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20:03: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liquidcrystaldisplay,lcd)近年来,液晶显示设备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继续呈现着快速的增长趋势,以矩阵式分布在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像素中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装置现在被广泛使用。在这种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面板中,通过施加扫描脉冲实现薄膜晶体管开关并配合数据线施加的电压到像素电极上,实现对应位置液晶层内液晶的翻转,达到显示的目的。
3.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的数据线输入正电压时,相当于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电压为正电压,为了实现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需要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上施加较大的开启电压以满足栅极与源极之间的压差超过薄膜晶体管的导通阈值。由于薄膜晶体管一般需要较大的栅极开启电压,导致薄膜晶体管内会产生大量的功率消耗。
4.综上所述,现有显示面板存在由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启电压较大导致功耗增加的问题。故,有必要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来改善这一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可以降低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启电压,从而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7.基底;
8.薄膜晶体管,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
9.栅极;
10.有源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的一侧;
11.源极,设置于所述有源层的背离所述栅极的一侧,且与所述有源层接触;
12.漏极,设置于所述有源层背离所述栅极的一侧,且与所述有源层接触,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之间具有间隔;
13.准欧姆接触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的背离所述栅极的一侧,所述准欧姆接触层电性连接于所述漏极;以及
14.光感半导体层,设置于所述有源层的背离所述栅极一侧,所述光感半导体层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源极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
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准欧姆接触层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漏极的背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所述光感半导体层的相对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源极的背离所述欧姆接触层的一侧、以及所述准欧姆接触层的背离所述有源层的一侧。
16.通过在薄膜晶体管上增设光感半导体层和准欧姆接触层,光感半导体层的两端分别搭接在源极和准欧姆接触层上,准欧姆接触层的一端搭接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上,光感
半导体层与准欧姆接触层、源极、漏极、有源层、栅极构成肖特基二极管,利用肖特基二极管在光照条件下电流-电压特性中正偏条件下的电流迟滞效应,在接收光照时,可降低开启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并通过施加在栅极的电压、以及施加在光感半导体层的光照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逻辑状态的控制。
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准欧姆接触层的材料为石墨,所述光感半导体层的材料为硒化铟。
18.硒化铟是典型的二维层状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以及适中且可调的直接带隙,光谱响应覆盖了从近红外到紫外的范围,选用硒化铟作为光感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提高薄膜晶体管的光响应率以及响应速度;石墨具有与硒化铟相近的电子亲和势,将石墨材料制成的准欧姆接触层搭接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上,构筑准欧姆接触,可以减弱界面处的费米能级钉扎,有利于电流的输入和输出。
1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准欧姆接触层的厚度介于20纳米至30纳米之间,所述光感半导体层的厚度介于20纳米至30纳米之间。
20.通过将准欧姆接触层和光感半导体层的厚度都限制在20纳米至30纳米之间,可以避免由于准欧姆接触层或者光感半导体层的厚度过薄导致破片的情况发生。
2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光感半导体层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的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22.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所述薄膜晶体管为底栅结构,底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中的光感半导体层可以接收来自内部光源或者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实现降低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的效果。
2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光感半导体层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设置于所述栅极的靠近所述基底的一侧。
24.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限定了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中的光感半导体层可以接收来自内部光源或者外部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实现降低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的效果。
2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的材料为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26.选用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作为栅极的材料,可以避免栅极阻挡照射至光感半导体层的光线,来自光感半导体层靠近栅极一侧的光线以及远离栅极一侧的光线都可以被光感半导体层所接收。
2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包括铟、锡、锌和镉中任意一种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至少两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复合多元氧化物。
28.选用铟、锡、锌和镉中任意一种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至少两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复合多元氧化物作为栅极的材料,可以确保栅极的透过率,避免栅极遮挡照射至光感半导体层的光线。
2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栅极的材料为金属。
30.当栅极的材料为金属时,光感半导体层只能接收来自远离栅极一侧的光线,以实现降低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的效果。
3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光感半导体层接受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为第一电压,所述光感半导体层未接受所述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
最低电压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32.利用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上述特性,可以通过施加在栅极的电压、以及施加在光感半导体层的光照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逻辑状态的控制。
3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栅极控制线,所述栅极控制线连接于所述栅极;
34.执行低功耗模式时,所述光感半导体层持续接受所述特定光照,当所述栅极控制线向所述栅极施加第一开启电压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35.通过外部光源或者内部光源提供特定光照持续照射薄膜晶体管的光感半导体层,可以降低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当栅极控制线向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施加第一开启电压时,可以开启薄膜晶体管,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3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栅极控制线,所述栅极控制线连接于所述栅极;
37.执行书写演示模式时,所述栅极控制线向所述栅极施加不足以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第二开启电压,直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接受所述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
38.所述第二开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39.在执行书写演示模式时,栅极控制线可持续向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施加不足以开启薄膜晶体管的第二开启电压,直至接收特定光照时,开启薄膜晶体管所需的最低电压降低,以此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实现书写演示模式的功能。
40.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41.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阵列基板;
42.对置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
43.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对置基板之间;以及
44.背光模组,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的背离所述对置基板的一侧。
45.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利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照射薄膜晶体管,可以降低开启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4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以及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一侧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设置于有源层一侧并连接于漏极的准欧姆接触层、以及连接于源极和准欧姆接触层的光感半导体层,利用外部或者内部的光线照射所述光感半导体层,可以减小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启电压,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附图说明
4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4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光照模式的示意图;
5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光照模式的示意图;
5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005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
[0054]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可以用于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内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启电压,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耗。
[0055]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底10和设置于所述基底10之上的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薄膜晶体管20、以及像素电极30。所述薄膜晶体管20包括栅极21、有源层22、源极23、漏极24,所述源极23设置于所述有源层22的背离所述栅极21的一侧,且与所述有源层22接触,所述漏极24设置于所述有源层22的背离所述栅极21的一侧,且与所述有源层22接触,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之间具有间隔。
[0056]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有源层22包括半导体层221和欧姆接触层222,所述半导体层221设置于所述栅极21的一侧,所述欧姆接触层222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221的背离所述栅极21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源极23设置于其中一端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背离所述半导体层221的一侧,所述漏极24设置于其中另一端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背离所述半导体层221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30电性连接于所述漏极24。
[0057]
所述薄膜晶体管20还包括准欧姆接触层25和光感半导体层26,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设置于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之间的间隙,且位于所述半导体层221远离所述栅极21的一侧,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电性连接于所述漏极24。
[0058]
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设置于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之间的间隙,且位于所述半导体层221远离所述栅极21的一侧,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相对两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源极23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和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将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之间的间隙填满。
[0059]
利用所述薄膜晶体管20在光照条件下,电流-电压特性中正偏条件下的电流迟滞效应,通过施加在所述栅极21上的电压和光照对所述薄膜晶体管20器件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逻辑状态的控制和光存储功能。
[00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20为底栅结构,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和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均设置于所述栅极21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
[0061]
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基底10为透明的玻璃基板,以便于光线可以从基底10一侧照射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
[0062]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0的材料也可以透明的有机材料,所述有机材料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聚酰亚胺(pi)、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聚苯醚砜(pes)、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环烯烃共聚物(coc)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0063]
所述栅极21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栅极21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可以指的是所述栅极21与所述基底10的表面直接接触,也可以是与所述基底10间接接触。
[0064]
所述栅极绝缘层27平铺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且覆盖所述栅极21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表面。所述栅极绝缘层27的材料为透明的无机材料,所述无机材料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以及氮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所述栅极绝缘层27可以是由上述任意一种无机材料所形成的单层结构,也可以是由上述一种或者多种无机材料叠加形成的双层或者多层结构。
[0065]
所述半导体层221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27的背离所述栅极21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221的材料为非晶硅(α-si)。所述欧姆接触层222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221的背离所述栅极21一侧的相对两端,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材料为非晶硅(α-si),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离子掺杂浓度大于所述半导体层221。
[0066]
所述源极23设置于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背离所述半导体层221的一侧,所述漏极24设置于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背离所述半导体层221的一侧。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同层设置,并且与所述漏极24的材料相同。
[006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源极23和所述漏极24的材料均为铜。
[0068]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源极23和所述漏极24的材料不仅限于铜,也可以包括铝、钼、铜、铬、钨、钽以及钛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源极23和所述漏极24还可以是单层金属薄膜结构,也可以是两层或多层金属薄膜结构。
[0069]
所述源极23与所述漏极24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一端搭接在所述漏极24的背离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一侧,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相对两端分别搭接在所述源极23的背离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一侧、以及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远离所述半导体层221的一侧。绝缘保护层28设置在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以及光感半导体层26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且覆盖所述源极23和所述漏极24,所述像素电极30设置于所述绝缘保护层28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通过贯穿所述绝缘保护层28的过孔与所述漏极24连接。
[0070]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电极30的材料可以是导电的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铟、锡、锌和镉中任意一种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至少两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复合多元氧化物。例如,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氧化铟(in2o3)、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氧化镉(cdo)以及铝掺杂的氧化锌(azo)中的任意一种。
[0071]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材料为二维硒化铟,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材料为石墨。二维硒化铟为典型的二维层状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以及适中且可调的直接带隙,光谱响应覆盖了从近红外到紫外的范围,选用硒化铟作为光感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提高薄膜晶体管的光响应率以及响应速度,石墨具有与硒化铟相近的电子亲和势,将石墨材料制成的准欧姆接触层25搭接在漏极24上,构筑准欧姆接触,可以减弱界面处的费米能级钉扎,有利于电流的输入和输出。
[0072]
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与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所述源极23、所述漏极24等构成的
薄膜晶体管20为金属铜-二维硒化铟-石墨肖特基二极管,利用所述薄膜晶体管在光照条件下电流-电压特性中正偏条件下的电流迟滞效应,通过施加在栅极21的电压、以及施加在光感半导体层26的光照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电流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逻辑状态的控制。
[0073]
进一步的,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30纳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厚度大于后等于20纳米且小于或等于30纳米,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厚度也可以大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厚度,此处不做限制。
[0074]
例如,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厚度可以是20纳米、22纳米、25纳米、27纳米或者30纳米等,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可以是20纳米、23纳米、26纳米、27纳米或者30纳米等,以此避免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膜层厚度过薄导致破片的情况发生。
[0075]
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接受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低电压为第一电压,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未接受所述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低电压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小于所述第二电压。
[0076]
通过在薄膜晶体管上增设光感半导体层26和准欧姆接触层25,并将准欧姆接触层25与漏极24连接,同时将光感半导体层26分别与源极23和准欧姆接触层25连接,以利用光线照射光感半导体层26,减小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低电压。
[0077]
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低功耗模式。在执行所述低功耗模式时,在特定光照下,所述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向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源极23施加正向电压,所述栅极控制线向所述栅极21施加低电位电压,所述低电位电压小于所述第一电压,所述薄膜晶体管20由于栅极21的电位过低而无法正常开启。
[0078]
在执行所述低功耗模式时,触发所述薄膜晶体管20开启的条件为第一开启电压。在所述特定光照下,当所述栅极控制线向所述栅极21施加第一开启电压时,由于所述第一开启电压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电压,所述薄膜晶体管20开启。
[0079]
相较于未接受所述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第二电压,本技术实施例中,能够在所述薄膜晶体管20接受所述特定光照时,以更小的第一开启电压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从而可以减小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耗。
[008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特定光照的光源可以是外部环境中的光源,也可以是显示面板内部的光源。
[008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一种光照模式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阵列基板100、对置基板200、液晶层300以及背光模组400,所述阵列基板100可以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任意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100与所述对置基板200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300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0与所述对置基板200之间,所述背光模组400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100的背离所述对置基板200的一侧。
[0082]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阵列基板100可以包括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基底10以及薄膜晶体管20,所述对置基板200可以包括玻璃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玻璃基板靠近所述阵列基板100一侧的彩色滤光层。
[008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极21的材料是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所述背
光模组400发出的光线可以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穿透所述栅极21,并照射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以此减小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开启电压。
[0084]
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铟、锡、锌和镉中任意一种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至少两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复合多元氧化物。例如,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氧化铟(in2o3)、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氧化镉(cdo)以及铝掺杂的氧化锌(azo)中的任意一种。
[008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栅极21的材料也可以是金属,这种情况下,所述特定光照的光源可以是外部环境中的光源。在外部环境光源充足,例如强光环境下,也可以利用外部环境中的光线照射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光感半导体层26,以降低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开启电压,从而可以降低所述显示面板的功耗。
[0086]
具体的,所述栅极21的材料可以是铝、钼、铜、铬、钨、钽以及钛等金属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栅极21也可以是由上述多种金属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所形成的单层金属薄膜结构,也可以是由上述两种或者多种材料叠加形成的多层金属薄膜结构。
[0087]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面板还可以具有书写演示模式,在执行所述书写演示模式时,触发所述薄膜晶体管20开启的条件为特定光照,而不是第二开启电压。
[0088]
在执行所述书写演示模式时,在没有特定光照的条件下,所述栅极控制线可以持续向所述栅极21施加一第二开启电压,所述第二开启电压小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未接受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小电压(即第二电压),且大于或等于接受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小电压(即第一电压),从而无法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直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接受特定光照时,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最低电压降低,并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启电压,从而可以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
[0089]
在执行所述书写演示模式时,所述特定光照的光源是外部光源。
[0090]
需要说明的是,执行所述低功耗模式时的所述特定光照的光照强度可以与执行所述书写演示模式时的所述特定光照的光照强度不同,执行所述低功耗模式时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可以与执行所述书写演示模式时的所述第一电压的大小不同。
[0091]
例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第二种光照模式的示意图,所述外部光源可以使红外线笔或激光笔,所述红外线笔或激光笔等外部光源发出的强光束可以沿图示箭头方向穿透所述对置基板200,并照射至所述薄膜晶体管20,以降低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的最低电压,开启所述薄膜晶体管20,从而实现通过光照条件对于所述薄膜晶体管20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在显示面板上,可以实现在前光束照射下书写演示的功能。
[009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晶体管20也可以是顶栅结构。
[0093]
如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图1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和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设置于所述栅极21靠近所述基底10的一侧。
[0094]
如图4所示,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可以指的是与所述基底10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也可以指的是与所述基底10间接接触。
[0095]
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设置于所述基底10的一侧,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上,所述源极23设置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
26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与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所述漏极24设置于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表面直接接触。
[0096]
所述欧姆接触层222分别设置于所述源极23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以及所述漏极24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所述半导体层221设置于所述欧姆接触层222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且覆盖所述准欧姆接触层25以及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表面。所述栅极绝缘层27设置于所述半导体层221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所述栅极21设置于所述栅极绝缘层27的背离所述基底1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半导体层221正对设置。
[0097]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若需要实现书写演示模式的功能,所述栅极21的材料可以是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材料,显示面板外部的强光束可以穿透所述栅极21,并照射至所述光感半导体层26。
[0098]
具体的,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包括铟、锡、锌和镉中任意一种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至少两种金属的氧化物复合而成的复合多元氧化物。例如,所述金属氧化物材料可以是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氧化铟(in2o3)、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氧化镉(cdo)以及铝掺杂的氧化锌(azo)中的任意一种。
[0099]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若仅需要减小显示面板的功耗,所述栅极21的材料既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透明导电的金属氧化物材料,也可以为金属材料。所述金属材料可以是铝、钼、铜、铬、钨、钽以及钛等金属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0100]
依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电源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电源可以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显示面板可以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显示装置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彩色电子纸、彩色电子书、智能手机等,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可穿戴式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显示装置也可以是固定终端,例如彩色电子广告牌、彩色电子海报等。
[0101]
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以及包括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底一侧的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设置于半导体层一侧并连接于漏极的准欧姆接触层、以及连接于源极和准欧姆接触层的光感半导体层,利用外部或者内部的光线照射所述准欧姆接触层以及光感半导体层,可以减小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开启电压,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
[0102]
综上所述,虽然本技术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