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13:46: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液压油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其他装置则必不可少。
3.但是,现有的液压缸通常需要为其他装置提供较大的重量的支撑,而在支撑的同时,则会产生较大热量,而常规的液压缸体本身对于热量的挥发效率极低,使得热量淤积在内部,长此以往则容易影响内部结构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具备自散热的有益效果,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液压缸通常需要为其他装置提供较大的重量的支撑,而在支撑的同时,则会产生较大热量,而常规的液压缸体本身对于热量的挥发效率极低,使得热量淤积在内部,长此以往则容易影响内部结构的工作状态的问题。
5.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包括液压缸主体和液压缸主体内的换热驱动结构,所述换热驱动结构包括延伸密封轴、内轴主体、活塞、换热腔体、滑动密封圈、进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延伸密封轴位于液压缸主体内壁的一端,所述液压缸主体的内部安装有内轴主体,所述内轴主体的一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内轴主体的内部设有换热腔体,所述一端的内壁还设有滑动密封圈,所述内轴主体用于滑动连接在液压缸主体内,且延伸密封轴穿插在内轴主体内部的换热腔体之中并通过滑动密封圈密封。
6.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压缸主体的内侧还安装有自行散热结构,所述自行散热结构包括支撑内轴架、流动槽体、换热鳍片和换热流道,所述支撑内轴架的内侧设有流动槽体,所述支撑内轴架的外侧设有换热鳍片,所述换热鳍片的内部设有换热流道,所述换热鳍片呈螺旋阵列在支撑内轴架外侧。
7.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延伸密封轴的内部设有隔断板,所述隔断板将延伸密封轴的内部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为出液管路,所述下腔为进液管路,所述延伸密封轴的内部还安装有流道定向结构,所述流道定向结构包括出液限位管体、进液限位管体、内腔体、球阀和防堵架,所述出液管路的内部设有出液限位管体,所述进液管路的内部设有进液限位管体,所述出液限位管体的内部设有内腔体,所述内腔体的内部安装有球阀,所述内腔体的内部还安装有防堵架,所述出液限位管体与进液限位管体内部结构一致,所述液压缸主体的内部还设有连接流道,所述连接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路和流动槽体连通。
8.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流动槽体的内部安装有导热长架,所述导热长架的外侧设有第二鳍片,所述第二鳍片的外侧设有第一鳍片。
9.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压缸主体的一端安装有风冷结构,所述风冷结构的一端安装有存储抽吸结构,所述存储抽吸结构包括存储箱体、弧形存储腔、拨杆和重力球头,所述存储箱体的内部设有弧形存储腔,所述弧形存储腔的内部还设有位于延伸密封轴一端的拨杆,所述拨杆的下端设有重力球头。
10.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拨杆的内部安装有延伸管,所述延伸管的内部呈螺旋排列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支撑延伸管。
11.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风冷结构包括外圈架、散热管、散热管、进液箱体、出液箱体和轴流式风扇,所述外圈架内部的一侧设有进液箱体,所述外圈架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液箱体,所述外圈架的内部还安装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箱体与出液箱体的内侧连通,所述进液箱体的上端安装有换热输送管道,所述换热输送管道用于连接换热鳍片与进液箱体的一端,所述外圈架的一端安装有轴流式风扇,所述出液箱体的下端安装有回流管道,所述回流管道用于连通出液箱体与存储箱体。
12.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管的内部设有进液内孔,所述进液内孔的内部设有位于散热管内的加长鳍片。
13.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散热管外侧凸起位置之间设有狭窄空腔,所述狭窄空腔为集束风道,所述散热管的一端排列有锥形导热片,每两个所述锥形导热片之间形成锥形通道,锥形通道用于压缩气流。
14.作为本发明所述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换热腔体的内部还安装有内导热板,所述换热腔体内还插接有位于内轴主体内部的内导热板,所述内导热板的一端设有延伸板。
15.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该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利用液压缸主体与内轴主体自身的往复伸缩运动,使与延伸密封轴与换热腔体的实现滑动配合,并且能够实现对延伸密封轴与换热腔体内部实现加压、负压状态,而换热腔体内部为负压状态时,可将外部的冷却液抽入换热腔体的内部之中,进行热量转换后,再将其抽出,并且无需外部动支持,通过液压缸主体与内轴主体自身的液压动力输出,对延伸密封轴与换热腔体提供驱动支持,即可实现对冷却液的抽取和排出操作,从而实现了装置的热量导出以及快速冷却的效果,通过换热鳍片片状结构,能够有效的挥发换热流道内部所吸收的热量,并且换热流道内部的与出液管路的内部连通状态,使换热腔体内部换热后的冷却液,持续流入其中,并实现装置的持续冷却效果,从而使装置具备了自散热功能,并且无需额外工具即可实现对装置的散热效果。
17.2、该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通过风冷结构与自行散热结构以及换热驱动结构的配合,进一步地增加了换热鳍片的冷却效果,并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速度,使冷却液在极少时间内,即可实现对冷却液的热量挥发,并且冷却液为循环流动,并且冷却液的驱动压力则是由液压缸主体与内轴主体形成的液压力带动而行,无需外部动力源,并且避免了冷却液的使用浪费,从而装置还具备了节能、环保作用。
18.3、该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通过加长鳍片将冷却液快速导入在散热管内部后,通过轴流式风扇对散热管进行吹动,两个散热管之间呈聚拢角度,当气流经过两个散热管之间时,因而流动范围减小,使得气流速度急剧加快,加快的同时则会将散热管的热量快速带出,并使得散热管内部的热量迅速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散热管的冷却速度,同时锥形导热片为金属材质,可将散热管内部的热量传递在内部,当气流经过时,穿过两个锥形导热片之间位置,对气流进行收拢,增大气流与锥形导热片内壁的接触冲击程度,使得气流能够有效的将锥形导热片内部的热量带出,并加强了装置内部的冷却效果以及冷却速度,并大幅度提高了冷却液的热导出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图2的b处均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图2的a处均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外圈架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散热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延伸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液压缸主体;2、换热驱动结构;21、延伸密封轴;22、隔断板;23、内轴主体;24、活塞;25、换热腔体;26、滑动密封圈;27、进液管路;28、出液管路;29、内导热板;30、延伸板;3、自行散热结构;31、支撑内轴架;32、流动槽体;33、换热鳍片;34、换热流道;35、第二鳍片;36、第一鳍片;37、连接流道;38、导热长架;4、风冷结构;40、回流管道;41、外圈架;42、散热管;43、进液箱体;44、出液箱体;45、轴流式风扇;46、进液内孔;47、加长鳍片;48、锥形导热片;49、集束风道;50、换热输送管道;5、存储抽吸结构;51、存储箱体;52、弧形存储腔;53、拨杆;54、重力球头;55、延伸管;56、加强筋;6、流道定向结构;61、出液限位管体;62、进液限位管体;63、内腔体;64、球阀;65、防堵架。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请参阅图1-图7,其中一种便于自散热型液压油缸组件,包括液压缸主体1和液压缸主体1内的换热驱动结构2,换热驱动结构2包括延伸密封轴21、内轴主体23、活塞24、换热腔体25、滑动密封圈26、进液管路27和出液管路28,延伸密封轴21位于液压缸主体1内壁的一端,液压缸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内轴主体23,内轴主体23的一端安装有活塞24,内轴主体23的内部设有换热腔体25,一端的内壁还设有滑动密封圈26,内轴主体23用于滑动连接在液压缸主体1内,且延伸密封轴21穿插在内轴主体23内部的换热腔体25之中并通过滑动密封圈26密封。
30.通过向液压缸主体1的内部填充油液,此时油液为液压缸主体1的内部提供压力,通过活塞24的密封条件,使压力达到内轴主体23向前滑动,当内轴主体23向前滑动的同时,使延伸密封轴21抽出换热腔体25的内部,使换热腔体25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并将冷却液由延伸密封轴21的延伸密封轴21的内部抽入换热腔体25之中,通过冷却液进入换热腔体25内部后,对内轴主体23本身的热量进行转换、吸热,当内轴主体23回缩时,延伸密封轴21伸入换热腔体25的内部,对换热腔体25内部加压,并增加换热腔体25内部的空间压力;
31.同时延伸密封轴21的内部为负压状态,此时换热腔体25内部的冷却液会顺着延伸密封轴21内部流出,进行转换,通过换热驱动结构2内部结构的配合,利用液压缸主体1与内轴主体23自身的往复伸缩运动,使与延伸密封轴21与换热腔体25的实现滑动配合,并且能够实现对延伸密封轴21与换热腔体25内部实现加压、负压状态,而换热腔体25内部为负压状态时,可将外部的冷却液抽入换热腔体25的内部之中,进行热量转换后,再将其抽出,并且无需外部动支持,通过液压缸主体1与内轴主体23自身的液压动力输出,对延伸密封轴21与换热腔体25提供驱动支持,即可实现对冷却液的抽取和排出操作,从而实现了装置的热量导出以及快速冷却的效果。
32.实施例2
3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液压缸主体1的内侧还安装有自行散热结构3,自行散热结构3包括支撑内轴架31、流动槽体32、换热鳍片33和换热流道34,支撑内轴架31的内侧设有流动槽体32,支撑内轴架31的外侧设有换热鳍片33,换热鳍片33的内部设有换热流道34,换热鳍片33呈螺旋阵列在支撑内轴架31外侧。
34.当油液进入流动槽体32内部时,则会顺着换热流道34内部的轨迹,呈螺旋流动,并且通过换热鳍片33的作用,能够吸收冷却液中的热量,通过换热鳍片33片状结构,能够有效的挥发换热流道34内部所吸收的热量,并且换热流道34内部的与出液管路28的内部连通状态,使换热腔体25内部换热后的冷却液,持续流入其中,并实现装置的持续冷却效果,从而使装置具备了自散热功能,并且无需额外工具即可实现对装置的散热效果。
35.实施例3
3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延伸密封轴21的内部设有隔断板22,隔断板22将延伸密封轴21的内部分为上腔和下腔,上腔为出液管路28,下腔为进液管路27,延伸密封轴21的内部还安装有流道定向结构6,流道定向结构6包括出液限位管体61、进液限位管体62、内腔体63、球阀64和防堵架65,出液管路28的内部设有出液限位管体61,进液管路27的内部设有进液限位管体62,出液限位管体61的内部设有内腔体63,内腔体63的内部安装有球阀64,内腔体63的内部还安装有防堵架65,出液限位管体61与进液限位管体62内部结构一致,液压缸主体1的内部还设有连接流道37,连接流道37的两端分别与出液管路28和流动槽体32连通。
37.换热腔体25内部的冷却液难以排入流动槽体32内部,缺少联动送液结构,导致装置的热量难以进行挥发,淤积在内部,则会影响后序的使用;
38.当换热腔体25的内部形成负压状态时,冷却液会进入延伸密封轴21内,而冷却液进入出液管路28内部时,则会对球阀64形成冲击,使得球阀64对内腔体63的一端形成堵塞状态,并将出液管路28内部进行堵塞处理,而进液管路27的内部与出液管路28为相反状态,使得冷却液会由进液管路27抽入换热腔体25内部,但当冷却液排出时,进液管路27形成堵
塞状态,而出液管路28内部则形成贯通状态,使得冷却液进入与排出的通道实现分向流动功能,并为流动槽体32提供连通以及送液功能,通过换热腔体25与延伸密封轴21的往复运动,为冷却液提供驱动力,并将冷却液抽入换热流道34的内部进行冷却。
39.实施例4
4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流动槽体32的内部安装有导热长架38,导热长架38的外侧设有第二鳍片35,第二鳍片35的外侧设有第一鳍片36。
41.导热长架38位于靠近液压缸主体1内部空间位置,通过导热长架38的作用,能够吸收液压缸主体1内部油液所产生的热量,并传递至经过的冷却液之中,再由冷却液将热量传递至导热长架38内部之中,进行热量挥发处理,从而达到辅助散热效果,并且能够对液压缸主体1内部的油液实现热量导出功能。
42.实施例5
4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液压缸主体1的一端安装有风冷结构4,风冷结构4的一端安装有存储抽吸结构5,存储抽吸结构5包括存储箱体51、弧形存储腔52、拨杆53和重力球头54,存储箱体51的内部设有弧形存储腔52,弧形存储腔52的内部还设有位于延伸密封轴21一端的拨杆53,拨杆53的下端设有重力球头54。
44.存储箱体51的内部填充有冷却液,通过拨杆53与延伸密封轴21内部的连通状态,可为换热腔体25内部提供冷却液输送支持功能,将温度较低的冷却液送入延伸密封轴21内部,进行冷却处理。
45.实施例6
4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拨杆53的内部安装有延伸管55,延伸管55的内部呈螺旋排列有加强筋56,加强筋56用于支撑延伸管55。
47.装置整体在工作时,则会受到环境影响,使其无法保持横向工作状态,一旦装置的工作角度改变之后,冷却液始终会流动在存储箱体51内部的下方位置,而拨杆53则为固定状态,使得拨杆53难以随着装置整体的角度改变,而改变工作方向,对冷却液保持抽吸的状态;
48.延伸管55为橡胶材质,通过存储箱体51内部的弧形结构,使得冷却液会始终受到引力作用,保持在最下方位置,而加强筋56为延伸管55提供弹性支撑效果,同时重力球头54具有一定的重量,使得液压缸主体1在任何角度工作时,拨杆53始终朝向下方位置,并与冷却液方向一致,从而拨杆53能够始终保持在与冷却液位置一致。
49.实施例7
5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风冷结构4包括外圈架41、散热管42、散热管42、进液箱体43、出液箱体44和轴流式风扇45,外圈架41内部的一侧设有进液箱体43,外圈架41内部的另一侧设有出液箱体44,外圈架41的内部还安装有散热管42,散热管42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箱体43与出液箱体44的内侧连通,进液箱体43的上端安装有换热输送管道50,换热输送管道50用于连接换热鳍片33与进液箱体43的一端,外圈架41的一端安装有轴流式风扇45,出液箱体44的下端安装有回流管道40,回流管道40用于连通出液箱体44与存储箱体51。
51.单靠换热鳍片33的冷却效果,难以快速的将装置内部,冷却液的热量进行冷却,导致冷却效果不够显著,影响后序的使用;
52.通过换热输送管道50将冷却液输送至进液箱体43的内部,再由进液箱体43送入散热管42的内部,再由散热管42进行热量吸收,并挥发,同时轴流式风扇45提供风冷作用,对散热管42进行吹动,将散热管42挥发的热量吹离至散热管42处,最后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流回存储箱体51内,通过风冷结构4与自行散热结构3以及换热驱动结构2的配合,进一步地增加了换热鳍片33的冷却效果,并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速度,使冷却液在极少时间内,即可实现对冷却液的热量挥发,并且冷却液为循环流动,并且冷却液的驱动压力则是由液压缸主体1与内轴主体23形成的液压力带动而行,无需外部动力源,并且避免了冷却液的使用浪费,从而装置还具备了节能、环保作用。
53.实施例8
5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散热管42的内部设有进液内孔46,进液内孔46的内部设有位于散热管42内的加长鳍片47。
55.通过进液内孔46与加长鳍片47的配合,可进一步的增加冷却液流动时,冷却液与散热管42的换热面积,从而增加了散热管42与冷却液的换热程度,以及导热速度。
56.实施例9
5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两个散热管42外侧凸起位置之间设有狭窄空腔,狭窄空腔为集束风道49,散热管42的一端排列有锥形导热片48,每两个锥形导热片48之间形成锥形通道,锥形通道用于压缩气流。
58.通过加长鳍片47将冷却液快速导入在散热管42内部后,通过轴流式风扇45对散热管42进行吹动,两个散热管42之间呈聚拢角度,当气流经过两个散热管42之间时,因而流动范围减小,使得气流速度急剧加快,加快的同时则会将散热管42的热量快速带出,并使得散热管42内部的热量迅速减少,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散热管42的冷却速度,同时锥形导热片48为金属材质,可将散热管42内部的热量传递在内部,当气流经过时,穿过两个锥形导热片48之间位置,对气流进行收拢,增大气流与锥形导热片48内壁的接触冲击程度,使得气流能够有效的将锥形导热片48内部的热量带出,并加强了装置内部的冷却效果以及冷却速度,并大幅度提高了冷却液的热导出效率。
59.实施例10
6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7,换热腔体25的内部还安装有内导热板29,换热腔体25内还插接有位于内轴主体23内部的内导热板29,内导热板29的一端设有延伸板30。
61.通过内导热板29的作用,能够将内轴主体23内部的热量导出,增加与内轴主体23冷却液的接触面积,并提高冷却液与内轴主体23的内部的吸热效果。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63.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