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19:18: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规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及用途。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213518908 u中公开的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包括箱体、翻转槽和翻转板,所述箱体为长方体结构且底端面上矩形阵列有多个万向轮,所述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长方体结构的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翻转槽,所述翻转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两块翻转板,所述翻转板朝向翻转槽翻转的一端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有安装块,所述翻转板的外壁上对称安装有一对转轴,所述翻转槽的内壁上对称开设有两对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开设有与转轴配合的安装孔,所述滑槽的内部对称安装有一对第一弹簧,虽然该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需的演示模块的大小进行调节,便于作业人员的使用,但是该实用新型安装槽的数量是固定的,即可以安装的演示模块的数量是固定的,并不能根据所需演示模块的数量进行调节,应用范围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储物箱,所述储物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滑动连接有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相适配的限位块,所述升降板和方形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8.可选的,所述左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挡板,所述右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右挡板,所述左挡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右挡板的侧面开设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凹槽。
9.可选的,所述左安装板、右安装板和升降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
10.可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的
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的下表面。
11.可选的,所述左安装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升降板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卡板相适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升降板靠近右安装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所述右安装板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卡板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所述方形槽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卡板相适配的第四滑槽。
12.可选的,所述储物箱的侧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所述储物箱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万向轮。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升降板、左安装板、右安装板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当演示模块过多,安装槽数量不足时,向两侧拉动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升降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即可增加安装槽的数量,使该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需演示模块的数量进行调节,增大应用范围;通过设置第三滑槽、第二弹簧、固定板,使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在第二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向固定块中心移动,避免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随意滑动,保证了演示模块安装位置的准确性。
16.2、该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通过设置左安装板、右安装板、升降板、第一卡板、第一卡槽、第二卡板、第二卡槽的配合使用,在升降板升起后,使第一卡板插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板插入第二卡槽中,从而将升降板固定,使升降板表面始终保持和左安装板、右安装板表面在同一平面内,避免演示过程中升降板下降导致演示模块变形,保证了演示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储物箱;2、固定块;3、第一滑槽;4、左安装板;5、右安装板;6、方形槽;7、第二滑槽;8、升降板;10、第一弹簧;11、左挡板;12、右挡板;13、限位杆;14、安装块;15、第三滑槽;16、第二弹簧;17、固定板;18、第一卡板;19、第二卡板;20、第四滑槽;21、箱门;22、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规划用模块演示装置,包括储物箱1,储物箱1的侧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21,储物箱1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万向轮22,储物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固定块2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滑
槽3,两个第一滑槽3之间滑动连接有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左安装板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左挡板11,右安装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右挡板12,左挡板1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3,右挡板12的侧面开设有与限位杆13相适配的凹槽,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第三滑槽15,第三滑槽15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两个固定板17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第三滑槽15、第二弹簧16、固定板17,使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在第二弹簧16拉力的作用下向固定块2中心移动,避免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随意滑动,保证了演示模块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固定块2的上表面开设有方形槽6,方形槽6的侧壁开设有第二滑槽7,方形槽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升降板8,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和升降板8的上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块14,左安装板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18,升降板8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卡板18相适配的第一卡槽,升降板8靠近右安装板5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19,右安装板5的侧面开设有与第二卡板19相适配的第二卡槽,方形槽6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卡板19相适配的第四滑槽20,通过设置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升降板8、第一卡板18、第一卡槽、第二卡板19、第二卡槽的配合使用,在升降板8升起后,使第一卡板18插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板19插入第二卡槽中,从而将升降板8固定,使升降板8表面始终保持和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表面在同一平面内,避免演示过程中升降板8下降导致演示模块变形,保证了演示工作的正常进行,升降板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7相适配的限位块,升降板8和方形槽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0,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0、升降板8、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当演示模块过多,安装槽数量不足时,向两侧拉动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升降板8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即可增加安装槽的数量,使该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需演示模块的数量进行调节,增大应用范围。
24.使用时,将演示模块固定在安装块14上,供人们观看,当演示模块数量过多时,向两侧拉动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升降板8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升起,松开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在第二弹簧16的作用下,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向固定块2的中心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板18插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板19插入第二卡槽中,将升降板8固定,增加安装槽的数量;演示完毕后,拆下演示模块,放入储物箱1中即可,向两侧拉动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使第一卡板18从第一卡槽中移出,使第二卡板19从第二卡槽中移出,再降下按动升降板8,使升降板8下移,松开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在第二弹簧16的拉力作用下向固定块2的中心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板18插入第二卡槽中,完成固定,便于使用。
25.综上,本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0、升降板8、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当演示模块过多,安装槽数量不足时,向两侧拉动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升降板8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即可增加安装槽的数量,使该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所需演示模块的数量进行调节,增大应用范围;通过设置第三滑槽15、第二弹簧16、固定板17,使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在第二弹簧16拉力的作用下向固定块2中心移动,避免左安装板4和右安装板5随意滑动,保证了演示模块安装位置的准确性;通过设置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升降板8、第一卡板18、第一卡槽、第二卡板19、第二卡槽的配合使用,在升降板8升起后,使第一卡板18插入第一卡槽中,第二卡板19插入第二卡槽中,从而将升降板8固定,使升降板8表面始终保持和左安装板4、右安装板5表面在同一平面内,避免演示过程中升降板8下降导致演示模块变形,保证演示工作的正常进行。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