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9:57: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野战集装箱式宿营箱房领域,尤其是一种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2.营房是野外部队拉练队伍必不可少的生活、住宿设施,由于野外部队的高机动性性能,因此营房宿舍不仅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保温、防雨、防寒的效果,而且需要具有方便运输的特点,现有技术常见的营房均为集装箱式营房,其构造较为复杂,需要的配件较多拆装过程较为繁琐,不适合于高机动性的野外部队。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4.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包括:
5.框架组件,包括框架底板、框架顶板,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底板和框架顶板之间的框架侧板;搭接形成集装箱式框架;
6.屋体组件,包括底墙板、顶墙板、端墙板和侧墙板;所述底墙板、顶墙板、端墙板和侧墙板展开后,与所述箱体搭接形成一个房屋;底墙板、顶墙板、端墙板和侧墙板在折叠后,所述屋体组件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部;
7.搭接组件,包括设置所述框架侧板上、并向外凸出的边框,设置在所述边框两侧均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搭接凹槽,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搭接凹槽、另一端固定在相邻折叠营房上、且截面形状与所述梯形凹槽相适应的连接块。
8.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框架侧板与所述侧墙板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件连接;
9.所述框架底板与所述底墙板之间通过第二转动件连接,所述底墙板与所述端墙板之间通第四转动件连接;
10.所述框架顶板与所述顶墙板之间通过第三转动件连接。
1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框架底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侧板的宽度,所述框架底板与所框架侧板之间的间距,形成容纳所述侧墙板的折叠空间;
12.所述框架顶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底板的宽度,所述框架顶板与所框架侧板之间的间距,形成容纳所述底墙板、端墙板的空间;
13.折叠后,所述顶墙板位于所述框架底板和框架顶板的两侧。
1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均包括:
15.沿着所述框架底板、框架顶板、框架侧板或底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转槽部和抵接部,沿着所述端墙板、顶墙板、侧墙板、或端墙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转轴部和限位部,所述转轴部内嵌于所述转槽部,所述抵接部与限位部抵接限位。
16.优选地或可选地,在所述顶墙板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
置有安装孔;并在所述边框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腰型孔;
17.当所述屋体组件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部,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和腰型孔,将所述折叠营房固定。
18.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底墙板、顶墙板、端墙板和侧墙板均包括:
19.四个型材,形成一个矩形框架或梯形框架;设置所述型材两端的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安装孔,以及设置所述安装槽外端边上的的注胶孔;
20.四个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型材的直角处,并配合粘胶将四个型材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呈形的本体部,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两侧、与所述安装孔相对应的销钉孔,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直角处的内外侧、用于容纳粘胶的两个腔体,以及连通所述腔体的导胶槽。
21.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矩形框架长边侧的型材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滑槽,并在所述滑槽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勾部;
22.在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横梁,所述横梁通过第二连接件滑动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的滑槽上,将所述矩形框架分割形成多个矩形单元,用于固定安装板材;
23.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梁上,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滑槽、勾部相配合的凸起部。
24.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顶墙板所形成的矩形框架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雨布。
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的折叠营房的折叠方法,包括:
26.步骤1、将侧墙板沿着第一转动件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27.步骤2、将端墙板沿着第四转动件旋转90度,与所述底墙板相重合,然后将所述端墙板和底墙板一起沿着第二转动件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28.步骤3、将顶墙板沿着第三转动件旋转,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29.步骤4、通过螺栓穿过位于顶墙板上的安装孔和位于边框上的腰型孔,将所述折叠营房固定。
3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的折叠营房的折叠方法,包括:
31.步骤1、将侧墙板沿着第一转动件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32.步骤2、将端墙板沿着第四转动件旋转90度,与所述底墙板相重合,然后将所述端墙板和底墙板一起沿着第二转动件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33.步骤3、将顶墙板沿着第三转动件旋转,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
34.步骤4、通过螺栓穿过位于顶墙板上的安装孔和位于边框上的腰型孔,将折叠营房固定;
35.步骤5、重复步骤1至4,得到多个折叠营房,然后将多个折叠营房并排的放置;
36.步骤6、将其中一个折叠营房的连接块嵌合在相邻的另一个折叠营房的搭接凹槽内,并固定,使得相邻的折叠营房之间相互对齐、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37.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折叠营房,通过在基础框架上转动设置屋体组件,在底墙板、顶墙板、端墙板和侧墙板展开后,与所述箱体组成搭接形成一个房屋,方便用户组装安装,提高野战部队的机动性;另外在折叠营房的侧面设置梯形的搭接凹槽,通过梯形连接块配合,将多个折叠营房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以适应野外各种环境,便于对折叠房屋的运输和储存。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39.图2是本发明的截面示意图。
40.图3是本发明中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4是本发明中第三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2.图5是本发明中端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43.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44.图7是本发明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5.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连接件的装配示意图。
46.附图标记为:框架底板110、框架顶板120、框架侧板130、底墙板210、顶墙板220、端墙板230、侧墙板240、型材231、安装槽232、安装孔233、注胶孔234、第一连接件232、本体部231a、销钉孔231b、螺纹231c、腔体231d、导胶槽231e、滑槽235、勾部236、横梁237、第二连接件238、板材239、第一转动件310、第二转动件320、第三转动件330、第四转动件340、转槽部311、抵接部312、转轴部313、限位部314、连接键315、边框410、搭接凹槽420、连接块430、防雨布500、千斤顶600、电源箱700。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48.参阅附图1至8,一种折叠营房,包括:框架组件、屋体组件和搭接组件三部分。
49.其中,参阅附图3,所述框架组件包括框架底板110、框架顶板120,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底板110和框架顶板120之间的两框架侧板130;搭接形成“口”字形框架,类似与集装箱式框架;从侧面观察,所述框架底板110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侧板130的宽度,所述框架顶板120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底板110的宽度在所述框架组件的两侧通过转动组件铰接有屋体组件,屋体组件包括底墙板210、顶墙板220、端墙板230和侧墙板240;所述底墙板210、顶墙板220、端墙板230和侧墙板240展开后,与所述框架组件搭接形成一个房屋;具体地,所述框架侧板130与所述侧墙板240之间通过第一转动件310连接;所述框架底板110与所述底墙板210之间通过第二转动件320连接,所述底墙板210与所述端墙板230之间通第四转动件340连接;所述框架顶板120与所述顶墙板220之间通过第三转动件330连接。所述折叠营房通过转动件将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屋体组件转动连接在一起。
50.另外,框架底板110、底墙板210边角处设有千斤顶600和万向轮;所述屋体组件中底墙板210上安装有多个水平仪,所述水平仪为水平放置带有气泡的水柱。通过位于底墙板210上的千斤顶600和框架底板110上的千斤顶600对展开后的折叠房屋的平衡性进行调整,并保持折叠房屋的稳定性,万向轮的设计能够更方便快速地对基础框架进行转移,框架组件通过万向轮达到预设区域后,再通过底墙板210上的千斤顶600进行调节基础框架边角的平衡,使基础框架内的底墙板210处于水平面上,再展开箱体组件,调整框架底板110、低墙板上的千斤顶600,使整个折叠房屋的底面处于水平面上,保持折叠房屋的平衡。
51.所述第一转动件310、第二转动件320、第三转动件330和第四转动件340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一转动件310、第二转动件320、第三转动件330和第四转动件340均包括:沿着所述框架底板110、框架顶板120、框架侧板130或底墙板21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转槽部311和抵接部312,沿着所述端墙板230、顶墙板220、侧墙板240、或端墙板23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转轴部313和限位部314,所述转轴部313内嵌于所述转槽部311,所述抵接部312与限位部314抵接限位。参阅附图4,以第三转动件330为例,在所述框架顶板120上设置有一个截面为3/4圆弧的转槽部311,在所述顶墙板220上设置有一个外露于顶墙板220一端、通过直角连接杆连接的转轴部313,所述转轴部313内嵌在所述转槽部311,形成转动副;在所述转动副的上方,所述框架顶板120上设置有一个向外凸出的抵接部312,在所述顶墙板220的上设置有一个向外凸出的限位部314,所述抵接部312与限位部314抵接限位;在所述转槽部311与抵接部312之间设置有断桥连接键315;所述转轴部313和限位部314之间也设置有断桥连接键315,用于提高框架顶板120、顶墙板220的结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抵接部312与所述限位部314之间的凸出程度,进而控制所述顶墙板220与框架顶板120之间的夹角,所述顶墙板220沿着所述框架顶板120向下倾斜预定角度。
52.由于框架顶板120和顶墙板220的接触处通过弧形凹槽和凸起进行搭接,并通过设置密封装置来保证框架顶板120和顶墙板220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一转动件310、第二转动件320和第三转动件330的外部均安装有防雨布500,使折叠房屋具有防雨、防尘和防风的效果。
53.参阅附图2,所述框架底板110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侧板130的宽度,所述框架底板110与所框架侧板130之间的间距,形成容纳所述侧墙板240的折叠空间,在折叠状态下,侧墙板240是收纳在这个空间内的;所述框架顶板120的宽度大于所述框架底板110的宽度,所述框架顶板120与所框架侧板130之间的间距,形成容纳所述底墙板210、端墙板230的空间,在折叠状态下,底墙板210、端墙板230是收纳在这个空间内的;所述顶墙板220位于所述框架底板110和框架顶板120的两侧。底墙板210、顶墙板220、端墙板230和侧墙板240在折叠后,所述屋体组件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部。
54.在所述顶墙板220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安装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233;并在所述边框410上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腰型孔;当所述屋体组件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部,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233和腰型孔,将所述折叠营房固定。
55.由于野外环境复杂,地面凹凸不平,传统的缆绳固定方式,并不能满足快速搬运的需求,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一种搭接组件。参阅附图6至7,所述搭接组件包括设置所述框架侧板130上、并向外凸出的边框410,设置在所述边框410两侧均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的搭接凹槽420,以及一端固定在所述搭接凹槽420、另一端固定在相邻折叠营房上、且截面形状与所述梯形凹槽相适应的连接块430。本实施例通过搭接凹槽420、梯形连接块430配合,然后通过螺栓固定,在螺栓固定的同时,经搭接凹槽420的导向作用,将相邻的两个折叠营房对齐,将多个折叠营房固定形成一个整体,以适应野外各种环境,便于对折叠房屋的运输和储存。
56.在进一步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折叠营房的装配效率,对所述底墙板210、顶墙板220、端墙板230和侧墙板240的结构进行改进,参阅附图5,以端墙板230为例,所述端墙板230包括:四个型材231,和分别设置在所述型材231的直角处、并配合粘胶将四个型材231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件232。四个型材231两相互垂直放置,形成一个矩形框架(需要说明的
是,若是侧墙板240,则位于顶部的横梁倾斜设置,形成一个梯形框架);设置所述型材231两端的安装槽232,设置在所述安装槽232上的安装孔233,以及设置所述安装槽232外端边上的半圆形的注胶孔234;所述第一连接件232包括:呈形的本体部231a,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31a两侧、与所述安装孔233相对应的销钉孔231b,设置在所述销钉孔231b内表面的螺纹231c,设置在所述本体部231a直角处的内外侧、用于容纳粘胶的两个腔体231d,以及连通所述腔体231d的导胶槽231e。通过粘胶与直角连接件的配合,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同时,粘胶凝固后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提高折叠营房防水性能。
57.另外,所述矩形框架长边侧的型材231沿着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滑槽235,并在所述滑槽235的外边缘上设置有勾部236;在所述矩形框架上设置有多个横梁237,所述横梁237通过第二连接件238滑动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的滑槽235上,将所述矩形框架分割形成多个矩形单元,用于固定安装板材239;所述第二连接件238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横梁237上,另一端形成与所述滑槽235、勾部236相配合的凸起部,参阅附图8,给出了两种第二连接的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对第二连接件238的结构作出相应调整。横梁237与矩形框架之间通过滑动连接,大大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58.在装配过程中,将四个型材231相互垂直放置,形成一个矩形框架;将第二连接件238套装在中空的横梁237上,然后将连接件沿着两侧滑槽235滑进所述矩形框架中,并安装在所述矩形框架上,将所述矩形框架分割形成多个矩形单元,然后将直角形的第一连接件232插入所述型材231两端的安装槽232上,由于所述安装槽232的安装面为45度的斜面,相邻的两个半圆孔拼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注胶孔234;然后通过螺栓依次穿过安装槽232上的安装孔233、和连接件上述的销钉孔231b,将四个型材231固定,并通过注胶孔234向位于第一连接件232直角处的内侧的容腔内,并沿着导胶槽231e填满位于第一连接件232直角处的内侧、外侧的两个容腔,待粘胶凝固后,将板材239放置在所述矩形单元,完成整个墙板的安装。
59.由于框架顶板120和顶墙板220的接触处通过弧形凹槽和凸起进行搭接,并通过设置密封装置来保证框架顶板120和顶墙板220之间的密封性,所述顶墙板220所形成的矩形框架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防雨布500,使折叠房屋具有防雨、防尘和防风的效果。具体地,所述防雨布500用胶条卡设在型材侧面的滑槽内。保证了防雨布500的安装稳定性,提高了框架顶板120和顶墙板220之间密封性。另外,在所述端墙板230框架的两侧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导水槽,用于排水。
60.在进一步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的另一侧安装有电源箱700,用于折叠房屋的供电。可以在所述折叠房屋内铺设有石墨烯地暖,用于折叠房屋的供暖。
61.为了方便理解折叠营房及其折叠方法的技术方案,对其工作原理做出简要说明:首先,将侧墙板240沿着第一转动件310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其次,将端墙板230沿着第四转动件340旋转90度,与所述底墙板210相重合,然后将所述端墙板230和底墙板210一起沿着第二转动件320旋转90度,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然后,将顶墙板220沿着第三转动件330旋转,隐藏于所述框架组件内;再然后,通过螺栓穿过位于顶墙板220上的安装孔233和位于边框410上的腰型孔,将折叠营房固定,所述折叠营房能够满足32人的住宿需求;重复步骤1至4,得到多个折叠营房,然后将多个折叠营房并排的放置;最后,将其中一个折叠营房的连接块430嵌合在相邻的另一个折叠营房的搭接凹槽420内,并固定,使得相
邻的折叠营房之间相互对齐、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62.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