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11-09 21:27: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冰箱门体的铰链结构大多为单轴形式,通过铰链轴与门体的轴套配合实现门体绕铰链轴旋转,此类铰链结构的门体在开门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会超出箱体的侧面。
3.对于嵌入式冰箱而言,一般是将冰箱放在橱柜内,要求在开门至90
°
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不能过多超出箱体的尺寸,使得冰箱的使用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的铰链结构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会超出或者过多超出箱体的侧面。
6.根据本技术的冰箱,其包括:
7.箱体,其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间;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8.铰链,其设于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所述铰链具有定位槽、导向槽;
9.门体,其具有在门体关闭时远离箱体的门前壁、靠近所述铰链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轴、于所述定位轴远离所述门前壁的一侧且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轴;
10.在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第一体侧壁所在平面为y轴,位于所述铰链板远离取放口一侧且与所述第一体侧壁相垂直的直线记为x轴;x轴与y轴相交于原点o;以所述门体关闭时由所述门前壁指向箱体的方向为y轴的正向,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为 x轴的正向,形成二维坐标系xoy;
11.所述定位槽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一轨迹线s,第一轨迹线s在坐标系xoy中对应的函数记为y=f(x);y=f(x)为连续函数;
12.其中,x∈[x1,x2]时,y=f2(x);
[0013]
x∈(x2,x3]时,y=f3(x);
[0014]
x3>x2>x1>0;f`3>f`2>0;
[0015]
所述门体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所述定位轴的中心轴由(x1,f1(x1))沿f2(x)向 (x2,f2(x2))运动,并在所述门体打开至g2时,所述定位轴的中心轴移动至(x2,f2(x2))。
[0016]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三角度g3的过程中,所述定位轴向远离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和门侧壁的方向移动;g3>g1。
[0017]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三角度g3的过程中,所述导向轴先向远离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和门侧壁的方向移动,再向远离所述门
体关闭时的门侧壁并靠近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的方向移动。
[0018]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第三角度g3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所述定位轴和所述导向轴均向远离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侧壁并靠近所述门体关闭时的门前壁的方向移动;g
max
>g3。
[0019]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关闭时,所述定位轴位于所述定位槽远离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所述导向轴位于所述定位轴靠近所述门侧壁并远离所述门前壁的一侧。
[0020]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导向槽远离所述取放口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
[0021]
所述导向槽呈曲线状;所述导向槽的中心轨迹线为外凸型的凸轮曲线;所述导向轴的半径小于所述所述导向槽的中心轨迹线的最小曲率半径。
[0022]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取放口的位移记为ξ1,ξ1>0;
[0023]
所述门体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取放口的位移记为ξ2,ξ2>0;其中,g2>g1,ξ2<ξ1。
[0024]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向内移动距离为δ1;
[0025]
所述在门体由g2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所述门体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向内移动距离为δ2;其中,g2>g1,δ1>δ2。
[0026]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锁定或解锁的第二配合部;
[0027]
所述冰箱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其中一个靠近另一个的一端设有翻转梁;所述储藏间的顶部设有导向槽;所述翻转梁顶端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0028]
所述门体关闭至g
b1
时,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弹性变形量最大;
[0029]
所述门体关闭至gs时,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开始接触;其中,g
b1
≥gs。
[0030]
在本技术冰箱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远离所述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门体靠近所述铰链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锁定或解锁的第二配合部;
[0031]
所述冰箱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其中一个靠近另一个的一端设有翻转梁;所述翻转梁内设有扭簧;
[0032]
所述门体关闭至g
b1
时,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弹性变形量最大;
[0033]
所述门体关闭至gf时,所述翻转梁翻转至扭簧临界点;其中,gf≥g
b1

[003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35]
本发明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具有定位槽和导向槽的铰链、门体;门体端部设有与定位槽相配合的定位轴、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轴;在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第一体侧壁为y轴,位于铰链板远离取放口一侧且与第一体侧壁相垂直的直线为x轴;x轴与 y轴相交于原点o,形成坐标系xoy;定位槽的中心轨迹线在坐标系xoy中对应的函数记为连续函数y=f(x);x∈[x1,x2]时,y=f2(x);x∈(x2,x3]时,y=f3(x);x3>x2>x1>0;f`3>f`2>0;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的过程中,定位轴的中心轴沿 f2(x)运动,并在门体打开至
g2时,移动至(x2,f2(x2));本发明冰箱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会超出或者过多超出箱体的侧面,并使门体在打开时运动顺畅。
附图说明
[003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
图1是本发明冰箱的立体图;
[0038]
图2是本发明冰箱的俯视图;
[0039]
图3是图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1]
图5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2]
图6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3]
图7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4]
图8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铰链处的视图;
[0045]
图9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第一轨迹线s在坐标系xoy中示意图;
[0046]
图10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定位轴相对定位槽、导向轴相对导向槽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0047]
图11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定位轴相对定位槽、导向轴相对导向槽的位置示意图;
[0048]
图12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定位轴相对定位槽、导向轴相对导向槽的位置示意图;
[0049]
图13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定位轴相对定位槽、导向轴相对导向槽的位置示意图;
[0050]
图14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门体打开至时定位轴相对定位槽、导向轴相对导向槽的位置示意图;
[0051]
图15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一中滚子沿凸型曲线的运动情况示意图;
[0052]
图16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轨迹块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7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位于门体端部的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8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轨迹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9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位于门体端部、安装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56]
图20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位于安装块位于门体内腔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7]
图21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位于安装块与门端盖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58]
图22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下端的结构示意图;
[0059]
图23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下端与锁定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60]
图24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下端、锁定块、及与门体下端相配合的铰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1]
图25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的锁定块与铰链的配合示意;
[0062]
图26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打开至g
b1
时锁定块与铰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3]
图27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打开至g
b0
时的锁定块与铰链相分离时的示意图;
[0064]
图28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二中门体打开至90
°
时锁定块与铰链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5]
图29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门体打开时翻转梁与箱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6]
图30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门体关闭至gs时,门体、导向块及导向槽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7]
图31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门体关闭至gf时,门体、导向块及导向槽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0068]
图32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g
b1
>gs时的锁钩与止挡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状态说明图;
[0069]
图33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g
b1
<gf时的锁钩与止挡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状态说明图;
[0070]
图34是本发明冰箱实施例三中g
b1
=gf时的锁钩与止挡部、导向块与导向槽的状态说明图。
[0071]
以上各图中:箱体10;橱柜100;门体30;门前壁31;门侧壁32;门后壁33;第一侧棱w;第二侧棱n;铰链板40;连接部401;延伸部402;止挡部403;勾挂间隙404;第一通孔406;第二通孔407;定位轴41;导向轴42;定位中心轴p;导向中心轴q;定位槽50;第一轨迹线s;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导向槽60;第二轨迹线k;起始导向点q0;第一导向点q1;第二导向点q2;第三导向点q3;第四导向点q4;第一凸起34;第二凸起35;间隙槽36;容纳槽37;门端盖38;第一穿孔381;第二穿孔382;轨迹块7;板体70;第一环板71;第二环板72;密封垫11;安装块90;固定板91;收容部39;锁钩82;根接部83;勾挂部84;翻转梁9;导向块13;轨迹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7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74]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7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76]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定义冰箱使用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
[0077]
实施例一
[0078]
参照图1,冰箱包括具有储藏室的箱体10、连接到箱体10以打开和关闭储藏室的门体 30,以及向储藏室供应冷空气的制冷装置。箱体10包括限定形成储藏室的内胆、连接到内胆的外侧以形成冰箱的外观的外壳、设置于在内胆与外壳之间以使储藏室绝热的隔热层。
[0079]
箱体10限定出多个储藏室。本实施例中,多个储藏室包括位于冷藏室及位于冷藏室下方的冷冻室;需要说明的是,冰箱的多个储藏室的设置不局限于以上示例说明。
[0080]
储藏室的前端形成有取放口,以放置食物至储藏室内或由储藏室内取出食物;箱体10 上设置可旋转的门体30以打开或关闭储藏室的取放口。具体的,门体30通过位于上部的铰链和位于下部的铰链可旋转地连接于箱体10上。
[0081]
箱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即箱体1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铰链设置于箱体10上并靠近第一体侧壁;门体30具有在门体30关闭时远离箱体10的门前壁 31、与门前壁31相对设置的门后壁33、靠近铰链且与门前壁31相连接的门侧壁32;例如铰链位于箱体10的右侧时,门体30的右侧面为门侧壁32;铰链位于箱体10的左侧时,门体 30的左侧面为门侧壁32。
[0082]
门体30的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相交形成第一侧棱w,门侧壁32与门后壁33相交形成第二侧壁n。门体30关闭时,第一侧棱w位于第二侧棱n远离箱体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均为平面时,两平面相交线为理论上的第一侧棱w;具体加工设置时,基于门前壁31与门侧壁32相交处为圆角过渡的设置,形成的是一个曲面;本技术中为了方便描述,以该曲面上的一条沿门体30长度方向延伸的与理论上的第一侧棱w相平行的直线代表第一侧棱w。另外,穿过门体30的质心且与门前壁31相平行的平面记为质心平面f;门体30打开过程中,质心平面f随着门体30运动。本实施例中,以门体30几何中心作为质心来确定质心平面f来进行描述。
[0083]
门体30的门后壁33上设有门封条;门体30关闭时,门封条与环绕取放口的箱体的前端面相贴合,以有效密封门体30与箱体10的连接处,从而确保门体30密封取放口,避免冷气外溢。
[0084]
参照图2至图3,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设有定位轴41、位于定位轴41远离门前壁31 一侧的导向轴42;铰链上具有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定位轴41适配于定位槽50,导向轴 42适配于导向槽60,在门体30旋转打开或者关闭的过程中,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运动,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运动。
[0085]
铰链包括与箱体10固定连接的铰链板40,铰链板40包括:连接到箱体10上的连接部401、从连接部401向前延伸并具有水平的板状的延伸部402。连接部401可以通过诸如螺钉、销和螺栓等紧固件紧固到箱体10的顶壁上。具体的,对于门体30上端的铰链来说,连接部 401连接在箱体10顶壁上。对于门体30下端的铰链来说,连接部401连接在箱体10的前端面。其中,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形成于延伸部402上。
[0086]
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连接在门体30靠近铰链的端部上以形成引导门体30移动的限定轴。具体的,设于门体30端部的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沿竖直方向延伸,以适配设置于铰链上的定位槽50或导向槽60。
[0087]
本实施例中,以位于门体30上下两端的铰链板40上均设有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门体30上下两端均设有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为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设置不受同时设置于门体30上下两端设置的限制,其根据需要设置以连接门体30与箱体10。
[0088]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将箱体10上靠近铰链板40的侧面所在的平面(第一体侧壁)定义为基准平面m0,冰箱收容于橱柜100中,基准平面m0靠近橱柜100的一侧为外侧,与之相对的靠近储藏室的一侧为内侧;门体30关闭时,门前壁31与橱柜100的前端面相平齐(包括两平面距离小于2mm的任一情况)。将冰箱放置在橱柜100中使用时,为了防止用户地面不平及橱柜100变形等因素,橱柜100在尺寸设置时,橱柜100与冰箱的侧面(第一体侧壁,即基准平面m0)的距离α,可设置的,α∈[3,5],单位:mm。为了保证冰箱的门体30正常打开,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其第一侧棱w不能超出箱体10侧面(基准平面m0) 太多,以避免第一侧棱w与橱柜100碰撞而导致门体30无法正常打开。
[0089]
为满足以上需求,门体30在旋转的过程中需要能向内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一侧棱w不会超出箱体10侧面(基准平面m0)太多。以铰链板40设在门体30右侧(在此例中,箱体 10的右侧壁为第一体侧壁,为基准平面m0)为例,内侧为左侧,即门体30需要能向左侧移动;以铰链板40设置在门体30左侧为例,内侧为右侧,即门体30需要能向右侧移动。
[009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定位槽50包括依次相连通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及第四槽段;其中,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及第四槽段依次远离第一体侧壁。
[0091]
定位槽50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一轨迹线s。对应于定位槽50包括四个槽段的结构设置,第一轨迹线s包括依次相接的第一轨迹段、第二轨迹段、第三轨迹段及第四轨迹段;其中,第一轨迹段为第一槽段的中心轨迹线,第二轨迹段为第二槽段的中心轨迹线,第三轨迹段为第三槽段的中心轨迹线,第四轨迹段为第四槽段的中心轨迹线。
[0092]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以基准平面m0为y轴,位于铰链板40的前侧且与基准平面m0相垂直的直线记为x轴(本实施例中,以门体30关闭时,经过第一侧棱w并与取放口相平行的平面为x轴,即以门体30关闭时的门前壁31 所在平面为x轴);x轴与y轴相垂直,并相交于原点o;以门体30关闭时经过第一侧棱w 并与取放口相平行的平面指向箱体10的方向为y轴的正向,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为x轴的正向,形成二维坐标系xoy。
[0093]
第一轨迹线s在坐标系xoy中对应的函数记为y=f(x);y=f(x)为分段函数,且该分段函数为连续函数;则有在每个分段点处其左极限与右极限相等;具体的,
[0094][0095]
其中,x4>x3>x2>x1>x0>0;f1(x1)=f2(x1),f2(x2)=f3(x2), f3(x3)=f4(x3);
[0096]
y=f1(x)为坐标系xoy中第一轨迹段的函数;
[0097]
y=f2(x)为坐标系xoy中第二轨迹段的函数;
[0098]
y=f3(x)为坐标系xoy中第三轨迹段的函数;
[0099]
y=f4(x)为坐标系xoy中第四轨迹段的函数。
[0100]
其中,第一轨迹段的斜率记为f`1,第二轨迹段的斜率记为f`2,第三轨迹段的斜率记为 f`3,第四轨迹段的斜率记为f`4,其中,f`3>f`1>f`2>0>f`4;f`3>|f`4|>f`1。其中,第一轨迹段靠近第一体侧壁的端点记为起始定位点p0;第一轨迹段与第二轨迹段的连接点记为第一定位点p1;第二轨迹段与第三轨迹段的连接点记为第二定位点p2,第三轨迹段与第四轨迹段的连接点记为第三定位点p3,第四轨迹段远离第三轨迹段的末端记为第四定位点 p4。对应的,在坐标系xoy中,p0坐标为(x0,f1(x0)),p1坐标为(x1,f1(x1)),p2坐标为(x2,f2(x2)),p3坐标为(x3,f3(x3)),p4坐标为(x4,f4(x4))。
[0101]
即第一轨迹线s上具有依次远离第一体侧壁的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第一轨迹段记为p0p1,第二轨迹段记为p1p2,第三轨迹段记为p2p3,第四轨迹段记为p3p4。即,由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第一轨迹线s先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延伸至第三定位点p3,再向远离取放口的方向延伸至第四定位点p4;即由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第一轨迹线s先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延伸,再向远离取放口的方向延伸。对应于各段函数斜率的关系,第一轨迹线s上沿x轴的正向每增加单位距离,第三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第一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第二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0>第四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且第三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第四轨迹段远离取放口的距离>第一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
[0102]
综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轨迹线s先快速地向取放口靠近延伸至第一定位点p1,再缓慢的向取放口靠近延伸至第二定位点p2,再快速地向取放口靠近延伸至第三定位点p3,尔后快速远离取放口延伸至第四定位点p4。
[0103]
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0为曲线槽;导向槽60由靠近取放口和第一体侧壁的一端向远离取放口和第一体侧壁的一端延伸。导向槽60的中心轨迹线记为第二轨迹线k。在xoy坐标系内,第二轨迹线k对应的函数记为y=g(x);本实施例中,随着x的增大,y=g(x) 为先增加后减小;另外,有g``(x)>0;即y=g(x)为凸函数。对应于第二轨迹线k,沿由第一体侧壁指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第二轨迹线k先向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延伸,再向远离取放口的一侧延伸;且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凸起;即导向槽60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凸起。
[0104]
本实施例中,导向轴42位于定位轴41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定位槽50 位于导向槽60远离取放口且靠近第一体侧壁的一侧,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内侧(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 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以限定第一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m0的距离,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
[0105]
由于定位槽50和定位轴41之间,以及导向槽60和导向轴42之间是相对运动关系,若门体30在打开的过程中,以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为静止参照物,则相当于定位轴41在定位槽50内移动,导向轴42在导向槽60内移动。本技术为了描述方便,采用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为静止参照物,而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相对参照物移动的方式进行说明。
[0106]
本实施例中,定位轴41的中心轴记为定位中心轴p,导向轴42的中心轴为导向中心轴 q;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内,线段pq记为轴心线段pq。如图5-图14所示,定位轴41沿定位槽50运动等同于定位中心轴p沿第一轨迹线s运动,导向轴42沿导向槽60运动等同
于导向中心轴q沿第二轨迹线k运动,以使得门体30能够在旋转的同时向内侧(靠近第二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100相互干涉。由于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固定于门体30上;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等同于在箱体10顶壁所在的平面内(或与箱体10顶壁相平行的平面内)两者的相对运动;即门体30相对箱体10的运动为二维平面内的相对运动。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轴心线段pq相对设于铰链上的轨迹槽的运动等同于门体30相对于铰链的运动,亦等同于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的运动。
[0107]
以下说明中,为方便阐述,选择在箱体10顶壁所在平面内,轴心线段pq相对设于铰链上的轨迹槽的运动表示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的运动。
[0108]
如图5所示,其中,起始定位点p0与取放口的距离记为d0,第三定位点p3与取放口之间的距离记为d3,第四定位点p4与取放口之间的距离记为d4。本实施例中,则有d1>d4> d3。
[0109]
第二轨迹线k包括靠近第一体侧壁的起始导向点q0和远离第一体侧壁的第四导向点q4;第四导向点q4位于起始导向点q0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第二轨迹线k由起始导向点q0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沿曲线延伸至第四导向点q4。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轨迹线k由起始导向点向点q0向第四导向点q4延伸过程中先靠近取放口再远离取放口。
[0110]
其中,起始导向点q0与取放口的距离记为z0,第四导向点q4与取放口之间的距离记为 z4。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z0<d4<d0<z4。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起始定位点p0位于起始定位点p0靠近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第四导向点q4位于第四定位点p4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以上设置使导向槽60有效限定导向轴42的移动,以驱动定位轴 41在定位槽50内运动,从而在门体30打开的过程中使门体30向内侧移动一定距离,并确保门体30旋转打开的稳定性。
[011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定位轴41的中心轴(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起始定位点p0,导向轴42的中心轴(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的起始导向点q0。即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定位轴41位于导向轴42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
[0112]
本实施例中,以冰箱打开的最大角度g
max
>90
°
为例进行说明。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门体30旋转打开至特定角度时,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的相对位置、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的相对位置具体如下:
[0113]
以下说明中,表示门体30的打开角度,门体30关闭状态时打开角度门体30 相对箱体10打开以敞开取放口时的打开角度为正数;
[0114]
如图5所示,时,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起始定位点p0,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的起始导向点q0。
[0115]
如图6及图11所示,时,门体30旋转打开至g1;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 s的第一定位点p1,第一定位点p1位于起始定位点p0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其中,第一定位点p1为第一轨迹段远离第一体侧壁的端点;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 的第一导向点q1,第一导向点q1位于起始导向点q0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侧。可设置的, g1∈[5
°
,9
°
]中的任一值。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点q1位于起始导向点q0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以上,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的过程中,定位轴41全程沿第一轨迹段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运动,导向轴42沿曲线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
口的方向移动。
[0116]
如图7及图12所示,时,门体30旋转打开至g2;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 s的第二定位点p2,第二定位点p2位于第一定位点p1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其中,第二定位点p2为第二轨迹段远离第一体侧壁的端点;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 的第二导向点q2,第二导向点q2位于第一导向点q1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可设置的,g2∈[40
°
,47
°
]中的任一值。以上,门体30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定位轴41全程沿第二轨迹段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运动,导向轴42沿曲线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轨迹线k与取放口最小距离的点位于第一导向点q1和第二导向点q2之间,故在门体30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导向轴42沿曲线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并先靠近取放口再远离取放口。
[0117]
如图8及图13所示,时,门体30旋转打开至g3;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 s的第三定位点p3,第三定位点p3位于第二定位点p2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其中,第三定位点p3为第三轨迹段远离第一体侧壁的端点;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 的第三导向点q3,第三导向点q3位于第二导向点q2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可设置的,g3∈[88
°
,92
°
]中的任一值。以上,门体30由g2打开至g3的过程中,定位轴41全程沿第三轨迹段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一侧运动,导向轴42沿曲线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移动。其中,门体打开至第三角度g3时,定位轴41的中心轴在坐标系xoy 中的坐标为(x3,f3(x3))。
[0118]
如图9及图14所示,时,门体30旋转打开至g
max
;定位中心轴p位于第一轨迹线s的第四定位点p4,第四定位点p4位于第三定位点p3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其中,第四定位点p4为第四轨迹段远离第一体侧壁的端点;导向中心轴q位于第二轨迹线k 的第四导向点q4,第四导向点q4位于第三导向点q3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可设置的,g
max
∈[1108
°
,125
°
]中的任一值。以上,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定位轴 41全程沿第四轨迹段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一侧运动,导向轴42沿曲线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移动。
[0119]
本实施例中,0
°
<g1<g2<g3<g
max
;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依次沿第一轨迹线s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分布。且起始定位点p0、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第三定位点p3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分布,第三定位点p3、第四定位点p4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分布。
[0120]
起始导向点q0、第一导向点q1、第二导向点q2、第三导向点q3、第四导向点q4依次沿第二轨迹线k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分布。起始导向点q0、第一导向点q1沿第二轨迹线k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分布,第二导向点q2、第三导向点q3、第四导向点q4沿第二轨迹线k向远离取放口的方向分布。以上本实施例中,g1、g2、g3、g
max
依次记为第一角度、第二角度、第三角度、最大角度。
[0121]
以上实施例中,在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始终移动,并单向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始终移动,并单向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即门体30打开的整个过程中,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均保持单向移动,而不发生换向,使门体30打开过程中的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受力方向始终保持一致,开关门的手感好,提高用户体验;另外,使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的寿命好。再者,门体30
打开的整个过程中,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全程保持运动,使门体30整个开启过程中,没有停止与再移动的加速度,使门体30的移动流畅性更好。
[0122]
结合以上门体30打开至特定角度时两个限位轴(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相对轨迹槽(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的位置可知,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的配合关系存在以下情况: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定位轴41沿定位槽50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定位轴41沿定位槽50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移动。以下,从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的配合关系角度对该两个阶段的相对移动情况进行说明:
[0123]
第一阶段,如图10及图13所示,门体30由关闭状态旋转打开至g3的过程。
[0124]
在该第一阶段,门体30由0
°
经过g1、g2打开至g3。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起始定位点p0沿第一轨迹线s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导向中心轴q由起始导向点q0沿第二轨迹线k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
[0125]
具体的,定位中心轴p由起始定位点p0沿第一轨迹线s依次经过第一定位点p1、第二定位点p2移动至第三定位点p3;导向中心轴q由起始导向点q0沿第二轨迹线k依次经过第一导向点q1、第二导向点q2移动至第三导向点q3。
[0126]
以上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以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为参照物,门体30由0
°
打开至 g3时,轴心线段pq由p0q0处逆时针旋转并向内依次移动至p1q1、p2q2、p3q3处;即轴心线段pq的运动趋势为p0q0→
p1q1→
p2q2→
p3q3。由于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设置于固定于箱体10上的铰链上,轴心线段pq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为参照物,门体30 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整个过程中,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保持逆时针旋转并向内移动。即本实施例的设置,实现了门体30打开的同时并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与橱柜100干涉。
[0127]
在以上第一阶段的打开过程中,根据定位轴41相对定位槽50运动轨迹的变化趋势,将第一阶段分为三个打开分段;具体的,第一阶段包括第一分段、第二分段和第三分段。具体各分段运动情况如下:
[0128]
第一分段,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起始定位点p0沿第一轨迹线s的第一轨迹段p0p1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
[0129]
第二分段,门体30由g1打开至g2;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第一定位点p1沿第一轨迹线s的第二轨迹段p1p2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
[0130]
第三分段,门体30由g2打开至g3;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第二定位点p2沿第一轨迹线s的第三轨迹段p2p3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并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
[0131]
以上,在xoy坐标系中,第一轨迹线s上沿x轴的正向每增加单位距离,第三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第一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第二轨迹段靠近取放口的距离>0。
[0132]
第二阶段,如10及图14所示,门体30由g3旋转打开至g
max
的过程。
[0133]
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在该过程中,定位中心轴p由第三定位点p3沿第一轨迹线s 的第四轨迹段p3p4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移动;导向中心轴q由第三导向点q3沿第二轨迹线k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移动。
[0134]
具体的,定位中心轴p由第三定位点p3沿第一轨迹线s的第四轨迹段p3p4移动至第四定位点p4;导向中心轴q由第三导向点q3沿第二轨迹线k移动至第四导向点q4。以上第二阶
段的打开过程中,以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时,轴心线段pq由p3q3处逆时针旋转并向内移动至p4q4处;即轴心线段pq的运动趋势为p3q3→
p4q4。由于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设置于固定于箱体10上的铰链上,轴心线段pq代表门体30的移动;则得出:以箱体10为参照物,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的整个过程中,门体30相对于箱体10保持逆时针旋转并向内移动。即本实施例的设置实现了门体30打开的同时并向内移动一定距离,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与橱柜100干涉。
[0135]
综上,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绕一动态变化的点旋转从而使门体30向内移动;另外,以箱体10为静止参照物,门体30始终具有向内移动的趋势,以对门体30单纯旋转所带来的第一侧棱w的向外位移进行补偿,有效避免门体30打开时与橱柜 100相互干涉。
[0136]
本实施例中,门体30关闭时定位轴41的中心轴所在位置记为第一初始位置,导向轴42 的中心轴所在位置记为第二初始位置;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第一初始位置始终向内运动。即,以门体30关闭时的定位轴41为静止参照物,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相对于门体30关闭时的定位轴41(或导向轴42) 的中心轴始终向内运动。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定位轴41与其在门体30 关闭时所在的第一初始位置的距离逐渐增大。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定位轴41相对箱体10始终保持向一个方向运动。
[0137]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打开过程中,定位轴41向靠近取放口的方向移动的位移为正数,定位轴41向远离取放口移动的位移为负数。
[0138]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靠近取放口的位移(沿y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记为ξ1;其中,ξ1>0。
[0139]
门体30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靠近取放口的位移(沿y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记为ξ2;其中,ξ2>0。
[0140]
门体30由g2打开至g3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靠近取放口的位移(沿y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记为ξ3;其中,ξ3>0。
[0141]
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远离取放口的位移(沿y轴方向所产生的位移)记为ξ4,其中,ξ4<0。
[0142]
其中,ξ3<|ξ4|<ξ2<ξ1。其中,即,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3的过程中,定位轴41 相对定位槽40分三个阶段以不同的速率向取放口靠近,且有0<ξ3<ξ2<ξ1。门体30由g3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向远离取放口一侧的快速移动,且有ξ3<|ξ4|<ξ2。
[0143]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门体30的下端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与解锁。具体的,第一配合部为设置于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止挡部,第二配合部为设置于门体30上的勾挂部。
[0144]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1的过程中,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逐渐相分离;在此过程中,门体30向靠近取放口的一侧快速移动,以减少第一配合部对第二配合部的作用,减小第二配合部的变形量,以减小第一配合部与止第二配合部分离的阻力,从而加快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分离。
[0145]
在门体30由g1打开至g2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靠近取
放口的位移减小(ξ2<ξ1);有效避免该过程中由于门侧壁33向靠近取放口的一侧旋转而导致的门侧壁33与箱体10之间产生干涉,确保门体30旋转打开的有效性。
[0146]
在门体30由g2打开至g3(g3=90
°
)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相对箱体10靠近取放口的位移减小(ξ3<ξ2);该过程中,第二侧棱n向远离取放口的一侧旋转,且第一侧棱w位于第二侧棱n远离取放口的一侧。该阶段门体30保持向靠近取放口的一侧移动一定距离,一方面避免门体30脱离箱体10太多而增加门体30打开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门体30太过靠近取放口而使门体30最终打开的最大角度g
max
的大小受橱柜100限制。
[0147]
在门体30由g3(g3=90
°
)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向远离取放口一侧的快速移动(ξ3<|ξ4|),以增大门体30与箱体1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橱柜100对门体30打开角度的限制,有效增大门体30的最大打开角度,方便用户取物。
[0148]
门体30安装于橱柜100内时,门体30由90
°
向最大角度g
max
继续打开的过程中,假定门体30仅以固定的主铰链轴41的中心轴为旋转轴作单纯的旋转运动,受橱柜100的限制作用,门体30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记为g`
max

[0149]
本实施例中,由于门体30打开至90
°
时,门侧壁32与取放口所在平面平行(近似平行,两平面夹角小于3
°
),门前壁31与基准平面m0平行(近似平行,两平面夹角小于3
°
)。门体30由90
°
向最大角度g
max
继续打开的过程中,主铰链轴41向远离第一体侧壁和取放口的方向运动,即门体30具有向内向前运动的趋势,即门体30向远离橱柜100和箱体10的方向运动;当冰箱安装于橱柜100内时,由于橱柜100的限制,门体30可以打开的最大角度记为 g
max
,本实施例中的设置使门体30由90
°
向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向内向前运动,以减少橱柜100对门体39的限制作用,以使门体30所能打开的最大角度g
max
更大;即有g
max
>g`
max

[0150]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2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向内(x轴)移动距离为δ1。
[0151]
在门体30由g2打开至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每旋转打开单位角度向内(x轴)移动距离为δ2。其中,δ1>δ2。以上设置,门体30打开的初始阶段内每打开单角度门体30向内移动的距离大,其能够在门体30打开前期进行快速的足量的位移补偿量,以有效补偿门体 30打开前期第一侧棱w因旋转而导致的向外横向位移,从而将第一侧棱w超出基准平面 m0的距离限制在避免第一侧棱w与橱柜100相干涉的范围内。另外,门体30打开前期定位轴41快速向远离第一体侧壁的方向移动,使门封条与箱体10的前端面快速分离,有效减少对门封条的挤压。
[0152]
作为另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2∈[40
°
,47
°
]的任一值。
[0153]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位于门体30上下两端的铰链板40上均设有定位槽50 和导向槽60、门体30上下两端均设有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的设置。该设置适用于门体30 上端或下端任一端。
[0154]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上下两端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另一端上设置有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对应的,与门体30上的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相配合的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形成于与该门体30端部相邻近的铰链上;而与门体30上的定位轴 41和导向轴42相配合的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形成于与该门体30端部相邻近的铰链上。
[0155]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门体30上下两端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另一端上设置有定位轴41和导向槽60;对应的,与门体30上的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相配
合的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形成于与该门体30端部相邻近的铰链上;而与门体30上的定位轴41和导向槽60相配合的定位槽50和导向轴42形成于与该门体30端部相邻近的铰链上。
[0156]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9所示,对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质心平面f全程位于主铰链轴41和辅铰链轴42之间。即,门体30在打开的全部行程(0
°
~g
max
)中,质心平面f始终位于主铰链轴41与辅铰链轴42之间,门体30 受力更好,门体30打开更稳定。
[0157]
其中,轴心线段pq的中点记为轴心中点e;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距离记为偏移距离i;其中,轴心中点e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时,偏移距离i为正数;对应的,轴心中点e位于质心平面f靠近门前壁31的一侧时,偏移距离i为负数;轴心中点e 位于质心平面f上时,偏移距离i为0;
[0158]
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最大角度g
max
的过程中,门体30打开至不同角度时,任意两个打开角度时的偏移距离i的差值的绝对值记为偏移差δi,偏移距离i保持不变时,偏移差δi全部为0;偏移距离i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时,偏移差δi不全为0,可设置的,偏移差δi∈[0,3],单位:mm;即偏移距离i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时,偏移差δi的最大值不大于3mm。即,门体打开到角度gi和gj时,δi=|i
gi-i
gj
|∈[0,3],单位:mm;其中,gi≠gj; gi∈[0,g
max
]的任一值,gj∈[0,g
max
]的任一值。
[0159]
具体的,图5-图9所示,门体30关闭状态下,位移夹角记为i0;门体30打开至g0、 g1、g2、g3、g
max
,位移夹角依次记为i0、i1、i2、i3、i4;其中,δi=|i
m-in|∈[0,4],单位: mm;其中,m≠n,且m、n均为整数;m∈[0,4],n∈[0,4]。可设置的,本实施例中,δi∈[0, 0.2],单位:mm。
[0160]
本实施例中,i1、i2、i3、i4、i5均属于0.4mm~0.6mm中的任一值,任意两个偏移距离的差值不大于0.2mm。即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i近似为0;即质心平面f始终近似穿过轴心中心e。
[0161]
本实施例中,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i保持相对恒定;即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i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门体30旋转由关闭状态打开最大角度g
max
过程中,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i的最大变化量小于3mm。
[0162]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过程中,随着打开角度的增加,门体30的力矩增加,门体30 的稳定性变差,容易产生晃动;本实施例中,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g
max
(不小于90
°
) 的全过程中,轴心中点e与质心平面f的偏移距离i保持相对恒定(最大变化量小于3mm),即门体30打开全程,质心平面f均在轴心线段pq的中点附近,有效增强门体30打开全过程的稳定性。
[0163]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槽60设置为规则曲线槽。参见图3、图5-图15,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轨迹线k为光滑曲线。对应的,导向槽60的曲线槽壁亦为光滑曲线状。
[0164]
以上设置,使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光滑流畅移动,从而确保门体30打开更为顺畅。本实施例的设置铰链轴相对轨迹槽运动的流畅性好,延长铰链轴使用寿命。且门体30打开过程中,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全程运动连续不间断。
[0165]
本实施例中导向轴42相对导向槽60的运动实际为滚子相对凸轮的运动。对于滚子
从动件的凸轮机构,滚子半径的大小常常影响到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形状,因此必须合理选择滚子的半径。
[0166]
其中,ρ:理论廓线半径;ρ

:实际廓线半径;ρ
min
: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即最尖锐部分的曲率半径);r
t
:滚子半径。
[0167]
如图15中a)所示,当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为内凹曲线时,ρ

=ρ r
t
,故r
t
的大小不受ρ的限制,此时无论滚子半径大小,凸轮工作轮廓总是光滑曲线。
[0168]
当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为外凸曲线时,则ρ=ρ
′‑rt

[0169]
(1)如图15中b)所示,当ρ
min
>r
t
,ρ

>0,这时实际轮廓曲线为一平滑曲线;
[0170]
(2)如图15中c)所示,当ρ
min
=r
t
时,ρ

=0,在凸轮实际轮廓曲线上产生尖点,这种尖点极易磨损,容易改变凸轮的运动规律,不能使用;
[0171]
(3)如图15中d)所示,当ρ
min
<r
t
时,ρ

<0,则实际轮廓曲线发生交叉现象,交叉点以上部分的实际轮廓曲线加工时将被切去,从而导致这一部分运动规律不能实现。
[0172]
因此,为了使凸轮轮廓在任意位置既不变尖也不相交,滚子半径r
t
必须小于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ρ
min
,一般选取r
t
≤0.8ρ
min
。若此要求无法满足则加大凸轮基圆半径,重新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0173]
据此,本实施例中,第二轨迹线k对应于导向槽60的凸轮理论轮廓曲线,本实施例中,凸轮理论轮廓曲线为外凸曲线(导向槽向远离门前壁的方向凸出);导向槽60的靠近门前壁 31的曲线槽壁为实际轮廓曲线;导向轴42的半径亦满足r
t
的大小满足(1)的设置(ρ
min
>r
t
),以确保导向槽60的靠近门前壁31的曲线槽壁为平滑曲线,一方面使定位轴41运动流畅,另一方面减少导向槽60的磨损。即导向槽60本质上设置为凸轮,有效避免了凹型结构所导致的容易磨损的缺陷。综上,本实施例中,第二轨迹线k均设置为外凸型的凸轮曲线。
[0174]
实施例二
[0175]
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原理相同;本实施例二对定位槽50、导向槽60在铰链上的设置进行了限定。
[0176]
具体的,参照图16至图28,铰链上固定有轨迹块7,轨迹块7单独成型,并安装在延伸部402上,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形成于轨迹块7上。
[0177]
具体参照图16至图18,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与门体30上端相对应的铰链板40上的轨迹块7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定位槽50包括槽底、环绕槽底边沿的周向槽壁;周向槽壁围设出与槽底相对设置的槽口。导向槽60的结构与定位槽50的结构相同,其亦具有槽底、周向槽壁及槽口;导向槽60与定位槽50两者的区别在于槽的形状与位置有所不同。轨迹块7包括板体70,定位槽50和导向槽60设置于板体70上。
[0178]
铰链板40上设有第一通孔406和第二通孔407。其中,第一通孔406的形状与定位槽 50的槽口形状相一致,第二通孔407的形状与导向槽60的槽口形状相一致;轨迹块7安装于铰链板40远离门体30的一侧。具体的,轨迹块7的板体70与延伸部402相配合,并通过第一固定件与延伸部402固定;定位槽50的槽口与第一通孔406相对应,导向槽60的槽口与第二通孔407相对应。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设置为螺钉等。
[0179]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定位槽50包括位于板体70远离定位槽50的槽底一侧的第一环板71,第一环板71限定出定位槽50的槽口;导向槽60包括位于板体70远离导向槽60 的槽底一侧的第二环板72,第二环板72限定出导向槽60的槽口。其中,第一环板71安装于第一
通孔406内,第二环板72安装于第二通孔407内,板体70与铰链板402相配合;以上设置能够精准定位,方便快速装配。
[0180]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板体70与铰链板40之间设有密封垫11,密封垫11用于密封轨迹块7与铰链板40的连接处,有效避免在轨迹块7与铰链板40相配合的连接缝隙处藏灰。其中,第一环板71与第二环板72均穿过密封垫11,以有效固定密封垫11。
[0181]
以上,本实施例中,定位槽50与导向槽60的槽口均朝下,其能够防止灰尘落入槽内,有效确保定位槽50与导向槽60的清洁度,避免因槽内藏灰而影响其内与之相配合的限位轴的运动,从而有效确保门体30打开的长期流畅性。
[0182]
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上安装有安装块90;安装块90一体成型,并安装于门体30与铰链板40相对应的端部,定位轴41与导向轴42形成于安装块90上。
[0183]
具体的,参照图19-图21,本实施例中,以设置于门体30上端的安装块90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安装块90包括固定板91、形成于固定板91上的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本实施例中,安装块90一体成型;即固定板91、定位轴41和导向轴42一体成型。
[0184]
门体30包括靠近铰链的门端盖38;门端盖38远离铰链的一侧形成有容纳槽37,门端盖38上靠近铰链的位置形成有与容纳槽相连通的第一穿孔381和第二穿孔382。安装块90 安装于门端盖38远离铰链的一侧,固定板91收容于容纳槽37内。即安装块90安装于门体 30的内腔中。具体的,安装块90的固定板91与门端盖38上容纳槽靠近铰链的槽壁相配合,定位轴41穿过第一穿孔381与定位槽50相配合,导向轴42穿过第二穿孔382与导向槽60 相配合。
[0185]
制备门体30时,先将安装块90的定位轴41穿过第一穿孔381,导向轴42穿过第二穿孔382,固定板91安装于容纳槽37内;门体30发泡时,发泡颗粒填充门体30的内腔,并有效固定安装块90。以上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块90与门体30的装配方式,使安装块90隐藏设置于门体30内部,增加门体30的美观度;并减少门体30上端与安装块90的配合缝隙数量,减少灰尘藏于缝隙中,有效保持安装块90的长期清洁度。
[0186]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铰链远离第一体侧壁的一端设有第一配合部,门体30的下端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一配合部相配合以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与解锁。
[0187]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第二配合部设置于位于门体30下端的锁定块上。如图22-图 28所示,以设置于门体30下端的锁定块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锁定块上的第二配合部设置为锁定结构,具体地,第二配合部包括锁钩82。锁钩82向远离门侧壁32的一侧延伸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形成,锁钩82的开口朝向门侧壁32,且锁钩82的自由端位于其靠近门后壁33的一侧。
[0188]
具体的,位于门体30的下端的门端盖38上设有位于第一穿孔381和第二穿孔382远离门侧壁32一侧的收容部39,锁定块插入在收容部39内,然后通过螺钉等与门体30紧固连接。
[0189]
具体的,锁钩82包括根接部83和勾挂部84。根接部83与形成于门端盖38靠近铰链一侧并与位于第一穿孔381和第二穿孔382远离门侧壁32一侧的收容部39连接,勾挂部84与根接部83连接并向靠近门后壁33和门侧壁32的一侧弯折。螺钉穿设根接部83与门体30连接,以加强根接部83处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以使得锁钩82在脱离止挡部403时仅勾挂部 84发生形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锁定块安装于门端盖38靠近铰链的一侧,即锁定块
固定安装于门体30外侧。
[0190]
设于铰链板40的远离第一体侧壁一侧的第一配合部设为止挡部403,止挡部403与铰链的连接部401共同限定出勾挂间隙404;即勾挂间隙404位于止挡部403靠近箱体的一侧。当门体30处于关闭状态时,锁钩82的自由端收容于勾挂间隙404内,止挡部403位于锁钩 82内,门体30上的锁钩82勾住铰链板40上的止挡部403,从而锁紧门体30,避免门体30 关闭不严而影响冰箱的冷藏冷冻效果;当打开门体30时锁钩82受力发生形变而克服止挡部 403的阻挡,从而脱离止挡部403。
[0191]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勾挂部84和止挡部403的自由端均呈圆弧状,这样有利于勾挂部84沿圆弧更为顺畅地勾住止挡部403或者脱离止挡部403。
[0192]
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随着门体30的旋转关闭,勾挂部84的自由端逐渐靠近止挡部403,待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抵接时,门体10继续关闭,在止挡部403的作用下,勾挂部84变形,止挡部403进入勾挂部84内,勾挂部84的自由端进入勾挂间隙404内;锁钩82与铰链板40锁定,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
[0193]
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时,其过程与门体关闭的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以上门体 30由打开状态关闭至设定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为7
°
)时,勾挂部84释放弹性能,门体 30在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的作用下自动闭关。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在门体30由关闭状态打开至设定的解锁角度(本实施例中设置为5
°
至8
°
)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分离。在具有实施例一轨迹特征的设置下设置,在门体30打开初期,以旋转运动为主,便于锁钩82与止挡部403快速分离,方便门体30的快速打开。
[0194]
在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上可设有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共同限定出有间隙槽36;第一凸起34大致位于第二凸起35靠近门前壁31和门侧壁32 的一侧。根接部83处形成有插接板,插接板插接在间隙槽36内,这样,通过第一凸起34和第二凸起35的限位可以避免根接部83在沿由门前壁31至门后壁33的方向发生形变。
[0195]
具体的,插接板设置为弧形板;第二凸起35为弧形板,第一凸起34靠近第二凸起35 的边沿与第二凸起35的形状相一致,第一凸起34与第二凸起35共同限定出弧形的间隙槽 36;弧形板状的插接板与弧形的间隙槽36相配合。以上弧形的设置,增大了间隙槽36对根接部83的限定面积,增加锁定块与门体30的连接强度,并有效限定根接部83的形变。
[0196]
另外,锁定块可使用pom材质,pom具有耐摩擦性强的特性,可以提高使用寿命。
[0197]
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门体30和铰链板40之间设有用于限制门体30打开到最大角度的限位结构,避免大力开门到一定角度时损坏轨迹块7。
[0198]
具体地,门体30的下端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位于设于门体30下端的锁定块的前端;铰链板40远离箱体10一端且靠近第一体侧壁位置形成有限位面。当门体30旋转到允许的最大位置(门体打开角度g
max
)时限位部与铰链板40的限位面相抵,从而止挡门体30继续旋转。即,定位中心轴p移动至第四定位点p4,导向中心轴q移动至第四导向点q4时,门体30下端的限位部与铰链板40的限位面相抵接,以在门体30打开至最大角度时,避免导向轴42与导向槽60靠近门侧壁32的端部相作用而产生磨损。
[0199]
本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嵌装部、限位条。限位部可以是钣金件。
[0200]
嵌装部呈板状,安装在门体30下端的容纳槽37内,锁定块的根接部83从下端将嵌装部夹持在门体30上,从而实现限位部在门体30上的固定。
[0201]
限位条呈凸条状,由嵌装部靠近门前壁31的边沿向下延伸出门体30的下表面形成,从而在门体30带动限位部旋转到最大角度时,限位条会被铰链板40的限位面阻挡,进而迫使门体30停止打开。
[0202]
限位部通过锁定块被夹持在门体30上,省略了限位部与门体30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化了产品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203]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部也可以是设置在门体30的上端,此处不再赘述。
[0204]
实施例三
[0205]
本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冰箱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门体30,两个相对设置的门体30 共同配合以打开或关闭取放口。其中,两个门体30关闭时,其中一个门体30靠近另一个门体30一侧的内衬面上设有翻转梁9。冰箱的储藏室的顶壁上设有轨迹槽14,翻转梁9可与轨迹槽14滑动配合以实现翻转梁9相对门体30不同角度的切换。在两个门体30关闭时,翻转梁9封闭两个门体30及箱体10之间的空隙,以有效防止冷气外溢。
[0206]
具体的,翻转梁9包括门转梁后盖,门转梁后盖通过第一门铰链、第二门铰链连接于门体30上,且门转梁后盖与两个门铰链之间分别采用扭簧弹性连接;其中,第一门铰链位于第二门铰链的上方。其中,在门转梁后盖的顶部固设有导向块13,导向块13作为翻转梁9的转动部件与轨迹槽14相配合以实现翻转梁9相对门体30不同角度的切换。
[0207]
门铰链和门转梁后盖上均有穿扭簧力臂的通孔,利用扭簧将上下门铰链与门转梁后盖连接。具体连接为,第一门铰链与门转梁后盖通过第一扭簧连接,第二门铰链与门转梁后盖通过第二扭簧连接。翻转梁9绕门铰链作旋转运动时,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储存弹性能或释放弹性能,以使门转梁后盖稳定转动并及时复位。
[0208]
在门体30打开的状态下,翻转梁9由于扭簧扭力(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的作用,紧紧贴附于门铰链固定于门体30内衬的一侧。
[0209]
在本发明设置铰链上设置定位轴41、导向轴42,门体30端部设置与定位轴41配合的定位槽50、与导向轴配合的导向槽60;门体30关闭过程中,两个铰链轴在对应轨迹槽内运动,门体30相对铰链在横向上向外运动一定距离;使得促使门体30上翻转梁9翻转的作用力会随着门体30一边关闭一边向外移动而被抵消一部分,导致旋转梁顶部的导向块13进入箱体上的轨迹槽后不能有效完成翻转而被卡住,从而造成具有旋转梁的门体30不能关闭到位,导致冰箱低温储物失效。
[0210]
如图30-图31所示,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先对门体30施加关门力fw,在外力 (关门力fw)作用下,门体30逐渐闭合,门体30关闭达到gs时,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相接触;门体30关闭达到一定角度gs后,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进入轨迹槽14内,继续关门过程中,由于导向块13受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作用开始翻转,扭簧在径向上压缩,当翻转梁9翻转过g`f,达到扭簧临界值。之后扭簧开始伸展,与轨迹槽 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使翻转梁9快速翻转到位,直至门体30关闭,此时扭簧扭力被释放,重新达到松弛状态。门体30关闭后,翻转梁9与门体30上设置的封条接触,有效防止冷气由两对开门式的对缝之间外溢。以上,对应于翻转梁9翻转至g`f,门体30关闭角度达到gf;其中,gs>gf。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f=45
°
,即当翻转梁9翻转过45
°
时,达到扭簧临界值。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s设置为6
°
~12
°
其中任一值,gf设置为3
°
~5
°
其中任一值;门体30关闭达到gf后,翻转梁9自动翻转。以上在翻转梁9翻转达到g`f后的阶段,扭簧伸展释放扭力,该阶段中扭
簧所释放的扭力记为翻转力fn,翻转梁9在翻转力fn作用下翻转到位。
[021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翻转梁9翻转过程中,关门力fw持续至门体30关闭至gf后,即在门体30旋转关闭至扭簧临界点后,撤去关门力fw,翻转梁9即可自动完成翻转。
[0212]
综上可知,在门体30由gs关闭至gf的过程中,扭簧压缩,在关门力fw及轨迹槽14 槽壁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勾挂部84发生弹性变形;而在门体30关闭至gf后的关闭阶段,翻转梁9在扭簧所产生的翻转力fn和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完成翻转。
[0213]
结合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九中的锁定结构的设置,结合图25-图27所示,门体30由打开状态关闭时,先对门体30施加关门力fw,在关门力fw作用下,门体30逐渐闭合;随着门体30的旋转关闭,勾挂部84的自由端逐渐靠近止挡部403;当门体30关闭至g
b0
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抵接;然后在关门力fw作用下,门体10继续关闭,止挡部403与勾挂部84相互作用,勾挂部84发生弹性变形,在关门力fw、止挡部403作用力的共同作用,动勾挂部82逐渐进入勾挂间隙404(即,止挡部403进入勾挂部84内);当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84的弹性变形量达到门体30关闭过程中的最大变形量。当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勾挂部82前期变形所储存的弹性能释放,与止挡部403作用力共同作用,勾挂部82向松弛状态恢复,并带动勾挂部82进一步地进入勾挂间隙404内,使门体30快速自动关闭到位,直至门体30关闭,锁钩82与铰链板40锁定,实现门体30与箱体10的锁定;以上, g
b0
>g
b1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b0
设置为15
°
~20
°
其中任一值,g
b1
设置为3
°
~8
°
其中任一值;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门体30自动关闭。以上在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的阶段,勾挂部82释放弹性能,该阶段中勾挂部82所释放的作用力记为锁定力fs,锁定力fs促使门体30关闭到位。
[0214]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门体30关闭过程中,关门力fw持续至门体30关闭至g
b1
后,即在门体30旋转关闭至勾挂部82弹性变形量最大后,撤去关门力fw,门体30即可自动完成翻转。而在门体30在关闭至g
b1
后撤去关门力fw,门体30具有惯性力fg,以使门体30保持原有关闭的运动趋势。
[0215]
综上可知,门体30由g
b0
关闭至g
b1
的过程中,在关门力fw及止挡部403的共同作用下,勾挂部84发生弹性变形;当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84发生弹性变形量达到门体30关闭过程中的最大变形量;在门体30由g
b1
至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勾挂部82的弹性力释放,在锁定力fs、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403的作用力、惯性力fg的共同作用下,门体 30快速关闭。
[0216]
以上对门体30上单独设置旋转梁或单独设置勾挂部82的关门过程进行了说明;以上对门体30上同时设置旋转梁和勾挂部82的关门设置进行说明。
[0217]
如图32所示,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b1
>gs,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84 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值时(弹性能最大时),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尚未接触;
[0218]
本实施例中,关门力fw由开始关闭持续至g
b1
;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后,撤去关门力 fw,用户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完成门体30自动关闭到位。
[0219]
在门体30由g
b1
继续关闭至gs时,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接触;
[0220]
在门体30由gs继续关闭至gf的过程中,门体30在锁定力fs、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403的作用力、惯性力fg的共同作用下关闭,翻转梁9在锁定力fs、惯性力fg、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开始翻转,扭簧在径向上压缩;
[0221]
在门体30由gf继续关闭的过程中,门体30在锁定力fs、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 403的作用力、惯性力fg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关闭,翻转梁9在锁定力fs、翻转力fn、惯性力fg、
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使翻转梁9快速翻转到位。
[0222]
以上本实施例中设置,g
b1
>gs,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值时,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尚未接触,能够利用锁钩结构所产生的锁定力fs以及门体30的惯性力fg促进翻转梁9的翻转,减少门体30关闭过程中、由于门体 30旋转并向外运动而抵消促使翻转梁9翻转的作用力而导致的翻转梁9不能有效翻转到位的情况发生。
[0223]
以上,门体30关闭过程中,止挡部与锁钩结构在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随着门体30 关闭角度的减小,锁定力fs不断衰减。
[0224]
作为另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b1
=gs,门体30关闭至g
b1
(gs)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值时,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开始与轨迹槽14接触;其亦能充分利用锁钩结构所产生的锁定力fs以及门体30的惯性力fg促进翻转梁9的翻转,减少门体30关闭过程中、由于门体30旋转并向外运动而抵消促使翻转梁9翻转的作用力而导致的翻转梁9不能有效翻转到位的情况发生。此时,第二接触定位点与第一接触定位点重合。
[0225]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b1
∈[gs,gs 3
°
],以在设置时,避免锁定力fs衰减过多,而导致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翻转梁9不能有效翻转到位。
[0226]
如图33所示,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gf>g
b1
,即门体30关闭至gf时,翻转梁9 翻转至扭簧临界值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还未达到最大变形量。
[0227]
本实施例中,关门力fw由开始关闭持续至g
b1
;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后,撤去关门力 fw,用户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完成门体30自动关闭到位。
[0228]
在门体30由gf继续关闭至g
b1
的过程中,门体30在关门力fw、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403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关闭,翻转梁9在关门力fw、翻转力fn、轨迹槽14 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翻转;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变形量。
[0229]
在门体30由g
b1
继续关闭的过程中,门体30在锁定力fs、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 403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关闭到位;翻转梁9在锁定力fs、翻转力fn、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快速翻转到位。
[0230]
以上,门体30关闭过程中,止挡部与锁钩结构在门体30关闭达到gf后,由于门体30 在关闭过程中向外移动而导致翻转力fn不断衰减。
[0231]
门体30关闭过程中,止挡部与锁钩结构在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后,随着门体30关闭角度的减小,锁定力fs不断衰减。
[0232]
作为一种可设置的方式,g
b1
∈(gf,g
f-1
°
],以在设置时,避免翻转力fn、锁定力fs衰减过多,从而有效利用翻转力fn、锁定力fs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使门体30快速关闭到位,翻转梁9快速翻转到位。
[0233]
本实施例中,可设置,gs=g
b0
,即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相接触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抵接。以在关门力fw的作用下,使翻转梁9的扭簧与勾挂部同步开始变形积蓄弹性能,而后再相继释放弹性能;有效提高了同步运动性,减少了门体30打开过程中,用户施加关闭力fw阶段数,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234]
如图34所示,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g
b1
=gf,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时,勾挂部 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变形量时,翻转梁9翻转至扭簧临界值。
[0235]
本实施例中,关门力fw由开始关闭持续至g
b1
(gf)时;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后,撤去关
门力fw,用户不需要施加外力即可完成门体30自动关闭到位。
[0236]
在门体30由g
b0
关闭至g
b1
;门体30在关门力fw、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403的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继续关闭,翻转梁9在关门力fw、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下翻转,扭簧被压缩存储弹性势能;门体30关闭至g
b1
(gf)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变形量,翻转梁9翻转至扭簧临界值;
[0237]
门体30由g
b1
(gf)继续关闭的过程中,门体30在锁定力fs、勾挂部82弹性力与止挡部403的作用下继续关闭到位;翻转梁9在锁定力fs、翻转力fn、轨迹槽14槽壁的压力共同作用快速翻转到位。
[0238]
以上本实施例中设置g
b1
=gf,即门体30关闭至g
b1
(gf)时,勾挂部84弹性变形量达到最大变形量时,翻转梁9翻转至扭簧临界值,能够充分利用翻转力fn、锁定力fs的相互促进作用,以使门体30快速关闭到位,翻转梁9快速翻转到位,减少门体30关闭过程中、由于门体30旋转并向外运动而抵消促使翻转梁9翻转的作用力而导致的翻转梁9不能有效翻转到位的情况发生。
[0239]
以上,门体30关闭过程中,止挡部与锁钩结构在门体30关闭达到g
b1
(gf)后,由于门体30在关闭过程中向外移动而导致翻转力fn不断衰减;另外,随着门体30关闭角度的减小,锁定力fs不断衰减。
[0240]
本实施例中,g
b1
=gf,在翻转力fn、锁定力fs均为最大时同步相互促进,充分扩大了锁定力fs促进翻转梁9的翻转的角度范围。
[0241]
本实施例中,可设置,gs=g
b0
,即翻转梁9最顶端的导向块13与轨迹槽14相接触时,勾挂部84与止挡部403相抵接。以在关门力fw的作用下,使翻转梁9的扭簧与勾挂部同步开始变形积蓄弹性能,而后再相继释放弹性能;有效提高了同步运动性,减少了门体30打开过程中,用户施加关闭力fw阶段数,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0242]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243]
综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