及阴室220的降温效果;同时通过散热风扇620与散热风道610的设置,也能够在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进行加热时,定期启动散热风扇620将盘管3250中的热量排出,从而避免了盘管3250在常时间使用后由于温度过高而损坏。本实施例中,通过温控机构结构的设置,能够较佳的实现对于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温度的调节。
59.本实施例中,由于密封圈520的设置,不仅能够避免进气腔350以及排气腔370中的空气进入容腔310中,还能够与容腔310以及滑动座320形成一个密封的过渡腔3280。通过回流通孔415、第七电磁阀4170以及第八电磁阀4180的设置,能够对在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
内的温度进行升温时,打开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七电磁阀4170、第八电磁阀4180、第二气泵3230以及电加热丝3260;使得进入回流腔3200中的空气能够经由过渡腔3280以及第二连接管4160再次流至盘管3250中进行加热,相比于直接将加热后的空气排出的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七电磁阀4170以及第八电磁阀4180与过渡腔3280之间的配合,实现了加热空气的再次回流,从而较佳实现了热量再次回收利用,较佳的节约了资源,通过密封圈520与容腔310以及滑动座320形成一个密封的过渡腔3280,使得管理人员无需在阻隔座120上设置管道将回流腔3200与安装腔3190进行连接,从而既方便了对于该系统的安装,同时也避免了在阻隔座120设置管道造成有效种植面积减小。
60.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的第一连接机构,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安装腔3190与排气腔370之间的第三电磁阀4110,第三电磁阀4110的一端与安装腔3190相连接,第三电磁阀4110的另一端与排气腔370之间通过折叠管4100相连接;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的第二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于回流腔3200与进气腔350之间的第四电磁阀4120,第四电磁阀4120的一端与回流腔3200相连接,第四电磁阀4120的另一端与进气腔350之间通过折叠管4100相连接。阻隔座120上还设有分别位于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以及位于出风口3220处的第六电磁阀4140;两第二隔板3170上均设有回流通孔4150,安装腔3190处的回流通孔4150处设有与盘管325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管4160,安装腔3190的回流通孔4150处还设有第七电磁阀4170,回流腔3200的回流通孔4150处设有第八电磁阀4180。
61.本实施例中,棚体110上端设有遮阳网,遮阳网上远离棚体110的端面上还覆盖有保温棉被,通过保温棉被的设置,使得在夜间时,管理人员可将保温棉被覆盖于棚体110上,从而可较佳的减小棚体110中的热量的散发速度;通过遮阳网的设置,能够在白天时,收起棉被,通过遮阳网对太阳光进行遮挡,从而避免了光照强度过于强烈而导致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栽培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62.本实施例中的棚体110中还设有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空气湿度以及光照强度进行控制的智能控制机构,其包括检测模块、plc控制模块、调节模块以及供电模块,检测模块包括设置于阳室210中的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一光照强度传感器和设置于阴室220中的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空气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并将数据发送至plc控制模块,调节模块包括设置于阳室210中的第一加湿器以及第一照明灯具和设置于阴室220中的第二加湿器以及第二照明灯具,plc控制模块用于对检测模块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向调节模块输出调节指令;供电模块用于对检测模块、plc控制模块以及调节模块进行供电。
63.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智能控制机构的设置,能够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内的湿度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并且在阴雨天等光照强度不足的天气下,能够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的光照强度进行智能化的调节,从而较佳的提升了对于食用菌的栽培效果。
64.实施例2
65.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基于日光阴阳温室的食用菌智能栽培系统的管理方法:
66.当阳室210与阴室220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补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同时打开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打开第一气泵
3150,使得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空气分别经由阳室出气口41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进气通孔380被抽送至进气腔350中,进气腔350中的空气经由热量交换腔360中的空气流道3130被混合后进入排气腔370中,随后分别通过排气通孔390、阳室进气口42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进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从而实现阳室210与阴室230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互补。
67.当对阳室210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从而使得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打开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一气泵3150以及第二气泵323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启动温控机构,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3110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3230、三通管324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排出,阳室210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350、空气流道3130以及排气腔370再次进入阳室210中。
68.当需要对阴室220的温度进行单独调节时,驱动滑动座320移动,从而使得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打开进风口3210处的第五电磁阀4130、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一气泵3150以及第二气泵323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启动温控机构,空气经由温控机构够后进入换热管3110中并依次经由第二气泵3230、三通管3240以及第六电磁阀4140排出,阴室220中的空气依次经由进气腔350、空气流道3130以及排气腔370再次进入阴室220中。
69.当需向阳室以及阴室中补充氧气时,打开第一电磁阀480、第二电磁阀490、第三电磁阀4110、第四电磁阀4120、第五电磁阀4130以及第二气泵3230,驱动滑动座320同时打开阳室出气口410、阳室进气口420、阴室出气口430以及阴室进气口440;使得外界空气依次经由盘管3250、换热管3110、回流腔3200以及第三电磁阀4110进入进气腔350中,空气进入进气腔350中后,经由进气通孔380、阳室出气口410以及阴室进气口430分别进入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使得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空气经由阳室进气口420、阴室进气口440以及排气通孔390进入排气腔370中,空气进入排气腔370中后,再依次经由第三电磁阀4110、安装腔3190以及排风通孔140排出。
70.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管理方法,能够较佳的对阳室210以及阴室220中的氧气浓度以及温度进行调节,从而能够较佳的提升对于阳室210中蔬菜以及阴室220中食用菌的栽培效率。
71.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