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接地联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10-22 12:55: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接地联锁机构。


背景技术:

2.接地联锁机构一般套设于开关柜的操作轴上并与接地刀辅助开关以及弯板等部件配合,从而起到联锁的效果。而现有的接地联锁机构包括若干个扇形片以及隔离件,安装时,将扇形片一个一个套设在操作轴上,相邻扇形片通过隔离件分离,从而实现安装效果。
3.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种结构设计,不仅需要手动将扇形片以及隔离件间隔安装,同时,还需要将安装好的扇形片调整好角度与相应部件配合,导致整体安装较为麻烦,与相应部件配合不稳定,从而影响开关柜整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接地联锁机构。
5.本实用新型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接地联锁机构,其中,包括主体,主体上设有与操作轴适配的转轴孔、与接地刀辅助开配合的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以及与开关柜下门配合第三传动板,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以及第三传动板均与主体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
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首先通过转轴孔设置,实现了主体与操作轴之间的固定配合,然后通过第一传动板以及第二传动板设置,实现了主体与接地刀辅助开关的联动效果,通过第三传动板设置,实现了主体与开关柜下门的联动效果,进一步,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使得整体一体化,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为方便,同时,也使得三个传动板无需手动隔离,且无需手动调整角度,从而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7.其中,转轴孔截面呈六边形状。
8.采用该种结构设置,使得主体与操作轴之间的固定配合效果更好,主体位于操作轴上不易发生打滑现象。
9.其中,第一传动板与第二传动板截面尺寸一致,且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截面尺寸小于第三传动板截面尺寸。
10.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三个转动板与相应部件之间的配合更好,不会造成干扰。
11.其中,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以及第三传动板为塑料材质。
12.采用塑料材质设置,使得第一传动板、第二传动板以及第三传动板具有一定的弹性效果,与相应部件配合更好。其次,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得整体加工更为容易,降低生产成本。
13.其中,主体上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套设于主体另一端部上。
14.采用限位板设置,起到了限位效果,实现了主体与开关柜上弯板之间的限位配合。
15.其中,限位板两端设有抵住部。
16.采用抵住部设置,使得限位板与弯板的配合效果更好,限位效果更佳。
17.其中,主体上设有限位部,限位部与限位板相抵。
18.采用限位部设置,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使得限位板位于主体上固定效果更好,防止限位板从主体上滑落。
19.其中,主体上还设有与出口导轨配合的第四传动板,第四传动板位于限位板与第三传动板之间呈间隔设置。
20.采用第四传动板的设置,实现了主体与出口导轨的配合效果,通过第四传动板实现对出口导轨的分、合状态。
21.其中,第四传动板与第三传动板朝向相反。
22.采用该种结构设置,使得第四传动板与相应部件配合更好,与其他三个传动板互不干扰。
23.其中,限位板与第四传动板均为合金材质。
24.采用合金材质的设置,保证了限位板与第四传动板的强度,与相应部件配合效果更好,不易断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正视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实施例1:
29.参照附图1-3所示,一种新型接地联锁机构,包括主体1。
30.主体1整体呈圆柱状,主体1上设有转轴孔11、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第三传动板14、第四传动板15、限位板16以及限位部17。
31.转轴孔11贯穿主体1整体,主体1通过转轴孔11套设与操作轴上,从而实现了主体1与操作轴的固定配合。进一步,转轴孔11的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八边形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转轴孔11的截面优选为六边形,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转轴孔11与操作轴配合更好,操作轴更好带动主体1转动,主体1位于操作轴上不易发生打滑现象。
32.第一传动板12整体呈扇形结构设置,第一传动板12固定于主体1上,具体的,第一传动板12固定于主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上,第一转动板主要用于与接地刀辅助开关配合,从而实现了主体1与接地刀辅助开关的联动效果。当操作轴驱动主体1转动时,主体1带动第一传动板1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传动板12与接地刀辅助开关上的触点相抵,使得触点由闭点变为开点,由开点变为闭点,从而实现接地刀辅助开关的分、合闸状态。
33.第二传动板13呈扇形结构设置,第二传动板13固定于主体1上,具体的,第二传动板13固定于第一传动板12与第三传动板14之间,并与第一传动板12以及第三传动板14呈间隔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三个传动板与相应的部件联动效果更好,互不干扰。第二传动板13同样用于与接地刀辅助开关配合,从而实现主体1与接地刀辅助开关的联动效果,即通过第二传动板13与第一传动板12的设置,使得主体1能够对多个接地刀辅助开关进行
分、合闸控制,从而使得开关柜的接地效果更好。
34.第三传动板14固定于主体1上,并位于第二传动板13下方与第二传动板13间隔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第三传动板14与相应的部件联动效果更好,与第一传动板12以及第二传动板13互不干扰。第三转动板整体同样呈扇形结构设置,第三传动板14主要用于与开关柜内的下门配合,从而实现主体1与下门的联动效果,即当操作轴驱动主体1转动时,主体1带动第三传动板14转动,使得第三传动板14与下门上的连锁配合,从而实现下门的闭锁与开锁设置。
35.此处,值得说明的是,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以及第三转动均与主体1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单,安装更加容易,无需人工手动将传动板一个一个套设于操作轴上,并通过隔离件分隔,这节省了大量的安装时间,也减少了大量成本。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以及第三转动均相对与主体1呈水平朝左设置,并与主体1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三个传动板无需手动调整角度,从而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36.进一步,第一传动板12的截面尺寸与第二传动板13的截面尺寸大小一致,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的截面尺寸小于第三传动板14的截面尺寸。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主体1与相应部件之间更好配合,不会造成干扰。
37.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以及第三转动均采用塑料材质设置,即主体1整体为塑料材质设置,通过该种设置,使得第一传动板12、第二传动板13以及第三传动板14具有一定的弹性效果,与相应部件配合更好。其次,通过一体注塑成型,使得整体加工更为容易,降低生产成本。
38.第四传动板15套设于主体1上,并固定于第三传动板14与限位板16之间,同样的,第四传动板15与第三传动板14以及限位板16间隔设置,使得第四传动板15与相对应的出口导轨配合更好。第四传动板15同样呈扇形结构设置,第四传动板15主要用于与出口导轨配合,从而实现了主体1与出口导轨的联动效果,即当主体1带动第四传动板15转动时,第四传动板15与出口导轨配合,带动出口导轨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闭锁或连锁的效果。第四传动板15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151,通过第一平面部151设置,使得第四传动板15与出口导轨之间的配合效果更好。
3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板15与主体1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且与第三传动板14朝向相反,即参照附图1所示,第四传动板15相对于主体1呈水平朝右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使得第四传动板15与出口导轨配合更好,与其他三个传动板互不干扰。
40.限位板16套设于主体1的另一个端部处,限位板16主要用于与开关柜上的弯板配合,起到限位效果,从而实现主体1与弯板之间的联动效果。限位板16上设有抵住部161以及第二平面部162。抵住部161位于限位板16两端,两个抵住部161的设置,使得限位板16整体呈月牙状的扇形结构设置,抵住部161与弯板相抵,从而起到限位效果,实现了主体1对弯板的限位作用。第二平面部162位于两个抵住部161之间,并位于限位板16的外边壁处,通过第二平面部162的设置,使得限位板16更好的起到限位效果,与弯板的配合效果更佳。
41.此外,值得说明的是,第四传动板15与限位板16同样与主体1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使得整体安装更为方便,且无需手动调整角度,从而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同时,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传动板15与限位板16均采用合金材质设置,通过该种结构设置,保证了限位
板16与第四传动板15的强度,与相应部件配合效果更好,不易断裂。
42.限位部17整体呈圆盘状,限位部17固定于主体1的端部处,具体的,限位部17位于靠近限位板16的端部处,限位部17主要用于与限位板16相抵,从而起到限位效果,使得限位板16位于主体1上固定效果更好,防止限位板16从主体1上滑落。此处,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17与主体1也为一体成型设置,使得整体安装更为方便。
43.故采用上述结构设置,首先通过转轴孔11设置,实现了主体1与操作轴之间的固定配合,然后通过第一传动板12以及第二传动板13设置,实现了主体1与接地刀辅助开关的联动效果,通过第三传动板14设置,实现了主体1与开关柜下门的联动效果,进一步,通过一成型设置,使得整体一体化,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为方便,而通过间隔设置以及朝向一致设置,使得三个传动板无需手动隔离,且无需手动调整角度,从而保证了整体的使用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