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2022-10-25 18:52: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领域,涉及工程玻璃,尤其涉及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2.目前,调光玻璃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比如在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均有推广,调光玻璃能够通过改变玻璃组件的可见光透过率,从而达到暗态和亮态之间的随意切换,有效替代了传统的窗帘、百叶窗等。
3.近些年,染料液晶玻璃由于具有变色快、设计灵活的优势,已逐步推向市场,但由于此类液晶在深加工过程中不易控制,极易出现异常的色差导致不良品,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为了避免或减少色差,制造企业希望利用中空的结构形式生产此类产品,但单层的染料液晶玻璃无法达到客户想要的明显的调光效果,使用多层液晶玻璃会出现双中空或多中空的现象,玻璃整体偏厚,客户不认同且难以批量生产,因结构复杂,操作难度也大大增加,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解决了以上问题,在中空腔体的中部设置液晶基板,生产过程简单、易操作,极其适合批量生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四周设有结构胶,形成一个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液晶基板,所述液晶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平行设置,将中空腔体分为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
7.所述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的压力相同,所述液晶基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液晶接线端子,通过所述间隔条的通孔和结构胶引出至中空玻璃外;
8.所述中空腔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间隔条,每个所述间隔条的内侧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缓冲胶体,所述缓冲胶体将其自身胶黏在凹槽内且对液晶基板的端部进行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截面形状为梯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图形,所述液晶基板的端部嵌入到凹槽内设置,所述凹槽深度为1mm-10mm。
1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深度为3mm-6mm。
11.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截面积为梯形,且靠近液晶基板的一侧开口大于另一侧开口,开口大的一端尺寸为5mm-10mm,开口小的一端尺寸为1mm-5mm。
12.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底部所在水平面为第一间隔面,所述间隔条的内侧为第二间隔面,所述缓冲胶体覆盖第一间隔面设置,且与凹槽的至少三个面胶黏,所述缓冲胶体的高度小于第二间隔面设置,所述胶黏包括液晶基板的端部设置。
13.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胶体为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环氧树
脂以及热熔胶粘剂中的一种。
14.进一步的,所述液晶基板是由至少一个液晶单元组成,所述液晶单元包括两层液晶基板和一个液晶层,所述液晶层为染料液晶。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均为玻璃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液晶基板的任何一个面上均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功能膜;所述功能膜包括low-e膜、ar膜、ea膜、ito膜、azo膜、fto膜中的一种或多种。
16.进一步的,所述间隔条的两端设有丁基胶,以使得中空腔体密封,所述间隔条内部填充有分子筛;所述间隔条由多段拼接而成。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内的气体相同。
18.与现有技术相对,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中空腔和第二中空腔之间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液晶基板,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在间隔条上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缓冲胶体,缓冲胶体将其自身胶黏在凹槽内且对液晶基板的端部进行固定,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升抗振性,生产过程简单、易操作,适合批量生产;
20.2、本实用新型调光单元采用的液晶层为染料液晶,液晶和染料的不同,可形成不同颜色,可以不用偏光片或者只用一片偏光片,可实现单色显示或多色显示,对比度高、视角宽;
21.3、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胶体实现胶黏的同时缓冲,而且对缓冲胶体的深度以及与凹槽的配合进行设定和限定,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2.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横向断面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的a部放大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竖向的剖视图。
26.附图标记:
27.1、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液晶基板;4、缓冲胶体;5、间隔条;6、结构胶;7、丁基胶;8、液晶接线端子;9、第一中空腔;10、第二中空腔;11、第一间隔面;12、第二间隔面。
具体实施方式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
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32.如图1-图3所示,嵌入式调光中空玻璃,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的四周设有结构胶6,形成一个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设有液晶基板3,液晶基板3与第一基板1平行设置,将中空腔体分为第一中空腔9和第二中空腔10;
33.第一中空腔9和第二中空腔10内的气体相同,保证热胀冷缩的系数相同,有利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保证第一中空腔9和第二中空腔10的压力相同,进而保证液晶基板3两侧的压力相同,使其不变形,提升使用寿命,液晶基板3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液晶接线端子8,也可以设置多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定,通过间隔条5的通孔和结构胶6引出至中空玻璃外,通孔被丁基胶7封堵,起到密封作用;
34.中空腔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间隔条5,每个间隔条5的内侧中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缓冲胶体4,缓冲胶体4将其自身胶黏在凹槽内且对液晶基板3的端部进行固定,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提升抗振性。
35.优选地,凹槽截面形状为梯形、圆弧形或不规则图形,液晶基板3的端部嵌入到凹槽内设置,凹槽深度为1mm-10mm;凹槽的深度是间隔条5厚度的1/3-4/9,比例太大,影响间隔条5的强度和安装的牢固性,比例太小,缓冲胶体4的安装空间太小,固定也不牢靠。
36.优选地,凹槽的底部所在水平面为第一间隔面11,间隔条5的内侧为第二间隔面12,缓冲胶体4覆盖第一间隔面11设置,且与凹槽的至少三个面胶黏,缓冲胶体4的高度小于第二间隔面12设置,胶黏包括液晶基板3的端部设置,固定更牢靠。
37.优选地,缓冲胶体4为脲醛树脂、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以及热熔胶粘剂中的一种,每一种都具有胶黏性,同时有一定的弹性,在固定液晶基本的同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比如热熔胶粘剂是一种在热熔状态进行涂布,借冷却硬化实现胶接的高分子胶粘剂,而且有一定的塑性,其他材料也一样可到达这个效果。
38.优选地,液晶基板3是由至少一个液晶单元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液晶单元组成组长,每个液晶单元包括两层液晶基板3和一个液晶层,液晶层为染料液晶,液晶和染料的不同,可形成不同颜色,可以不用偏光片或者只用一片偏光片,可实现单色显示或多色显示,对比度高、视角宽。
39.优选地,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均为玻璃基板;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液晶基板3的任何一个面上均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功能膜;功能膜包括low-e膜、ar膜、ea膜、ito膜、azo膜、fto膜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膜是市场是现有的,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选择功能膜的类型,多个单独使用,也可以多种叠加使用。
40.优选地,间隔条5的两端设有丁基胶7,以使得中空腔体密封,间隔条5内部填充有
分子筛;间隔条5由多段拼接而成,在本技术中间隔条5由2-8段拼接而成,方便进行加工和安装,加工的时候只需要对固定液晶基板3的那块加工即可,降低加工难度,间隔条5材质为金属、有机复合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和金属的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41.实施例:凹槽的截面积为梯形,且靠近液晶基板3的一侧开口大于另一侧开口,开口大的一端尺寸为5mm-10mm,开口小的一端尺寸为1mm-5mm,凹槽深度为3mm-6mm,缓冲胶体4与梯形的三个面进行接触,底面以及两个侧面,同时对液晶基板3的底面和两个侧面进行包覆,多面接触的形式,使得固定更加牢固,稳定性高。
4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