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7:0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内窥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中国专利:一种内窥镜插入管烘烤装置(cn206676691u),通过自动化技术,在不影响插入管正常功能的前提下,实现了高效烘烤插入管橡皮的工艺,且摆脱了人工烤橡皮需定时查看温度、定时反转插入管等繁琐步骤,大大减少因人为因素影响的烘烤质量、效率,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其将表面涂抹有胶水的插入管套入至转动芯棒上旋转烘烤,避免因静置烘烤而导致的胶水沉积的问题,而人工将涂抹有胶水的插入管套入至转动芯棒上时,需要捏着插入管的两端带动插入管运动,使得将插入管两端外表面上的胶水抹除,从而导致烘干后的插入管两端外表面出现胶水断层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其使用性能。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人工将涂抹有胶水的插入管套入至转动芯棒上时,会将插入管两端外表面上的胶水抹除,从而导致烘干后的插入管两端外表面出现胶水断层缺失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
5.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方形舱体、支撑板、第二方形舱体、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挡板、刮杆、涂胶组件和烘干组件;第一方形舱体上侧固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侧固接有第二方形舱体;支撑板上侧安装有具有隔离烘干区且避免出现胶水干燥功能的涂胶组件;涂胶组件与第二方形舱体相连接;第一方形舱体内侧安装有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左部安装有五个第一限位块,并且五个第一限位块为水平阵列设置;第一方形舱体内壁右侧固接有五个第二限位块,并且五个第二限位块与五个第一限位块一一对齐;第一方形舱体内侧中部固接有挡板;挡板与烘干组件相连接;第一方形舱体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刮杆;刮杆在挡板上表面滑动;刮杆与烘干组件相连接;通过涂胶组件对插入管两端进行补胶,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避免插入管两端的胶水溢出而影响插入管的取出操作,通过挡板避免因胶水滴落而对烘干组件造成损坏,通过刮杆刮除挡板上的胶水。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刮杆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为斜角。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涂胶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联动板、海绵块、隔热集合和喷胶集合;第二方形舱体内壁上侧固接有四个呈四角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每前后相邻两个第一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之间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板;两个第一联动板下侧均固接有一个海绵块;支撑板上安装有隔热集合;支撑板上侧中部安装有喷胶集合。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隔热集合包括有限位杆、第一联动块、第一弹簧、绳索、滑轨、隔板、第二联动块、弹力伸缩杆和第一连接块;支撑板上侧外沿固接有四个呈四角分布的限位杆;四个限位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第一联动块与相邻的
第一联动板相接触;四个限位杆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与相邻的限位杆固接,第一弹簧下端与相邻的第一联动块固接;四个第一联动块上均固接有一个绳索;四个绳索均穿过支撑板;支撑板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固接有两个滑轨;每左右相邻两个滑轨之间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隔板,隔板与相邻的绳索固接;两个隔板下侧均固接有两个第二联动块;支撑板下侧固接有四个第一连接块;四个第一连接块内部均固接有一个弹力伸缩杆;四个弹力伸缩杆的伸缩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联动块固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喷胶集合包括有第二连接块、第二电动推杆、喷胶器、第一导流块和第二导流块;支撑板上侧左部和上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块;两个第二连接块上侧均固接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每两个前后相邻的第二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之间均固接有一个喷胶器;两个喷胶器上侧均固接有五个第一导流块,并且五个第一导流块为水平直线阵列设置;两个喷胶器上侧均固接有五个第二导流块,并且同一侧的五个第一导流块和五个第二导流块为交叉设置;相邻的第一导流块和第二导流块整体呈现八字形。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烘干组件包括有套杆、滑杆、第二联动板、承接杆、加热模块、联动集合和驱动集合;第一方形舱体内壁前侧和内壁后侧均固接有一个套杆;两个套杆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杆;两个滑杆左侧之间固接有一个第二联动板;第二联动板与第一方形舱体相接触;第二联动板上转动连接有五个承接杆,并且五个承接杆为水平阵列设置;五个承接杆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限位块插拔连接;五个承接杆均与第一方形舱体滑动连接;第二联动板右侧与五个第一限位块固接;五个第一限位块分别与相邻的承接杆插拔连接;第一方形舱体内侧下部安装有加热模块;刮杆上侧安装有联动集合;第二联动板左侧安装有驱动集合,驱动集合用于带动五个承接杆转动。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承接杆右端设置有倒角,便于套入内窥镜插入管。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联动集合包括有第三联动块、第一联动杆、第二弹簧、第二联动杆、推块、第三限位块、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刮杆上侧前部和上侧后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三联动块;两个第三联动块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杆;两个第一联动杆与相邻的滑杆滑动连接;两个第一联动杆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三联动块固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联动杆底部固接;两个第一联动杆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联动杆;两个滑杆下侧右部均固接有一个推块;两个套杆下侧左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三限位块,第三限位块下侧右部为倾斜面;两个第三限位块相背侧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磁铁;两个第二联动杆相背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二磁铁。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杆右端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并且定位孔的左内壁与推块右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烘干组件还包括有收纳盒和拉环;第一方形舱体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收纳盒;两个收纳盒均与挡板相接触;两个收纳盒前侧均固接有一个拉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使用时通过两个海绵块自动对插入管两端进行补涂胶水,避免插入管烘干后其外表面两端出现缺失胶水层的现象,海绵块向上运动回原位的同时联动隔板运动回原位,使隔板重新配合支撑板将烘干区隔离在两个海绵块
下方,从而避免两个海绵块接触烘干区的热量而出现胶水干燥现象;通过第一导流块和第二导流块使喷雾向海绵块胶水含量较少的位置聚集,从而提高对海绵块胶水含量较少的位置的喷胶量,实现针对性补胶;通过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防止插入管两端的胶水溢出至承接杆上,从而避免人工难以将插入管从承接杆取出的现象;通过挡板对滴落的胶水进行阻挡,避免胶水滴落至加热模块中对其造成损坏,通过刮杆将挡板上固化的胶水刮除,避免固化的胶水影响挡板的透热率,从而避免插入管两端出现烘干不足的问题;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相配合,避免第一联动杆因过早回弹而无法重新运动至滑杆内部的现象,从而避免影响下一次清理工序。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内窥镜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内窥镜处理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涂胶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涂胶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涂胶组件的第一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涂胶组件的第二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涂胶组件的第三种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烘干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烘干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发明内窥镜处理装置a处的放大图;图11是本发明内窥镜处理装置b处的放大图;图12是本发明烘干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支脚,2-底板,3-第一方形舱体,4-支撑板,5-第二方形舱体,201-第一电动推杆,202-第一联动板,203-海绵块,204-限位杆,205-第一联动块,206-第一弹簧,207-绳索,208-滑轨,209-隔板,2010-第二联动块,2011-弹力伸缩杆,2012-第一连接块,2013-第二连接块,2014-第二电动推杆,2015-喷胶器,2016-第一导流块,2017-第二导流块,301-套杆,302-滑杆,303-第二联动板,304-承接杆,305-第一限位块,306-第二限位块,307-加热模块,308-挡板,309-刮杆,3010-收纳盒,3011-拉环,3012-第三联动块,3013-第一联动杆,3014-第二弹簧,3015-第二联动杆,3016-推块,3017-第三限位块,3018-第一磁铁,3019-第二磁铁,3020-外壳,3021-连接架,3022-电机,3023-传动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19.实施例1一种内窥镜处理装置,如图1-图7所示,包括有支脚1、底板2、第一方形舱体3、支撑板4、第二方形舱体5、第一限位块305、第二限位块306、挡板308、刮杆309、涂胶组件和烘干组件;支脚1设置有四个;四个支脚1之间螺栓连接有一个底板2;底板2上侧中部焊接有第一
方形舱体3;第一方形舱体3上侧固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上侧固接有第二方形舱体5;支撑板4上侧安装有涂胶组件;涂胶组件与第二方形舱体5相连接;第一方形舱体3内侧安装有烘干组件;烘干组件左部安装有五个第一限位块305,并且五个第一限位块305为水平阵列设置;第一方形舱体3内壁右侧固接有五个第二限位块306,并且五个第二限位块306与五个第一限位块305一一对齐;第一方形舱体3内侧中部固接有挡板308;挡板308与烘干组件相连接;第一方形舱体3内侧中部滑动连接有刮杆309;刮杆309与挡板308相接触;刮杆309与烘干组件相连接。
20.刮杆309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为斜角。
21.涂胶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推杆201、第一联动板202、海绵块203、隔热集合和喷胶集合;第二方形舱体5内壁上侧固接有四个呈四角分布的第一电动推杆201;每前后相邻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01的伸缩端之间均固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板202;两个第一联动板202下侧均固接有一个海绵块203;支撑板4上安装有隔热集合;支撑板4上侧中部安装有喷胶集合。
22.隔热集合包括有限位杆204、第一联动块205、第一弹簧206、绳索207、滑轨208、隔板209、第二联动块2010、弹力伸缩杆2011和第一连接块2012;支撑板4上侧外沿焊接有四个呈四角分布的限位杆204;四个限位杆204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块205,第一联动块205与相邻的第一联动板202相接触;四个限位杆204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一弹簧206,第一弹簧206上端与相邻的限位杆204固接,第一弹簧206下端与相邻的第一联动块205固接;四个第一联动块205上均固接有一个绳索207;四个绳索207均穿过支撑板4;支撑板4下侧左部和下侧右部均焊接有两个滑轨208;每左右相邻两个滑轨208之间均滑动连接有一个隔板209,隔板209与相邻的绳索207固接;两个隔板209下侧均焊接有两个第二联动块2010;支撑板4下侧焊接有四个第一连接块2012;四个第一连接块2012内部均固接有一个弹力伸缩杆2011;四个弹力伸缩杆2011的伸缩端分别与相邻的第二联动块2010固接。
23.限位杆204上开设有两个滑槽,第一联动块205上开始有一个圆孔,并且圆孔内侧设置有两个凸起,而且两个凸起分别与两个滑槽进行滑动连接。
24.喷胶集合包括有第二连接块2013、第二电动推杆2014、喷胶器2015、第一导流块2016和第二导流块2017;支撑板4上侧左部和上侧右部均螺栓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接块2013;两个第二连接块2013上侧均固接有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014;每两个前后相邻的第二电动推杆2014的伸缩端之间均固接有一个喷胶器2015;两个喷胶器2015上侧均固接有五个第一导流块2016,并且五个第一导流块2016为水平直线阵列设置;两个喷胶器2015上侧均固接有五个第二导流块2017,并且同一侧的五个第一导流块2016和五个第二导流块2017为交叉设置;相邻的第一导流块2016和第二导流块2017整体呈现八字形。
25.准备工作时,人工先在插入管外表面中部涂抹上胶水,然后捏着插入管两端将其固定至烘干组件中,然后第一电动推杆201带动第一联动板202向下运动,第一联动板202带动海绵块203向下运动,由于弹力伸缩杆2011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得弹力伸缩杆2011回弹带动第二联动块2010向支撑板4的中部运动,第二联动块2010带动隔板209在滑轨208内部向支撑板4的中部滑动,隔板209拉动绳索207运动,绳索207带动第一联动块205在限位杆204上向下滑动,并对第一弹簧206进行拉伸,即在弹力伸缩杆2011的弹力作用下第一联动块205跟随第一联动板202一同向下运动,隔板209向支撑板4的中部运动远离海绵块203下方,然后两个海绵块203向下运动分别接触插入管左端外表面和右端外表面,然后烘干组件
带动插入管进行缓慢转动,从而使两个海绵块203将胶水均匀涂抹至插入管两端外表面,从而自动对插入管两端进行补涂胶水,避免插入管烘干后其两端外表面缺失胶水层的现象;然后第一电动推杆201带动第一联动板202向上运动回原位,第一联动板202带动海绵块203向上运动回原位,此过程中,第一联动板202拨动第一联动块205向上运动,第一联动块205拉动绳索207运动,绳索207带动隔板209运动回原位,重新配合支撑板4将烘干区隔离在两个海绵块203下方,避免烘干区的热量传导至两个海绵块203上,从而避免两个海绵块203上的胶水出现干燥现象;由于胶水在海绵块203内部的传导速度相对较慢,从而导致海绵块203对插入管涂胶位置处的胶水含量始终相对较低,因此对海绵块203补胶时,第二电动推杆2014带动喷胶器2015运动至海绵块203下方,然后喷胶器2015向海绵块203喷射胶水喷雾,进行补胶操作,此过程中,第一导流块2016和第二导流块2017对胶水喷雾进行导流,使喷雾向海绵块203胶水含量较少的位置聚集,从而提高对海绵块203胶水含量较少的位置的喷胶量,实现针对性补胶,避免海绵块203补胶后出现胶水不均匀的现象。
2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2和图8-图12所示,烘干组件包括有套杆301、滑杆302、第二联动板303、承接杆304、加热模块307、联动集合和驱动集合;第一方形舱体3内壁前侧和内壁后侧均焊接有一个套杆301;两个套杆301内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杆302;两个滑杆302左侧之间焊接有一个第二联动板303;第二联动板303与第一方形舱体3相接触;第二联动板303上转动连接有五个承接杆304,并且五个承接杆304为水平阵列设置;五个承接杆304分别与相邻的第二限位块306插拔连接;五个承接杆304均与第一方形舱体3滑动连接;第二联动板303右侧与五个第一限位块305固接;五个第一限位块305分别与相邻的承接杆304插拔连接;第一方形舱体3内侧下部安装有加热模块307;刮杆309上侧安装有联动集合;第二联动板303左侧安装有驱动集合。
27.套杆301上设置有开口朝下的长滑槽。
28.承接杆304右端边缘开设有倒角。
29.联动集合包括有第三联动块3012、第一联动杆3013、第二弹簧3014、第二联动杆3015、推块3016、第三限位块3017、第一磁铁3018和第二磁铁3019;刮杆309上侧前部和上侧后部均焊接有一个第三联动块3012;两个第三联动块3012上部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第一联动杆3013;两个第一联动杆3013与相邻的滑杆302滑动连接;两个第一联动杆3013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弹簧3014,第二弹簧3014的一端与相邻的第三联动块3012固接,第二弹簧301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联动杆3013底部固接;两个第一联动杆3013相背侧均固接有一个第二联动杆3015;两个滑杆302下侧左部均螺栓连接有一个推块3016;两个套杆301下侧右部均焊接有一个第三限位块3017;两个第三限位块3017相背侧下部均固接有一个第一磁铁3018;两个第二联动杆3015相背端均固接有一个第二磁铁3019。
30.滑杆302右端开设有一个定位孔,并且定位孔的左内壁与推块3016右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上。
31.第三限位块3017下侧右部为倾斜面。
32.驱动集合包括有外壳3020、连接架3021、电机3022和传动轮组3023;第二联动板303左侧固接有外壳3020;第二联动板303左侧前部螺栓连接有连接架3021;连接架3021上固接有电机3022;电机3022的输出端与位于最前方的承接杆304固接;每相邻两个承接杆
304之间均安装有一个传动轮组3023。
33.烘干组件还包括有收纳盒3010和拉环3011;第一方形舱体3内壁左侧和内壁右侧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收纳盒3010;两个收纳盒3010均与挡板308相接触;两个收纳盒3010前侧均焊接有一个拉环3011。
34.首先,人工拉动外壳3020向左运动,外壳3020带动第二联动板303向左运动,第二联动板303带动滑杆302在套杆301中向左滑动,第二联动板303带动五个承接杆304向左运动脱离第一方形舱体3,然后人工将中部涂有胶水的插入管套入至五个承接杆304中,并使插入管左端接触第一限位块305,然后人工手持外壳3020带动其上的零件向右运动,先将套杆301插入至滑杆302中,然后带动五个承接杆304运动回原位,此时五个承接杆304将插入管固定于第一方形舱体3内侧,同时使插入管右端接触第二限位块306,然后两个海绵块203向下运动分别接触插入管外表面左端和外表面右端,启动电机3022,电机3022带动位于最前方的承接杆304转动,承接杆304带动传动轮组3023运作,传动轮组3023带动相邻的承接杆304转动,使得五个承接杆304同时进行缓慢转动,从而使两个海绵块203将胶水补涂至插入管外表面两端,然后两个海绵块203运动回原位,此过程中,通过第一限位块305和第二限位块306插入管两端的胶水溢出至承接杆304上,从而避免人工难以将插入管从承接杆304取出的现象,同时通过挡板308对涂抹过程中滴落的胶水进行阻挡,避免胶水滴落至加热模块307中对其造成损坏;然后加热模块307发出热量,热量透过挡板308传导至插入管外表面,从而对其表面的胶水进行烘干,同时插入管处于缓慢转动状态,避免烘干过程中插入管表面的胶水向下部聚集,从而避免插入管烘干后出现胶水不均匀的现象,热量将滴落在挡板308上侧的胶水烘干后,胶水会影响挡板308的透热率,从而影响对插入管的烘干效果,导致插入管两端出现烘干不足的问题,当更换插入管时,关闭电机3022,人工带动连接架3021向左运动,从而使滑杆302在套杆301中向左滑动,滑杆302带动第一联动杆3013向左运动,第一联动杆3013带动第三联动块3012向左运动,第三联动块3012带动刮杆309向左运动,使刮杆309将挡板308上固化的胶水刮入至位于左方的收纳盒3010中,避免固化的胶水影响挡板308的透热率,从而避免插入管两端出现烘干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第三联动块3012带动第二联动杆3015向左运动接触第三限位块3017的斜面,第三限位块3017对第二联动杆3015阻挡限位,从而使第二联动杆3015向左运动的同时向下运动,使第二联动杆3015带动第一联动杆3013向下运动脱离滑杆302,并对第二弹簧3014进行拉伸,从而使滑杆302顺利脱离第一方形舱体3,便于人工跟换插入管,此时通过第一磁铁3018对第二磁铁3019进行吸引,使第一磁铁3018通过磁力带动第二磁铁3019向左运动,第二磁铁3019带动第一联动杆3013继续在第三限位块3017下侧面向左运动,从而将第一联动杆3013固定在第三限位块3017下侧面,避免第二联动杆3015沿着第三限位块3017斜面处滑动回原位,从而避免过早回弹的第一联动杆3013无法重新运动至滑杆302定位孔中,从而避免影响下一次清理工序,人工将插入管跟换完成后,将滑杆302重新插入套杆301左端,然后推动滑杆302向右运动,滑杆302带动推块3016向右运动,当滑杆302右部的定位孔与第一联动杆3013上端对齐时,推块3016右侧刚好与第一联动杆3013相接触,然后推块3016推动第一联动杆3013向右运动,第一联动杆3013带动第二磁铁3019脱离第一磁铁3018,当第一联动杆3013远离第三限位块3017时,第二弹簧3014回弹带动第一联动杆3013向上运动回原位,从而使第一联动杆3013重新插入至滑杆302的定位孔中,然后刮杆309向右运动回原位将残留的结块胶水推入
至位于右方的收纳盒3010中,之后,人工拉动拉环3011向前运动,拉环3011带动收纳盒3010向前运动,从而将收纳盒3010取出,然后将其中的杂质清理干净。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