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指环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2-10-22 06:5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可穿戴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指环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可穿戴智能产品普遍具有监测用户生理数据、运动数据等功能,并且随着可穿戴智能产品相关技术的发展,可穿戴智能产品上可集成的功能也愈加丰富多样,多数可穿戴智能产品的功能已逐渐趋于同一化。对用户而言,相对于在可穿戴智能产品上继续增加一些实用性不高或使用频率不高的功能,他们更看重可穿戴智能产品本身的穿戴体验。
3.在相关技术中,以智能指环为例,智能指环的外侧以金属材料衬托外观质感,智能指环内侧以塑料或陶瓷材料贴合手指皮肤。智能指环内侧的塑料或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通过卡扣结构、插销结构、螺接结构等进行组装连接,同时为了实现智能指环的防水,还需要在塑料或陶瓷材料与金属材料的连接处加设防水密封圈等防水结构,智能指环的体积较大,且结构臃肿,智能指环的穿戴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指环,旨在通过简化智能指环的结构降低智能指环的体积,改善智能指环的穿戴体验。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指环,所述智能指环包括:
6.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具有槽口的环槽;
7.软胶部,所述软胶部填充于所述环槽内,并与所述外壳为一体结构,所述软胶部与所述环槽的槽壁围合形成密闭的安装空间,所述软胶部的部分结构凸出于所述环槽的槽口;
8.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模块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以及
9.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路模块电连接。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背向所述软胶部的一侧设有外戒面;
11.所述智能指环还包括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路模块电连接;
12.所述电路模块沿所述环槽设置,所述电源模块邻近所述外戒面设置,所述传感模块位于所述电路模块远离所述电源模块的一端。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软胶部背向所述传感模块的一侧设有凸起,所述凸起靠近所述传感模块设置。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模块远离所述电源模块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缺口,至少两个所述缺口分别邻近所述环槽的相对两侧壁设置,所述缺口用于实现所述电路模块在所述环槽内的安装固定。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16.隔磁片,所述隔磁片设于所述电路模块面向所述环槽的底壁的一侧;
17.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隔磁片背向所述电路模块的一侧;以及
18.充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电路模块背向所述隔磁片的一侧,并用于给所述蓄电池充电。
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磁片与所述电路模块、所述蓄电池粘接;
20.且/或,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环槽的底壁粘接。
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模块面向所述环槽的底壁的一侧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环槽的底壁抵接。
2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智能指环,所述智能指环包括外壳、电路模块以及软胶部,所述外壳设有环槽,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23.将所述电路模块固定于所述环槽内;
24.通过点胶工艺于所述电路模块和所述环槽的内壁之间点胶,使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外壳粘接固定;
25.通过灌胶工艺向所述环槽内注入胶水,使所述胶水覆盖所述电路模块背向所述环槽的底壁的一侧,并固化形成所述软胶部。
2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电路模块固定于所述环槽内的步骤包括:
27.提供保压装置,所述保压装置包括压合部和与所述压合部连接的驱动部;
28.将所述电路模块置于所述环槽内,控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压合部推动所述电路模块靠近所述环槽的底壁移动,以使所述电路模块被夹持固定于所述压合部和所述环槽的底壁之间。
2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通过灌胶工艺向所述环槽内注入胶水,使所述胶水覆盖所述电路模块背向所述环槽的底壁的一侧,并固化形成所述软胶部的步骤包括:
30.提供灌胶治具,所述灌胶治具包括支撑部和形变部,所述形变部套设于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壁,所述形变部设有进胶口、排气口以及环绕所述支撑部设置的限位槽;
31.将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限位槽内,使所述电路模块与所述限位槽的底壁之间形成与所述进胶口、所述排气口均连通的灌胶空间;
32.经所述进胶口向所述灌胶空间内灌入所述胶水,使所述胶水填充所述灌胶空间,并固化形成所述软胶部。
33.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智能指环的外壳的环槽内填充软胶材料形成软胶部,软胶部遮盖环槽的槽口并与外壳为一体结构,软胶部与外壳围合形成密闭的安装空间,安装空间可用于安装智能指环的功能模块,软胶部还具有凸出于环槽的槽口的部分。以此,软胶材料采用填充的方式与外壳密封连接并与外壳形成一体化结构,软胶部与外壳之间不再需要加设防水结构即可满足智能指环的防水需要。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仅包括外壳和软胶部两个部分,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极为简化,有利于缩减智能指环的整体厚度,实现智能指环的轻薄化。软胶部凸出于环槽槽口的设计,也使智能指环佩戴于用户手指上时,只有智能指环面向用户手指一侧的软胶部才会与用户的手指皮肤接触,避免智能指环佩戴时出现硌手感。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简化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降低智能指环的体积,以及在智能指环内侧设置软胶部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智能指环的穿戴体验。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发明智能指环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图1中的智能指环的爆炸结构图;
37.图3为图2中电源模块和电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图2中电路模块与保压装置相配合的状态图;
39.图5为图2中电路模块与外壳相配合的状态图;
40.图6为本发明灌胶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41.图7为图6中灌胶治具的剖视结构图;
42.图8为本发明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43.图9为图8中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一细分步骤流程图;
44.图10为图8中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另一细分步骤流程图。
45.附图标号说明:
[0046][0047][0048]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0]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1]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52]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的含义相同,均表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指环,该智能指环可穿戴于人体的手指上,并能够用于实现人体生理数据的监测,比如人体体温、心率等的监测。
[0054]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智能指环包括外壳1、软胶部2、电路模块3以及电源模块4,其中,外壳1设有具有槽口的环槽1a,软胶部2填充于环槽1a内,并与外壳1为一体结构,软胶部2与环槽1a的槽壁围合形成密闭的安装空间,软胶部2的部分结构凸出于环槽1a的槽口,电路模块3和电源模块4位于上述的安装空间内,电路模块3与电源模块4电连接。
[0055]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环槽1a为环形的槽体结构,环槽1a用于容纳智能指环的功能模块,使外壳1可用于对智能指环的功能模块进行隔离保护。外壳1的形状可为环形,其材质为硬质材料,比如金属合金、陶瓷等。软胶部2可通过灌胶工艺将胶水原料填充至环槽1a内固化后得到,该软胶原料可为环氧树脂、硅胶、橡胶等。软胶部2的部分结构位于环槽1a内,并与环槽1a的侧壁围合形成安装空间,软胶部2的其余结构凸出于环槽1a的槽口并位于环形外壳1的内侧,在本智能指环佩戴于用户手指上时,位于外壳1的内侧的软胶部2与用户的手指皮肤接触,而外壳1不与用户的手指皮肤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外壳1的硬质材料对用户手指造成划伤,有利于提升本智能指环的佩戴体验。软胶部2与环槽1a的侧壁密封连接,使上述的安装空间成为能够防水的密闭空间,安装空间内可安装智能指环的功能模块,如此可以避免外界的水汽进入安装空间和浸入功能模块中,保证功能模块的有效防水和正常工作。
[0056]
电路模块3和电源模块4均位于软胶部2与外壳1围合形成的安装空间内,电路模块
3可通过粘接、螺接等方式在外壳1的环槽1a内固定,电源模块4可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电路模块3或外壳1上。电路模块3与电源模块4电连接,电源模块4用于给电路模块3供电,电源模块4可包括可充电电池及其周边电路;电路模块3用于实现本智能指环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电路模块3可包括电路板、设于电路板的芯片及相关电路元器件。
[0057]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填充软胶材料的方式,使由软胶材料固化形成的软胶部2与外壳1密封连接,并形成一体化结构,让软胶部2与外壳1之间不再需要加设防水结构即可满足智能指环的防水需要。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仅包括外壳1和软胶部2两个一体化的部分,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极为简化,有利于缩减智能指环的整体厚度,实现智能指环的轻薄化。软胶部2凸出于环槽1a槽口的设计,也使智能指环佩戴于用户手指上时,只有智能指环面向用户手指一侧的软胶部2才会与用户的手指皮肤接触,避免智能指环佩戴时出现硌手感。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简化智能指环的壳体结构,降低智能指环的体积,以及在智能指环内侧设置软胶部2的结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升智能指环的穿戴体验。
[0058]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外壳1背向软胶部2的一侧设有外戒面11;智能指环还包括传感模块5,传感模块5位于安装空间内,并与电路模块3电连接;电路模块3沿环槽1a设置,电源模块4邻近外戒面11设置,传感模块5位于电路模块3远离电源模块4的一端。
[0059]
在本实施例中,外戒面11用于作为智能指环被佩戴时的防呆标识,以使用户佩戴本智能指环时,以外戒面11作为参考,使外戒面11位于智能指环背向手背的一侧,防止智能指环被反戴。外戒面11上也可以设置装饰件,以提升本智能指环的外观美感。
[0060]
电路模块3与电源模块4、传感模块5电连接,传感模块5用于检测用户的生理数据并生成传感信号,电路模块3用于接收传感模块5的传感信号并分析获取相应的检测结果,电路模块3还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的方式将相关检测结果发送给用户持有的移动终端,以使用户能够了解相关的检测结果。其中电路模块3包括若干电路板以及连接电路板的软排线,电路板和软排线组成软硬板,软硬板在软排线处为柔性可弯折的,而在电路板处则为刚性不可弯折的,如此软硬板能够很好地适配于环槽1a的环形结构并沿环槽1a的底壁延伸布置。传感模块5可设置在电路板上,以被电路板承载和支撑,保证传感模块5被可靠固定,保证传感模块5监测效果的稳定和监测数据的准确。传感模块5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心率传感器等。电源模块4可包括蓄电池42及电源控制电路。
[0061]
本实施例通过将电源模块4靠近智能指环的外戒面11设置,将传感模块5远离智能指环的外戒面11设置,使传感模块5和电源模块4分别设置在电路模块3的两端:一方面,将传感器和电源模块4的重量分摊到智能指环上相对立的部位上,能够使本智能指环被佩戴时,智能指环靠近外戒面11的一端与智能指环远离外戒面11的一端的重量均衡,而不会使智能指环的一端重而另一端轻,能够避免智能指环在佩戴时因重力分布不均而容易出现相对于用户手指转动或滑动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传感器和电源模块4邻近设置或层叠设置时,智能指环的局部厚度较厚,智能指环的厚度难以压缩和控制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智能指环各处厚度的均一和降低智能指环的厚度;此外,因为本智能指环被佩戴时,外戒面11靠近手背,而传感模块5远离外戒面11设置,所以传感模块5将靠近手掌,传感器能够通过软胶部2与手指的正面(与手掌面同侧)接触,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到用户的心率等生理参数。
[006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上述软胶部2背向传感模块5的一侧
设有凸起21,凸起21靠近传感模块5设置。
[0063]
在本实施例中,凸起21靠近传感模块5设置,并与传感模块5分别位于电路模块3的相对立的两侧。凸起21的设置,能够增加软胶部2的局部厚度,使本智能指环被佩戴时,凸起21能够紧密地抵接于用户的手指上,如此用户每次脉动跳动时产生的振动都能够及时且可靠地通过凸起21传导给传感模块5,如此传感模块5能够可靠且准确地获取到用户的心率数据,提升用户心率检测的可靠性;并且,传感模块5也可以通过凸起21与用户手指的紧密接触可靠且准确地获取用户的体温。其中,凸起21可与软胶结构通过灌胶工艺并固化后一体成型,也即凸起21和软胶部2均具有弹性,能够避免划伤用户,并能够在本智能指环佩戴于用户手指时,根据用户的手指指围不同,在被用户手指挤压时相应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进而能够适用于不同用户的佩戴。
[0064]
可选地,凸起21包括多个凸点结构,多个凸点结构位于软胶部2背向传感模块5的一侧,并靠近传感模块5设置。以此,多个凸点结构能够增加软胶部2表面的粗糙度,起到本智能指环佩戴时的防滑作用,避免本智能指环被佩戴于用户手指上时容易相对于用户手指转动的问题。
[006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所示,上述电路模块3远离电源模块4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缺口3a,至少两个缺口3a分别邻近环槽1a的相对两侧壁设置,缺口3a用于实现电路模块3在环槽1a内的安装固定。
[0066]
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模块3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软硬板,缺口3a可由相邻两个电路板以及连接该两个电路板的软排线围合形成。该缺口3a位于电路模块3的边缘,在电路模块3向环槽1a内安装时,缺口3a能够与保压装置6的压合部61上的限位凸部611限位配合,保压装置6的驱动部62驱动压合部61带动电路模块3向环槽1a内移动,使电路模块3在环槽1a内可靠定位,从而能够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实现电路模块3与外壳1的连接固定。此外,当电路模块3与外壳1之间通过点胶工艺进行粘接固定时,缺口3a还可作为点胶时的胶水注入口,从缺口3a处注入胶水(如图5中虚线箭头所示),使胶水通过缺口3a流入电路模块3和环槽1a的侧壁及底壁之间,实现电路板与外壳1的可靠固定。其中,保压装置6的驱动部62可为气缸、电机等,压合部61可为与电路模块3外形相匹配的压块。
[0067]
可选地,电路模块3面向环槽1a的底壁的一侧设有缓冲件31,缓冲件31与环槽1a的底壁抵接。
[0068]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模块3面向环槽1a的底壁的一侧设置缓冲件31,能够在将电路模块3向环槽1a内装配时,通过缓冲件31的隔垫,使电路模块3不会与环槽1a的底壁直接接触,进而电路模块3直接受压破损。其中缓冲件31可为泡棉、海绵等,缓冲件31可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于电路模块3。
[0069]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4所示,上述电源模块4包括隔磁片41、蓄电池42以及充电线圈43,隔磁片41设于电路模块3面向外戒面11的一侧,蓄电池42设于隔磁片41背向电路模块3的一侧,充电线圈43设于电路模块3背向隔磁片41的一侧,并用于给蓄电池42充电。
[0070]
在本实施例中,隔磁片41为经过恒高温烧结而成的软磁性材料,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损因子,其利用功能成分晶格电场热运动引起的电子散射以及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吸收电磁波能量从而使电磁波衰减。通过在充电线圈43与蓄电池42之间设置隔磁片
41,隔离蓄电池42与电磁信号,降低电磁信号的衰减,提高蓄电池42的充电效率。同时隔磁片41能够聚拢感应磁场的磁通量增强蓄电池42上接受到的磁感应强度,防止蓄电池42充电发热,降低电能耗费。
[0071]
可选地,隔磁片41与电路模块3、蓄电池42粘接;且/或,蓄电池42与环槽1a的底壁粘接。以此,隔磁片41和蓄电池42能够通过粘接的方式方便地在环槽1a内进行安装固定,且容易将在将隔磁片41与电路模块3贴合后,调整蓄电池42的位置,使蓄电池42与隔磁片41对位之后再与电路模块3贴合,以此有利于保证蓄电池42的高充电效率。其中,隔磁片41与电路模块3、蓄电池42可通过双面胶44粘接,蓄电池42与环槽1a的底壁亦可通过双面胶44粘接,双面胶44易于修剪和调整粘接面积,能够适配于不同大小的隔磁片41和蓄电池42的粘接固定需要。
[0072]
可选地,蓄电池4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a,蓄电池42与电路模块3连接时,电路模块3的部分结构限位于该卡槽4a内,如此,一方面能够增强蓄电池42与电路模块3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使蓄电池42的部分结构能够设置在电路模块3的两侧,避免了蓄电池42和电路模块3层叠设置时厚度更大的问题,有利于缩减蓄电池42和电路模块3装配后的整体厚度,从而缩减智能指环的厚度。
[0073]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指环的制作方法,如图8所示,该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中的智能指环,该制作方法包括:
[0074]
步骤s100:将电路模块3固定于环槽1a内。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将智能手环的外壳1固定于操作台,使外壳1的环槽1a显露,通过控制机械臂等移动模组移动电路模块3并将电路模块3置入环槽1a内,使电路模块3表面与环槽1a的底壁贴靠,并使电路模块3限位于环槽1a的相对两个侧壁之间,实现电路模块3在环槽1a内的定位固定,保持电路模块3在外壳1内的位置,保证电路模块3与外壳1的装配精度。
[0076]
步骤s200:通过点胶工艺于电路模块3和环槽1a的内壁之间点胶,使电路模块3与外壳1粘接固定。
[0077]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模块3于环槽1a内定位固定之后,控制点胶装置通过电路板与环槽1a之间的间隙向电路模模块和环槽1a的内壁之间点胶,使电路模块3与环槽1a的槽壁之间填充有胶水,并保持电路模块3和外壳1的相对位置不变,直到点胶过程注射的胶水固化,使电路模块3与外壳1通过胶水粘接固定,避免电路模块3在环槽1a内移动,保证电路模块3工作的可靠性。
[0078]
步骤s300:通过灌胶工艺向环槽1a内注入胶水,使胶水覆盖电路模块3背向环槽1a的底壁的一侧,并固化形成软胶部2。
[0079]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路模块3固定于环槽1a内后,向环槽1a内灌入胶水,使胶水覆盖电路板背向环槽1a底壁的一侧,使胶水密封环槽1a的槽口,将电路模块3封存在环槽1a内,并使胶水固化后形成上述的软胶部2,通过软胶部2实现电路板的防水防尘保护,也避免智能指环佩戴时与用户接触带来安全隐患。其中灌胶工艺灌入的胶水可为硅胶、橡胶、环氧树脂等,灌入的胶水可选为透明胶水,如此透过软胶部2能够看到智能指环内部的电路模块3,凸出智能指环的结构设计,增强智能指环的外在质感,提升智能指环的产品个性和工艺美感。
[008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图5以及图9所示,上述步骤s100中将电路模块3
固定于环槽1a内的步骤包括:
[0081]
步骤s110:提供保压装置6,保压装置6包括压合部61和与压合部61连接的驱动部62。
[0082]
在本实施例中,保压装置6的驱动部62可为气缸、电机等,压合部61可为与电路模块3外形相匹配的压块。驱动部62可安装于用于固定智能手环的外壳1的操作台上,压合部61可为与电路模块3的弧度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以使压合部61能够与弧形的电路模块3相贴合,对电路模块3施加稳定均衡的推动力。
[0083]
步骤s120:将电路模块3置于环槽1a内,控制驱动部62驱动压合部61推动电路模块3靠近环槽1a的底壁移动,以使电路模块3被夹持固定于压合部61和环槽1a的底壁之间。
[0084]
在本实施例中,使外壳1在操作台上固定后,将电路模块3置于外壳1的环槽1a内,通过控制驱动部62驱动压合部61推动电路模块3朝环槽1a内移动,使电路模块3限位于环槽1a的相对两侧壁之间,并于环槽1a内定位。维持保压装置6与电路模块3的相对位置,使电路板被夹持固定于压合部61和环槽1a的底壁之间,保证电路模块3与外壳1的点胶装配时的精度。
[008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结合图6、图7以及图10所示,上述步骤s300中通过灌胶工艺向环槽1a内注入胶水,使胶水覆盖电路模块3背向环槽1a的底壁的一侧,并固化形成软胶部2的步骤包括:
[0086]
步骤s310:提供灌胶治具7,灌胶治具7包括支撑部71和形变部72,形变部72套设于支撑部71的外周壁,形变部72设有进胶口72a、排气口72b以及环绕支撑部71设置的限位槽72c。
[0087]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手环的电路模块3和外壳1在经过上述点胶程序后相互固定,灌胶治具7的限位槽72c用于容纳装配后的电路模块3和外壳1,进胶口72a和排气口72b与限位槽72c连通。在装配后的外壳1和电路模块3置入限位槽72c内时,外壳1遮挡限位槽72c的槽口,进胶口72a用于向限位槽72c底壁与外壳1之间的空间内灌胶,排气口72b用于供限位槽72c底壁与外壳1之间的气体排出,以使灌入的胶水能够填满限位槽72c底壁与外壳1之间的空间。形变部72可采用软胶材质制作,形变部72能够在受压时产生形变,以便于将外壳1和电路板装配后的整体卡入限位槽72c内,限位槽72c的侧壁可设置有防止外壳1和电路板装配后的的整体向外滑出的挡块。支撑部71的材质为硬胶材质,不易形变,用于支撑软胶部2。软胶部2位于外壳1的内侧,因此在形变部72的内侧设置支撑部71,能够避免在软胶部2成型时因形变部72灌胶形变而导致软胶部2成型时外形不规则的问题。
[0088]
步骤s320:将外壳1固定于限位槽72c内,使电路模块3与限位槽72c的底壁之间形成与进胶口72a、排气口72b均连通的灌胶空间7a。
[0089]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置于限位槽72c内时,外壳1的外避面与限位槽72c的侧壁以及限位槽72c的上述挡块抵接限位,电路模块3位于外壳1与环槽1a的底壁之间,且电路模块3与环槽1a的底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灌胶通道,进胶口72a和排气口72b均与该灌胶通道连通,该灌胶通道用于在灌胶时形成软胶部2。
[0090]
步骤s330:经进胶口72a向灌胶空间7a内灌入胶水,使胶水填充灌胶空间7a,并固化形成软胶部2。
[009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胶口72a向上述灌胶通道内灌入胶水,胶水在灌胶通道内流
通并通过排气口72b将灌胶通道内的空气挤出,使灌胶通道内能够填满被灌入的胶水,在支撑部71、外壳1以及限位槽72c的约束下,灌胶通道的空间大小基本维持恒定,从而使灌入的胶水固化后能够得到厚度均匀且外表面平整的软胶部2,软胶部2填充电路模块3与环槽1a底壁之间的空间,并与外壳1密封连接成为一体结构,形成智能指环,通过该灌胶工艺制作软胶部2的程序,能够准确控制软胶部2的厚度,降低智能指环的厚度和体积,提升本智能指环的佩戴体验。
[009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