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

2022-10-25 16:2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toric人工晶状体(toric)。


背景技术:

2.目前,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主要广泛应用于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矫正。toric的设计原理是在人工晶状体(iol)的后表面增加了柱镜的设计,以达到前表面矫正近视和远视,后表面矫正散光的作用。
3.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已经进入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其目标为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矫正患者术前存在的屈光不正并控制手术导致的屈光不正(如制作角膜切口等引起的术源性角膜散光),使患者获得满意的视觉质量。事实上,白内障患者屈光不正最难以解决的是角膜散光,近期研究表明:34.70%-47.27%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存在≥1.0d角膜散光,而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残留≥1.0d的散光眼高达15%-56%。可见,角膜散光是十分常见的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主要因素。
4.目前,在白内障手术时矫正散光的治疗方法是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其矫正散光功能的实现要求手术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精确的将toric人工晶状体旋转到相应的散光轴位,并且保证toric人工晶状体在手术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保持较好的旋转稳定性,以利于人工晶状体和晶状体前后囊进行紧密的贴附。在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前,手术医生需要向晶状体的囊袋中注入粘弹剂以方便人工晶状体的顺利植入及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待人工晶状体植入之后再将粘弹剂吸出。位于toric人工晶状体前表面的人工晶状体,手术医生可以很容易地吸出,但是位于人工晶状体和晶状体后囊膜之前的粘弹剂却不易清除,常会导致术后粘弹剂残留的出现,影响人工晶状体和后囊紧密的贴附,进一步影响toric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降低散光矫正的功能;促进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向后囊膜中央迁移和纤维化是其主要病因,严重影响白内障手术后的视力。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为后发性白内障在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其能显著改善视力,但存在较多并发症。而对于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而言,yag激光除了增加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之外,后囊膜的切开也会影响toric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降低其矫正散光的能力。本实用新型就是将toric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轴位标识点扩大为6个等大的直径为0.2mm圆的toric人工晶状体,利于手术医生轻压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后,人工晶状体和后囊膜之前的粘弹剂从6个圆中排出,最大限度的清除粘弹剂,保证toric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矫正散光的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粘弹剂残留影响其旋转稳定性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经过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高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旋转稳定性,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如下:
7.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人工晶状体光学区3的toric人工晶状体襻1上等距离设置6个同等大小直径为0.2mmtoric人工晶状体标识环2。所述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为疏水性丙烯酸。
8.现有技术公开的toric人工晶状体,它主要的结构是晶状体光学区、晶状体攀、散光轴位标识点,其缺点在于可能会造成人工晶状体和晶状体后囊膜之间的粘弹剂残留,从而影响toric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降低其矫正散光的能力。
9.本实用新型主要考察了散光轴标识点为6个直径为0.2mm圆的toric人工晶状体的可行性。重点是降低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粘弹剂的残留和提高其旋转稳定性的能力,发明的难点在于:以疏水性丙烯酸酯为材料,制作出散光轴标识点为6个直径为0.2mm圆的toric人工晶状体。
10.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将toric人工晶状体的散光轴标识点改良为6个等大的直径为0.2mm圆的toric人工晶状体,以利于人工晶状体和前囊膜之间粘弹剂的清除,提高toric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前表面结构示意图;
12.其中1为toric人工晶状体襻,2为0.2mm圆的toric人工晶状体,3为toric人工晶状体光学区。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叙述本实用新型。除非特别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另外,实施方案应理解为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和范围的前提下,对这些实施方案中的各种改变或改动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4.实施例1
15.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人工晶状体光学区3的toric人工晶状体襻1上等距离设置6个同等大小直径为0.2mmtoric人工晶状体标识环2。所述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为疏水性丙烯酸。改进后利于人工晶状体和前囊膜之间粘弹剂的清除,提高toric人工晶状体的旋转稳定性。
16.在详细说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该项技术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说明书中所举实例实施方式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人工晶状体光学区(3)的toric人工晶状体襻(1)上等距离设置6个同等大小直径为0.2mmtoric人工晶状体标识环(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为疏水性丙烯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的Toric人工晶状体,其特征在于它是在人工晶状体光学区的Toric人工晶状体襻1上等距离设置6个同等大小直径为0.2mmToric人工晶状体标识环。所述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为疏水性丙烯酸。改良后的人工晶状体提高了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旋转稳定性,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靖 温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18
技术公布日:2022/10/24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