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23:25:5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一般涉及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牛头刨床是一种作直线往复运动的刨床,滑枕带着刨刀,因滑枕前端的刀架形似牛头而得名,主要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刨削中小型工件上的平面、成形面和沟槽。
3.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牛头刨床使用的固定装置,不便根据不同高度的牛头刨床进行固定,并且不易满足对于不同大小的工件和异形工件的固定,使用起来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包括:
5.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底座的顶面均沿第一方向安装有:固定升降仓,所述固定升降仓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活动升降仓,所述活动升降仓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座的顶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升降仓和所述活动升降仓之间通过伸缩装置连接;
6.升降机构,四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和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可沿竖直方向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柱传动连接;
7.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8.两根双向丝杆,其中一根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内的升降柱转动连接;另外一根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内的升降柱转动连接;
9.四块夹板,其中两块所述夹板和其中一根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另外两块所述夹板和另外一根所述双向丝杆螺纹连接。
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四个所述升降柱上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其中两根所述双向丝杆的两端均分别和所述安装通孔转动连接;每根所述双向丝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有摇柄。
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每根所述双向丝杆均具有正螺纹部和反螺纹部,每个所述正螺纹部上螺纹连接一块夹板,每个所述反螺纹部上螺纹连接一块夹板。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限位杆均平行于所述双向丝杆;每根所述限位杆均活动穿过其对应的夹板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限位杆用于对所述夹板进行周向限位。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柱内部中空,所述升降柱的底部开设第一开口,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14.四个电机架,四个所述电机架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柱内部;其中,有两个所述电机架的底部分别和所述固定升降仓的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电机架的底部分别和所述活动
升降仓的底壁固定连接;
15.四个齿轮架,四个所述齿轮架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柱内部;其中,有两个所述齿轮架的底部分别和所述固定升降仓的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齿轮架的底部分别和所述活动升降仓的底壁固定连接;
16.四组齿条,四组所述齿条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升降柱的内侧壁上;
17.四个齿轮,四个所述齿轮分别和四个所述齿轮架转动连接,四个所述齿轮分别和其对应的所述齿条啮合;
18.四个驱动电机,四个所述驱动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机架上,四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均和分别四个所述齿轮固定连接。
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和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内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开口,四根所述升降柱的底部的周向边缘处均设有限位块。
2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底座的顶面均沿第一方向开设有滑槽,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置于所述滑槽内。
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2.使用该固定装置时,先将两个底座放置在牛头刨床的两侧,使双向丝杆位于牛头刨床工作台的上方;控制伸缩装置推动活动升降仓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活动升降仓和固定升降仓之间的距离和需要被固定的工件的长度匹配;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柱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双向丝杆的高度和需要被固定的工件的高度匹配;转动双向丝杆,使夹板沿双向丝杆移动,以使夹板能够夹住需要被固定的工件;
23.该装置可以固定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从而提高对工件固定的稳定性,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2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的立体图;
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的活动升降仓的内部正面结构图;
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的活动升降仓的内部侧面结构图;
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牛头刨床固定装置的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29.附图标号:
30.1、底座;2、滑槽;3、活动升降仓;4、固定升降仓;5、伸缩装置;6、升降柱;7、摇柄;8、固定座;9、限位杆;10、双向丝杆;11、滑块;12、电机架;13、驱动电机;14、齿条;15、齿轮;16、齿轮架;17、限位块;18、夹板;22、正螺纹部;23、反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3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3.请参考图1-图4,底座1,所述底座1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底座1的顶面均沿第一方向安装有:固定升降仓4,所述固定升降仓4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活动升降仓3,所述活动升降仓3滑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顶面上且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所述固定升降仓4和所述活动升降仓3之间通过伸缩装置5连接;
34.升降机构,四组所述升降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4和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3内,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柱6,所述升降柱6可沿竖直方向移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升降柱6传动连接;
35.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36.两根双向丝杆10,其中一根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4内的升降柱6转动连接;另外一根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两端分别和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3内的升降柱6转动连接;
37.四块夹板18,其中两块所述夹板18和其中一根所述双向丝杆10螺纹连接,另外两块所述夹板18和另外一根所述双向丝杆10螺纹连接。
38.其中,所述伸缩装置5为电动伸缩杆;
39.具体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固定升降仓4固定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驱动端和所述活动升降仓3固定连接。
4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四个所述升降柱6上均设置有安装座8,所述安装座8上开设有安装通孔,其中两根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两端均分别和所述安装通孔转动连接;每根所述双向丝杆10的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座8固定连接有摇柄7。
41.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每根所述双向丝杆10均具有正螺纹部22和反螺纹部23,每个所述正螺纹部22上螺纹连接一块夹板18,每个所述反螺纹部23上螺纹连接一块夹板18。
42.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两根限位杆9,两根所述限位杆9均平行于所述双向丝杆10;每根所述限位杆9均活动穿过其对应的夹板18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座8上,所述限位杆9用于对所述夹板18进行周向限位。
4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升降柱6内部中空,所述升降柱6的底部开设第一开口,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
44.四个电机架12,四个所述电机架12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柱6内部;其中,有两个所述电机架12的底部分别和所述固定升降仓4的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电机架12的底部分别和所述活动升降仓3的底壁固定连接;
45.四个齿轮架16,四个所述齿轮架16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柱6内部;其中,有两个所述齿轮架16的底部分别和所述固定升降仓4的底壁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齿轮架16的底部分别和所述活动升降仓3的底壁固定连接;
46.四组齿条14,四组所述齿条14分别设置在每个所述升降柱6的内侧壁上;
47.四个齿轮15,四个所述齿轮15分别和四个所述齿轮架16转动连接,四个所述齿轮15分别和其对应的所述齿条14啮合;
48.四个驱动电机13,四个所述驱动电机13分别固定安装在四个所述电机架12上,四
个所述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均和分别四个所述齿轮15固定连接。
49.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3和两个所述固定升降仓4内的顶部均设有第二开口,四根所述升降柱6的底部的周向边缘处均设有限位块17。
50.具体的,当所述升降柱6向上运动时,所述限位块17可以防止所述升降柱6移出所述第二开口。
5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所述底座1的顶面均沿第一方向开设有滑槽2,两个所述活动升降仓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1,两个所述滑块11分别滑动置于所述滑槽2内。
52.工作过程:使用该固定装置时,先将两个底座1放置在牛头刨床的两侧,使双向丝杆10位于牛头刨床工作台的上方;启动电动伸缩杆5推动活动升降仓3沿滑槽2移动,以使活动升降仓3和固定升降仓4之间的距离和需要被固定的工件的长度匹配;启动驱动电机13,驱动电机13驱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驱动升降柱6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双向丝杆10的高度和需要被固定的工件的高度匹配;转动摇柄7,使双向丝杆转动,仅一步的,使夹板18沿双向丝杆移动,以使夹板18能够夹住需要被固定的工件;
53.该装置可以固定不同尺寸大小的工件,从而提高对工件固定的稳定性,便于对工件进行加工。
54.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