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7:0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


背景技术:

2.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固态杂质,在污水当中形成混浊的状态,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污水当中混合的颗粒物进行分离,实现固定液分离,而后再对液态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消除污水中其他的污染物和杂质等。
3.目前在对于污水的固液分离过程中往往采用过滤网结构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起到对污水中杂质起到固液分离的效果。过滤网具有很直接的效果,通过过滤能够快速将水中的杂质分离。
4.例如公开号为cn20985386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过滤池,所述污水过滤池设置有过滤池及蓄水池,过滤池内部设置有过滤网及斜滤网,过滤网竖直设置,斜滤网斜45
°
设置在过滤池内部,斜滤网一侧与过滤网底部接触,一侧与过滤池右侧壁接触,过滤网网孔孔径大于斜滤网网孔孔径,斜滤网与过滤网组成一个槽体,可有效延长污水蓄积时间,提升过滤效果,蓄水池内设置有精滤装置,精滤装置可对污水进行彻底过滤,有效阻隔污水中的小颗粒物,保证过滤效果。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但是,采用直接过滤的方式,污水中混杂的大量颗粒物杂质将附着在过滤网上,对于过滤网的压力过大,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网也将被堵塞,导致过水效率大大下降,影响污水处理。
5.为了减少过滤网堵塞产生的影响,部分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对污水进出衬垫的方式进行固液分离,污水在沉淀池内静置,实现上下分离的情况,大部分杂质能够被分离,而后再通过过滤处理将大大降低污水过滤的压力。但是,采用沉淀处理的方式处理效率低下,至少需要静置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通过多个处理池能够依次对污水当中的沉淀杂质进行阻隔分离,起到对污水处理的效果;并且无需过滤网,因此避免了过滤网堵塞带来的影响。
8.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上一个处理池的出水口与下一个处理的进水口连通,第一个处理池的进水口处设置进水槽,最后一个处理池的出水口处设置出水槽;所述处理池的底部呈从进水口向出水口逐渐升高的倾斜底面,所述倾斜底面靠近进水口的一侧设置向下凹陷的泥斗;下一个处理池的倾斜底面的倾斜幅度大于上一个处理池的倾斜底面的倾斜幅度。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泥斗呈朝下逐渐缩小的锥形,所述泥斗的底部位置连接有排泥管。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池的内部设置阻水模块,所述阻水模块包括支架和若干阻水片,所述阻水片通过支架支撑固定,并呈相互平行的结构,相邻阻水片之间形成阻水间隙。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模块的顶部的支架中间固定连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通过转轴安装于处理池的内壁上,所述阻水模块可围绕转轴摆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水模块的下部朝向出水口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拆卸连接于阻水模块的底部的支架。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同一处理池的出水口的高度高于进水口的高度;所述进水槽的边沿高度高于处理池的出水口高度。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池具有相对设置的侧板一和侧板二,所述侧板一位于进水口的一侧,侧板一的上边沿形成进水口,所述侧板二位于出水口的一侧,侧板二的上边沿形成出水口。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池内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靠近出水口的一侧,挡板的上边沿高于出水口,下边沿低于出水口。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池还具有顶板,所述顶板固定于处理池的顶部位置;所述顶板的下侧靠近出水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通过采用多个连续的处理池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池底部的倾斜底面,倾斜底面向出水口一侧逐渐升高,能够对中的杂质将受到倾斜底面的阻挡,使得大颗粒的泥沙颗粒物等杂质将被阻隔在倾斜底面上,起到对杂质分离处理的效果;并通过处理池当中的阻水模块能够起到阻水的效果,通过狭长的阻水间隙的作用,能够降低水流流速,降低流速的水流将无法携带更大颗粒的杂质,使得杂质能够存留在处理池当中,起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各阻水结构相互配合无需通过过滤网过滤,即可实现颗粒物的分离,避免了网堵塞带来的不利因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阻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1、处理池;2、进水槽;3、出水槽;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泥斗;14、排泥管;15、倾斜底面;16、侧板一;17、侧板二;18、顶板;19、挡板;4、阻水模块;41、支架;42、阻水片;43、阻水间隙;44、铰接座;45、转轴;46、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分级式污水净化池,包括若干处理池1,沿着污水输送的方向一
侧连接,通过不同的处理池1对污水连续分级处理,以减少污水当中的污物。
25.如图1、2所示,采用三个处理池1连接的结构,在每个处理池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上一个处理池1的出水口12与下一个处理的进水口11连通,第一个处理池1的进水口11处安装进水槽2,向进水槽2当中注入待处理的污水,污水自动网对于的处理池1当中流通输送;在最后一个处理池1的出水口12处安装出水槽3,最后一个处理池1当中的污水从出水口12溢流到出水槽3内,得到相对清洁的水。
26.在每个处理池1的底部呈从进水口11向出水口12逐渐升高的倾斜底面15,水流在从进水口11向出水口12方向流道过程中,水中的杂质将受到倾斜底面15的阻挡,使得大颗粒的泥沙颗粒物等杂质将被阻隔在倾斜底面15上,起到对杂质分离处理的效果,无需通过过滤网过滤,即可实现颗粒物的分离,避免了网堵塞带来的不利因素。
27.在倾斜底面15靠近进水口11的一侧形成向下凹陷的泥斗13,由于泥斗13位于倾斜底面15的下侧位置,倾斜底面15上存积的杂质可向下滑落到泥斗13当中,方便对泥斗13内的杂质进行统一集中处理。在清洁对泥渣处理时,部分沉淀的泥渣自动向下滑落至泥斗13当中;也可通过定期维护的方式对倾斜底面15上的泥渣进行清洁,清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喷头将倾斜底面15上的泥渣进行冲洗,顺着水流倾斜底面15上的泥渣将下流至泥斗13当中,能够方便对泥渣进行集中处理。
28.具体地,该泥斗13可呈朝下逐渐缩小的锥形,进一步地在泥斗13当中形成聚拢的结构,并在泥斗13的底部位置连接有排泥管14,可通过排泥管14将泥斗13底部的泥渣排出。在排泥过程中,通过排泥管14上安装的泥泵作为动力,起到加速排渣的效果。
29.各个处理池1的底部的倾斜幅度均不同,沿着污水输送的方向,下一个处理池1的倾斜底面15的倾斜幅度大于上一个处理池1的倾斜底面15的倾斜幅度,即,下一个污水池的倾斜底面15更陡,在水流流通过程中,对水流的阻挡效果也越强,能够起到逐渐增加的阻挡作用。
30.大颗粒的杂质在前面的处理池1当中就能够达到处理,随着水流向后方流动,污水受到去倾斜底面15的阻力更大,一方面能够起到直接对杂质起到倾斜阻挡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水流的流速,低流速的水流无法携带大颗粒的杂质流动,使得污水中的杂质将下降附着在倾斜底面15上,而后滑落在泥斗13当中,再经由排泥管14排出。
31.如图2所示,为了增加处理池1内部的阻水效果,可在处理池1的内部安装若干组阻水模块4,通过阻水模块4能够对处理池1当中的水流进行进一步的阻挡,起到缓流的作用,并且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起到阻隔的效果。
32.如图3所示,阻水模块4包括支架41和若干阻水片42,各阻水片42通过支架41支撑固定,并呈相互平行的结构,相邻阻水片42之间形成阻水间隙43,在阻水间隙43当中能够形成狭长的水道,污水在流经过程中,能够将受到阻水片42的阻挡影响,在阻水模块4当中降低流速,而后使得污水当中的颗粒物杂质能够从水流中沉积出来,起到污水补充处理的效果。
33.该阻水片42可设置呈倾斜的状态,并且倾斜方向与倾斜底面15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能够在水流流通过程中起到进一步的阻隔和导向效果,进一步提高阻水模块4的沉淀物的阻隔效果。
34.进一步地,阻水模块4可设置呈可摆动的状态,在阻水模块4的的顶部的支架41中
间固定连接有铰接座44,铰接座44通过转轴45安装在处理池1的内壁上,使得阻水模块4可围绕转轴45摆动调节,通过阻水模块4的摆动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缓流效果,保持污水在处理池1当中稳定流通,污水当中的杂质能够被稳定处理。
35.在阻水模块4的下部朝向出水口12的一侧安装配重块46,通过配重块46的重力,使得阻水模块4呈偏心的状态,在配重块46的自重影响下,使得阻水模块4呈倾斜的状态。并且各配重块46可设置成可拆卸的状态,能够根据所需倾斜幅度的情况进行调节。配重块46可采用螺栓或者磁性吸附的方式安装,进而适配便于拆卸及数量调节的效果。
36.同一处理池1的出水口12的高度高于进水口11的高度,使得污水流通过程中,能够顺畅流通,而进水槽2的边沿高度高于处理池1的出水口12高度,而进水槽2与进水口11连通的一侧敞开,并且在进水槽2的底部具有小幅度的凹陷,形成沉淀物的阻隔缓存效果。
37.每个处理池1具有相对设置的侧板一16和侧板二17,侧板一16位于进水口11的一侧,侧板一16的上边沿形成进水口11;侧板二17位于出水口12的一侧,侧板二17的上边沿形成出水口12,污水在流经过程中,上层相对清洁的污水从出水口12中流通,进入到后一组处理池1当中,实现对不同大小的沉淀物连续分级处理。
38.该处理池1还具有一个顶板18,顶板18固定安装在处理池1的顶部位置,能够对处理池1的顶部进行覆盖,起到顶部阻挡的作用,也能够防止作业人员调入池内。
39.在顶板18的下侧靠近出水口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挡板19,挡板19位于处理池1内靠近出水口12的一侧,且挡板19的上边沿高于出水口12,下边沿低于出水口12。通过挡板19能够在出水口12形成一个对水面上层的阻挡,能够对水面上的漂浮杂质起到阻隔效果,并且能够在水流要进入出水口12之前能够起到进一步的阻水效果。
40.进一步地,可将挡板19上开设均匀紧密的孔洞,使得在挡板19上形成滤水的结构,水流能够从挡板19当中通过,而杂质则能够被阻隔在挡板19前的位置,起到对杂质进一步分隔的效果。在挡板19上也可在包覆纱网,起到挡板19的阻隔杂质效果,而且可通过将纱网取下即可将挡板19上附着的杂质取下,可进行单独清洁或更换处理。纱网则可通过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