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屏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10-29 01:1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双屏设计在电子产品中应用广泛,双屏中的副屏不仅能在视觉上提供更好的感官体验,同时还兼具了触控交互的功能。但是副屏交互需要单独进行操作,且主副屏的相对位置与角度需要人为调整,使得现有产品中的副屏交互方式的步骤繁琐,体验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屏电子设备。通过转轴装置连接主屏和副屏,使得主屏和副屏能够通过通过联动组件的运动而联动,使得副屏能够随着主屏的展开而抬起,从而减少了用户使用副屏时的交互步骤,提升了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产品时的交互体验。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屏电子设备,包括机体、主屏、副屏以及联动组件,主屏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机体,以相对机体闭合或打开;联动组件安装于机体,联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中间齿轮及被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中间齿轮配合,中间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的周侧包括第一轮齿区和第一非轮齿区,主屏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主动齿轮,副屏的第一端连接被动齿轮,副屏的第二端连接机体;在主屏相对机体由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一角度的过程中,主动齿轮的第一非轮齿区与中间齿轮配合,主动齿轮不带动中间齿轮转动;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一角度打开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主动齿轮的第一轮齿区与中间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带动中间齿轮及被动齿轮转动,以驱动副屏的第一端相对机体抬升,副屏相对机体打开,其中,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5.在本技术中,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一角度打开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副屏的第一端相对机体抬升,以使副屏相对机体打开,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热量能够从副屏与机体之间的间隙处散出,从而提高散热性能,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6.当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副屏的第一端抬升至最高点,此时,副屏相对机体打开抬升角度,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便于用户的观看和操作。
7.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二角度继续打开的过程中,副屏相对机体保持静止,副屏的第一端保持在最高点处,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时,副屏始终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提升用户对副屏的使用体验,不需要人为调整副屏的打开角度,减少交互步骤,改善了用户在使用双屏产品过程中的交互体验。
8.本技术提供的双屏电子设备既减少了副屏的交互步骤,又协调了主屏、副屏和键盘之间的布局,使得用户易于接受,提升体验感。
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二角度继续打开的过程中,主动齿轮的第一非轮齿区与中间齿轮配合,主动齿轮不带动中间齿轮转动。
1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固定于主动齿轮且与主动齿轮同轴设置,第一凸部相对主动齿轮的周侧向外凸起,第二凸部固定于被动齿轮且与被动齿轮同轴设置,第二凸部相对中间齿轮的周侧向外凸起,第二凸部具有自锁凹面,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二角度继续打开的过程中,自锁凹面与第一凸部的表面接触配合。
11.示例性的,第一凸部和主动齿轮可以通过插接或其他方式装配连接,此时,主动齿轮和第一凸部可以分别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并较低废品率。主动齿轮和第一凸部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两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以提高结构的完整性。第二凸部和中间齿轮也可以通过插接或其他方式装配连接、或是一体式结构。
1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第一凸部固定于主动齿轮且与主动齿轮同轴设置,第一凸部相对主动齿轮的周侧向外凸起,第二凸部固定于被动齿轮且与被动齿轮同轴设置,第二凸部相对中间齿轮的周侧向外凸起,第一凸部包括第一拨块,第二凸部包括第二拨块;在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主动齿轮的第一轮齿区与中间齿轮退出啮合状态,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处于啮合状态;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二角度打开至第三角度的过程中,第一拨块带动第二拨块转动预设角度后,与第二拨块退出啮合状态,第三角度大于第二角度。
13.示例性的,主动齿轮可以包括多个第一轮齿,设置于第一轮齿区。第一拨块可以相对第一轮齿凸起,也即第一拨块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轮齿的齿高,以避免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的啮合过程受到第一轮齿的干涉,影响齿轮传动的稳定性。
14.示例性的,可通过更改主动齿轮的结构参数而改变副屏的抬起角度。具体地,在主动齿轮的模数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第一轮齿的个数增加中间齿轮和被动齿轮的旋转角度,从而增加副屏的抬起角度。可以通过具体需要设计第一轮齿的个数,例如三个、六个、七个等,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1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凸部包括自锁凹面,自锁凹面设置在第二拨块靠近被动齿轮的一侧,在主屏相对机体由第三角度继续打开的过程中,主动齿轮的第一非轮齿区与中间齿轮配合,自锁凹面与第一凸部的表面配合。
16.在本技术中,当主屏相对机体从第二角度继续打开时,第一凸部的表面与第二凸部的自锁凹面接触配合,以防止中间齿轮回转,也即在副屏的自重或者用户在使用键盘或副屏时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保证副屏的第一端保持在最高点。此外,第二凸部也可以为第一凸部提供支撑作用,以提高主动齿轮转动的稳定性。
1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拨块具有两个啮合终止点,主动齿轮具有两个啮合终止点,主动齿轮的两个啮合终止点在周向上位于第一拨块的两个啮合终止点之间。
18.在本技术中,当主动齿轮和中间齿轮的啮合终止点接触时,第一拨块与第二拨块仍会处于啮合状态。主动齿轮继续转动带动第一拨块转动,接着第一拨块带动第二拨块转动,使得中间齿轮能够随主动齿轮继续转动,为主动齿轮的回程啮合预留充足的空间,防止回程干涉。
1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凸部设有避让槽,在主屏相对机体由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一角度的过程中,避让槽用于避让第二凸部。在主屏相对机体由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一角度的过程中,主动齿轮的非轮齿区与中间齿轮配合,中间齿轮与被动齿轮相对机体静止,
副屏相对机体处于闭合状态。主动齿轮的避让槽能够避免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发生干涉。
2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角度小于或等于90
°
。可理解地,主屏相对机体的打开角度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自主调节。一般情况下,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时,会将主屏相对机体打开90
°
至135
°
的范围内。因此,在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90
°
或小于90
°
时,将副屏抬升至最高点,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时,副屏相对机体打开抬升角度,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提升散热性能,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2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齿轮包括第二轮齿区、以及与第二轮齿区间隔设置的第三轮齿区,第二轮齿区用于与第一轮齿区啮合,第三轮齿区用于与被动齿轮啮合。中间齿轮可以包括多个固定于周侧且间隔排布的第二轮齿和第三轮齿。第二轮齿位于第二轮齿区,第三轮齿位于第三轮齿区。
22.在本技术中,当主动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时,第二轮齿可以和第一轮齿啮合,使得主动齿轮能够带动中间齿轮转动,第三轮齿可以和被动齿轮的轮齿啮合,使得中间齿轮能够带动被动齿轮转动。中间齿轮和被动齿轮保持啮合状态,也即主动齿轮能够同时驱动中间齿轮和被动齿轮转动。
23.示例性的,主动齿轮的模数和被动齿轮的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即第二轮齿区和第三轮齿区的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4.示例性的,中间齿轮也可以包括环绕周侧设置的轮齿区,也即第二轮齿区和第三轮齿区之间可以不设置间隔。
25.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动齿轮的轮齿的齿高与中间齿轮的轮齿的齿高不同。
26.在本技术中,第二轮齿的齿高可以大于第一轮齿的齿高,为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进入啮合时的配合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第一轮齿与第二轮齿因装配误差或机构变形等原因偏离其配合位置,而导致无法啮合,提高机构运行的容错率。可理解地,第二轮齿的齿高也可以小于第一轮齿的齿高,也即第一轮齿的齿高与第二轮齿的齿高可以不同。
2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副屏包括滑槽,滑槽设置于副屏的第一端,联动组件通过滑槽连接副屏的第一端,机体包括转轴,副屏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机体转动连接。联动组件在抬升副屏的过程中,副屏的第一端可以既相对联动组件转动,又相对联动组件滑动。
28.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槽设置于副屏的第二端,副屏的第二端通过滑槽连接机体,副屏的第一端与联动组件转动连接。对应地,机体可以包括对应滑槽设置的滑块,滑块能够在滑槽中滑动,也可以相对滑槽转动。副屏的第二端可以通过滑槽连接机体,副屏的第二端既可以相对机体转动,又可以相对机体滑动。
2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连杆,连杆一端固定连接被动齿轮,另一端朝远离被动齿轮的齿轮轴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副屏。
30.在本技术中,通过连杆驱动副屏抬升,能够增大抬升高度。示例性的,在被动齿轮的模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连杆的长度来增大副屏的抬升高度,进而增大副屏相对机体打开的角度。进一步提高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31.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副屏相对机体打开5°
至15
°
。在本技术中,当主屏相对机体打开第二角度时,副屏的第一端抬升至最高点,此时,副屏相对机体打开5
°
至15
°
,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便于用户的观看和操作。
32.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主动轴和支架,支架固定于机体,主动轴转动连接支架,主动轴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主动轴用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
33.在本技术中,支架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架以及第二承架,且均固定安装于壳体的内腔,用于承载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主动轴穿过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且相对第一承架和第二承架转动。
34.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阻尼机构,阻尼机构套设于主动轴的一端、且安装于支架,用于在主动轴相对支架转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35.在本技术中,阻尼机构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垫片、弹性件、第二垫片以及锁紧件,其中,第一垫片靠近第二承设置,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与主动轴的周侧采用平面配合的方式,使得联动组件可以承受更大的扭转力,并防止打滑。弹性件能够与锁紧件配合,提供将第一垫片压紧在第二承架上的弹性力。当主动轴相对第二承架转动时,第一垫片与第二承架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为主动轴的转动提供阻尼力。
36.可理解地,调节锁紧件与第二承架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弹性件的压缩程度,从而改变弹性件的弹性力大小,并进一步改变阻尼力的大小。弹性件的压缩程度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
37.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体的顶面的部分区域向下凹陷形成凹槽,当主屏相对机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副屏处于闭合状态,副屏收纳于凹槽。
38.在本技术中,当双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副屏相应地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副屏收纳至凹槽、且与机体的顶面大致平行。
39.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屏电子设备还包括键盘,当主屏相对机体处于闭合状态时,键盘收纳于凹槽,且堆叠于副屏的上方。键盘可以与副屏可拆卸地连接,也即键盘可以与副屏分离。当双屏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将键盘取下,露出副屏,以实现双屏模式。此时,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主屏和副屏。
40.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双屏电子设备还包括触摸板,触摸板安装于机体且相对机体的顶面露出。触摸板位于凹槽远离主屏的一侧,用于接收并识别用户的触控指令。
41.在本技术中,副屏可以隐藏在键盘下方,避免对键盘、触摸板等组件的位置排布造成影响,以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对双屏电子设备的接受程度。
附图说明
42.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3.图1b是图1a所示双屏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c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的双屏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a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一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2b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48.图4是图1b所示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49.图5是图1b所示内部结构示意图;
50.图6a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51.图6b是图6a中所示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52.图7是图6b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53.图8是图7所示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54.图9是图6b所示部分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55.图10是图9所示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56.图11是图1a所示双屏电子设备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57.图12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58.图13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59.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在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60.图15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在主屏相对机体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61.图16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主屏相对机体从闭合状态打开第一角度时的示意图;
62.图17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在主屏相对机体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63.图18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的示意图;
64.图19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双屏电子设备处于图18所示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65.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的示意图;
66.图21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主屏相对机体处于第三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67.图22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的部分结构在双屏电子设备处于图21所示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8.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上”包括本数,例如,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69.请一并参阅图1a和图1b,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70.示例性的,双屏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主屏1以及机体2。主屏1的第一端11可以转动连接机体2,以相对机体2闭合或打开。
71.如图1a所示,主屏1可以相对机体2闭合,以使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主屏1和机体2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呈0
°
、且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闭合状态。其中,主屏1和机体2之间的夹角定义为主屏1的出光面10与机体2的顶面20之间的夹角。可以理解的是,
本技术中涉及的“顶”、“上”、“下”等方位用词,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位进行的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示例性的,主屏1和机体2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相互靠近、且两者之间可以存在微小缝隙,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72.如图1b所示,主屏1可以相对机体2打开,以使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双屏电子设备100的打开状态为解除闭合状态时的状态,也即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主屏1和机体2之间的夹角大于0
°
且小于或等于180
°
,例如40
°
、90
°
、135
°
、180
°
等。双屏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机体2的键盘3。机体2的顶面20的部分区域可以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1,可以用于容纳键盘3,键盘3的上部露出顶面20。机体2可以包括触摸板7。触摸板7安装于机体2且相对于机体2的顶面20露出。触摸板7位于凹槽21远离主屏1的一侧,用于接收并识别用户的触控指令。
73.示例性的,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键盘3可以相对机体2打开,使得热量能够从键盘3与机体2之间的间隙处散出,从而提高散热性能。
74.请参阅图1c,图1c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的双屏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双屏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副屏4,副屏4可以位于键盘3的下方、且与机体2连接。键盘3可以通过副屏4与机体2间接连接。键盘3可以与副屏4可拆卸地连接,也即键盘3可以与副屏4分离。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用户可以将键盘3取下,露出副屏4,以实现双屏模式。此时,用户可以同时使用主屏1和副屏4。
75.在本技术中,双屏电子设备100具有两种使用场景:当不需要使用副屏4时,打开主屏1后可将键盘3仍放置在副屏4上进行工作,当需要同时使用主屏1和副屏4时,可将键盘3取下放置在桌面进行工作,并且可随时实现双屏模式的切换。
76.请一并参阅图1a、图1b和图1c。示例性的,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副屏4的第一端41可以相对机体抬升,以使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键盘3可以随着副屏4的抬升而抬升。
77.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副屏4相应地处于闭合状态。此时,键盘3收纳于凹槽21,副屏4收纳至键盘3下方,也即副屏4收纳于凹槽21、且与机体2的顶面20大致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副屏4可以隐藏在键盘3下方,协调了主屏1、副屏4和键盘3之间的布局,避免对键盘3、触摸板7等组件的位置排布造成影响,以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对双屏电子设备100的接受程度。此外,将副屏4隐藏在键盘3下方,不会改变原有键盘3的位置,也不会压缩键盘3的尺寸,且保留了腕托,保证用户打字时的体验感。本技术采用实体键盘,能够保证输入敲击时的手感。
78.在本技术中,既减少了副屏4的交互步骤,又协调了主屏1、副屏4和键盘3之间的布局,使得用户易于接受,提升体验感。
79.示例性的,键盘3与副屏4可以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通过型面配合的方式连接,避免键盘3因副屏4的抬升,而相对副屏4向下滑动。
80.示例性的,副屏4可以集成显示和触控功能。副屏4可以显示图像,也可以识别用户的触控操作。用户可以通过触控副屏4的出光面的方式输入指令。在本技术中,副屏4的出光面为副屏4能够显示图像的一侧。
81.示例性的,键盘3可以通过无线通讯方式与机体连接,当键盘3与机体2分离时,用
户也可以使用键盘3,并通过键盘3输入指令。因此,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双屏模式时,用户既可以通过敲击键盘3的方式输入指令,也可以通过触控副屏4的出光面的方式输入指令,增加可操作位点,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可理解地,副屏4也可以不具有触控功能,也即副屏4也可以无法识别用户的触控操作。
82.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键盘3和副屏4也可以集成为模块化结构,例如,双屏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副屏组件(图未示),副屏组件包括相背设置的按键区和显示区,按键区用于接收输入指令以实现键盘功能,显示区用于显示图像以实现副屏功能。模块化的副屏组件能够减少双屏电子设备100的尺寸,满足小型化和轻薄的要求。
83.示例性的,双屏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连接机体2和副屏组件的运动支架(图未示)。运动支架可以相对机体2转动,以带动副屏组件相对机体2打开。示例性的,运动支架可以是支撑在副屏组件下方的板状结构,也可以是环绕在副屏组件周缘的框型结构。副屏组件可以和运动支架可拆卸地连接,用户可以将副屏组件与支架分离,并翻转副屏组件以实现按键区和显示区的切换。
84.请一并参阅图2a和图2b,图2a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一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主屏相对机体打开至第二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85.示例性的,在主屏1相对机体2由如图1a所示的闭合状态打开至如图2a所示的第一角度α1的过程中,主屏1处于第一打开状态,副屏4(隐藏在键盘3下方)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
86.在本实施例中,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第一角度α1后副屏4相对机体打开,为副屏4的抬升预留充足的空间,避免副屏4在抬升过程中与主屏1发生碰撞。
87.在本实施例中,在主屏1相对机体2由第一角度α1打开至第二角度α2的过程中,主屏1处于第二打开状态,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以使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第一角度α1小于第二角度α2。
88.当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至第二角度α2时,副屏4的第一端41抬升至最高点,此时,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抬升角度β,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也即副屏4相对机体2抬升一定角度,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便于用户的观看和操作,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100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89.示例性的,抬升角度β可以在5
°
至15
°
的范围内。可理解地,抬升角度β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设计,以保证副屏4抬升的角度满足用户的使用习惯。
90.在主屏1相对机体2由第二角度α2继续打开的过程中,主屏1处于第三打开状态,副屏4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副屏4的第一端41保持在最高点处,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100时,也即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大于90
°
时,副屏4始终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提升用户对副屏4的使用体验,不需要人为调整副屏4的打开角度,减少交互步骤,改善了用户在使用双屏产品过程中的交互体验。
91.示例性的,第一角度α1可以大于或等于碰撞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当副屏4的第一端41抬升至最高点时,此时,若主屏1与副屏4相对机体2的最高点接触,则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即为碰撞角度(图未示)。示例性的,碰撞角度可以是35
°
,第一角度α1则可以是35
°
,40
°
等。可理解地,第一角度α1也可以根据双屏电子设备100的具体尺寸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92.示例性的,第二角度α2可以大于第一角度α1、且小于等于90
°
,例如70
°
、89
°
等。可理解地,主屏1相对机体2的打开角度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自主调节。一般情况下,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100时,会将主屏1相对机体打开90
°
至135
°
的范围内。因此,在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至90
°
或小于90
°
时,将副屏4抬升至最高点,能够确保用户在使用双屏电子设备100时,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抬升角度β,处于便于用户使用的状态,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93.可理解地,主屏1从打开状态相对机体2闭合的过程与主屏1从闭合状态相对机体2打开的过程相反。
94.示例性的,主屏1从第三打开状态闭合至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等于第二角度α2的过程中,副屏4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此时副屏4的第一端41处于最高点。
95.主屏1从第二打开状态闭合至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等于第一角度α1的过程中,随着主屏1相对机体2的闭合,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下降,也即副屏4相对机体2闭合。
96.主屏处于第一打开状态时,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下降至最低点,也即副屏4回到闭合状态。当主屏1从第一打开状态相对机体2闭合时,副屏4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也即副屏4处于闭合状态。
97.请参阅图3,图3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示意图。机体2包括壳体23和安装于壳体上侧的盖板24,壳体23和盖板24共同围设出机体内腔。凹槽21位于盖板24靠近主屏1的一端。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键盘3和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从凹槽21的开口处露出盖板24。
98.双屏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机体2的联动组件5。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4是图1b所示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示例性的,主屏1的第一端11可以通过联动组件5与机体2转动连接。副屏4的第一端41可以连接联动组件5,并在联动组件5的带动下相对机体2抬升。联动组件5可以运动,以使主屏1相对机体2转动。联动组件5也可以通过运动,使主屏1和副屏4联动,在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过程中,驱动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使得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减少用户使用副屏4时的交互步骤,提高体验感。
99.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5,图5是图1b所示内部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副屏4的第二端42可以连接机体2。副屏4可以包括设置于副屏4的第一端41的滑槽43,联动组件5的一端可以在滑槽43中滑动。联动组件5在抬升副屏4的过程中,副屏4的第一端41可以既相对联动组件5转动,又相对联动组件5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双屏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转轴6,安装于机体2。副屏4的第二端42可以通过转轴6与机体2转动连接。
10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滑槽43也可以设置于副屏4的第二端42,对应地,机体2可以包括对应滑槽43设置的滑块(图未示),滑块能够在滑槽43中滑动,也可以相对滑槽43转动。副屏4的第二端42可以通过滑槽43连接机体2,副屏4的第二端42既可以相对机体2转动,又可以相对机体2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副屏4的第一端41可以与联动组件5转动连接,可理解地,滑块也可以设置于副屏4第二端42的侧边,滑槽43也可以设置于机体2,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101.请一并参阅图1b和图5,示例性的,副屏4的第二端42靠近机体2的侧边可以为曲面结构。在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的过程中,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的顶面20抬升,第二端42则相对机体2的顶面20下降。将第二端42靠近机体的侧边设计为曲面,能够避免第二端42
在运动的过程中与顶面20发生干涉。可理解地,副屏4的第二端4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定。
102.请参阅图6a,图6a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示例性的,联动组件5可以包括连接件501和支架502,联动组件5通过连接件501与主屏1固定连接,通过支架502与壳体23固定连接。
103.请参阅图6b,图6b是图6a中所示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连接件501可以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5011和第二端部5012,第一端部5011和第二端部5012大致呈l型,第一端部5011固定连接主屏1的第一端11。第一端部5011可以为板状结构,能增大与主屏1的接触面积,提升连接的牢固性。联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主动轴503,第二端部5012固定连接主动轴503。在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过程中,主屏1通过连接件501带动主动轴503转动。主动轴503转动的角度即为主屏1相对机体2所转动的角度。
104.示例性的,支架502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架5021以及第二承架5022,且均固定安装于壳体23的内腔,用于承载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主动轴503与支架502转动连接。主动轴503穿过第一承架5021和第二承架5022、且相对第一承架5021和第二承架5022转动。
105.示例性的,联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阻尼机构504,套设于主动轴503位于第二承架5022外侧的一端、且安装于支架502的第二承架5022,用于在主动轴503相对支架502转动的过程中提供阻尼力。
106.请参阅图7,图7是图6b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示例性的,主动轴503靠近第一承架5021的一端设有凸块5031,连接件501的第二端部5012设有通孔5010,凸块5031和通孔5010的形状互相配合、且固定连接。凸块5031可以和通孔5010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连接。
107.请一并参阅图6b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轴503的凸块5031为扁平状结构,且具有相对设置的平面,第二端部5012的通孔5010的形状也近似为方孔,也即凸块5031与通孔5010采用平面配合的方式,能够有效阻碍主动轴503相对通孔5010转动,使得联动组件5可以承受更大的扭转力,并防止打滑,避免主屏1在自重的作用下相对机体2转动,使得主屏1能够维持在用户相对机体2所打开的角度。
108.请参阅图7,示例性的,主动轴503可以包括第一限位件5032,设置于凸块5031底部,以限定凸块5031和连接件501在主动轴503的轴向上的装配位置。
109.示例性的,阻尼机构504可以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垫片5041、弹性件5042、第二垫片5043以及锁紧件5044。其中,第一垫片5041靠近第二承架5022设置,第一垫片5041和第二垫片5043与主动轴503的周侧采用平面配合的方式,使得联动组件5可以承受更大的扭转力,并防止打滑。弹性件5042能够与锁紧件5044配合,提供将第一垫片5041压紧在第二承架5022上的弹性力。当主动轴503相对第二承架5022转动时,第一垫片5041与第二承架5022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为主动轴503的转动提供阻尼力。
110.可理解地,调节锁紧件5044与第二承架5022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弹性件5042的压缩程度,从而改变弹性件5042的弹性力大小,并进一步改变阻尼力的大小。请一并参阅图6b和图7,具体地,弹性件5042压缩程度越大,则阻尼力越大,防止主动轴503在主屏1的自重影响下自行转动,使得主屏1能够维持在用户所打开的角度。相应地,弹性件5042压缩程度越小,则阻尼力越小,用户使用较小的力即可改变主屏1相对机体2的打开角度。弹性件5042的
压缩程度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
111.示例性的,弹性件5042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其他可发生弾性变形的结构;弹性件504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12.请参阅图8,图8是图7所示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主动轴503可以包括固定于周侧的第二限位件5033。第二限位件5033相对于主动轴503的周侧向外凸起。主动轴503周侧未设置第二限位件5033的区域相对第二限位件5033形成限位凹槽5034,限位凹槽5034具有圆心角。当主动轴503与第一承架5021处于装配状态时,第二限位件5033贴合第一承架5021背向第二承架5022的外侧面,第一承架5021可以包括设于外侧面的限位凸块5023。
113.请一并参阅图6b和图8,限位凸块5023用于和限位凹槽5034配合,用于限定主动轴503能够转动的角度,并进一步限定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最大角度。示例性的,限位凹槽5034的圆心角可以在90
°
至180
°
的范围内,例如135
°
、150
°
、180
°
等。限位凹槽5034的圆心角对应于主屏1相对机体2能够打开的最大角度,可根据需要配合使用需求进行设计。
114.请参阅图9,图9是图6b所示部分结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示例性的,联动组件5可以包括架设在第一承架5021和第二承架5022之间的主动齿轮51、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其中,主动齿轮51套设在主动轴503上、且与主动轴503同轴转动。主动齿轮51可以与中间齿轮52配合,用于带动中间齿轮52转动。中间齿轮52可以与被动齿轮53啮合,带动被动齿轮53随主动齿轮51的转动而转动。
115.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9所示部分结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示例性的,主动齿轮51的轴孔近似为方孔,主动轴503具有相对设置的平面,以配合轴孔的形状,两者配合时能够有效避免主动齿轮51相对主动轴503发生转动,使得联动组件5可以承受更大的扭转力,并防止打滑。
116.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5,示例性的,联动组件5可以包括连杆531。连杆531一端固定连接被动齿轮53,另一端朝远离被动齿轮53的齿轮轴532的方向延伸、且连接副屏4。在本实施例中,被动齿轮53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杆531相对机体2抬升,以驱动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抬升,使得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通过连杆531驱动副屏4抬升,能够增大抬升高度。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在被动齿轮53的模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连杆531的长度来增大副屏4的抬升高度,进而增大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100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117.示例性的,连杆531可以是弯曲延伸,且具有拐点5310。连杆531可以包括第一段5311和第二段5312,其中,第一段5311为连杆531从拐点5310向外延伸的部分,第二段5312则为连杆531从被动齿轮53延伸至拐点5310的部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连杆531还可以是直线延伸,只要连杆531的延伸趋势为远离齿轮轴532即可。
118.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图11是图1a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的部分结构的内部示意图。当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副屏4收容于壳体23的凹槽21,且副屏4的第一端41的端面与凹槽21的槽壁贴合,两者之间可以存在微小间隙。示例性的,连杆在对应副屏4的第一端41的端面处弯曲,也即连杆531的拐点5310对应副屏4的第一端41的端面所在位置,避免连杆531的第二段5312的抬升受到凹槽21周围的盖板24的限制,使
得连杆531能够具有最大的抬升空间。
119.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5311和第二段5312之间的夹角能够副屏4的抬升高度。在齿轮模数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第一段5311和第二段5312之间的夹角来增大副屏4的抬升高度,进而增大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的角度。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视域,满足人机工学需求;同时给双屏电子设备100留下了更大的散热空间,使得轻薄终端电子设备的性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120.示例性的,连杆531可以固定于被动齿轮53的周侧,连杆531也可以固定于被动齿轮53的齿轮轴532。被动齿轮53的周侧可以包括轮齿区和非轮齿区。连杆531可以固定于被动齿轮周侧的非轮齿区。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被动齿轮53的周侧也可以不包括非轮齿区,也即被动齿轮53的周侧设有间隔均匀的轮齿。
121.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4,连杆531还可以包括轴套5313,轴套5313套设于连杆531远离被动齿轮53的一端,轴套5313可以相对连杆531的端部转动。轴套5313可以与滑槽43配合,带动连杆531相对滑槽43滑动,连杆531也可以通过轴套5313相对滑槽43转动,以使副屏4的第一端41能够相对连杆531转动和滑动。
122.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示例性的,主动齿轮51的周侧可以包括第一轮齿区511和第一非轮齿区512。主动齿轮51可以包括多个固定于周侧且间隔排布的第一轮齿5110。第一轮齿5110位于第一轮齿区511。
123.示例性的,联动组件5还可以包括第一凸部54。第一凸部54固定于主动齿轮51且与主轴齿轮51同轴设置。第一凸部54相对主动齿轮51向外凸起。第一凸部54和主动齿轮51可以通过插接或其他方式装配连接,此时,主动齿轮51和第一凸部54可以分别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并较低废品率。主动齿轮51和第一凸部54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两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以提高结构的完整性。
124.示例性的,第一凸部54可以包括第一拨块541和避让槽542。第一拨块541可以与第一轮齿区511对应设置,避让槽542设置于第一拨块541和第一轮齿区511之间。
125.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示例性的,中间齿轮52的周侧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轮齿区521和第三轮齿区522。中间齿轮52可以包括多个固定于周侧且间隔排布的第二轮齿5210和第三轮齿5220。第二轮齿5210位于第二轮齿区521,第三轮齿5220位于第三轮齿区522。
126.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3,当主动齿轮51与中间齿轮52啮合时,第二轮齿5210可以和第一轮齿5110啮合,使得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中间齿轮52转动,第三轮齿5220可以和被动齿轮53的轮齿530啮合,使得中间齿轮52能够带动被动齿轮5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保持啮合状态,也即主动齿轮51能够同时驱动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转动。
127.示例性的,主动齿轮51的模数和被动齿轮53的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即第二轮齿区521和第三轮齿区522的模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128.示例性的,中间齿轮52也可以包括环绕周侧设置的轮齿区,也即第二轮齿区521和第三轮齿区522之间可以不设置间隔。
129.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10,在本实施例中,当主动齿轮51的第一非轮齿区512与中间齿轮52配合时,中间齿轮52与被动齿轮53不随主动齿轮51的转动而转动,也即中间齿轮52
与被动齿轮53相对机体2静止;当主动齿轮51的第一轮齿区511和中间齿轮52啮合时,也即第一齿轮区511和第二齿轮区521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中间齿轮52及被动齿轮53转动,以驱动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使得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
130.示例性的,可通过更改主动齿轮51的结构参数而改变副屏4的抬起角度。具体地,在主动齿轮51的模数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增加第一轮齿5110的个数增加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的旋转角度,从而增加副屏4的抬起角度。可以通过具体需要设计第一轮齿5110的个数,例如三个、六个、七个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131.示例性的,多个第一轮齿5110可以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第一端部轮齿和第二端部轮齿。在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可以从第一端部轮齿退出啮合。可理解地,主屏1相对机体2闭合的过程与打开过程相反,也即,在主屏1相对机体2闭合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可以从第二端部轮齿退出啮合。因此,主动齿轮51可以具有两个啮合终止点,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部轮齿和第二端部轮齿。相应地,第一拨块541也具有两个啮合终止点。主动齿轮51的两个啮合终止点在周向上可以位于第一拨块541的两个啮合终止点之间。
132.请一并参阅图9、图12和图13,因此,当主动齿轮51和中间齿轮52的啮合终止点接触时,第一拨块541与第二拨块542仍会处于啮合状态。主动齿轮51继续转动带动第一拨块541转动,接着第一拨块541带动第二拨块542转动,使得中间齿轮52能够随主动齿轮51继续转动,从而扩大第一轮齿5110和第二轮齿5210之间的间距,为主动齿轮51的回程啮合预留充足的空间,防止回程干涉。
133.示例性的,第一拨块54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间隔设置,例如两个。多个第一拨块541包括第一端部拨块和第二端部拨块,第一端部拨块和第二端部拨块分别位于多个拨动凸轮541的两端,且分别与第一端部轮齿和第二端部轮齿对应设置,第一拨块541的两个啮合终止点分别设置于第一端部拨动凸轮和第二端部拨动凸轮。
134.示例性的,第一拨块541可以相对第一轮齿5110凸起,也即第一拨块541的高度可以大于第一轮齿5110的齿高,以避免第一拨块541与第二拨块542的啮合过程受到第一轮齿5110的干涉,影响齿轮传动的稳定性。
135.示例性的,第二轮齿5210的齿高可以大于第一轮齿5110的齿高,为第一轮齿5110与第二轮齿5210进入啮合时的配合留有足够的空间,避免第一轮齿5110与第二轮齿5210因装配误差或机构变形等原因偏离其配合位置,而导致无法啮合,提高机构运行的容错率。可理解地,第二轮齿5210的齿高也可以小于第一轮齿5110的齿高,因此,第一轮齿5110的齿高与第二轮齿5210的齿高可以不同,也即主动齿轮51的轮齿的齿高与中间齿轮52的轮齿的齿高不同。
136.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13所示结构在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示例性的,联动机构5还可以包括第二凸部55,第二凸部55固定于中间齿轮52且与中间齿轮52同轴设置。第二凸部55相对中间齿轮52向外凸起。第二凸部55可以包括第二拨块551和自锁凹面552,第二拨块551对应第二轮齿区521设置,自锁凹面552设置于第二拨块551与第二轮齿区521之间。
137.示例性的,第二凸部55和中间齿轮52可以通过插接或其他方式装配连接,此时,中间齿轮52和第二凸部55可以分别制作,提高生产效率并较低废品率。中间齿轮52和第二凸部55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两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而成,以提高结构的完整性。
138.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闭合
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当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闭合状态时,主动齿轮51、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处于初始状态,此时,主动齿轮51的第一非轮齿区512与中间齿轮52配合,且避让槽542和第二凸部55配合。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处于啮合状态。
139.示例性的,请一并参阅图1a、图2a和图15,当主屏2相对机体1从闭合状态打开,主动齿轮5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也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本技术对此不作严格限定。在主动齿轮5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相对机体2静止。主动齿轮51的避让槽542能够避免第一凸部54与第二凸部55发生干涉。
140.在主屏1相对机体2由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一角度α1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非轮齿区512与中间齿轮52配合,中间齿轮52与被动齿轮53相对机体2静止,副屏4相对机体2处于闭合状态。
141.请参阅请一并参阅图2a、图15和图16,图16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在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第一角度α1时的示意图。
142.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第一角度α1的过程中,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第一打开状态。示例性的,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第一角度α1时,相应地,主动齿轮51从初始状态沿逆时针转动第一角度α1,主动齿轮51的第一轮齿5110随主动齿轮51的旋转接触到中间齿轮52的第二轮齿5210。
143.请参阅请一并参阅图17和图18,图17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第二打开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图18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在主屏1相对机体2打开至第二角度α2时的示意图。
144.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一角度α1继续打开至第二角度α2的过程中,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第二打开状态。主动齿轮51随主屏1的打开继续沿逆时针转动,第一轮齿5110和第二轮齿5210开始进入啮合状态,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转动,以驱动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副屏4相对机体2打开。中间齿轮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带动被动齿轮5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145.请参阅请一并参阅图3、图18和图19,图19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图18所示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示例性的,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α2时,相应地,主动齿轮51从初始状态沿逆时针转动第二角度α2时,主动齿轮51的第一轮齿5110与中间齿轮52的第二轮齿5210恰好退出啮合状态,也即第一轮齿5110的啮合终止点5111与第二轮齿5210的啮合终止点5211接触。此时,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至最高点。
146.请一并参阅图16和图19,此外,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一角度α1继续打开至第二角度α2的过程中,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随中间齿轮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α2时,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贴合第一凸部54的表面。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二角度α2继续打开时,第一凸部54的表面与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接触配合,以防止中间齿轮52回转,也即在副屏4的自重或者用户在使用键盘3或副屏4时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回转,保证副屏4的第一端41保持在最高点。此外,第二凸部55也可以为第一凸部54提供支撑作用,以提高主动齿轮51转动的稳定性。
147.请一并参图18和图20,图20是图19所示结构在其他一些实现方式中的示意图。在
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二角度α2时,主动齿轮51的第一轮齿5110与中间齿轮52的第二轮齿5210恰好退出啮合状态,此时,第二拨块551可以和第一拨块541处于啮合状态。
148.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二角度α2打开至第三角度(图未示)的过程中,随着主动齿轮51的转动,第一拨块541拨动第二拨块542,从而带动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继续转动。第一拨块541带动第二拨块542转动预设角度后,与第二拨块542退出啮合状态,也即,第一拨块541的啮合终止点5410和第二拨块542的啮合终止点5420接触。此时,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抬升至最高点。第三角度大于第二角度α2。
149.示例性的,预设角度可以小于5
°
,例如1
°
,只要能为主动齿轮51的回程啮合预留充足的空间即可。
150.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三角度继续打开时,第一拨块541与第二拨块542退出啮合状态,主动齿轮51随主屏1的打开继续转动,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
151.在本实施例中,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一角度α1继续打开至第三角度的过程中,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随中间齿轮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闭合状态打开至第三角度时,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贴合第一凸部54的表面。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三角度继续打开时,第一凸部54的表面与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接触配合,保证副屏4的第一端41可以处于最高点。
152.请一并参阅图21和图22,图21是图1b所示双屏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在主屏1相对机体2处于第三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2是图10所示联动组件5的部分结构在双屏电子设备100处于图21所示状态时的结构配合示意图。
153.示例性的,当主屏1相对机体2从第二角度α2或第三角度继续打开时,主屏1进入第三打开状态。主动齿轮51随主屏1的打开转动,中间齿轮52和被动齿轮53相对机体2保持静止,副屏4的第一端41相对机体2保持在最高点。此时,主动齿轮51的第一非轮齿区512和中间齿轮52配合,且第一凸部54的表面和第二凸部55的自锁凹面552型面配合,以提高主动齿轮51转动的稳定性。
154.可理解地,主屏1从打开状态相对机体2闭合的过程与主屏1的打开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155.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