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15:50: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工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农药或者药物的化工生产中有时会产生一些废气,这些废气通常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
3.例如专利cn112194585a公开了一种盐酸溴己新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氨基-3,5-二溴苯甲醛、n-甲基环己胺和钯碳在在反应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升温至100℃后,滴加无水甲酸,滴加完毕后保温100-110℃反应5h后,降温,减压浓缩至无溶剂蒸出,降温,加入30%的氯化氢乙醇溶液,搅拌反应2h后,抽滤,滤饼重结晶得到盐酸溴己新。该方法中,减压浓缩蒸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这个时候大部分n,n-二甲基甲酰胺被回收,少部分的排出的废气中含有n,n-二甲基甲酰、甲酸、钯碳等,n,n-二甲基甲酰有淡淡的氨水味是致癌物,甲酸是无色而有刺激气味,且有腐蚀性,人类皮肤接触后会起泡红肿,这些都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4.现有的废气处理装置是简单对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处理效果较差,而废气中含有部分水溶性杂质n,n-二甲基甲酰、甲酸,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另外,废气中一般具有一定的热量,若不对其进行回收,同样造成一定的能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废气处理装置是简单对废气进行吸附过滤,处理效果较差以及不能对废气的能量进行回收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箱和换热箱,所述过滤箱内设有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第三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二过滤室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第三过滤室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所述过滤箱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内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上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贯穿于过滤箱并向内延伸,所述换热箱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管。
8.优选的,所述换热箱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导热管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导热管呈弯曲状,所述换热箱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进气管和输气管分别连接在导热管的两端,所述换热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
9.优选的,所述输气管远离换热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上,所述第一过滤室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口,所述第一过滤板固定连接在出气口内,所述第一过滤室内设有收集桶,所述过滤箱外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过滤室相对应的密封门。
10.优选的,所述隔板上固定连接有分流板,所述抽水管置于过滤箱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分流板上,所述分流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设有储水盒,所述第二过滤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回收箱相连通的出水口。
12.优选的,所述第三过滤室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过滤室相通的排气口,所述过滤箱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过滤室相通的排气管。
13.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设有注水管,所述水泵的抽水端置于水箱内,所述抽水管固定连接在水泵的抽水端。
14.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过滤箱固定连接在支撑腿上。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将废气通过进气管输送到换热箱内的导热管内,换热箱内有冷水,通过换热箱内的冷水将导热管内废气的热量进行吸收,储存在换热箱内,然后通过排水管将吸收完热量的水输送出去,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
17.2、该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通过第一过滤室、第二过滤室和第三过滤室,对废气进行三重过滤,有效的将废气中的钯碳粉尘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废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回收,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通过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有效的将废气中的钯碳粉尘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底座;2、过滤箱;3、换热箱;4、回收箱;5、水箱;6、支撑腿;7、进气管;8、输气管;9、排水管;10、密封门;11、排气管;12、抽水管;13、导热管;14、支撑板;15、出气口;16、第一过滤板;17、第一过滤室;18、收集桶;19、隔板;20、第二过滤室;21、分流板;22、雾化喷头;23、第三过滤室;24、排气口;25、第二过滤板;26、储水盒;27、出水口;28、水泵;29、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实施例:
27.参照图1-4,一种盐酸溴己新生产用废气处理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过滤箱2和换热箱3,过滤箱2内设有第一过滤室17、第二过滤室20和第三过滤室23,第一过滤室1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16,第二过滤室20内固定安装有多个隔板19,第三过滤室2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板25,过滤箱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水箱5,水箱5内固定连接有水泵28,水泵28上固定连接有抽水管12,抽水管12贯穿于过滤箱2并向内延伸,换热箱3内固定连接有导热管13,隔板19将第二过滤室20分隔成s型空间,可以延缓废气流通的速度,使得废气和喷洒的溶液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混合,使得过滤效果更好。
28.换热箱3内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导热管13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4上,导热管13呈弯曲状,换热箱3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气管7和输气管8,进气管7和输气管8分别连接在导热管13的两端,换热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9,导热管13呈弯曲状可以增大与换热箱3内水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延缓废气的流通速度,使得热量的回收更加充足。
29.输气管8远离换热箱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过滤箱2上,第一过滤室17上固定连接有出气口15,第一过滤板16固定连接在出气口15内,第一过滤室17内设有收集桶18,过滤箱2外侧表面开设有与第一过滤室17相对应的密封门10,第一过滤板16过滤掉的钯碳粉尘落到收集桶18内,收集完成后,打开密封门10对收集桶18进行处理。
30.隔板19上固定连接有分流板21,抽水管12置于过滤箱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分流板21上,分流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22,雾化喷头22可以使得溶液可以与废气进行充分的混合,有效处理掉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31.过滤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收箱4,回收箱4内设有储水盒26,第二过滤室2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回收箱4相连通的出水口27,回收箱4内的储水盒26专门回收处理完废气的溶液,进行统一处理,避免溶液造成污染。
32.第三过滤室23内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过滤室20相通的排气口24,过滤箱2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过滤室23相通的排气管11。
33.水箱5内设有注水管29,水泵28的抽水端置于水箱5内,抽水管12固定连接在水泵28的抽水端,水箱5内存放有专门处理废气内有害物质的溶液。
34.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腿6,过滤箱2固定连接在支撑腿6上。
35.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废气通过进气管7输送到换热箱3内的导热管13内,废气内的热量通过导热管13被换热箱3内的水吸收,进行热量储存,实现余热利用,可以将废气中的热量进行转换回收,实现热量的回收利用,节约能源,吸收完热量的废气通过输气管8输送到过滤箱2内,经过第一过滤室17时,废气被出气口15内的第一过滤板16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一过滤板16过滤掉废气里的钯碳粉尘,被过滤掉的钯碳粉尘落到收集桶18内统一收集,然后废气经过第二过滤室20,水泵28抽取水箱5内的溶液,通过抽水管12输送到分流板21内,通过雾化喷头22喷出,对废气进行喷洒,溶液和废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反应,处理掉
废气内的有害气体,废液通过出水口27流入回收箱4内进行收集,最后废气被输送到第三过滤室23内,经过第二过滤板25再次过滤,最大程度化的将废气内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通过排气管11排出,通过对废气进行多重过滤,有效的将废气中的钯碳粉尘以及有害气体进行处理,提升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