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3:1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


背景技术:

2.玻璃杯是指玻璃制成的杯子,通常由原材料高硼硅玻璃,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它是新型的环保型茶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3.传统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在使用时虽能够实现茶水分离的效果,但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有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不具备存储茶叶的功能,从而无法满足使用者在外出途中长时间饮用茶水的需求,实用性较低。
4.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双头玻璃杯不具备存储茶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包括外杯,外杯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内杯,且外杯的顶端可拆卸设有第一杯盖,外杯的顶端设有第一外螺纹管,第一杯盖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槽,第一外螺纹管能够螺纹插设在第一内螺纹槽内,第一杯盖远离外杯的一侧可拆卸设有第二杯盖,且第二杯盖与第一杯盖上设有配合使用的转换机构;
7.转换机构包括转板与茶叶篮,第二杯盖的内部开设有腔体,转板活动卡设在腔体内,转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十字形块,且十字形块的外壁上覆设有一层防滑纹,第二杯盖的顶端开设有与腔体相连通的通孔,十字形块能够活动插设在通孔内,且转板的底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弹簧,弹簧远离转板的一端与腔体的内腔底部活动接触,弹簧远离转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盘,底盘与腔体的内腔底部活动接触,弹簧的内侧活动插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转板以及底盘固定连接,转板靠近弹簧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转杆,且转杆活动贯穿第二杯盖,转杆的底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插槽,茶叶篮固定安装在第一杯盖的内部,且茶叶篮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茶叶腔,茶叶腔的底端开设有阵列分布的穿孔,茶叶篮上转动插设有竖杆,且竖杆的底端设有挡盘,挡盘与茶叶篮的相对侧均为阻尼结构,且挡盘上贯穿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能够与穿孔相连通,茶叶篮的顶端开设有沉槽,且竖杆位于沉槽部分的外侧设有阵列分布的插块,转杆能够滑动插设在沉槽内,且插块能够滑动插设在插槽内。
8.使用时可向靠近外杯的一侧按压转板并进行小幅转动,从而能够挤压弹簧并带动转杆向靠近竖杆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使转杆插入沉槽内,且使插块插入插槽内,之后使用者可继续将转板转动九十度,从而能够通过转杆带动竖杆转动九十度,进而能够通过挡盘带动连接槽转动九十度,进一步能够使连接槽与其中一个茶叶腔相连通,然后可松开转板,此时弹簧将带动转板复位,之后可将双头玻璃杯倒置,此时开水将依次穿过连接槽与对应
穿孔进入对应茶叶腔内并和其内部的茶叶相接触,从而实现泡茶。
9.优选地,第一杯盖的顶端设有第二外螺纹管,且茶叶篮固定安装在第二外螺纹管的内侧,第二杯盖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槽,且第二外螺纹管能够螺纹插设在第二内螺纹槽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通过转换机构的设置使用,能够一次性将三份茶叶放入双头玻璃杯内进行存放,并在后续使用时实现依次浸泡,从而能够满足使用者在外出途中长时间饮用茶水的需求,进而有效提高了双头玻璃杯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杯剖面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d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外杯;11、第一外螺纹管;2、内杯;3、第一杯盖;31、第一内螺纹槽;32、第二外螺纹管;4、第二杯盖;41、腔体;42、通孔;43、第二内螺纹槽;5、转换机构;51、转板;52、茶叶篮;53、弹簧;54、底盘;55、转杆;56、凹槽;57、插槽;58、茶叶腔;59、穿孔;510、竖杆;511、挡盘;512、连接槽;513、沉槽;514、插块;515、伸缩杆;516、十字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茶水分离式双头玻璃杯,包括外杯1,外杯1的内腔中固定安装有内杯2,且外杯1的顶端可拆卸设有第一杯盖3,外杯1的顶端设有第一外螺纹管11,第一杯盖3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内螺纹槽31,第一外螺纹管11能够螺纹插设在第一内螺纹槽31内,从而能够将第一杯盖3套设在外杯1上,第一杯盖3远离外杯1的一侧可拆卸设有第二杯盖4,且第二杯盖4与第一杯盖3上设有配合使用的转换机构5;
22.转换机构5包括转板51与茶叶篮52,第二杯盖4的内部开设有腔体41,转板51活动卡设在腔体41内,转板5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十字形块516,且十字形块516的外壁上覆设有一层防滑纹,防滑纹能够起到增大摩檫便于操作的作用,第二杯盖4的顶端开设有与腔体41相连通的通孔42,十字形块516能够活动插设在通孔42内,通过十字形块516与通孔42的配
合使用,为转板51的转动调节提供了便利,且转板51的底端设有阵列分布的弹簧53,弹簧53远离转板51的一端与腔体41的内腔底部活动接触,弹簧53远离转板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盘54,底盘54与腔体41的内腔底部活动接触,弹簧53的内侧活动插设有伸缩杆515,且伸缩杆515的两端分别与转板51以及底盘54固定连接,在伸缩杆515与底盘54的配合作用下,为弹簧53的稳定形变以及转板51的稳定转动等提供了保障,转板51靠近弹簧53的一侧中部固定安装有转杆55,且转杆55活动贯穿第二杯盖4,转杆55的底端开设有凹槽56,且凹槽56的内壁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插槽57,茶叶篮52固定安装在第一杯盖3的内部,且茶叶篮52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茶叶腔58,茶叶篮52能够与第二杯盖4紧密接触,且二者相互接触的位置设有密封垫,从而能够避免出现饮用水在三个茶叶腔58之间流窜的现象,茶叶腔58的底端开设有阵列分布的穿孔59,茶叶篮52上转动插设有竖杆510,且竖杆510的底端设有挡盘511,挡盘511与茶叶篮52的相对侧均为阻尼结构,阻尼结构能够良好的密封效果,从而避免出现饮用水随意灌入茶叶腔58现象的出现,且阻尼结构能够起到增大摩檫的作用,进而能够避免出现挡盘511随意转动的现象,且挡盘511上贯穿开设有连接槽512,连接槽512能够与穿孔59相连通,茶叶篮52的顶端开设有沉槽513,且竖杆510位于沉槽513部分的外侧设有阵列分布的插块514,转杆55能够滑动插设在沉槽513内,且插块514能够滑动插设在插槽57内。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可向靠近外杯1的一侧按压转板51并进行小幅转动,从而能够挤压弹簧53并带动转杆55向靠近竖杆510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使转杆55插入沉槽513内,且使插块514插入插槽57内,之后使用者可继续将转板51转动九十度,从而能够通过转杆55带动竖杆510转动九十度,进而能够通过挡盘511带动连接槽512转动九十度,进一步能够使连接槽512与其中一个茶叶腔58相连通,然后可松开转板51,此时弹簧53将带动转板51复位,之后可将双头玻璃杯倒置,此时开水将依次穿过连接槽512与对应穿孔59进入对应茶叶腔58内并和其内部的茶叶相接触,从而实现泡茶。
24.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第一杯盖3的顶端设有第二外螺纹管32,且茶叶篮52固定安装在第二外螺纹管32的内侧,第二杯盖4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内螺纹槽43,且第二外螺纹管32能够螺纹插设在第二内螺纹槽43内。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第二杯盖4的便捷拆装提供了便利,从而保障了双头玻璃杯的正常使用,且为茶叶的取放提供了便利。
26.工作原理:使用时,使用者可旋钮第二杯盖4并将其取下,然后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饮用习惯依次将三份茶叶放入三个茶叶腔58内,之后可将第二杯盖4复位,随后可旋钮第一杯盖3并将其取下,然后可向内杯2内注入适量开水,并将第一杯盖3复位;
27.随后使用者可向靠近外杯1的一侧按压转板51并进行小幅转动,从而能够挤压弹簧53并带动转杆55向靠近竖杆510的一侧移动,进而能够使转杆55插入沉槽513内,且使插块514插入插槽57内,之后使用者可继续将转板51转动九十度,从而能够通过转杆55带动竖杆510转动九十度,进而能够通过挡盘511带动连接槽512转动九十度,进一步能够使连接槽512与其中一个茶叶腔58相连通,然后可松开转板51,此时弹簧53将带动转板51复位,之后可将双头玻璃杯倒置,此时开水将依次穿过连接槽512与对应穿孔59进入对应茶叶腔58内并和其内部的茶叶相接触,从而实现泡茶,而当需要饮用茶水时可将双头玻璃杯复位并将第一杯盖3取下即可饮用;
28.在后续使用时,当第一个茶叶腔58内的茶叶经多次浸泡后,使用者可重复上述步
骤将连接槽512与下一个茶叶腔58相连通,从而实现再次泡茶饮用的目的。
2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