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用坡道报警触发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8:01: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坡道报警触发机构。


背景技术:

2.在公路旅游客车的应用场景中,经常需要运行通过一些角度较大的坡道的情况,如旅游景点、山路、上下轮渡、过高减速带等。现在的客车考虑乘客上下车方便性,将车辆的踏步高度尽量降低,使得车辆前悬处离地间隙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整车的通过性。在正常的道路号行驶,不会受到影响,但如果运行到一些坡道特别是坡度较大的道路,将受到一定的限制,造成的结果要么车辆受损,要么无法通行。
3.目前针对上述问题,通常会对车辆加装防护机构,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缺陷,如单纯靠机械部件通过接触摩擦保证车体与坡道之间距离,势必发生硬碰硬的冲击,接触过程相对粗爆,乘客体验差,还有可能出现超出极限位置造成车辆卡滞无法通行的情况,零件磨损也相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用坡道报警触发机构,用于解决车辆容易出现卡在坡度大的坡道上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坡道报警触发机构,应用于车架上,其包括:
6.滚轮总成,包括支架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滚轮,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前端,所述滚轮下端露出于所述支架的下端用于与坡道接触,所述滚轮可于所述支架上沿竖直方向滑动;
7.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滚轮上方,所述传感器的感应端与所述滚轮间隔对应设置;
8.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及车辆的显示仪表连接。
9.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通过设置在车架底部前端的滚轮总成中的滚轮优先接触坡道表面,当滚轮向上移动触发传感器后,传感器通过控制单元发送信号至车辆显示仪表处显示,进而提醒驾驶人员,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醒此处坡度过大,再向前行驶容易损坏车辆,进而避免底盘低的车辆容易卡在大坡度的坡道上的情况。
11.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底板,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前端;
12.两侧板,两所述侧板相对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板底部,两所述侧板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滚轮滑动连接的导向槽。
13.通过开设在两侧板上的导向槽,使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的的滚轮能够沿导向槽上下滑动,减少冲击与磨损。
14.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中的轴芯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轴
芯上的轮圈。
15.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于所述导向槽顶部设置有限位块。
16.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上限位低于所述传感器的上限位。
17.将传感器上限位设置为高于滚轮的上限位后,能够在滚轮上移至上限位后,传感器还具有一定行程可以上移,能够避免滚轮移动到上限位后继续上移压迫传感器,导致出现损坏传感器的情况。
18.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单元,设置于车辆的仪表台上,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所述传感器传递来的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19.通过连接报警单元,在控制单元判断坡度达到该程度车辆仍未停止后,发出警报进一步提醒驾驶人员,避免车辆开上陡坡被卡。
2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车辆的制动系统,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传感器传递来的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向所述制动系统发送制动信号。
21.将控制单元与制动系统连接,使得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传递来的信号判断坡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控制制动系统制动车辆,避免驾驶员没有看到显示信号导致车辆开上坡道后底盘被卡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滚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
27.1、车架;
28.2、滚轮总成;
29.3、支架;4、滚轮;
30.31、底板;32、侧板;33、导向槽;
31.41、轴芯;42、轮圈;
32.5、传感器;
33.6、显示仪表;
34.7、限位块;
35.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用坡道报警触发机构,应用于车架1上,其包括:滚轮总成2、传感器5及控制单元。
42.滚轮总成2包括支架3及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3上的滚轮4,所述支架3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部前端,所述滚轮4下端露出于所述支架3的下端用于与坡道接触,所述滚轮4可于所述支架3上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传感器5设置于所滚轮4上方,所述传感器5的感应端与所述滚轮4间隔对应设置,具体地,控制单元安装于车辆仪表台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传感器5及车辆的显示仪表6连接,当滚轮4上移至与传感器5感应端接触时,控制单元接受传感器5的信号,并在显示仪表6上进行显示,以提醒驾驶人员,前方正驶入坡道,当滚轮4继续上移,传感器5进一步发送信号至控制单元后,以提醒驾驶人员前方坡道过大,容易导致车辆不通过,进而避免车辆蹭底盘等情况出现。
43.通过设置在车架1底部前端的滚轮总成2中的滚轮4优先接触坡道表面,当滚轮4向上移动触发传感器5后,传感器5通过控制单元发送信号至车辆显示仪表6处显示,进而提醒驾驶人员,当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醒此处坡度过大,再向前行驶容易损坏车辆,进而避免底盘低的车辆容易卡在大坡度的坡道上的情况。
44.其中,如图2、3所示,支架3包括:底板31及两侧板32,底板31安装于所述车架1底部前端,两所述侧板32相对间隔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板31底部,两所述侧板32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滚轮4滑动连接的导向槽33,滚轮4通过导向槽33安装于两侧板32之间。
45.通过开设在两侧板32上的导向槽33,使得滑动连接在导向槽33的的滚轮4能够沿导向槽33上下滑动,减少冲击与磨损。
46.具体地,如图3所示,两侧板32之间还连接有一安装板8,所述传感器5安装于安装板8上,传感器5的感应端朝下,与下方滚轮4间隔设置,安装板8不仅可以用于安装传感器5,同时还可以加固两侧板32之间的结构强度。
47.其中,滚轮4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槽33中的轴芯41及转动连接于所述轴芯41上的轮圈42,轴芯41两端滑动连接于导向槽33中,轮圈42用于与坡道及传感器5的感应端接触。
48.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32上于所述导向槽33顶部设置有限位块7,导向槽33顶端的限位块7,可避免极限状态下传感器5被损坏。
49.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4的上限位低于所述传感器5的上限位,其中传感器5可采用位移传感器5,初始状态的位移传感器5的感应端与滚轮4间隔设置,此时位移传感器5处于下限位,将传感器5上限位设置为高于滚轮4的上限位后,能够在滚轮4上移至上限位后,即滚轮4中的轴芯41上移至导向槽33的顶端位置,此时传感器5还具有一定行程可以上移,能够避免滚轮4移动到上限位后继续上移压迫传感器5,导致出现损坏传感器5的情况。
5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报警单元,设置于车辆的仪表台上,报警单元具体可为声光报警器,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报警单元用于所述传感器5传递来的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该阈值为第一阈值,达到第一阈值时,滚轮4为上移至一定程度进而触发传感器5的第一阈值,在控制单元判断坡度达到该程度车辆仍未停止后,该坡度可能导致车辆无法通过,需要及时停车,进而控制报警单元发出声光警报强刺激信号以提醒驾驶人员停止车辆,避免车辆开上陡坡被卡。
51.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连接车辆的制动系统,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所述传感器5传递来的数据达到预设阈值时,向所述制动系统发送制动信号。该阈值为第二阈值,第二阈值后于第一阈值触发,第二阈值时的坡度大于第一阈值时的坡度,通过将控制单元与制动系统连接,使得控制单元通过传感器5传递来的信号判断坡度达到一定程度(即第二阈值)后,控制制动系统介入制动车辆至刹停,避免驾驶员没有看到显示信号或报警信号导致车辆开上坡道后底盘被卡住。
5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