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

2022-10-26 06:14: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心脏除颤器是一种应用电击来抢救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见医疗电子设备,其是利用较强的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实施电击治疗,从而消除心率失常,使之恢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方法。由于除颤器的使用方法较为简单,因此也被应用于多种公共场所的急救,例如地铁站、商场等人员较多的场所也开始配备心脏除颤器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通过配备这种应急设备可以对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快速的救治。
3.与在手术室这类无干扰环境下进行除颤操作不同,在公共场所使用除颤器时,不仅要保证不对被救者造成二次伤害,同时也要保证施救者和周围人员不会被误伤。传统除颤器的工作原理是先充电并释放电流,利用电极板构成正负极结构,并让电极板贴合被救者胸部位置,通过放电让电流经过心脏从而达到除颤的目的。但是传统除颤器的使用开关都是安装在设备主机上的,因此在使用时经常出现的情景是,使用者事先打开开关对电极进行充电,随后拿起两个电极并等待充电完成,待充电完成后即进行电击施救。虽然现有的除颤器电极板一般都配备绝缘外壳以及把手以防止施救者触电,但上述结构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当主机开关打开后,电极板处于持续带电状态,在等待充电完成的过程中,若施救场所所处环境的人员较多且杂乱,无意出现了推搡等情况,而施救者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对电极板进行断电处理,就会出现施救者或者周围人员误触电极板的情况,这极易引发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通过设置非接触的弹性开关结构提高产品的整体安全性和使用稳定性。
5.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包括外壳体、把手和电极板,外壳体的内部中空,把手固定在外壳体顶部,电极板固定在外壳体底部;在电极板的内侧面固定设有母插座,电极板与母插座间电性相接;在母插座的上方与其对应的位置设有与其适配的公插头,公插头与接电电缆的一端电性连接,接电电缆的另一端从外壳体上的线孔中穿出后与外部仪器电性相接;公插头的顶部与导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导杆顶端依次穿过外壳体上的壳体通孔和把手上的把手通孔后伸出至把手外,在导杆的顶部设有销杆通孔,销杆穿过销杆通孔后对导杆进行纵向限位;复位弹簧环套在导杆上,复位弹簧位于外壳体的外侧面和把手的内侧面间。
6.进一步地,在外壳体的底部开口位置的内侧面对应设有一组固定板,电极板设在固定板底部。
7.进一步地,在线孔位置设有适配环套在接电电缆外周的的导线座,导线座固定在
外壳体上,接电电缆与导线座的内表面间固定相接。
8.进一步地,在壳体通孔处固定嵌入有纵向延伸的导杆套筒,导杆套筒环套在导杆外周,导杆从导杆套筒中穿过后伸出至外壳体的外部。
9.进一步地,导杆套筒的内径和把手通孔的孔径与导杆的外径大小相适应。
10.进一步地,在导杆的上部设有水平的限位板,复位弹簧位于限位板和外壳体的上表面之间。
11.进一步地,外壳体、把手和导杆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导杆向母插座方向移动使得公插头与母插座对接导通后,导杆的顶面与把手的顶面齐平。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技术在电极板结构上设置了非接触的弹性开关结构,电极板的接电需要母插座与公插头之间完成对接方可实现,因而提高了导通接电过程的人为可控性,可避免电极板长时间持续处于通电状态,减少相关人员误触的可能性,产品整体的安全性和使用稳定性都更为出色;
15.2.本技术公开的除颤器电极板是需要施救者实施对导杆的按压操作后才能实现电极板的导通接电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心脏除颤器而言,该除颤器更加适于在公众场所进行应急救援时使用,可方便操作人员及时快速应对周围突发情况,实现电极板的快速通电和断电,避免周遭人员误触电极板导致的意外伤害;
16.3.本技术公开的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的设计简单,操作便捷,简单的按压即可实现电极板的导通接电,不使用时掌部卸力即可相对简单地实现母插座与公插头的分离,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方便施救者进行应急救援。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在初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在电力导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外壳体,2-固定板,3-电极板,4-母插座,5-公插头,6-导杆,7-复位弹簧,8-把手,9-接电电缆,10-线孔,11-壳体通孔,12-把手通孔,13-销杆,14-导线座,15-导杆套筒,16-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21.实施例一、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
22.为了进一步提高在公共场所使用心脏除颤器时的安全性,减少触电意外的发生,本实施例中公开一种心脏除颤器电极板的外壳防护结构,参考图1-2,包括外壳体1、固定板2、电极板3、母插座4、公插头5、导杆6、复位弹簧7和把手8。
23.外壳体1的内部中空且底部开口,在外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8,在外壳体1的底部开口位置的内侧面上对应设有一组固定板2用于承托电极板3。
24.电极板3设在固定板2底部,电极板3与固定板2间固定相接,固定形式可做适应性选择,具体固定方式不做限制,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优先选择胶粘的方式将电极板3固定在固定板2底部。
25.在电极板3的内侧面的中部位置固定设有母插座4,电极板3与母插座4之间电性相接。
26.在母插座4的上方与其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母插座4适配的公插头5,公插头5置于外壳体1内部,公插头5与接电电缆9的一端电性连接,接电电缆9的另一端从外壳体1上的线孔10中穿出后与外部仪器电性相接。
27.公插头5的顶部与导杆6的底端固定连接,导杆6顶端依次垂直穿过外壳体1上的壳体通孔11和把手8上的把手通孔12后伸出至把手8外,在导杆6的顶部设有横向贯通其两侧面的销杆通孔,销杆13穿过销杆通孔后对导杆6进行纵向限位。
28.复位弹簧7环套在导杆6上,复位弹簧7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面和把手8的内侧面间。
29.外壳体1、把手8和导杆6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30.为避免出现使用过程中拉扯脱线的情况,在线孔10位置设有适配环套在接电电缆9外周的的导线座14,导线座14固定在外壳体1上,接电电缆9与导线座14的内表面间固定相接,进而可对接电电缆9起到限位的效果,防止使用过程中拉扯脱线。
31.在壳体通孔11处固定嵌入有纵向延伸的导杆套筒15,导杆套筒15环套在导杆6外周,导杆6从导杆套筒15中穿过后伸出至外壳体1外部,导杆套筒15可对导杆6起到线性滑动导向的效果,此时纵向垂直滑动的导杆6可带动公插头垂直5上下移动,间接的实现了公插头5与母插座4之间的拔插过程。
32.导杆套筒15的内径和把手通孔12的孔径与导杆6的外径大小相适应,以保证导杆6能在限位作用下顺利进行垂直升降,减少工作误差。
33.为提高复位弹簧7作用过程的稳定性,在导杆6的上部设有水平的限位板16,复位弹簧7位于限位板16和外壳体1的上表面之间,在复位弹簧7本身弹力的作用下,可使得限位板16被向上顶起,进而使得限位板16与外壳体1上表面之间的间距扩大,从而让导杆6上移,最终导致公插头5与母插座4之间分离。
34.为避免导杆6复位时不能顺利通过把手通孔12伸出至把手8外而影响后续操作,最好使得整体操作过程中导杆6和把手通孔12不会处于完全脱离的状态,所以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导杆6在向母插座4方向移动使得公插头5与母插座4对接导通时,导杆6的顶面与把手8的顶面处于齐平的状态。
35.该心脏除颤器的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36.使用时,接电电缆9正常通电,操作者拔除导杆6顶部的销杆13后,两手分别抓住一个电极板的把手8并将涂好导电膏或将盐水纱布的电极板3放于患者胸壁上方,操作者两臂伸直固定电极板3,确定周遭环境稳定后再利用手掌按压导杆6直至感觉到导杆6顶面已不再突出于把手8顶面即可,此时复位弹簧7被压缩、导杆6向母插座4的方向移动,使得导杆6底部的公插头5与母插座4顺利对接,至此电流顺利导通至电极板3上,之后便可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一次除颤完成后,操作者将电极板3带离患者胸壁的同时放松掌部用力,此时导杆6即会在复位弹簧7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向远离母插座4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公插头5脱离母插座4,使两者脱离电力导通的状态,电极板3即恢复不导电的状态,如需再次除颤,
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37.因此,利用该除颤器在公众场所对患者进行除颤操作时,只要施救者没有进行最终除颤前的掌部按压动作,即使施救者手握电极板3并且端部接电电缆9能正常送电,也能保证电极板3一直处于不通电的状态,只有在施救者明确周边环境安全后掌部用力使母插座4与公插头5对接、电极板3才处于带电状态;另外,即使中途有意外情况发生,施救者也能快速做出反应,因为只要施救者快速放松掌部,使导杆6脱离被按压的状态,电极板3就可快速断电;如果操作过程中出现人员推搡等情况,导致电极板3脱离施救者的掌控,由于此时的导杆6也不受压,所以电极板3也处于不通电的状态;总的来说,该设备可最大程度避免在公众场所施救时因患者周边环境复杂、出现推搡等意外情况导致的意外伤害,也能尽可能避免在施救过程中因周围人误触电极板3导致的意外伤害,整体使用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38.除颤操作结束后,利用销杆13横向穿过导杆6顶部的销杆通孔对导杆6进行纵向限位即可实现母插座4与公插头5脱离后的位置固定。随后按照常规相关操作流程,做好关闭电源、复位按钮、清理电极板等工作即可。
39.本实施例采用非接触式结构实现母插座与公插头的对接,不仅整体使用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且在实际使用时,电极板3的接电导通方式简单,操作更加方便。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