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溢水结构以及机房恒湿机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6:15: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房温控湿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溢水结构以及机房恒湿机。


背景技术:

2.机房专用恒湿机应用于机房数据中心,与服务器并排设置,用来控制数据中心的湿度,确保服务器正常运行;恒湿机通常采用加湿器实现加湿功能,由水泵抽取水箱中的水进而淋湿加湿器,并通过风机使机房干燥的空气穿过加湿器进行加湿。
3.现有的机房恒湿机中一般设计有溢水管路以防止加湿器水箱出现溢水的问题,但是,现有很多的机房恒湿机中的溢水管路的管径设计没有考虑进水压力,并且溢水管路的管径与进水管路的管径一致,非常容易造成进水速度大于溢水速度,导致溢水管路作用失效,溢出的水可能会沿着机房恒湿机底板四周的拼接缝渗透到相邻的服务器机柜和通道中,导致机房运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4.因此,寻找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防溢水结构以及机房恒湿机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水结构以及机房恒湿机,用于解决现有的加湿器的水箱容易出现溢水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溢水结构,包括水箱、进水管路以及排水管路,
7.所述水箱内连通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口,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路的进水口;
8.所述防溢水结构还包括溢水管路,所述溢水管路的进水口设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溢水管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路;所述溢水管路的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水管路的进水口的高度;
9.所述排水管路的管径和溢水管路的管径均大于所述进水管路的管径。
10.可选地,还包括控制电路;
11.所述水箱内设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的高度小于所述溢水管路的进水口的高度,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12.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的出水口设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位于所述水箱内。
13.可选地,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应急溢水口,且所述应急溢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溢水管路进水口的高度;
14.所述水箱的下方设置有应急接水盘,所述应急接水盘位于所述应急溢水口的下方;所述应急接水盘上设有若干个应急漏水口,且所述应急漏水口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排水管路的管径和所述溢水管路的管径。
15.可选地,所述应急接水盘内侧壁布设有绳式漏水检测器,且所述绳式漏水检测器
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16.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和排水管路上分别设有调节阀,所述调节阀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17.可选地,所述调节阀为电磁阀。
18.可选地,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位于所述调节阀与所述进水管路的进水口之间。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房恒湿机,包括机柜、风机、加湿器、除湿系统、水泵以及上述的防溢水结构;
20.所述防溢水结构设于所述机柜内;
21.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水箱内,并且所述水泵的输出口连接有动力管路,所述动力管路连接于所述加湿器;
22.所述机柜的第一侧面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
23.可选地,所述机柜的底板设有进水孔和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孔口大于所述进水孔的孔口;所述防溢水结构的进水管路穿设于所述进水孔,且所述防溢水结构的排水管路穿设于所述排水孔。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排水管路管径和溢水管路的管径均大于所述进水管路的管径,当水箱内的水位达到溢水管路的进水口的高度时,水直接从溢水管路排出,可以克服因进水压力造成的进水速度过快,有效实现溢水速度大于进水速度,保证所述水箱内水位不再上升,进而避免水箱内的水溢出水箱的情况。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溢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急接水盘的结构俯视图;
30.图3为图1a处的结构放大图。
31.图示说明:
32.加湿器1、水箱2、应急溢水口201、水泵3、动力管路4、进水管路5、排水管路6、溢水管路7、应急接水盘8、应急漏水口801、液位开关9、浮球阀10、进水孔501、排水孔601、调节阀11、过滤器12、漏水检测器13、机柜14;机柜的底板1401;风机15。
具体实施方式
3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溢水结构以及机房恒湿机,用于解决现有的加湿器的水箱容易出现溢水的技术问题。
34.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一
36.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溢水结构,包括
37.水箱2、进水管路5以及排水管路6,
38.所述水箱2内连通所述进水管路5的出水口,所述水箱2底部连通所述排水管路6的进水口;
39.所述防溢水结构还设有溢水管路7,所述溢水管路7的进水口设于所述水箱2内,所述溢水管路7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排水管路6;所述溢水管路7的进水口的高度大于所述排水管路6的进水口的高度;
40.所述排水管路6的管径和溢水管路7的管径均大于所述进水管路5的管径。
4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排水管路6和溢水管路7的管径分别大于所述进水管路5的管径,若其他水位检测装置存在故障,致使所述水箱2内的水位继续上升达到所述溢水管路7进水口高度时,水直接从溢水管路7排出,可以克服因进水压力造成的进水速度过快,有效实现溢水速度大于进水速度,保证所述水箱2内水位不再上升,进而避免所述水箱2内的水溢出水箱2的情况。
4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进水管路5和排水管路6上分别设有调节阀11。并且,为方便实现自动化控制,所述调节阀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所述调节阀11为电磁阀。
43.同时,在所述进水管路5上设有过滤器12,可以有效避免水中的杂质进入所述水箱2,进而防止所述排水管路6、所述溢水管路7以及所述液位开关9出现堵塞。
44.进一步地,本实例所述防溢水结构设有控制电路;
45.所述水箱2内设有液位开关9,所述液位开关9的高度小于所述溢水管路7的进水口的高度,所述液位开关9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46.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进水管路5上的所述调节阀11打开,并通过所述进水管路5对所述水箱2内进行补水使所述水箱2的水位上升,随着所述水箱2内的水位上升,触发所述液位开关9使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调节阀11关闭,进而结束对所述水箱2进行补水。
47.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路5的出水口设有浮球阀10,所述浮球阀10设于所述水箱2内;
4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计,浮球阀10可以使所述进水管路5出水口堵死,防止水位进一步上升。具体工作原理为:所述液位开关9出现故障和溢水管路7出现堵塞的情况下,水位会继续上升,浮球阀10受到浮力上升到一定高度时,使浮球阀10将进水管路5的进水口完全封堵,从而防止水箱内的水位持续上升。
4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水箱2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应急溢水口201,并且所述应急溢水口201的高度大于所述溢水管路7进水口的高度;
50.所述水箱2下方设有应急接水盘8,所述应急接水盘8位于所述应急溢水口201的下方;
51.所述应急接水盘8的底板上设有若干个应急漏水口801,且所述应急漏水口801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排水管路6的管径和所述溢水管路7的管径;
52.所述应急接水盘8内侧壁布设有绳式漏水检测器13,且所述绳式漏水检测器13与所述控制电路电连接。
53.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液位开关9、溢水管路7、浮球阀10三重保障措施都失效时,所述水箱2水位持续上升至所述应急溢水口201,随后从应急溢水口201溢出到下方的应急接水盘8中,所述应急接水盘8中的绳式漏水检测器13检测到漏水并发出漏水告警通知操作人员,或者控制电路直接收到绳式漏水检测器13的信号,直接控制所述进水管路5上的调节阀11关闭,溢出的水沿应急漏水口801流出到外部安全区域。通过上述的设计,能够使得溢出的水从应急漏水口801流出到外部安全区域,有效避免溢出的水沿着恒湿机底部四周的拼接缝渗透到相邻的服务器机柜和通道中,从而损坏机柜内部的电子元器件。
54.实施例二
5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机房恒湿机,包括机柜14、风机15、加湿器1、水泵3、除湿系统以及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防溢水结构,所述防溢水结构设于所述机柜内;
56.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防溢水结构的水箱内,并且所述水泵3的输出口连接有动力管路4,所述动力管路4连接于所述加湿器1;
57.所述机柜14的第一侧面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风机15的出风端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该设计可以实现同一方向同一侧面的进回风循环。
5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加湿器1优选为湿膜加湿器。
5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除湿系统可安装于加湿器1的上方或下方,除湿系统的原理为:在压缩机制冷循环中利用蒸发器冷凝高湿空气中水汽,从而达到除湿效果。
60.所述除湿系统包括一体式换热器、压缩机以及冷媒运输管路;
61.所述一体式换热器通过冷媒运输管路与压缩机连接;
62.所述一体式换热器包括前后叠放在一起的蒸发器和冷凝器,其中,机房内的气流首先经过蒸发器后再经过冷凝器。
63.当除湿系统处于加湿器1的下方时,风机15处于加湿器1与出风口之间,蒸发器的迎风面朝向机柜14的进风口,冷凝器处于蒸发器的背风面。由于一体式换热器强度高,可以起到支架支撑的作用,可以省去一个水箱支架结构。
64.当除湿系统位于加湿器1的上方时,风机15位于除湿系统与出风口之间,冷凝器朝向机柜14的出风口,蒸发器处于冷凝器远离出风口的一侧面。制冷除湿的低温冷凝水可以直接顺着加湿器1顶部流下进行加湿水补充,既可以省去冷凝水接水盘和换热器支架,又可以起到冷凝水二次利用和冷量回收的作用。
65.另外,除湿系统的一体式换热器可呈预设倾斜角度设置在加湿器1的上方或下方。
66.需要说明的是,采用加湿器1与除湿系统上下布局时,机房内的气流从底部回风,
而后经过机柜内部空间时可以使气流温度更均匀,相比于加湿器1与除湿系统前后布置的方式使气流在形成的小空间过渡,气流会直接被风机快速吸走,无法充分与加湿器1或换热器进行换热而言,上下布局的设计可以协同增大除湿系统的制冷除湿效果和加湿器1的加湿效果。
67.进一步地,所述机柜的底板设有进水孔501和排水孔601,所述排水孔601的孔口大于所述进水孔501的孔口;所述进水管路5穿设于所述进水孔501,且所述排水管路6穿设于所述排水孔601。
6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机房恒湿机运用了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防溢水结构,通过上述的设计,能够有效防止水箱2内的水溢出水箱2外,有效地确保了机房恒湿机以及机房内的各个服务器正常运行。
6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