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19:3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2.地膜上需要打出供烟苗植入的株眼,即地膜在生产时需要按照要求在地膜上打孔;由于使用环境和烟苗的种类不同,地膜打孔的孔径大小以及孔距的大小均不同,需要适配对应的打孔模具;
3.而现有技术中,从一种规格的地膜切换至另一规格地膜时,需要工作人员在打孔装置安装和拆卸打孔模具,由于结构设置的局限,使更换过程复杂,更换效率低,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打孔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框架位于打孔模具的下方设置由主顶起驱动器、驱动板和二次顶起驱动器组成的换模机构,可以方便、快速的使打孔模具与框架分离或连接,并轻松将打孔模具移出框架外或移入框架内,更换打孔模具效率高,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打孔装置,包括框架和可拆卸设置在框架内打孔模具,其特征在于:
7.所述打孔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框架位于打孔模具的上方设置有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朝下并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动模板通过螺纹螺栓连接;所述框架位于定模板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定模板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螺栓连接;
8.所述框架位于打孔模具的下方设置有换模机构;所述换模机构用于将打孔模具从框架内运至框架外。
9.优选的,所述换模机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主顶起驱动器和驱动板;所述主顶起驱动器的驱动端与驱动板固定连接;
10.所述驱动板靠近打孔模具的表面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置有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远离导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驱动板平行设置。
11.优选的,所述驱动板位于导轨的外侧四周设置有二次顶起驱动器;所述二次顶起驱动器的驱动端朝上且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平行设置。
12.优选的,所述框架位于打孔模具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上模平台和下模平台;所述上模平台和下模平台上均设置有导轨副。
13.优选的,所述打孔模具上设置有用于在上模或者卸模时限制定模板相对定模板运动的限位支撑杆。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支撑杆的两端呈“t”型结构;所述定模板和动模板与支撑杆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t”型凹槽和第二“t”凹槽。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框架位于打孔模具的下方设置由主顶起驱动器、驱动板和二次顶起驱动器组成的换模机构,可以方便、快速的使打孔模具与框架分离或连接,并轻松将打孔模具移出框架外或移入框架内,更换打孔模具效率高,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其中:框架1、打孔模具2、直线驱动器3、连接板4、固定板5、换模机构6、上模平台7、下模平台8、导轨副9、限位支撑杆10、定模板21、动模板22、主顶起驱动器61、驱动板62、导轨63、滑块64、第一支撑板65、二次顶起驱动器66、第二支撑板67、第一“t”型凹槽211、第二“t”凹槽221。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前”、“后”、“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4.如图1-2所示,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打孔装置,包括框架1和可拆卸设置在框架1内打孔模具2,其特征在于:
25.所述打孔模具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定模板21和动模板22;所述框架1位于打孔模具2的上方设置有直线驱动器3;所述直线驱动器3的驱动端朝下并设置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与动模板22通过螺纹螺栓连接;所述框架1位于定模板21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固定板5;所述定模板21与固定板5通过螺纹螺栓连接;
26.所述框架1位于打孔模具2的下方设置有换模机构6;所述换模机构6用于将打孔模
具2从框架1内运至框架1外。
27.在该实施例中,当需要更换或者卸载打孔模具2时,首先通过人工将位于连接板4和固定板5上用于将打孔模具2固定在框架1内的螺栓扭下,然后控制换模机构6将打孔模具2顶起,直至打孔模具2与固定板5分离,即可方便、快速的通过换模机构6将打孔模具2转运至框架1外,通过上述的原理可以将打孔模具2方便、快速的安装在框架1上。
28.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换模机构6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主顶起驱动器61和驱动板62;所述主顶起驱动器61的驱动端与驱动板62固定连接;
29.所述驱动板62靠近打孔模具2的表面设置有左右对称的导轨63;所述导轨63上设置有与导轨63滑动连接的滑块64;所述滑块64远离导轨6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5;所述第一支撑板65与驱动板62平行设置。
30.在该实施例中,当需要更换或卸载打孔模具2时,首先通过人工将位于连接板4和固定板5上用于将打孔模具2固定在框架1内的螺栓扭下,然后控制主顶起驱动器61驱动驱动板62、导轨63、滑块64和第一支撑板65向靠近打孔模具2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支撑板65与打孔模具2的定模板21接触,并使整个打孔模具2与固定板5分离;然后在导轨63和滑块64形成的导向作用下,工作人员轻松、快速的通过手动推动打孔模具2,使打孔模具2逐渐从框架1内移出,过程无需借助起重行车等工具,即可快速实现打孔模具2的更换。
31.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驱动板62位于导轨63的外侧四周设置有二次顶起驱动器66;所述二次顶起驱动器66的驱动端朝上且设置有第二支撑板67;所述第二支撑板67与第一支撑板65平行设置。
32.在该实施例中,卸打孔模具2时,先通过主顶起驱动器61驱动,使二次顶起驱动器66和第二支撑板67靠近打孔模具2,然后再驱动位于驱动板62外侧四周的二次驱动器,将打孔模具2顶起;二次顶起驱动器66将打孔模具2顶起后,主顶起驱动器61继续驱动,直至第一支撑板65高于固定板5;然后控制二次顶起驱动器66反向运动,使打孔模具2缓慢的第一支撑板65接触;然后在导轨63和滑块64形成的导向作用下,工作人员轻松、快速的通过手动推动打孔模具2,使打孔模具2逐渐从框架1内移出;相对于直接通过导轨63、滑块64和第一支撑板65将打孔模具2顶起,通过设置二次顶起驱动器66,可以确保打孔模具2顶起后整体保持平衡;
33.同时在上模或者卸模的过程中,当打孔模具2相对驱动板62前后滑动的幅度较大时,可以马上控制二次顶起驱动器66顶起第二支撑板67,从而确保上模或者卸模过程安全性。
34.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框架1位于打孔模具2的前后方分别设置有上模平台7和下模平台8;所述上模平台7和下模平台8上均设置有导轨副9。
35.在该实施例中,上模或者卸模过程中,打孔模具2直接通过上模平台7或下模平台8上的导轨副9向框架1内或移出框架1,大大提升了换模的便捷性。
36.进一步的,所述打孔模具2上设置有用于在上模或者卸模时限制定模板21相对定模板21运动的限位支撑杆10。
37.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所述限位支撑杆10的两端呈“t”型结构;所述定模板21和动模板22与支撑杆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t”型凹槽211和第二“t”凹槽221。
38.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该结构设置可以在上模或卸模时,限制定模板21相对动模板
22运动,从而确保换模过程中,通过换模机构6顶起定模板21即可将整个打孔模具2顶起。
39.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