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10-26 18:08: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大型的陶罐由泥土制作而成,陶罐分段拼接成型后需要对陶罐的外表面进行喷釉,传统的喷釉方式常采用人工喷釉,效率较低,且喷釉均匀性较差。
3.为解决此问题,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公开号:cn114131742a)一种高精度陶瓷喷釉机,包括机体,机体左端面设有开口向外的出物腔,出物腔内前后两壁之间左侧固定设有固定块,出物腔右侧连通设有干燥腔,出物腔内前后两侧对称转动设有扇叶,干燥腔右侧连通设有检测腔,检测腔右侧连通设有喷涂腔,检测腔与喷涂腔内前后两侧壁固定设有固定喷头,前后两侧的固定喷头高度错位设置,检测腔与喷涂腔上壁设有能移动的移动喷头,本发明能通过光学传感器捕捉陶瓷外表面喷釉的情况并对喷釉情况较差的表面进行补喷,半闭式加工环境和收集箱可以有效的收集喷釉过程中散出的釉并进行初步过滤。
4.上述方案虽然能够实现对大型陶罐外表面喷釉的目的,但是由于批量生产的大型陶罐持续进入喷釉机构中进行喷釉,并无法保证每一次的陶罐均定位在同一位置处,进而容易造成不同大型陶罐之间釉色程度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及方法,以解决多个大型陶罐先后喷釉的釉色程度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包括工作间,工作间内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底部偏心处固定连接有竖直伸缩的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喷釉机构,所述支撑架上还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的伺服电机;所述支撑架底部还竖直固定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工作间内还设有用于承载陶罐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侧壁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支撑台的竖直滑动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顶部能够同所述定位板的底部相配合,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支撑台之间固定连接有线性形变的弹簧,所述定位杆的底端延伸于所述支撑台的下方;所述工作间地面开设有用于同所述定位杆配合的定位盲孔,所述定位盲孔的底端设有用于控制伺服电机开闭的压力开关,所述压力开关在受到挤压时触发伺服电机开启,所述压力开关在自然状态下触发所述伺服电机关闭。
7.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架实现对喷釉机构承载的技术效果。同时利用伸缩气缸自由伸缩的原理,达到自由调节喷釉机构高度位置的技术效果。
8.本技术方案利用支撑台实现对大型陶罐承载的技术效果。并且由于支撑架能够在
高度上自由调节,因此在支撑架下降的过程中定位板能够同支撑台上的定位杆相互配合,本技术方案利用两者之间的抵触配合,实现对支撑台与喷釉机构之间相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进而实现对大型陶罐精准定位的技术效果,避免大型陶罐停放位置偏离喷釉机构的情况发生。
9.并且本技术方案还能够利用定位板抵触定位杆的过程中,使定位杆插入至工作间地面的定位盲孔内,进而实现对支撑台定位固定的作用,有效避免支撑台发生位置上偏移的问题。线性形变的弹簧则能够在定位杆不受外力的状态下,使定位杆复位至支撑台的内部。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能够能够利用定位板与定位杆之间的配合作用,同时实现对承载台位置定位的技术效果,进而使每一个大型陶罐停放的位置均处于同一位置处,有效提高对大型陶罐在喷釉过程中位置的精准性与一致性。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能够能够利用定位盲孔与定位杆之间的配合作用,实现对承载台停放位置的固定,有效提高对大型陶罐在喷釉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在喷釉过程中出现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
12.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架在相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
13.进一步,所述工作间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上设有用于承载陶罐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配合于所述第二滑轨。
14.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二滑轨以及支撑台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便于实现对陶罐在工作间内部的自由移动。相比于人力搬运陶罐,本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提高搬运转送效率。
15.进一步,所述支撑台上螺栓固定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轮转动的第二驱动电机。
16.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二驱动电机,以实现对支撑台移动过程中驱动的作用。
17.进一步,所述喷釉机构包括有喷釉部,所述喷釉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竖直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18.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利用中心轴在支撑架的转动连接,以实现对喷釉部转动的传动作用。
19.进一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中心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
20.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利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相互啮合作用,以便于伺服电机能够更加稳定高效地对喷釉机构进行驱动转动。
21.进一步,相邻所述定位板之间固定连接。
22.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利用矩形定位板,以便于能够对陶罐进行完整遮挡的技术效果。
23.进一步,所述定位板为透明玻璃材质。
24.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透明玻璃材质的定位板,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从外部直观地观察陶罐的喷釉状况。
25.进一步,所述定位板的最底端低于所述喷釉机构的最底端。
26.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限定定位板与喷釉机构底端的相对位置关系,以确保定位板能够有效对喷釉机构工作的过程起到阻挡遮盖的作用。
27.进一步, 一种陶罐喷釉方法,s1,将待喷釉的陶罐放置在支撑台上;s2,将支撑台沿第二导轨移动至喷釉机构的正下方;s3,控制支撑架高度下降,直至定位板插入定位槽的最低端;s4,启动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带动喷釉机构进行喷釉。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及方法的正视剖示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间1、第一滑轨2、支撑架3、定位板4、喷釉机构5、伺服电机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8、中心轴9、第二滑轨10、支撑台11、转动轮12、定位槽13、定位杆14、压簧15、定位盲孔16、压力开关17、陶罐18。
30.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一种大型陶罐喷釉系统,包括工作间1,工作间1的内壁竖直固定有第一滑轨2,第一滑轨2竖直滑动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还竖直固定连接有四张定位板4,定位板4分别分布在喷釉机构5的四个方向的外围。定位板4为透明玻璃材质的矩形定位板4,且相邻定位板4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架3上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支撑架3在相邻第一齿轮7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中心轴9。中心轴9的轴心垂直于水平面,中心轴9还同轴键连接固定有第二齿轮8,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8相互啮合。中心轴9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用于对陶罐18内壁喷釉的喷釉机构5。定位板4的最底端低于喷釉机构5的最底端。
31.工作间1的底部还水平螺栓固定有第二滑轨10。第二滑轨10上设有用于承载陶罐18的支撑台11,支撑台11的顶部为平面。支撑台11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轮12,转动轮12滑动配合于第二滑轨10。支撑台11上还螺栓固定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转动轮12转动。
32.支撑台11顶部在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槽13,定位槽13能够同定位板4竖直自由滑动连接。定位槽13内竖直滑动连接有定位杆14。支撑台11在定位槽13的底部开有用于容纳定位杆14自由滑动的通孔,定位杆14延伸于支撑台11的下方。定位杆14顶端与定位槽13底部之间还固定连接有压簧15,压簧15在自由状态下时,定位杆14的底端埋设在支撑台11的内部。工作间1的底面开设有同定位杆14配合的定位盲孔16,定位盲孔16底部固定连接有用于控制伺服电机6电源供电的压力开关17。定位杆14插入定位盲孔16内时,支撑台11位于喷釉机构5的正下方。
33.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首先,工作人员将待喷釉的陶罐18放置在支撑台11上。
34.接着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二驱动电机,以实现控制支撑台11的水平移动。支撑台
11利用转动轮12在第二导轨上移动,直至待喷釉的陶罐18移动至喷釉机构5的正下方。
35.接着,工作人员控制支撑架3高度,使支撑架3的高度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喷釉机构5伸入陶罐18的内部,同时四个定位板4围合的空间也将陶罐18包裹。直至定位板4插入定位凹槽中,定位板4进入定位凹槽后推动定位杆14竖直向下运动,定位杆14的移动对压簧15进行挤压,同时定位杆14的顶端也从支撑台11内伸出并插入工作间1地面的定位盲孔16内。最终定位杆14的底端抵触至压力开关17并触发,压力开关17被触发后向打开伺服电机6的电源开关,进而使伺服电机6能够通电工作。
36.最后,操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带动利用第一齿轮7转动带动第二齿轮8以及中心轴9转动,中心轴9的转动带动喷釉机构5进行周向转动,进而最终达到喷釉的技术效果。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