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6:14: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瓦润滑液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转动轴在轴瓦中转动的时候,会与轴瓦表面产生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热,而润滑油则能辅助转动轴进行转动,减小转动轴与轴瓦表面的摩擦力,但是在长时间的运转中,也会使润滑油的温度上升,从而影响润滑油的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其上设置轴瓦座,轴瓦座内设置有轴瓦,且在轴瓦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轴瓦座上方还设置有润滑油冷却箱,所述轴瓦上设有进油孔、滑动槽和集油框,所述滑动槽垂直经过进油孔,将进油孔分为上下两部,滑动槽内弹性滑动设置有阻挡板,将进油孔上下两部隔离,阻挡板上开设有通孔,阻挡板滑动能使其上的通孔与进油孔对齐,所述集油框底板为中间设置在轴瓦座上的双金属片,所述阻挡板末端与双金属片一端通过绳索连接,所述润滑油冷却箱与进油孔通过管道连接,集油框底部也与润滑油冷却箱通过管道连接,且在集油框下方设置有电动泵,电动泵能将润滑油送至润滑油冷却箱内。
5.其有益效果在于,在轴瓦内的润滑油温度上升时,能自动打开通道,使冷的润滑油进入到轴瓦内,且将热的润滑油排出进行冷却。
6.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轴瓦为左右对称设置,且左右轴瓦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油孔,所述滑动槽为环形设计,其横切单侧轴瓦内的进油孔,所述阻挡板也配套设置有与进油孔相同的通孔。
7.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左右轴瓦上的阻挡板底端分别与双金属片的左右两端通过绳索连接,且所述阻挡板底端顶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8.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双金属片在初始状态时将集油框封堵,双金属片在受热形变弯曲后,集油框底孔打开。
9.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轴瓦座内设置有储油腔,储油腔一端与轴瓦上的进油孔连通,另一端与润滑油冷却箱连接。
10.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轴瓦座上左右均设置有储油腔,且分别与左右轴瓦上的所有进油孔连通。
11.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阻挡板在初始状态时,其上端顶触在滑动槽上端,此时阻挡板上的平面对准进油孔。
12.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集油框位于轴瓦下端,且集油框与左右轴瓦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圈。
13.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轴瓦内圈上还设置有油槽,所述油槽与集油框连通。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其能在轴瓦内的润滑油温度升高时,自动启动循环作业,且在开始时进入的润滑油温度也是较高的,之后逐渐降低,直至完全降温,从而避免因急速降温导致转动轴与轴瓦卡死的现象。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瓦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5,一种压缩机轴瓦润滑油冷却装置,包括压缩机1,其上设置轴瓦座2,轴瓦座2内左右对称设置有轴瓦3,所述轴瓦3上转动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转动给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因此转动轴4长时间处于传动状态。
21.所述轴瓦3上均匀开设有多个进油孔31,进油孔31从轴瓦3的外壁向内贯穿出内壁,使内外壁连通,且轴瓦3上还开设有滑动槽32,滑动槽32为环形设计,与所有进油孔31均垂直设置,且滑动槽32将所有的进油孔31分割成上部和下部,所述滑动槽32内滑动设置有阻挡板33,阻挡板33底端顶触设置有第一弹性件34的一端,另一端顶触在滑动槽32的下端面上,且所述阻挡板33上设置有与进油孔31相同数量的通孔331,且两者间的间距与进油孔31间的间距相同。
22.其中在初始状态时,阻挡板33在第一弹性件34的作用下,阻挡板33上端压触在滑动槽32的上端面上,且此时阻挡板33上的通孔331与进油孔31完全错位,阻挡板33上的板面完全将进油孔31堵住,使进油孔31上下不连通,在阻挡板33向下滑动时,阻挡板33上通孔331能与进油孔31对齐,使进油孔31上下连通。
23.所述轴瓦 2上设置有润滑油冷却箱21,冷却箱21内放置有润滑油,用于冷却润滑油,且所述轴瓦 2内设置有储油腔22,储油腔22内侧与处于此处的轴瓦3上的进油孔31上端全部连通,外侧通过管道与润滑油冷却箱21的底端连接,因此润滑油可以通入到储油腔22内。
24.其中在通孔331与进油孔31有重合时,储油腔22内的润滑油就能经过进油孔31进入到转动轴4上。
25.所述轴瓦3上还设置有集油框35,集油框35底板为双金属片321,且所述底板双金属片321位活动设置在集油框35内,双金属片321中间设置在轴瓦座2上,且轴瓦3为左右对称设置,因此阻挡板31也是左右对称设置,左右的阻挡板31底端通过绳索与双金属片321的左右两端连接。
26.所述轴瓦3的内圈上还设置有油槽36,且与集油框35连通,左右的油槽36均与集油
框35连通。
27.其中在初始状态时,双金属片321未发生形变,双金属片321将集油框35的底部完全封堵住,且阻挡板33在第一弹性件34的作用下,阻挡板33上端压触在滑动槽32的上端面上,因此此时油槽36和集油框35内的润滑油处于封闭状态,而集油框35位于轴瓦3的下方,因此润滑油会汇聚到集油框35内,使集油框35处于充满状态,因此转动轴4在转动的时候,将集油框35内的润滑油带起,使整个转动的部位都有润滑油。
28.在转动轴4长时间转动后,润滑油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双金属片321发生形变,双金属片321向下弯曲,且为两边向着中心弯曲,双金属片321弯曲拉动绳索一起移动,从而使阻挡板33向下滑动,从而使通孔331与进油孔31开始重合,储油腔22内的润滑油开始通过进油孔31向内流入,而此时双金属片321弯曲,使得集油框35底部打开,而集油框35底部通过管道与润滑油冷却箱21上端连通,且在管道内设置有电动泵,在双金属片321发生形变的时候压触在压触开关上,从而使电动泵启动,因此在双金属片321受热发生形变的时候,进油孔31开始打开,集油框35底部也开始打开,从而使热的润滑油通过电动泵进入到润滑油冷却箱21内,使润滑油冷却箱21内部的冷却好的润滑油进入到轴瓦3内。
29.其中在进油孔31处于关闭的时候,储油腔22内也是充有润滑油,而在轴瓦3上的润滑油温度上升的时候,温度通过轴瓦的传递,使储油腔22内的润滑油的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在进油孔31打开的时候,流到转动轴4上的润滑油是预热过的,从而防止出现进入的润滑油温度过低,使轴瓦3和转动轴4一下子受冷收缩,两者相互卡死的显现,且在轴瓦3内的润滑油循环的时候,也均通过储油腔22内的润滑油的中和,使最终进入到进油孔31内的润滑油的温度逐渐降低,能更好的防止出现卡死的现象。
30.而在润滑油的温度降低后,双金属片321的形变逐渐减小,从而使出去和进来的润滑油逐渐减少,直至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双金属片321恢复到初始状态,将集油框35底部完全堵住,且阻挡板33在第一弹性件34的作用下,也恢复到初始状态,且双金属片321对压触开关的压触消失,使电动泵关闭。
31.此时慢慢的润滑油汇聚到集油框35内,使集油框35处于充满状态,因此转动轴4在转动的时候,将集油框35内的润滑油带起,使整个转动的部位都有润滑油,至此一个润滑油的冷却循环结束。
3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