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过油过气中心回转体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21:25: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油过气中心回转体。


背景技术:

2.在桩基施工过程中,硬岩成孔技术是现阶段桩基施工遇到的最大难题,潜孔锤入岩是通过高压气体提供动力使冲击器活塞高频运动作用在锤头上进而敲击岩石的一种高效破岩方式,现阶段,高频振动潜孔锤入岩方式被广泛使用。
3.现有的潜孔锤入岩设备并不能和市场中的桩工设备直接进行匹配,需要改装原有的伸缩钻杆,或者需要改用潜孔锤专用钻杆,才能达到向孔内的冲击器同时输送调压油液和高压气体的目的。同时,受到旋挖提升卷扬的提升能力和桅杆的高度的限制,使硬岩的单次成孔深度有限,在改用潜孔锤专用钻杆时,为了达到所需要的成孔深度,需要一节一节的通过人工进行插接,由于潜孔锤专用钻杆的重量较伸缩钻杆的重量更重,这极大的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同时,也不利于硬岩成孔的高效进行。为此,亟需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直接和市场中的桩工设备直接进行匹配,以同时进行高压油液和高压气体的输,从而有效提高成孔的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油过气中心回转体,该回转体能直接和市场中的桩工设备直接进行匹配,能同时进行高压油液和高压气体的输送,不需要更换现有桩工设备,不影响桩工设备的原有功能,能保证单次成孔深度,有利于提高硬岩成孔的施工效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油过气中心回转体,包括回转机构、一对供油卷盘和一对供气卷盘;
6.所述回转机构设置在动力头的下方;所述回转机构由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组成;所述定子套筒的上端通过连接架与动力头的固定部分连接;且定子套筒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子套筒的外部,定子套筒上部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并于第一环形凹槽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径向气孔,第一径向气孔的外端和里端分别连通外部空间和第一环形凹槽;定子套筒在第一环形凹槽以下部分的内侧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和第四环形凹槽,定子套筒于第二环形凹槽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径向油孔,于第三环形凹槽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径向油孔,于第四环形凹槽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三径向油孔;
7.所述转子套筒的上端通过渡连接件与动力头的转动部分连接,其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定子套筒下端进行下限位的环形限位板,其筒身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转子套筒上部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径向气孔,第二径向气孔的外端和里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凹槽和环形空腔;转子套筒的筒身上于周向上相间隔的开设有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的下端均延伸到转子套
筒的下端面;第一竖向油道的上端与第二环形凹槽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外侧的第四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二竖向油道的上端与第三环形凹槽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外侧的第五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三竖向油道的上端与第四环形凹槽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外侧的第六径向油孔相连通;
8.转子套筒的下端同轴心的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座,套管上部的前后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连接座;
9.一对供气卷盘对称的安装在一对第一连接座的外侧;一对供油卷盘对称的安装在一对第二连接座的外侧;一对供气卷盘中胶管的固定端均通过固定连接在转子套筒下端的连通管路与环形空腔连通,其自由端与井下执行机构的一对气路连接;
10.第一竖向油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主供油管路的进液端连接,第二竖向油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主回油管路的出液端连接,主供油管路的出液端和主回油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液压控制阀组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接,液压控制阀组的四组工作油口分别与一对供气卷盘的卷盘马达、一对供油卷盘的卷盘马达的工作油口连接;液压控制阀组的另一组工作油口分别与一对供油卷盘的胶管的固定端连接,一对供油卷盘的胶管的自由端与井下执行机构的一对油路连接。
11.进一步,为了方便加注润滑油,所述定子套筒的内侧于第一环形凹槽的上方、下方分别开设有贯穿筒身的第一径向注油口、第二径向注油口,第二径向注油口位于第二环形凹槽的上方。
12.进一步,为了实现可靠的密封,所述定子套筒的内侧于第一径向注油口的上侧和下侧各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一,且下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一位于第一环形凹槽的上方;定子套筒的内侧于第二径向注油口的上侧和下侧各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二,且上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二位于第一环形凹槽的下方,下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二位于第二环形凹槽的上方;定子套筒的内侧于第二环形凹槽和第三环形凹槽之间、于第三环形凹槽和第四环形凹槽之间均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三,环形密封油槽一、二和三中均装配有环形密封圈。
13.进一步,为了提高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之间旋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各自通过轴承连接。
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定子套筒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径向气孔和第一环形凹槽,且转子套筒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凹槽和环形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径向气孔,这样,能在定子套筒处于固定状态,且转子套筒处于转动状态时将地面压缩机提供的高压气体连续输出给一对供气卷盘。通过定子套筒的内侧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和第四环形凹槽,转子套筒的筒身上于周向上相间隔的开设有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且第一竖向油道和第二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第四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的第五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三竖向油道和第四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的第六径向油孔相连通,这样,能在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转动配合过程中建立三路稳定的油路,从而能保证井下执行机构用油的稳定供应,同时,还能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泄油油路。通过设置一对供气卷盘,能方便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稳定的气源供应;通过设置一对供油卷盘,能方便的施工过程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稳定的油源供应。该回转体结构简单,其直接连接在旋挖动力头的下部,这样便可以在动力头下增加了油气中心回转体、通气卷盘和液压卷盘,这样,即可在不改变旋挖伸缩钻杆的情况下达到为井下
冲击器输送动力气体的目的,另外,在环切取芯工法时还可以为井下执行机提供液压动力,来掰断岩芯。本回转体能同时进行高压油液和高压气体的输送,解决了旋挖桅杆高度及卷扬提升力局限的缺陷,解决了潜孔锤在大口径及大桩深成孔施工中的瓶颈,同时在桩孔清渣时不需要另外钻机的辅助,节约了施工工序。本发明适用于潜孔锤的硬岩成孔施工作业,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能有效节省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7.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是图1的俯视图。
19.图中:1、定子套筒,2、转子套筒,3、第一环形凹槽,4、第一径向气孔,5、第二环形凹槽,6、第三环形凹槽,7、第四环形凹槽,8、第一径向油孔,9、第二径向油孔,10、第三径向油孔,11、环形限位板,12、动力头,13、连接架,14、过渡连接件,15、有环形空腔,16、第二径向气孔,17、第三竖向油道,18、第六径向油孔,19、套管,20、供气卷盘,21、供油卷盘,22、第一连接座,23、第二连接座,24、连通管路,25、井下执行机构,26、液压控制阀组,27、第一径向注油口,28、第二径向注油口,29、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过油过气中心回转体,包括回转机构、一对供油卷盘21和一对供气卷盘20;
22.所述回转机构设置在动力头12的下方;所述回转机构由定子套筒1和转子套筒2组成;所述定子套筒1的上端通过连接架13与动力头12的固定部分连接;且定子套筒1可转动的套设在转子套筒2的外部,定子套筒1上部的内侧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3,并于第一环形凹槽3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径向气孔4,第一径向气孔4的外端和里端分别连通外部空间和第一环形凹槽3;定子套筒1在第一环形凹槽3以下部分的内侧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5、第三环形凹槽6和第四环形凹槽7,定子套筒1于第二环形凹槽5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径向油孔8,于第三环形凹槽6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径向油孔9,于第四环形凹槽7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三径向油孔10;
23.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径向气孔4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径向气孔4与外部供气管路连接,用于进行用气的供应;第一径向油孔8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径向油孔8与外部供油管路连接;第二径向油孔9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径向油孔9与外部回油管路连接;第三径向油孔10的数量为两个,第三径向油孔10与外部泄油管路连接;
24.所述转子套筒2的上端通过渡连接件14与动力头12的转动部分连接,其下端外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对定子套筒1下端进行下限位的环形限位板11,其筒身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空腔15,转子套筒2上部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径向气孔16,第二径向气孔16的外端和里端分别连通第一环形凹槽3和环形空腔15;转子套筒2的筒身上于周向上相间隔的开设有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17;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
17的下端均延伸到转子套筒2的下端面;第一竖向油道的上端与第二环形凹槽5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2外侧的第四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二竖向油道的上端与第三环形凹槽6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2外侧的第五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三竖向油道 17的上端与第四环形凹槽7相平齐,并通过开设在转子套筒2外侧的第六径向油孔18相连通;
25.转子套筒2的下端同轴心的固定连接有套管19,套管19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座22,套管19上部的前后两侧对称的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二连接座23;
26.一对供气卷盘20对称的安装在一对第一连接座22的外侧;一对供油卷盘21对称的安装在一对第二连接座23的外侧;一对供气卷盘20中胶管的固定端均通过固定连接在转子套筒2下端的连通管路24与环形空腔15连通,其自由端与井下执行机构25的一对气路连接;井下执行机构25可以为环切式潜孔锤,也可以为集束式潜孔锤。
27.第一竖向油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主供油管路的进液端连接,第二竖向油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主回油管路的出液端连接,主供油管路的出液端和主回油管路的进液端分别与液压控制阀组26的进油口和回油口连接,液压控制阀组26的四组工作油口分别与一对供气卷盘20的卷盘马达、一对供油卷盘21的卷盘马达的工作油口连接;液压控制阀组 26的另一组工作油口分别与一对供油卷盘21的胶管的固定端连接,一对供油卷盘21的胶管的自由端与井下执行机构25的一对油路连接。
28.作为一种优选,第三竖向油道的下端通过连接接头与液压控制阀组26的泄油口和井下执行机构25的泄油口连接。
29.为了方便加注润滑油,所述定子套筒1的内侧于第一环形凹槽3的上方、下方分别开设有贯穿筒身的第一径向注油口27、第二径向注油口28,第二径向注油口28位于第二环形凹槽5的上方。
30.为了实现可靠的密封,所述定子套筒1的内侧于第一径向注油口27的上侧和下侧各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一,且下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一位于第一环形凹槽3的上方;定子套筒1 的内侧于第二径向注油口28的上侧和下侧各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二,且上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二位于第一环形凹槽3的下方,下侧的环形密封油槽二位于第二环形凹槽5的上方;定子套筒1的内侧于第二环形凹槽5和第三环形凹槽6之间、于第三环形凹槽6和第四环形凹槽7之间均开设有环形密封油槽三,环形密封油槽一、二和三中均装配有环形密封圈。
31.为了提高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之间旋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定子套筒1和转子套筒2的上端之间、下端之间各自通过轴承29连接。
32.通过定子套筒上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径向气孔和第一环形凹槽,且转子套筒上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凹槽和环形空腔相连通的第二径向气孔,这样,能在定子套筒处于固定状态,且转子套筒处于转动状态时将地面压缩机提供的高压气体连续输出给一对供气卷盘。通过定子套筒的内侧由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三环形凹槽和第四环形凹槽,转子套筒的筒身上于周向上相间隔的开设有第一竖向油道、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竖向油道,且第一竖向油道和第二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第四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二竖向油道和第三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的第五径向油孔相连通,第三竖向油道和第四环形凹槽之间通过的第六径向油孔相连通,这样,能在定子套筒和转子套筒转动配合过程中建立三路稳定的油路,从而能保证井下执行机构用油的稳定供应,同时,还能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泄油油路。通过设
置一对供气卷盘,能方便的在施工过程中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稳定的气源供应;通过设置一对供油卷盘,能方便的施工过程为井下执行机构提供稳定的油源供应。该回转体结构简单,能实现回转过程中一路气管和三路油路的建立,从而能为井下执行机构同时建立气路和油路,适用于潜孔锤的施工作业,能提高施工效率。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