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前置式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6 05:0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式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医疗器械为精密器械并用于手术或人体康复中,由此,对输入的气体以及液体把控特别严格。市面上选用过滤装置对进入设备内的气体进行过滤,保证输送至医疗设备中的气体质量,以适配医疗器械的使用需要。
3.但是,目前的过滤装置还存在有过滤不完全的问题,特别在医美项目中,医生在操作时输送气体内可能会夹带大量的人体组织液等液体,会影响气体流量,造成负压导致器械无法工作,或影响器械的工作质量,并且,还存在病菌过滤不完全的现象,可能会污染医疗器械,继而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置式过滤装置,以解决目前液体及病菌过滤不完全的技术问题,防止操作设备或人体组织液导致。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提供一种前置式过滤装置,包括:外壳,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入管口和输出管口,所述外壳的内侧设有滤腔以及透气腔,所述滤腔设于所述进入管口的进气方向上,所述透气腔与所述滤腔之间设有过滤通道,所述过滤通道上设有至少一个u形弯曲段,所述输出管口与所述透气腔相连通;过滤海绵,设于所述滤腔内;防水透气膜,设于所述透气腔内。
7.相比现有技术,本前置式过滤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海绵以及防水透气膜结构,使得有进入管口中进入的混合气首先经过过滤海绵过滤混合气中的液体,防止气体内液体过多,并除去混合气内的病菌,经过滤海绵充分吸收后的气体通过过滤通道通入到防水透气膜中,进一步完全除去气体中的水分,以及将病菌隔离在过滤装置内,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及防止损坏设备;同时在过滤通道中设置u形弯曲段结构,增加混合气通过过滤装置的长度,使过滤海绵能够更充分地吸收液体和病菌,同时还能够保证最小通气截面积,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8.可选地,所述过滤通道与所述滤腔的底部相连通,所述过滤海绵的底部放置于所述滤腔的腔底上。
9.可选地,所述滤腔的顶部连通有气体输送通道,所述气体输送通道从所述滤腔的一侧向下延伸且其延伸末端与所述过滤通道形成u形设置的回流段,所述回流段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滤腔底部相连通的回流孔。
10.可选地,所述气体输送通道设有两条且平行设于所述滤腔的一侧。
11.可选地,所述过滤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和所述第二通道段之间形成一u形弯曲段,所述第一通道段从所述回流段出发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二通道段从所述u形弯曲段向下延伸并连通至所述透气腔上。
12.可选地,所述滤腔的顶部设有两条相平行的定位条,所述定位条的底部靠近或抵靠于所述过滤海绵的顶部,所述进入管口与所述滤腔的连通处设于两条所述定位条之间。
13.可选地,所述透气腔包括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经所述防水透气膜相分隔。
14.可选地,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形成阶梯面且所述上腔体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下腔体的横截面积,所述防水透气膜的边缘密封连接于所述阶梯面上。
15.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上壳盖以及下壳盖,所述上壳盖与所述下壳盖分别装配于所述壳体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进入管口设于所述上壳盖上,所述输出管口设于所述下壳盖上。
16.可选地,所述上壳盖的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装配板,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装配板相配合的装配槽。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式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提供的前置式过滤装置在主视方向上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1中提供的前置式过滤装置在俯视方向上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中提供的前置式过滤装置的爆炸图。
23.附图标号说明:
24.100外壳、110进入管口、120输出管口、130滤腔、131气体输送通道、132回流段、133回流孔、134定位条、140透气腔、141上腔体、142下腔体、143阶梯面、150过滤通道、151u形弯曲段、152第一通道段、153第二通道段、160上壳盖、161装配板、170壳体、171装配槽、180下壳盖;
25.200过滤海绵;
26.300防水透气膜。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置式过滤装置进行说明。
31.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前置式过滤装置,包括外壳100、过滤海绵200和防水透气膜300,外壳100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进入管口110和输出管口120,待过滤的混合气体由进入管口110进入,最终经输出管口120排出。外壳100的内侧设有滤腔130以及透气腔140,滤腔130设置在进入管口110的进气方向上,过滤海绵200设置在滤腔130内,用于过滤混合气上的液体以及病菌,透气腔140与滤腔130之间设有过滤通道150,过滤通道150上设有至少一个u形弯曲段151,u形弯曲段151能够延长过滤通道150在过滤装置内部的过滤长度,回收凝结混合气中未被完全吸收的液体,提高过滤效率,同时还能够保证最小通气截面积。防水透气膜300设置在透气腔140内,用于完全除去混合气中的水分,输出管口120与透气腔140相连接,经防水透气膜300完全过滤后的气体从输出管口120中排出。
32.本前置式过滤装置的运作过程如下:混合气由进入管口110送入至过滤装置内部后,首先经过滤腔130,滤腔130内的过滤海绵200对混合气上的液体以及病菌进行充分吸收,对混合气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后的混合气流经过滤通道150,混合气上的液体凝结在过滤通道150的内侧壁上,并经u形弯曲段151阻隔,回流至过滤通道150的底侧,防止落入到透气腔140中,实现二次过滤;二次过滤后的混合气则最后流入到防水透气膜300中,经防水透气膜300除去其上的水分,实现三次过滤,保证输出气体的质量。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过滤海绵200以及防水透气膜300结构,使得有进入管口110中进入的混合气首先经过过滤海绵200过滤混合气中的液体,防止气体内液体过多,并除去混合气内的病菌,经过滤海绵200充分吸收后的气体通过过滤通道150通入到防水透气膜300中,进一步完全除去气体中的水分,以及将病菌隔离在过滤装置内,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及防止损坏设备;同时在过滤通道150中设置u形弯曲段151结构,增加混合气通过过滤装置的长度,使过滤海绵200能够更充分地吸收液体和病菌,同时还能够保证最小通气截面积,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过滤通道150与滤腔130的底部相连通,过滤海绵200的底部放置在滤腔130上,使得过滤海绵200能够充分吸收凝结在滤腔130上的液体,保证过滤海绵200的过滤作用,避免存在液体遗漏的现象。
35.进一步地,滤腔130的顶部连通有气体输送通道131,气体输送通道131从滤腔130的一侧向下延伸,与滤腔130形成竖直的弯曲口,而气体输送通道131的延伸末端与过滤通道150相连通,并形成u形设置的回流段132,回流段132的底部设有与滤腔130底部相连通的回流孔133,混合气在穿过滤腔130后,进入到气体输送通道131中,且在向下输送时被外壁所凝结,形成的液体回流至u形设置的回流段132,由于过滤海绵200设置在滤腔130的底侧,回流段132上的凝结液体从回流孔133中进入到过滤海绵200中被过滤海绵200所吸收。
36.进一步优选地,气体输送通道131设有两条且平行设置在滤腔130的一侧,通过设置成两条的方式,能够增大气体输送通道131对混合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对混合气的过滤作用。
37.此外,过滤通道150包括第一通道段152和第二通道段153,第一通道段152和第二通道段153之间形成一u形弯曲段151,第一通道段152从回流段132触发并向上延伸,第二通
道从u形弯曲段151向下延伸并连通至透气腔140上,第二通道段153从u形弯曲段151向下延伸并连通至透气腔140上,在延长过滤通道150长度的同时,降低过滤通道150在外壳100内的占用空间,提高紧凑性。同时采用上述迂回设置的结构,提高过滤通道150对混合气的凝结效果。
38.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实施例中,滤腔130的顶部设有两条相平行的定位条134,定位条134的底部靠近或抵靠在过滤海绵200的顶部,与滤腔130的腔底相结合将过滤海绵200固定定位在滤腔130内,防止过滤海绵200在滤腔130内浮动。进入管口110与滤腔130的连通处设置在两条定位条134之间,形成输气通道,该输气通道限制混合气被过滤海绵200过滤后,导向至气体输送通道131或过滤通道150中。
39.而又一个实施例中,透气腔140包括上腔体141和下腔体142,上腔体141与下腔体142之间经防水透气膜300相分隔,输出管口120与下腔体142相连通,混合气进入到上腔体141后,透过防水透气膜300除去其中的水分,实现脱水,从而将过滤后的气体送入至下腔体142,并经输出管口120输出。
40.具体地,上腔体141与下腔体142之间形成阶梯面143,且上腔体141的横截面积大于下腔体142的横截面积,防水透气膜300的边缘密封连接在阶梯面143上,使进入到上腔体141的混合气需经过防水透气膜300才能进入到下腔体142并排出至外壳100。其中,上腔体141的横截面积大于下腔体142的横截面积,其所形成的阶梯面143能够提供对防水透气膜300一定的支撑力,降低气体活动过程中对防水透气膜300的冲击影响。
41.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4,外壳100包括壳体170、上壳盖160以及下壳盖180,上壳盖160与下壳盖180分别装配在壳体170的上侧和下侧,其装配方式可以为卡扣配合的方式或螺钉连接等方式,进入管口110设置在上壳盖160上,输出管口120设置在下壳盖180上,将外壳100设置成拆分的方式,方便过滤装置的整体装配,能够对过滤海绵200以及防水透气膜300进行更换。
42.进一步地,上壳盖160的底部设有向下凸伸的装配板161,壳体17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装配板161相配合的装配槽171,当上壳盖160与壳体170装配时,装配槽171与装配板161相互扣合后,形成在外壳100内部的气体输送通道131、气流孔以及过滤通道150,实现各通道的密封连接。
43.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